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音乐理论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来源 :俪人·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q1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在大规模调研的基础上对当前我国高等院校音乐理论课的教学作了较为全面的分析,阐述了音乐理论课程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存在的问题,并对音乐理论课提出了探索性的教学意见。
  【关键词】音乐理论 教学 问题 策略
  一、引言
  音乐理论课通常分为三个部分:一是音乐基础理论课。包括基本乐理、视唱练耳等课程。二是技术理论课。有和声、作曲、配器等课程。三是史论课。
  音乐理论教学是整个乐理教学系统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它所包含的乐理知识对整个乐理课程的学习是极为重要的,不仅如此它也是学习演唱等其他课程的基础。音乐理论教学是其他课程不能代替的,是乐理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必修课,对其他的音乐相关课程来说它能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如果不把握好音乐理论课程学习的话,对学生将来可能学习的其他音乐课程也可能会产生制约性,导致其他课程的质量受到影响。
  二、高校音乐理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我们对高校音乐理论教学进行了调研。本次调研分两步进行:第一步,以学生访谈形式召开座谈会,对来自河南艺术职业学院、郑州师范学院与郑州大学的90位艺术类同学进行预调查,以了解目前音乐理论教学的一般情况;第二步,在预调查的基础上设计学生问卷调查表。对以上三个院校部分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00张,收回有效问卷290张。被调查的学生中,音乐表演专业学生占调查总数的33.3%;音乐学专业学生占33.3%;舞蹈表演专业学生占33.3%。女生占被调查对象的70%,男生占30%;来自一、二、三年级学生的比重分别为56%、l0%、34%。调研发现高校音乐理论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
  (一)教学内容
  首先,高校的音乐理论课存在民族化主旋律缺失的问题。音乐理论教育现状,无论是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表现出一个观念:重视西学,轻视民族音乐文化传统。我们所大量接触到的来自于本民族的音乐理论真是少之又少,几乎全部是被西方的理论体系所占据的。作为世界文化精华的西方体系固然是先进的和科学的,但是,中国人也亦应了解属于我们自己的音乐理论体系——— 民族音乐理论体系,中国的民族乐理、汉族调式与和声、五声性调式和声等等优秀的民族理论知识板块急需要继承和发扬。
  (二)教学方式
  首先,音乐理论课存在与实践脱节问题。实践是认知的起点,也是认知的归宿。音乐基础理论的概念及规则是几个世纪以来人类音乐实践活动的产物。音乐基础理论出自实践,是运用于实践,借助于音乐实践的发展变化而存在,最终将接受实践的检验。音乐基础理论中固然有许多概念规则以及认知方法,但音乐基础理论又不仅是一种文本意义上的理论,还是诠释乐谱载体而实践音乐的基本规则。学习与探讨音乐基础理论,其最终目的是应用理论来实践音乐。
  三、对策研究
  (一)音乐理论课应该在思想和内容上突出民族性,让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深入音乐理论教学。由于我们引进西洋音乐理论已近一个世纪了,西洋音乐的术语和概念被大家广泛的认知。应该允许参照西洋音乐理论来解释中国古代音乐理论,阐明今天中国传统音乐理论概念。在避免牵强附会的同时,我们要学会善于运用当下的语汇来诠释古代音乐理论的术语和概念。
  (二)加强音乐理论课的深度与广度。首先要加强音乐理论课与其它专业课的横向联系。这种横向联系能够把音乐理论与音乐实践更好地结合在一起,全面促进与提升音乐专业的教学质量。例如:舞蹈课是一门实用型的专业必修课。学生可将音乐理论课上所学的知识,尤其是视唱练耳课培养起的音乐感受力运用到舞蹈训练中,音乐理论课的教学也可以借助一些舞蹈的形体动作来加深对音乐理论知识的理解。其次,要加强音乐理论课教学与哲学、史学及社会学等学科的联系。要正确认识音乐理论问题,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是非常必要的。在音乐理论课的教学中,要以历史的眼光看待音乐发展史上的诸多理论问题,对音乐家及其音乐作品的评价应持客观公正的态度。
  (三)坚持“理论”与“技能”并重的原则。开设实践课, 并通过音乐会的形式来展示教学成果, 拉近书面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的距离。例如,用 MID 制作歌曲写作与配器作品、史学课中作曲家与作品的自我诠释与表演。通过自身学习———自我表演———观看评价———认识理解这一过程来, 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力。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FCL模式。这是美国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合作学习模式。由教师选取一个特定主题, 各组学生从该主题中自由找出一个子题, 并展开研究。经过一段时间的各自研究,再聚在一起, 利用自习课或业余时间将各自所学的知识传达给其他各组同学。最终目的是希望全班同学均能对该主题有深入了解,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自我觉知和深思反省的能力。简单说, FCL是由研究、分享知识、后续活动这三个活动形成的一个循环系统。
  (四)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充分利用电脑技术辅助高校的音乐理论课的教学。电脑技术的应用不是全盘否定传统的教学方式,而是扩展并延伸了传统教学方式中的精华部分。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后可以使教学形象生动,学生感知鲜明,印象深刻;可以使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国外研究表明通过语言形式从听觉得到的知识能记忆15%,从视觉获得的知识能记忆25%, 利用声像同步设备结合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对于知识的获取和巩固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结语
  综上所述,音乐理论课程是一门意义重大的理论课,音乐理论教学只有探索出一种既符合我国音乐教育发展实际,又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改革策略才能够确保我国高等艺术教育不断取得突破,推动我国的艺术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改革之路既漫长的,也是艰辛的,但意义却是重大的。
  【参考文献】
  [1]廖洪立.高师音乐理论教学存在的问题与改革[J].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3).
  [2]刘绵绵.高师音乐理论教学改革之多元文化思考[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12,(3).
  [3]张丽娜.高职音乐基础理论课程建设的思考[J].艺术教育,2010,(11).
其他文献
【摘要】将传统图形艺术结合到现代标志的设计教学中,这是引导学生设计出具有主张性、时代性和国际性的现代标志的关键。但这样的一种结合,并不是指让学生对传统图形进行纯粹的拷贝或者简单的挪用,而是指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去认识和了解传统图形,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学会逐步挖掘、变化和改造传统图形,让传统图形成为他们进行设计的一个新的创意点和启示点,从而设计出焕有生命力的中国型现代标志。  【关键词】传统图形;标志
【摘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随着现代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应试教育已转到全面提高学生科学文化素养上来,旧的化学教学思想与教学模式逐渐被现代化学教学观念所取代。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
作为新世纪的音乐教师,应该有一套新的教学模式,即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也要有良好的文化知识;既要掌握素质教育的理论和教育教学的方法,又要不断的培养学生的能力使他们在感知,想像思维,科学的发声法,情感教育、互动合作以及欣赏这几方面不断的提高并能有机联系在一起,这不断的促进和提高学生的智力、技能、思维、和兴趣,使他们在提高艺术修养的同时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  一、培养学生的能力  情感是音乐教学“
【摘要】培养、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促进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基本途径。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特别强调要摒弃单纯知识教学的做法,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思想政治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思想政治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掌握思想政治知识的过程中形成自我发展、终身发展的能力。  【关键词】自主学习 自主阅读 自主探究  传统思想政治教学,过多注重知识的教学,过分注重静态知识的机械记忆,忽视学生学法的指导,学
【摘要】在当今课改的浪潮下,“快乐教学”已经成为课改中的主流。岑松江夫人小学教学教研在“爱”与“会”理念的正确指引下,树立“快乐教学”的思想,沿着“爱会课堂”教研方向,即教师“爱教—教会—会学”,学生“爱学—学会—会学”,强调教学要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培养学生以学为乐的志趣,变“厌学”为“愿学”,变“苦学”为“乐学”,以人的发展为本,促进学生和谐、健康地发展。  【关键词】“快乐教学” 发展为本
【摘要】高中德育教师在德育教育中作为德育过程的主导者,必须要在提高自身素养、教学方法改革、提高德育教学质量上下工夫。  【关键词】高中德育 教学质量 教学评价  一、高中德育课程教学方法  德育课程教学方法的改进与探索,是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这方面已有不少的观点和方法,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学习借鉴平台,从自己的工作实践和思想认识上,我很赞同“主题参与、主导互动”的教学方法,或者称为德育过程民主化。这
【摘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新课程在教学理念、教学组织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等多方面都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高中信息技术教师作为教育实践者与研究者,需要不断加强理论学习,紧跟教育改革趋势,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  【关键词】新课程 信息技术 教学方法  教无定法,教学上没有一个一成不变的模式, 更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统一方法. 为了促进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发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陈会昌编制的气质类型调查表,对医学生进行测查并对测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调查目前医学生的气质类型和心理健康状况,并进一步探讨医学生的气质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