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华北村落

来源 :近代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dsa52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村”是乡村中自然形成的基本单位 ,在我国传统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历史中有其独特的地位。本文主要依据方志等地方文献以及西方人士在华旅行的记述 ,探讨晚清时期 (1 9世纪后半叶 )华北地区 ,主要是直隶省村落的外部形态 ,认为 :北方村落规模多为中小村落 ,百户以上大村不占多数 ;为安全需要 ,若干村落环筑土墙或设立“庄门” ;为农事、生活及精神等方面的需要 ,很多村落在村内、村外掘井、立庙。本文还描述了村落的街巷、房舍结构和道路交通情况 ,并摹录了一些显示当时村落形态的村图。
其他文献
母方言重音节奏对英语重音节奏的学习具有负迁移作用。该文借助语音实验工具,通过对陕西方言背景英语学习者的英语仿读采录与分析,发现这些学习者的英语重音节奏偏误与其母方
海洋是我国在新世纪发展的重点领域,我国相关涉海单位和学者都对海洋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由于制度、政策及技术等的限制以及各涉海部门相对独立,使得海洋信息尤为分散,海洋
文章首先阐述了我国包班制的历史,然后分析了我国小学包班制的现状,最后提出了小学包班制的发展策略,包括突出教育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围绕包班制试点,培养可胜任包班教学的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