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媒体艺术在人的感官延伸中的作用

来源 :俪人·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llkll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中提出“媒介即人的延伸”。伴随着新媒体技术的蓬勃发展,后现代主义思潮的不断深入,从波谱艺术的“艺术与生活一体化”到波伊斯的“人人都是艺术家”,艺术正在以多元的、不确定的丰富样态呈现于这个充满活力的年代。而艺术与新媒体的结合更是为人感官体验提供了无限的可能。
  【关键词】新媒体艺术 虚拟空间 感官延伸
  数码艺术简介
  1950年,美国数学家兼艺术家拉波斯克(Ben Laposky)率先将电脑技术应用有美术领域。20世纪50年代初期,麻省理工学院研制出“旋风1号”图形显示器,为基于数码技术的电脑图形学导出先路。1960年,德国的阿瑟本(K.Alsleben)和费特(W.Fetter)推出计算机绘画,所使用的输入设备是鼠标和触控笔。1961年,麻省理工学院博士生萨瑟兰开发了计算机绘图系统“画板”。1962年,第一台电脑美术设计系统在麻省理工学院诞生。1981年,卡彭特为卢卡斯电影公司开发出了着色软件,名为“为您所曾见的任何东西着色”。1993年,电影,《侏罗纪公园》中用计算机制作的恐龙镜头获奥斯卡最佳视觉效果奖。1996年,首部全用计算机动画制作的电影《玩具总动员》问世。
  一、新媒体艺术延伸了想象的空间
  早在1917年杜尚就提出,“观念比通过观念制造出来的东西要有意思的多”,而新媒体艺术更是契合了这种思想,利用计算机技术能够方便的使一种观念快速的传播。
  1、 虚拟现实
  新媒体艺术最突出的特点之一,就是的能够虚拟出现实中并不存在的事物,将想象的内容视觉化。
  例如“虚拟现实”技术又叫“虚拟真实”或“虚拟实在”,是1989年在计算机领域提出,它是指“在功效方面是真实的,但是,事实上却并非如此的事件或实体。”虚拟现实技术存在着浸蕴性、交互性、想象性、仿真性等特征,提供给人们认识社会的一个新的视角,是一种新的文化现象和文化媒介,它使得一种观念性的设想能够迅速的在虚拟现实中得以展现,同时它的数码科技的可重复性、易修改性也使一种观念的完善更加快捷。
  2、思想的承载
  20世纪著名的科学哲学家卡尔·波普尔在论述他的多元论哲学时,提出三个世界的划分:“第一世界是物理世界或物理状态的世界;第二世界是心灵的世界或心灵状态的世界;第三世界是智性之物的世界,即客观意义上的观念的世界。”这里的第三世界,也就是指人类心灵产物的世界,包括科学思想、艺术作品、诗的思想等等。而新媒体艺术的出现则恰好填补了第三世界所谓智性之物过于抽象性的缺陷,扮演着一个优秀的承载媒介,使异彩纷呈的艺术思想得以无阻的徜徉。
  3、 虚拟空间添补娱乐
  数码科技的成熟,可以帮助人们在另一个虚拟的空间围度里去描绘一个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的梦。而这促使网络虚拟游戏蓬勃发展:
  这是一款和很有名的虚拟游戏《模拟人生4》的简介
  “它将为玩家提供虚拟的人物,和真人一样它具有交谈沟通的能力,并允许他们拥有情绪反应。游戏制作人的新访谈视频向玩家们展示了这项新游戏特性,这个开发设计使得几个市民聚在一起一起群聊成为了可能,增添了游戏中玩家进行Party的趣味性。”
  借助新媒体平台,人们对现实生活的构想得以延伸,虚拟游戏广泛流行,除了丰富的娱乐性,另一方面则是对大众生活幻想的一分美好的补充。
  4、 手机新媒体的发展
  手机新媒体被称为“第五媒体”,以一种后现代式的媒体革命的方式出现。以病毒式传播的模式,可以几小时之内,传播受众达到几百万人之多。形成庞大的网状链接群,此外,手机媒体以其自身特有的即时性和移动性,巧妙的占据了人们“碎片时间”的消耗方式,进而产生了例如“马桶游戏”、“拇指经济”、“口袋经济”、“碎片经济”等概念。
  二、新媒体艺术的个性化延伸
  随着数码科技的不断成熟,数码技术的操作界面日趋简单,数码艺术也开始向大众化、普及化方向发展。
  在极度推崇艺术自由的今天,人们对美、对艺术也都有着不同的追求。而数码科技的可虚拟性,使得人们思想的传达具备了低成本、易实现和易传播等多方面有利条件。也为艺术的多元化搭建了一座平稳的桥梁。同时,新媒体“抛弃”了传统媒体中的核心传播特征——中心传播机制(无论是出版模式、广播模式还是电视模式都无一例外地具备一个传播中心,由这个传播中心向大众扩散)。而新媒体的具体形态中,无论是互联网还是移动终端,都不再有一个绝对的传播中心,而是由大众的个体针对个体进行传播,而且这种传播不仅是复制信息,更多的是自我发布信息,是以博客、微博、微信等为趋势的个人媒体也叫自媒体的方式进行传播。这样,个性化的发展有了充分的展示平台,同时也拓宽了人们的视野和感官维度。艺术的形式被分解,开始由大众的主观愿望出发,自由重组,这也使得艺术更为大众,人们对于艺术的掌握更为自主化。
  新媒体艺术的到来,为艺术的发展开辟了极大的空间,打破了疆域上的束缚,拓展了感官维度,形成了一种极大的融合,也呈现出广阔的散点状态,表现出一种随机的美丽景象。
  【参考文献】
  《数字媒体作品剖析》 吴起 著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2008
其他文献
荔湾3-1深水中心平台组块采用浮托方式安装,导管架按照该施工方案进行结构设计.根据浮托安装组块从导管架不同方位进船,导管架将采用不同的结构形式.本文重点阐述了在基本设
分布浮力法是控制海底高温高压油气输送管道在预设位置发生侧向屈曲的一项重要技术。基于ABAQUS软件,使用隐式动力算法分析具有初始缺陷的海底裸置管道的侧向屈曲和后屈曲特性
螺旋桨毂帽鳍能够回收部分螺旋桨旋转尾流能量、消除螺旋桨桨毂后端的低压区,是一种有效的节能装置。论文中,螺旋桨与毂帽鳍作为一个整体进行一体化优化设计,并在设计过程中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及素质教育的开展,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越来越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探究精神的培养。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融入探究性教学策略,能引导学生通过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积极性,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及分析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综合数学素养的培养。为了分析主动探究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应用途径,文章作者针对主动探究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的意义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主动探究;小学数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各个教育阶段均围绕素质教育展开教学,于是很多教师便开始将各种创新的教学方法运用到课堂上,其中自然也包括小学语文教师。小学语文教育中深受学生喜欢的一种教学方法就是快乐教学法。文章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快乐教学法的应用展开了详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快乐教学法;小学语文;情境创设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快乐教学法,可为学生营造快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深入理解并掌握语文课文内
基于450条大型运输船舶的船型子样及其快速性能试验数据,应用多元统计回归分析方法,分段研究了大型运输船舶的阻力系数与自航因子的快速估算策略。通过不同船型自变量方案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