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生产技术的不断创新和生产方式的快速发展,效率更高、成本更低和柔性更强的机械化或智能化生产模式已经成为当今产品生产的主导,而手工生产模式已经处在日益被淘汰的边缘.观察和研究发现,消费者对两种生产模式所生产的产品存在不同的认知和情感,并进而会影响他们的产品评价和购买意愿.但已有的研究认为手工生产产品(简称手工产品)较之于机器生产产品(简称“机制”产品)更容易赢得消费者的青睐是源于“爱”,很显然该解释存在具体性不足的问题.而本研究认为,手工产品更容易唤起消费者的心理意象,而心理意象会驱动消费者产生心理所有权
【机 构】
:
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重庆400715;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上海200433;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上海200433;中国传媒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北京100024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生产技术的不断创新和生产方式的快速发展,效率更高、成本更低和柔性更强的机械化或智能化生产模式已经成为当今产品生产的主导,而手工生产模式已经处在日益被淘汰的边缘.观察和研究发现,消费者对两种生产模式所生产的产品存在不同的认知和情感,并进而会影响他们的产品评价和购买意愿.但已有的研究认为手工生产产品(简称手工产品)较之于机器生产产品(简称“机制”产品)更容易赢得消费者的青睐是源于“爱”,很显然该解释存在具体性不足的问题.而本研究认为,手工产品更容易唤起消费者的心理意象,而心理意象会驱动消费者产生心理所有权和心理安全感并进而会产生溢价效应.通过3个实验,研究发现:(1)手工产品较之于“机制”产品更容易产生溢价效应;(2)手工产品的溢价效应存在多重中介机制,例如“心理意象→心理所有权”和“心理意象→心理安全感”等,同时有效排除了传统文化认同感的中介效应;(3)认知资源会调节手工产品的心理意象,并进而影响其心理所有权与心理安全感,最终会影响到手工产品的溢价效应.该研究结论不仅对深化和完善手工效应、心理意象、心理所有权和心理安全感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对厂商改变生产方式、促进手工产品销售和消费者理性看待手工产品、不断提高消费能力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其他文献
根本性创新行为因使员工在组织中最大化实现自我价值而受到学界和实务界的广泛关注,思维在此过程中发挥着不可小觑的作用.虽然理论上可以推导出思维有助于提升员工根本性创新行为,但批判创造思维通过何种机制来驱动根本性创新行为在学界并没有得到系统的阐发与检验.本文依托认知理论和目标设置理论构建了一个被中介的调节效应模型.通过分析两个时点数据,回归结果显示:创新工作参与在两种不同思维与员工根本性创新行为关系间具有中介效应,目标清晰度正向调节了批判创造思维和创新工作参与之间正向关系,进一步,这种调节关系通过创新工作参与来
已有研究关注到中介变量在全面质量管理与创新之间的关联作用,但对中介变量与链接对象之间的内涵仍然十分模糊.本文以中资跨国公司为研究对象,引入组织文化智力概念作为链接全面质量管理与创新之间的中介变量,探索组织文化智力对促进全面质量管理与创新的内在机理,厘清组织文化智力的功能作用.通过选择的样本数据分析,本文发现全面质量管理在不同的创新类型下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即全面质量管理与渐进创新具有显著倒U型关系,与激进创新没有显著倒U型关系,但通过组织文化智力的中介作用,全面质量管理对渐进创新和激进创新均有重要的影响.
底线心智是指以获取底线结果为中心,而忽视组织其他重要事项的一维思维.目前对于底线心智的研究已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是缺少关于该主题的系统综述.本文通过介绍其概念内涵和测量,进而梳理其前因、后果及作用机制,对已有研究进行了系统梳理和述评,构建了底线心智研究的整体框架,并指出研究不足及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本文发现,已有研究大多聚焦于探讨西方背景下底线心智的影响结果,对其前因以及中国情境下的影响结果关注不足.因此,本文从中国本土情境下底线心智概念内涵的完善、底线心智结构维度和测量工具的优化、底线心智前因后果及机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