阅读教学的三种思路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dercit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文章阐述了语文阅读教学的诸多作用,强调了其重要性,并明确指出了语文阅读教学应当遵循“从整体到局部,从文本到生活,从语文到文化”的思路,并对这三种思路,用理论结合事例的方法,做了具体的阐述和系统的诠释,最后指出:“教学有路,但无定路”,要因“材”择路,灵活运用。
  关键词: 语文阅读教学 教学思路 阅读材料
  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它能让学生积累大量词汇,品味优美的语言;它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能让学生丰富阅历,积淀感情,开阔胸怀,张扬个性;它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灵魂,形成学生的审美情趣。阅读教学的成败决定着学生语文水平的高低。那么语文阅读教学应当遵循一个怎样的思路呢?“定路则无,大路则有”。我认为语文阅读教学应当遵循从整体到局部,从文本到生活,从语文到文化的思路,下面就对这三方面作申述。
  一、从整体到局部
  所谓整体,就是先对文章进行整体感知,再局部探讨。对文章进行整体感知,是指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感悟体会文章的感情,把握文章的主旨等,使学生对文章有个清晰完整的印象。这种教学思想符合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的教学观:“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和把握科学基本结构。”整体感知是进一步深入理解文章内容的重要前提。因此,阅读教学要重视整体感知这一环节。进行这一环节教学时,要把感知的内容设计成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切实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对于问题的设计需要注意的是要恰当控制问题的难度,就要准确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和心理发展水平,根据学生的实际设计问题。这是因为所谓问题是给定的信息和要达到的目标之间有某些需要克服的障碍的刺激情境。设计的问题太难,学生经过努力不能完成,心理就会感到困惑、茫然,容易产生失败感,不利于激发学习动机;设计的问题难度适中,学生经过努力能克服,就会产生成就感,从而激发学习热情。
  整体感知一般分为默读、朗读、回答问题三个部分。默读是学生获取文本信息的基本手段。默读的过程就是学生获取信息并对信息进行简单加工的过程。默读时最好能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这样学生在默读时就会形成心理定性,避免思考的盲目性。朗读是让学生用自己的声音把文章表达的情感读出来。可以这样说,能声情并茂地读好一篇文章,就说明他对文章的理解基本透彻了。在默读和朗读基础上引导学生回答问题,理清思路,体会文章情感,把握文章的主旨,从而达到整体感知文章的效果。例如对朱自清的《春》进行感知时就可以分三部分进行。
  (一)看导语默读课文(文中描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随手在书上画下来)。
  (二)朗读训练(能准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读)。
  1.师范读或放录音、指导朗读。
  2.生练读(边理解课文边试着用自己的声音把文章的情感表达出来)。
  3.指明朗读,师点评。
  (三)回答问题。
  1.你认为文章可分为几部分?
  明确:三部分。
  2.这三部分之间的结构顺序是怎样的?
  明确:“总—分—总”的结构顺序。
  3.请给这篇文章列个提纲。
  提纲提示:
  (1)春盼、来、近(总领全篇开启下文)
  ①总体轮廓;②春草图(草报春)
  (2)绘春
  ①春花图(花争春);②春雨图(雨润春);③迎春图(人迎春)
  (三)颂春
  ①新;②美(比喻);③力
  4.文章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明确: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局部探讨是对文章进一步的理解,是指品味文章经典的语言,解析疑难句子,感悟句、章里所蕴含的哲理等。还以朱自清先生的《春》为例对此予以诠释。
  (一)“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抒写了一种什么样的心情?为全文定下了一种什么样的基调?
  明确:盼春的热切而又喜悦的心情,活泼轻快的抒情基调。
  (二)“山朗润起来了”,你对“朗润”一词是怎样理解的?
  明确:山被消融的雪水冲洗过后显得鲜艳明媚,清爽滋润。
  (三)“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你能说出“偷偷地”和“钻”这些词语的好处吗?“嫩嫩的、绿绿的”本该放在小草的前面,为什么放在句末?
  明确:“偷偷地”和“钻”写出了小草破土而出的挤劲,写出了不经意间春草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喜悦的感情。这样写使无意识、无情感的小草似乎有了意识、有了情感。
  放在句末是為了突出小草的“嫩”和“绿”。
  (四)作者写春雨“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写出了春雨什么特点?
  明确:细而密、细而亮、细而柔的特点。
  二、从文本到生活
  所谓从文本到生活,就是首先要解读文本所给的信息,然后走出文本,放飞想象,联系生活对作品有更深刻的感悟和思考。这是锻炼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手段。如果只限于文本这块园地就不能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反而会禁锢学生的思想,束缚学生的思维。叶圣陶先生说:“联系生活是创造阅读的第一步。”由此可见要想拓宽学生的阅读思路,提高学生创造性阅读的能力,从文本到生活,确是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一环,要引起教师足够的重视。例如教张晓风的《行道树》则可采用这种思路。
  (一)解读文本。
  1.“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又快乐的树”,忧愁是什么?快乐是什么?
  明确:忧愁的是,城市的污浊损害着人们的健康;快乐的是,自己能为城市创造新鲜的空气,创造清新,夏日能献出浓荫,黎明能迎接太阳,迎来光明。
  2.文中有哲理性的语句,将它找出来回答下列问题。
  ——为什么行道树的事业是神圣的?
  因为行道树的事业是社会的需要、人们的需要。居民需要新鲜的空气,行人需要绿荫,城市需要迎接太阳,行道树甘愿立在城市的飞尘里,所以行道树的事业是神圣的。
  ——行道树忍受了哪些痛苦?
  跟原始森林的同伴相比,他们抛弃了优越自在的生活条件,总是一身烟尘。跟城市欢度夜生活的人们相比,他们寂寞、孤独、苦熬。他们为城市的污浊而忧愁。
  ——“深沉”的含义是什么?
  “深沉”的含义是为人们的幸福而牺牲个人幸福的人,他们是神圣的,他们也是幸福的,这样的幸福是深沉的幸福。
  (二)走向生活。
  行道树的形象是无私奉献者的形象,现实生活中的哪些人具有这些形象?
  各行各业默默奉献的人(让学生畅谈)。
  三、从语文到文化
  这里所说的语文主要是阅读教学所用的材料,它的外延较小,而文化的外延较大,涵盖面很大,包括古今中外的或雅或俗的文化。所谓从语文到文化是指先从语文的角度理解教材,然后了解与教材相关的文化,使学生的认识上升到一个新的层面,对某一方面的文化有一个具体的了解。例如:教鲁迅先生的《阿长与(山海经)》就可采用这种思路。再从语文的角度解读文中“吃福橘”,“人死了要说‘老掉了’”“不钻过晒裤子的竹竿底下”等信息时,就要扩展开去,了解当地的风俗文化。《红楼梦》中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学生了解这些文化,就能掌握丰富的感性材料,为阅读和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再如教诸葛亮的《出师表》也可采用这种思路。从语文的角度理解分析过《出师表》之后,可由诸葛亮的《出师表》联系李密的《陈情表》,从而对表的体制和表陈情的特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对“表”这种文化有个具体而完整的印象。从以上两例可以看出“从语文到文化的拓展能使语文阅读教学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面,增加了学生的知识储备量”。
  语文阅读教学大体应当遵循这三种思路,但并不是说教读每篇文章时都必须同时遵循这三种思路。“教学有路,但无定路”。实际教学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材”择路,灵活运用,切不可生搬硬套,牵强使用,搞形式主义。
其他文献
【Abstract】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discuss the functions of membership model and how it effect on the companies. And this paper also discuss the membership model offer a method to help the c
摘 要: 文章以《化工原理》课程教学为例,结合当前中职校学生特点和体现为学生服务的职教理念,从实践教学引领和推动理论教学、课程结构及内容的调整、课堂教学中激励机制的建立等方面,阐述化工原理课程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  关键词: 中职校 《化工原理》 教学改革  《化工原理》是中职化工及相近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也是一门工程应用观念很强的技术课程。内容涉及动量传递过程及设备、热量传递过程及设备、
幼儿教师是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主力军,是幼儿园发展的关键因素。我们把园本培训作为提升教师队伍的有效手段,立足本园教师的实际水平和幼儿园发展的需求,通过多种途径坚持不懈地开展具有本园特色的园本培训,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在实践中我们认识到:教师真正的成长,不仅要靠岗前培训和岗后培训,更要伴随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培训——园本培训。  一、营造民主、和谐的园本教研环境  我园现有“80后”教
摘 要: 本文就主题思想和艺术手法两个方面评析美国当代最优秀的小说家之一,库尔特·冯内古特的小说《囚鸟》。作者运用现实主义、科幻、黑色幽默等手法,精彩的讽刺语言,简洁新颖的文体描绘了一幅“希望的国土”的讽刺漫画,暴露了整个美国其实是一座实行最低限度警戒的监狱,无情地撕下了美国“民主、人权”的自欺欺人的面纱,呈现了一个荒诞而黑暗的世界。  关键词: 库尔特·冯内古特 《囚鸟》 主题思想 艺术手法  
摘 要: 索绪尔是结构主义的开创者之一,是现代语言学理论的重要奠基者。他的语言学理论将语言研究引入新的轨道,认为语言是基于符号及意义的一门学科,在语言学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阐述了索绪尔语言学的主要观点及贡献,揭示了其存在的局限。  关键词: 索绪尔 结构主义 语言学  瑞士著名语言学家索绪尔和他的《普通语言学教程》在语言学史和世界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的结构主义理论对哲学、心理学、历史学
摘 要: 文言文教学现状不容乐观。文章从新课程改革的角度出发,从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和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等方面,探讨文言文的教与学,以求抛砖引玉,攻克文言文教学的难关。  关键词: 文言文教学 教学要求 教学现状 教学方法  一、文言文教学要求  文言文语言精练,思想深刻,是古代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也是古人留给世人的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学习文言文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弘扬民族文化。《语文新课程
摘 要: 思维训练一直以来就是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项任务,却没有一门进行专门的系统的训练课程,导致思维训练没有落到实处。对于与之关系极为密切的语文学科来说,这无疑是巨大的损失。作者就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必须将思维训练纳入语文课程体系,进行系统的学习。  关键词: 思维训练 语文课程体系 系统学习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呼声日益高涨,思维训练也被抬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新的课程标准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  当教师讲完课堂内容后问学生有什么问题时,学生往往提不出来,这说明学生的学习还处在被动接受的状态,也是学生质疑能力弱的一种表现。如何用新课程理念引导学生质疑,想方设法创设质疑的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