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深发展和中国平安,一个说要娶,一个又辟谣说不嫁。这“绯闻”的背后,到底隐藏着何种玄机呢?
在“平安继续增持深发展股权,将深发展私有化,最终令其退市与平安银行合并”的传闻下,市场立即被搅得翻滚,而不出所料的是,两家公司均出公告澄清相关传言。
3月1日晚间,中国平安和深发展双双发布澄清公告,指中国平安及其控股子公司目前并没有任何针对深发展的私有化退市计划。3月1日深发展的临时停牌,也正是起因于市场传闻深发展退市。
“平深恋”自去年6月便一直得到金融业内各人士关注:2009年12月25日,平安突然宣布推迟入股深发展相关协议的最后终止日期,将股权收购的最后终止日由原先的2009年12月31日变更为2010年4月30日。
“平深恋”高潮迭起,最终用什么样的方式完成强强联合等待市场的验证,这一联合的背后谁会是最大的赢家呢?
2004年10月9日,新桥投资对外宣布以12.15亿元收购深发展17.89%的国有股,每股的收购价为3.55元,比深发展当时的每股净资产2.18元溢价60%。收购完成后,新桥成为深发展事实上的第一大股东和控股股东。华讯资讯分析师李洋认为:5年内,深发展进行了非常成功的改革及管理提升,银行总资产5年之间增长了1.6倍至人民币5200億元,不良贷款率仅为0.61%,拨备覆盖率130%。
安集团董事长马明哲直言,平安的战略是要成为国际领先的综合金融集团,“我们希望用5年左右的时间,在继续保持保险业务快速发展的同时,加快非保险业务的发展,使得保险业务和非保险业务的利润贡献各在50%左右。然后再用5年左右的时间,实现保险、银行、资产管理三大业务支柱平衡发展。”
而深发展收购的成功无疑是扩展银行业务的关键,平安银行截至去年年底的总资产为1459.23亿元,和深发展合并后资产规模将达到6678亿元,接近华夏银行。从网点来看,两者相加之后将解决平安银行网点不足这一发展瓶颈问题。目前,平安银行除深圳总行外,共有7家分行,分别在上海、福州、厦门、泉州、杭州、深圳、广州,而深发展共有分支机构282个,主要分布集中在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三大区域,合并后将基本覆盖国内重点城市。
李洋分析,在业务方面,深发展以及平安银行的零售业务也比较容易融合。第一创业保险行业研究员黄秋菡认为,深发展的零售贷款比重为26%,公司贷款中有40%以上是贸易融资,而这部分多为中小企业贷款,由此可见深发展在零售业务方面有一定基础,也符合平安的零售银行战略。一旦收购成功,平安银行将省却大量开设分行的人力物力投入,网点布局能迅速实现全国化。两者的联合有望出现相乘的效果。
截止2009年三季度,深发展前十大流通股东里,保险公司占据4席,基金公司4席。目前,深发展从2009年9月的21元均价已经涨到2010年3月2日复牌时的最高23.96元,在消息落实之前,以目前15倍的市盈率,估值具有明显优势,还有进一步炒做空间。
目前,横亘在此收购案面前的是深发展和平安如何整合的问题。而这个问题的解决,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无非是把平安银行并入深发展,或者是把深发展并入平安银行这两个选择。
然而,若让平安银行并入深发展,则中国平安一直追求的统一的“平安”品牌得不到维系;若收购后,把深发展并入平安银行,虽然“平安”的品牌得到保持,但是随之而来面临的问题则可能是深发展被私有化,最后退市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
“退市了,那深发展的股东要怎么办?把深市第一股,深发展000001退市,深交所愿意吗?”深圳股民刘先生在看到传言后满是疑惑。作为深圳普通股民,也作为深发展的小股东,刘先生对深交所有指标性意义的“000001”充满感情,即使是一个未经证实的传闻便令他心中充满纠结。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我国的金融业与国际一流企业在管理和创新上的差距,平安能否在兼并深发展后成功融合其一流的管理经验,是其能否成为真正的赢家的关键。另外,经过两个月的调整,关于市场权重股的消息的报道忽然增多,这是否意味着市场在长达3个半月的调整之后,权重股完成了市场风格转化出现异动呢?
在“平安继续增持深发展股权,将深发展私有化,最终令其退市与平安银行合并”的传闻下,市场立即被搅得翻滚,而不出所料的是,两家公司均出公告澄清相关传言。
3月1日晚间,中国平安和深发展双双发布澄清公告,指中国平安及其控股子公司目前并没有任何针对深发展的私有化退市计划。3月1日深发展的临时停牌,也正是起因于市场传闻深发展退市。
“平深恋”自去年6月便一直得到金融业内各人士关注:2009年12月25日,平安突然宣布推迟入股深发展相关协议的最后终止日期,将股权收购的最后终止日由原先的2009年12月31日变更为2010年4月30日。
“平深恋”高潮迭起,最终用什么样的方式完成强强联合等待市场的验证,这一联合的背后谁会是最大的赢家呢?
2004年10月9日,新桥投资对外宣布以12.15亿元收购深发展17.89%的国有股,每股的收购价为3.55元,比深发展当时的每股净资产2.18元溢价60%。收购完成后,新桥成为深发展事实上的第一大股东和控股股东。华讯资讯分析师李洋认为:5年内,深发展进行了非常成功的改革及管理提升,银行总资产5年之间增长了1.6倍至人民币5200億元,不良贷款率仅为0.61%,拨备覆盖率130%。
安集团董事长马明哲直言,平安的战略是要成为国际领先的综合金融集团,“我们希望用5年左右的时间,在继续保持保险业务快速发展的同时,加快非保险业务的发展,使得保险业务和非保险业务的利润贡献各在50%左右。然后再用5年左右的时间,实现保险、银行、资产管理三大业务支柱平衡发展。”
而深发展收购的成功无疑是扩展银行业务的关键,平安银行截至去年年底的总资产为1459.23亿元,和深发展合并后资产规模将达到6678亿元,接近华夏银行。从网点来看,两者相加之后将解决平安银行网点不足这一发展瓶颈问题。目前,平安银行除深圳总行外,共有7家分行,分别在上海、福州、厦门、泉州、杭州、深圳、广州,而深发展共有分支机构282个,主要分布集中在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三大区域,合并后将基本覆盖国内重点城市。
李洋分析,在业务方面,深发展以及平安银行的零售业务也比较容易融合。第一创业保险行业研究员黄秋菡认为,深发展的零售贷款比重为26%,公司贷款中有40%以上是贸易融资,而这部分多为中小企业贷款,由此可见深发展在零售业务方面有一定基础,也符合平安的零售银行战略。一旦收购成功,平安银行将省却大量开设分行的人力物力投入,网点布局能迅速实现全国化。两者的联合有望出现相乘的效果。
截止2009年三季度,深发展前十大流通股东里,保险公司占据4席,基金公司4席。目前,深发展从2009年9月的21元均价已经涨到2010年3月2日复牌时的最高23.96元,在消息落实之前,以目前15倍的市盈率,估值具有明显优势,还有进一步炒做空间。
目前,横亘在此收购案面前的是深发展和平安如何整合的问题。而这个问题的解决,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无非是把平安银行并入深发展,或者是把深发展并入平安银行这两个选择。
然而,若让平安银行并入深发展,则中国平安一直追求的统一的“平安”品牌得不到维系;若收购后,把深发展并入平安银行,虽然“平安”的品牌得到保持,但是随之而来面临的问题则可能是深发展被私有化,最后退市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
“退市了,那深发展的股东要怎么办?把深市第一股,深发展000001退市,深交所愿意吗?”深圳股民刘先生在看到传言后满是疑惑。作为深圳普通股民,也作为深发展的小股东,刘先生对深交所有指标性意义的“000001”充满感情,即使是一个未经证实的传闻便令他心中充满纠结。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我国的金融业与国际一流企业在管理和创新上的差距,平安能否在兼并深发展后成功融合其一流的管理经验,是其能否成为真正的赢家的关键。另外,经过两个月的调整,关于市场权重股的消息的报道忽然增多,这是否意味着市场在长达3个半月的调整之后,权重股完成了市场风格转化出现异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