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强调每个学段在每天的语文课安排10分钟写字,源于令人堪忧的写字现状。《课表》对识字写字的“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点教学内容”,识字写字不是中年级课堂的点缀,而是重要的教学内容。
写字指导在第二学段出现了明显的断层,教师对写字教学的忽视导致学生写字不规范、不端正、不清洁,错别字情况日益严重。
第一步:质疑问难
学生是课堂练字的主体,写字方法的指导应重视学情、字情,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之上自主观察思考后悟得,教师不能包办代替。
“弱”是《鹬蚌相争》一文中唯一要求三会的生字,读音和字意都很简单,但书写美观相对较难,于是重点指导写好。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观察思考,能够自己说出写字要领;《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一文共五个生字,“龄”字教师在板书课题时已指导写正确,而剩下的“稠”“瞻”“搬”“繁”都有一个共同特点——笔画较多。由此设计的教学目标不是指导写好某一个字,而是学习写好这一类的字。通过学生观察交流,不难发现学生对写好这一类的字缺少方法指导。两则案例都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在揭示写字要领前,教师不是把现成的理论“喂给学生”,而是设疑激问,让学生自主探究,独立观察思考,尝试解答。
第二步:点石成金
“随堂练字”的主体虽是学生,但不意味着练字只是学生自己的事,教师的指导缺位将直接导致练字的低效甚至无效。因此,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还要有点“石”成“金”的本领。
第二学段,写字的练习重点从低段的基本笔画转移到各部件的组合搭配上来。这就要求教师有一双“火眼金睛”,发现学生实际写字的难处,对症下药。以上两则案例采用的是提示要领的方法,侧重指导学生写好“这一类”的字。案例一中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二下练习中对此类汉字书写的小提示,既复习了旧知,引导学生学会迁移,又提醒学生关注汉字的字形,帮助学生写好汉字。案例二有些字结构复杂,不可能面面俱到去分析。教师重点引导学生学习“避让”的方法,即笔画多的字,不仅结构要紧密,还需要彼此相让。通过“稠”字的演示,引导学生自主观察思考,从扶到放,掌握“繁”“搬”“瞻”的避让方法。对于这些新学的汉字、难写的笔画、部件,通过教师的课堂范写或板演作重点指导,学生从中了解了笔画的变化,逐渐掌握关键笔画、重点部件的基本写法,达到了解一个字带动一类字的目的。
第三步:学以致用
随堂练字,要在实际操作中检验指导方法的掌握情况,达到学以致用。写字时要做到“一看二写三对照,一个要比一个好”。先摹后临,临摹结合,由浅入深。首先描红,要求学生一笔一划,边写边体会、记忆范字的书写要领和字型。描红后,在田字格里进行练习,要求学生尽量学得像,以检测和巩固描红的效果。临和摹,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時间是随堂练字的保障,如何让有限的时间发挥最大的效益?在《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生字教学片段中,学生学了“繁”“搬”“瞻”“稠”四个字的写法,考虑时间因素,教师只让学生选择自己认为最难写的两个生字,描一个,写一个。尊重学生的需要,灵活地安排写字时间,让学生在扎实的练写过程中掌握新方法,使随堂练字更真实、有效。
第四步:有目共赏
在写字指导中,多元评价不仅能够诊断和矫正写字知识与技能,还能培养学生观察、欣赏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比如在《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生字教学片段中,练写结束后,教师把班上四个学生写的字投影在屏幕上,让大家围绕“避让”进行“品头论足”。
第二学段的孩子,已经有了自己对汉字的理解,以及有了一些属于自己的审美标准,但还需要一些教师帮扶、引导,在教学结束的时候,教师相机小结:你看,写字不就和做人一样吗?因为谦让,变得美好。如此,学生不仅牢牢掌握了“避让”的写法,还感受到了汉字之美。
写字指导应贯彻在小学每个学段,每堂语文课中,不能靠“随意”地抄抄词句或小练笔来落实第二学段的“随堂练字”。了解字情学情,注重方法引导,提供时间保障,给予当堂反馈,是走向高效的必经之路。
作者单位: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中山小学(323000)
写字指导在第二学段出现了明显的断层,教师对写字教学的忽视导致学生写字不规范、不端正、不清洁,错别字情况日益严重。
第一步:质疑问难
学生是课堂练字的主体,写字方法的指导应重视学情、字情,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之上自主观察思考后悟得,教师不能包办代替。
“弱”是《鹬蚌相争》一文中唯一要求三会的生字,读音和字意都很简单,但书写美观相对较难,于是重点指导写好。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观察思考,能够自己说出写字要领;《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一文共五个生字,“龄”字教师在板书课题时已指导写正确,而剩下的“稠”“瞻”“搬”“繁”都有一个共同特点——笔画较多。由此设计的教学目标不是指导写好某一个字,而是学习写好这一类的字。通过学生观察交流,不难发现学生对写好这一类的字缺少方法指导。两则案例都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在揭示写字要领前,教师不是把现成的理论“喂给学生”,而是设疑激问,让学生自主探究,独立观察思考,尝试解答。
第二步:点石成金
“随堂练字”的主体虽是学生,但不意味着练字只是学生自己的事,教师的指导缺位将直接导致练字的低效甚至无效。因此,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还要有点“石”成“金”的本领。
第二学段,写字的练习重点从低段的基本笔画转移到各部件的组合搭配上来。这就要求教师有一双“火眼金睛”,发现学生实际写字的难处,对症下药。以上两则案例采用的是提示要领的方法,侧重指导学生写好“这一类”的字。案例一中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二下练习中对此类汉字书写的小提示,既复习了旧知,引导学生学会迁移,又提醒学生关注汉字的字形,帮助学生写好汉字。案例二有些字结构复杂,不可能面面俱到去分析。教师重点引导学生学习“避让”的方法,即笔画多的字,不仅结构要紧密,还需要彼此相让。通过“稠”字的演示,引导学生自主观察思考,从扶到放,掌握“繁”“搬”“瞻”的避让方法。对于这些新学的汉字、难写的笔画、部件,通过教师的课堂范写或板演作重点指导,学生从中了解了笔画的变化,逐渐掌握关键笔画、重点部件的基本写法,达到了解一个字带动一类字的目的。
第三步:学以致用
随堂练字,要在实际操作中检验指导方法的掌握情况,达到学以致用。写字时要做到“一看二写三对照,一个要比一个好”。先摹后临,临摹结合,由浅入深。首先描红,要求学生一笔一划,边写边体会、记忆范字的书写要领和字型。描红后,在田字格里进行练习,要求学生尽量学得像,以检测和巩固描红的效果。临和摹,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時间是随堂练字的保障,如何让有限的时间发挥最大的效益?在《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生字教学片段中,学生学了“繁”“搬”“瞻”“稠”四个字的写法,考虑时间因素,教师只让学生选择自己认为最难写的两个生字,描一个,写一个。尊重学生的需要,灵活地安排写字时间,让学生在扎实的练写过程中掌握新方法,使随堂练字更真实、有效。
第四步:有目共赏
在写字指导中,多元评价不仅能够诊断和矫正写字知识与技能,还能培养学生观察、欣赏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比如在《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生字教学片段中,练写结束后,教师把班上四个学生写的字投影在屏幕上,让大家围绕“避让”进行“品头论足”。
第二学段的孩子,已经有了自己对汉字的理解,以及有了一些属于自己的审美标准,但还需要一些教师帮扶、引导,在教学结束的时候,教师相机小结:你看,写字不就和做人一样吗?因为谦让,变得美好。如此,学生不仅牢牢掌握了“避让”的写法,还感受到了汉字之美。
写字指导应贯彻在小学每个学段,每堂语文课中,不能靠“随意”地抄抄词句或小练笔来落实第二学段的“随堂练字”。了解字情学情,注重方法引导,提供时间保障,给予当堂反馈,是走向高效的必经之路。
作者单位: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中山小学(32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