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笳、箛、篍、簌、(就)、筚篥名实辨

来源 :音乐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dhks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筚篥作为乐器名在云冈石窟开凿前已经出现,南朝何承天《纂天》对此有记载,曰:“必栗者,羌胡乐器名也.经文作筚篥也.”①汉时未见筚篥之名,只《说文》载言曰羌人所吹角屠觱以惊马,似乎所指为筚篥.②六朝时,“必栗”作为乐器名多见于佛经中,值得关注的是未见其在世俗间传播.隋唐时筚篥方多见于世.云冈第6窟与第8窟塑像所持乐器似为无簧吹管(见图1、2).③从乐器构造和演奏方式上看,其与云冈石窟中以竹管为体,芦茎为簧组合而成的筚篥形制有所不同(见下页图3④),似与流传在中亚的非簧类竖吹乐器有关.
其他文献
<正>这些年来我们对传统音乐内涵与学科边界的认知存在着一些局限,这在学科的阶段性发展过程中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只有不断感知、深化和修正既有的学术认知,才能避免将学科边
<正>西方音乐史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音乐研究领域,是19世纪西方音乐学学科建设的起点与基础。传统的西方音乐史研究以音乐作品、表演、接受和音乐批评为对象,具体采用手稿解读
<正>音乐艺术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一直面临着这样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那就是音乐的形式与内容之间的关系问题。古今中外,无数音乐家和哲人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曾经
在调查与采访麻山锣鼓一年多的时间里,我们往返于城镇与乡村之间.在一个个并不炫目的场景中,麻山锣鼓与那一方水土所养育的平凡众生延绵繁衍.它的根深植于当地人的社会生活,
期刊
<正>2000年5月,费孝通先生在一次关于"开发西部人文资源"主题的学术演讲中,特别说到了中国民间音乐的整理与研究,他指出:"从《诗经》到‘信天游’,这是民间的一个大矿场。当
期刊
一、考情分析从近几年高考试题考查的内容、特点和命题趋势来看,本专题在高考中所占比重相当大,尤其是以主观题的形式考查较多。试题的特点主要以国内外重大经济事件及现实经
期刊
<正>将20世纪80年代至今的近半个世纪置于中华文明发展的宏大历史叙事之中,开放、变革、复兴应该是具有时代特征的主要内容。从物质文化的高速发展到文化自信的国家倡导,伴随
高考化学有机推断题综合性强,难度大,情景新,要求高,考查形式主要以填空题为主。此类题常将有机物的组成、结构、性质的考查融为一体,大多以新材料、新药物、新科研成果以及
期刊
2013年的高考正向我们昂首阔步走来,如何应对2013年的语文高考,做到旗开得胜呢?我想在平时的复习中有必要先回顾近年高考语文试题特点,掌握命题规律,采取有效的复习措施,做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