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车”的探索

来源 :科学大观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wf8906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中国与汽车产生交集来得有些晚。在世界上第一辆汽车诞生整整70年后,中国人才开始制造自己的汽车。
  1953年7月15日,这是一个注定被载入史册的日子。这一天,长春市西南郊的荒野上,来自全国四面八方的人们聚集在这里,他们见证了“共和国汽车工业长子”中国第一汽车制造厂(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的前身,以下简称“一汽”)的诞生。4年后的1957年7月15日,由一汽组织生产的新中国第一辆汽车解放CA10卡车驶下生产线,结束了我国不能生产汽车的历史。
  新中国第一辆卡车诞生后不久,毛泽东主席对新中国开发国产轿车提出殷切希望。一年后,第一机械工业部正式给一汽下达了生产小轿车的任务。代表一汽接受这个任务的是时任一汽厂长、中国汽车工业的奠基人饶斌。
  饶斌带领一汽人创造了奇迹,从动员大会算起,短短23天,被命名为“东风”的新中国第一辆轿车在万众期盼中诞生。1958年5月12日,由工人手工打造的第一辆国产东风牌轿车开进中南海。
  在“东风”造出不到一个半月的时间里,为准备新中国成立10周年庆典,1958年3月,饶斌接到了中央直接下达的立即生产国产高级轿车的任务。
  接到指令后,饶斌立即组织“大会战”,他把全厂职工发动起来,把全部图纸悬挂在大礼堂里,张榜招贤,抢图试制。几天里,3400张图纸被能工巧匠一抢而空。经过一个月不分昼夜的苦干,1958年8月1日,第一辆红旗牌高级轿车顺利下线。第二天,在一汽万人庆功大会上,红旗牌轿车首次亮相。
  随后,在1958年8月—1959年1月,5个月期间,一汽的设计师又对红旗第一辆高级轿车做了5次系统的试验。经过5次试验后,红旗高级轿车定型样车被正式编号为CA72,这是我国有编号的第一辆真正的高级轿车。
  “奋战33个昼夜,从一张白纸开始设计图纸,以油泥模型来取样板,手工制造车身钣金覆盖件,百里挑一地试制零部件,凝聚着所有中国人情感的第一辆红旗高级轿车样车终于完成,以CA72作为车型代号。”老一辈的一汽人回忆道。
  “当时(红旗高级轿车)到北京以后就热闹开了,东长安街与西长安街、西山、八大处,20辆(红旗高级轿车)满街跑,北京轰动了。满大街看见红旗的人,就叫‘红旗’‘红旗’,非常热闹和激动人心。”回忆当时红旗高级轿车初次抵达北京参加国庆庆典的场景,原一汽副厂长范恒光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据当时负责发动机技术攻关、后来成为一汽第四任厂长的李刚回忆,V型8缸发动机是第一代红旗车的技术亮点,攻关相当艰巨。V型8缸发动机采用的技术堪称20世纪50年代的超一流技术,除了美国三大汽车公司顶级豪华车采用V型8缸发动机外,苏联也才刚刚在领导人乘坐的海鸥轿车上采用。第一代红旗轿车在国人眼中,是国家和民族的骄傲。
  1981年,一次强力“地震”突然袭来,红旗遭受沉重一击。这一年5月14日,《人民日报》刊发“红旗”轿车停产令:“红旗高级小轿车因油耗较高,从今年6月起停止生产。”
  公允地来说,红旗轿车在彼时遭遇停产与当时我国汽车工业基础薄弱有莫大关系。在中国那个年代的工业和技术水平下,一汽造红旗轿车,就如时任一汽厂长孟少农所言:“小学生做大学生的作业,一汽已经是尽了全力了。”
  关于第一代红旗,最后的辉煌记忆是,1984年10月1日,在新中国成立35周年的庆典上,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乘坐专门赶制的红旗敞篷轿车,在天安门广场检阅了陆海空三军方阵。
  第一代红旗轿车停产之后,一汽人并未将制造高级轿车的使命和梦想“尘封”,相反,一汽一直在对红旗轿车的薄弱环节进行研发和改进,积攒实力,等待时机。
  时机并没有太晚到来。1983年9月30日,一汽正式向国务院递交了红旗轿车技术改造建议书。一汽改造的主要措施是,保持红旗轿车庄重大方具有民族风格的外形前提下改造红旗,使质量可靠性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而在这个时候,恢复红旗轿车生产的呼声已日渐高涨。面对1985年爆发的汹涌的进口汽车潮,国家已经敏锐地在1986年4月公布的第七个五年计划中,第一次将汽车工业确定为支柱产业,中央也有了恢复红旗生产的打算。
红旗。图片|一汽集团

  1992年4月,中汽总公司同意恢复红旗CA770型高级轿车生产。然而,停用超过10年的红旗生产设备已经老化,原有协作网络已经失去,毛坯、協作产品很难找到合作厂家,技术骨干由于退休或者调动,红旗研发生产力量已经相当薄弱。
  为了攻克恢复生产所面临的困难,一汽开始开发“小红旗”。
  1996年,红旗CA7220也就是俗称的“小红旗”诞生。为了更好地寻求市场化道路,“十二五”期间,一汽在红旗品牌上尝试过抽调人才支援、并网销售等多种方式振兴红旗,但红旗在市场上始终未能打开销量。
  直到接力棒传到现任一汽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徐留平手中。他对红旗品牌进行了“刮骨疗伤”、疾风骤雨式的改革,拉开了红旗品牌新生的大幕。
  ◎ 来源| 中国经营报(有删减)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新型城镇化朝着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城镇生活垃圾焚烧比例进一步增加,生活垃圾焚烧炉渣产量也会继续保持增长势头。与此同时,实现炉渣的精准高效资源化利用,并确保其在使用期间的环境安全性,是一个值得深入探究的问题,这也势必成为未来城市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重点概述了炉渣集料作为多孔沥青混合料的集料使用期间的重金属和可溶盐的浸出特性,对现阶段研究中所存不足提出思考,认为系统开展透水炉渣
在京張铁路青龙桥车站,有一座高大的铜像巍然矗立。他的名字,百年来家喻户晓;他的赫赫业绩,世世代代竞相传诵。他,就是“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远渡重洋学技艺  詹天佑,1861年生于广东南海。曾祖父和祖父在广东做茶叶生意,所以举家从江西婺源迁居过来。到他父亲詹兴洪时,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受其影响家道中落,父亲只好把家搬到南海,务农维生。  詹天佑11岁时中国发生了一桩破天荒的事:清政府在香港主持“
期刊
摘 要:为提高竹炭对水中Cu(Ⅱ)的吸附能力,研究了制备热解温度毛竹生物炭吸附Cu(Ⅱ)的影响,并对该温度下的生物炭分别进行酸、碱改性。结果表明:热解温度为500℃所制备的竹炭对Cu(Ⅱ)的吸附效果较好,通过酸、碱改性后竹炭吸附Cu(Ⅱ)的效果明显增强。关键词:生物炭; 热解温度; 碱改性; 酸改性中图分类号:X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
86年前,在江西南昌国民党军法处看守所的牢狱里,方志敏写下《可爱的中国》。尽管当时的他,满目都是贫穷、不公、欺凌,但文中对中国无法阻挡的光明未来仍充满希冀。  方志敏描述的“可爱的中国”,让每一个读到的人为之动容。是的,我们的中国就应该是这样:“到处都是活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欢歌将代替了悲叹,笑脸将代替了哭脸,富裕将代替了贫穷,康健将代替了疾病,智慧将代替了愚昧,友爱将代替了仇恨,生
期刊
如今从成都出发一路西行,开车最快3天就能到拉萨,走的是川藏公路。这条全长2000多公里的险峻公路,被誉为“中国最美的景观大道”。70年前,有10多万人将青春奉献给雪域高原,有3000多个生命长眠于此,筑就了这条旷世奇险之路。  为全面贯彻执行协议,巩固国防,1951年7月,人民解放军向西藏和平进军,他们一面进军,一面修路,一面开荒生产,不光修筑了一条通往西藏的公路,也畅通了民族团结的“心路”。做新
期刊
截至2020年底,中国高速公路网络总里程约16万公里,稳居世界第一位。那么如此庞大的路网是怎么来命名和编号的呢?高速公路的构成和名称  我国高速公路按管理和战略意义分类,主要分为两大类:国家高速公路、省级高速公路。其中国家高速公路具有国家的战略意义,联通全国范围内的城市;而省级高速公路则具有省内的战略意义,主要联通本省和邻省的城市。  2013年5月国务院批准的《国家公路网规划(2013年—203
期刊
青藏公路雪山  慕生忠长眠在昆仑山上,因为这是他一生最后的心愿。  走在青藏线上,慕生忠的名字总是不断地被提起。他被称为“青藏公路之父”“格尔木的奠基人”。  在财力匮乏、技术短缺、自然环境极其恶劣的情况下,慕生忠将军带领10万军民,靠铁锹、钢钎等极为简陋的工具,仅用7个月零4天的时间,在“生命禁区”打通了格尔木至拉萨的公路运输线,创造了世界公路史上的奇跡,结束了西藏没有公路的历史。  据史料记载
期刊
青藏高原上的火车。  修建青藏铁路是几代人的梦想,早在1956年,毛泽东就发出了修建青藏铁路的号召。几经周折,1984年青藏铁路西宁至格尔木段建成通车,但直到2006年7月1日,这条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才全线通车。  在攻克高寒缺氧、多年冻土和生态脆弱三大世界性难题后,奇迹仍在继续上演。15年来,绿色铁龙安全、平稳地在青藏高原飞驰。进藏  青海格尔木的将军楼公园内,一株青杨郁郁葱葱。
期刊
摘 要:随着WiFi的普及,信号范围覆盖越来越广,基于WiFi的室内定位可以实现复杂环境中的定位,定位成本也会越来越低,但仍存在信号容易被遮挡而导致定位随机性大的不足。当下,智能手机配备了各种传感器,让基于惯性传感器的定位技术成本变得很低,且具有实时定位目标的优点,但是存在较大的惯性累积误差。所以利用行人航位推算(Pedestrian Dead Reckoning,PDR)和WiFi定位融合的方法
不少人以为,自火车诞生之日起就有了铁轨——其实不然,早在火车发明之前就有了轨道。只是最初的轨道不是钢铁造的,而是在石头上凿出的辙道。古埃及人就是利用这种辙道把每块两吨多重的大石块运到金字塔建筑工地上去。铁轨的发明  16世纪时,人们开始在矿山上使用木轨,装着煤和矿石的小车可以在木轨上行走自如。到了1767年,英国金属价格大跌,一家生铁加工厂的老板生怕亏本,把所存的生铁浇铸成板条形的铁条铺在工厂的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