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提问“七说”

来源 :少儿科学周刊·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delil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提问很早就受到人们的重视。现代教育发展表明,课堂提问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动力,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抓关键、“模糊点”“盲点”、“发散点”、小学生认知规律、因材施教原则、学生的性格特征是设计小学课堂提问的着力点。
  [关键词]小学 数学 提问
  提问是一种最古老、最常用的教学方式,很早就受到人们的重视。据史料记载,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就常用富有启发性的提问进行教学,他认为教学应“循循善诱”,要运用“扣其两端”的追问方法,引导学生从事物的正反两方面去探求知识。《学记》继承和发展了这一思想,指出:“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现代教育发展表明,课堂提问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动力,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笔者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对小学课堂提问有几点粗浅的看法,抛出求教于大方。
  一说抓关键。教师要在知识的关键处、理解的疑难处、思维的转折处、规律的探求处设问。在知识的关键处提问,能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帮助学生扫除学习障碍。在思维的转折处提问,有利于促进知识的迁移 ,有利于建构和加深所学的新知。如,教“圆的面积”时,教师组织学生直观操作,将圆剪开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并利用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这里知识的内在联系是拼成的近似长方形的面积与原来圆的面积有什么关系?拼成的近似长方形的长和宽是原来圆的什么?为了适时提出这两个问题,教师先让学生 动手操作,将一个圆平均分成8份、16份,剪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教师提出:1.若把这个圆平均分成32份、64份……这样拼出来的图形怎么样?2.这个近似长方形的长和宽就是圆的什么?3.那么怎样通过长方形面积公式 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学生很快推导出:长方形面积=长×宽。在规律的探求处设问,可促使学生在课堂中积极思考,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学习新知识,得到新规律,可以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二说抓“模糊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常有一些容易与其他内容相混淆的知识,对这些模糊点必须予以澄清"而设计恰当的问题进行提问,就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一个重要手段"如可设计对比问题使学生在比较中分清是非,也可以设计归谬性问题,让学生不自觉地一步步陷入明显的谬误之后再帮助他们分析、指出失误。如教学“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时,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列表比较一下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通过模糊点进行设问,可以使学生增强分析辨别的能力,提高思维的严谨性和精确性。
  三说抓住“盲点”。所谓“盲点”是在正常思维中不容易被注意到但实际运用中又往往会影响学生正确思维的问题"盲点一般不被人注意,教师应设计恰当的问题,使学生自己发现盲点。如教学“质数、合数与分解质因数”时,当学生明白“质数、合数”的概念后,可以提问学生:“1”是什么数?部分学生很快回答“1”是质数"这时再问:“l”除了它本身有没有别的约数?学生很快就判断出“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教师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就把学生容易忽视的盲点抠了出来,使学生拓展了思维的广度。
  四说抓“发散点”。发散性设问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活动,是指对同一问题,教师引导学生从正面和反面去多途径思考,纵横联系所学知识,以沟通不同部分数学知识的方法,思维的方向由一点发散出去,不断扩至各种渠道、各个侧面、各个角度,以求问题的灵活解决。例如:有余数的除法,理解“余数一定比除数小”,如果教师把这一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学生也能接受,但只是机械地理解。而利用发散性思维,效果就大不一样"( )÷9=5.……( )。要求学生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引导学生思考:先填哪个括号?为什么?在不知道被除数的情况下,余数有几种可能?最大填几?为什么?在多种答案中巩固所学知识之后,在做的过程中,学生认识到小于除数的数都可以作为余数,在巩固中将旧知逐步延展和深化,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五说抓小学生认知规律。现代信息学认为,教学是一种循序渐进地、有效地选取、组织、传递和运用知识信息,促进学生了解信息,掌握知识的活动。从课堂教学整体上看,教师必须抓住教材!教学内容的整体要求,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与心理状态,科学地设计一定梯度的问题"如:教学“几倍求和”两步应用题时,可以设计如下问题让学生练习: 1.供销社运来一批化肥,用大车运了1500千克,用卡车运的是大车的3倍,一共运来化肥多少千克?2.供销社运来一批化肥,用卡车运了4500千克,是大车的3倍,卡车比大车多运化肥多少千克?3.供销社运来一批化肥,用卡车运了4500千克,是大车的3倍,大车比卡车少运化肥多少千克?这样的问题设计,不仅注重设计好单个问题,更重要的是设计好问题的序列。遵循学生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六说抓因材施教原则。教师在课堂提问时,要注意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考虑不同层次的学生"高深或灵活的问题问优生,优生经过思考回答出来,有助于启发全体学生思维:基础题!综合题的提问是为了巩固教学效果,问题的设计要考虑成绩中等的学生,这样可以吸引大多数学生的注意,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对成绩差的学生,要适当设计一些难度不大,经过认真复习和思考能够回答出来的问题,可以帮助这些学生恢复自信,提高学习兴趣"例如:教学《圆周长公式》一课时,当学生理解了圆周长计算公式,可以让中、下生说说如果已知圆的直径,怎样求它的周长?让优生想想如果一个圆,只告诉我们半径怎样求这个圆的周长呢?
  七说抓学生的性格特征。通过设问,帮助学生发挥良好的性格特征对学生的积极作用,减少!避免或克服学生的消极影响"例如,对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可设计一些小问题提问,促进他们随时集中注意力;对性格脆弱的学生,可设计一些有难度的问题提问,使他们在挫折中逐渐锻炼得坚强起来;对于心态浮躁的学生,可设计一些需要仔细思考的问题,使他们在回答的过程中养成耐心思考的习惯。
  总之,课堂提问既要讲究科学性,又要讲究艺术性。我们教师要做有心人,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心理特征来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把问题设在重点处、关键处,疑难处,这样,就能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每一根神经,引导学生有效地参与学习过程,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于有兰.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提问有效性探索[J].科学教育.2012,02.
  [2]陈艳丽.探讨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教学策略[J].吉林教育.2013,04,10.
其他文献
[摘 要]在英语教学实践活动中,如何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果,除了要认真钻研教材,钻研学生之外,教师还需要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去钻研学生的心理,把心理学知识运用到英语教学过程中去,这样才能更好提高英语教学质量,以适应新课改,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教育心理学 英语教学  心理学是英语教育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特别是学习心理学是英语教学法的理论基础,它主要是研究学生如何学习外语知识,外语技能和
[摘 要]中学地理地图教学是中学地理学科中的重点内容也是难点内容之一。其中,探究性学习是中学地图教学中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是中学地理教学改革中的一个重要理念。探究能力的不可替代性、探究主体的自主性、探究意识的创造性、认知情感的体验性为其突出特点。探究性学习是中学地图教学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中学地理地图教学;探究性学习  一、中学地图教学在地理学科中的重要地位  中学地理
为深化我旗中小学教学改革,着力提升教师队伍素质,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发展,推进素质教育深入实施,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旗教育局决定在全旗开展“构建高效和谐课堂”活动,以此为载体,进而推动全旗教育又好又快地发展。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开展“高效和谐课堂”的使命感和紧迫感  课堂是学校一切工作的核心,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在全区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强力推进素质教育的新形
“问题解决”在各国的中学数学教学中都有了不同程度的体现。问题解决带有非常规性、开放性和应用性,问题解决的过程具有探索性和创造性。英国专门设置了一种问题解决课,我国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教材设立了实习作业、应用题、想一想、做一做等,这些和问题解决的思想是一致的。但笔者认为:我国的数学课程中,问题解决的思想体现得还很不够,只是浅层次的个案举例或是作为国外数学信息的介绍,或是单纯的学术上的抽象研究。造成这一
[摘 要]班级是学校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单位,班主任是班集体建设的组织者、引导者和教育者,是协调本班各科教育教学工作,沟通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的桥梁,决定着德育工作的质量,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骨干力量。本文探讨了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难点与对策,从而使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有效开展,进而促进学校教育的发展以及学生自身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班主任 管理工作 难点 对策  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时
我们在课例探究实践中发现:幼儿不喜欢灌输式的语言教育形式, 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喜欢接受寓教于乐的学习方式。因此,让幼儿扮演某个角色,在情境游戏中大胆模仿、创新这个角色的情节和语言,这不仅能激发孩子的语言表达兴趣,更能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一、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孩子语言表达兴趣  从中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出发,了解孩子们感兴趣的话题,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流环境,支持、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