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负“加减法”

来源 :南风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tcatg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围绕《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和个税起征点的争议已经说明,税收成了今日中国最受关注的问题之一。无论处庙堂之上还是江湖之远,税收相关的话题总能激起最热烈的争论。争论吵出了很多有意义的角度,也初步彰显了民意的威力。这几年,无论是增值税、房产税、个人所得税等,都在舆论的吵吵嚷嚷中让政府的举措带上了一丝谨慎。
  但是,在征税权上,目前民意在制度层面上尚未形成刚性约束。
  通过“减税”等举措藏富于民,并进而实现“十二五”期间经济结构转型的战略目标,已经成为民众的期盼和各界的共识。但有关改革方案迟迟没见出台,一系列加税的政策和垄断性产品的涨价倒是来势汹汹。
  先是重庆、上海等地开征房产税,以抑制房价。按照排量征收的车船税实际上又会给税务部门每年增加几十亿的税收。从车船税到房产税,乃至“十二五”期间计划开征的环境税,每一个税种的增加与调整,都有其“正当”的理由,然而,按照每一个征税的方案,如果最终的实际效果还是增税,要让民众交纳更多的税金,还是难以令社会所接受的。针对这种加税的不良倾向,有人大常委会委员说,“我们不能总是想着从百姓口袋里掏钱。”这句话,将加税的种种不合理一语说尽。
  改善分配的路只有两条,加薪或(和)减税。目前,企业税负和商业成本本来就高,加上要素价格一直在上涨,企业刚性成本的压力很大,加薪的潜力并不大,要改善分配,最好的选择是政府减税。
  税收作为调节社会贫富、实现公平正义的一个重要途径,当然不能“为减税而减税”,因为民意的诉求可能简单而功利,减税设计却不能满足于短时的民意敷衍。但是,如果政府征稅在制度上缺乏民意约束时,民众又有何种能力去操心这些钱被政府拿走后又用到了何处?
  这其实就涉及一个最朴素的正义观念:如果政府收到的税收确实能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那么收再高的税民众也可能愿意,但如果政府未把税收主要用到公共服务上,虽多取一文亦不合理也。
  因此,问题的根本在于全面扩大税改的民意基础,使得“未经立法不得征税”的现代税收治理原则成为政府和全民的共识。
其他文献
古代中国以教忠教孝为主,一个朝代亡了,那个朝代留下来的人就被称为“遗民”,在感情和道德上,都要求“遗民”要忠于前朝,读书致仕者如果在两个朝代流转,就会被说是“贰臣”。古代在唐朝之后至五代十国,政治变乱最多,所以有名的诗词作家如冯延巳、牛希济、和凝这些人,都是著名的“贰臣”。  “遗民”问题在明亡了之后更加表面化。明代读书人强调气节,明朝亡了当然不能去做清朝的官。问题是,他们是读书世家,读书之后就要
2015年,中国的金融改革正式步入快车道。5月1日,《存款保险条例》正式实施,标志着我国酝酿十多年的存款保险制度正式启动,这为银行机构的多元化发展特别是民营中小银行的崛起提供了“安全保证”。与此同时,利率管制中的最后一环,也是最关键的金融机构存款利率也从之前基准利率的1.3倍放松为1.5倍。而这一限制的完全取消,也在市场的未来预期之中。  在直接融资领域,伴随着《证券法》的大修,更具划时代意义的股
小航14岁,是一名初二学生。不过,互联网上,很多人叫她“航姐”,也有不少人称之为“恶霸”。  现实中,她的表现,远不符合她的称号。很多人对她的“尊称”,源于她掌掴、脚踹另一名女生时的嚣张表现。掌掴这名女生时,她还用视频录了下来。  1月18日晚,在小航的家里,她告诉《南风窗》记者:“当时,我就是觉得好玩,所以才录的。”  视频里,“航姐”边抽打,边质问这名女生:“甘棠谁最大?”“你男人是谁?你怎么
放弃相对和平与繁荣,追求残酷战争与动荡的决定看起来不合理性。但生长于民主社会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地响应“伊斯兰国”等亡命集团的感召,离开家园和家庭前往万里之外参加圣战。民主是如何失去这些鲁莽灵魂的忠诚的?应该如何重新赢得可能效而仿之的人的人心?  哲学家尼采曾经写道,人宁可追求虚无,也不可一无所求。对生活的沉重的绝望、能力缺失和失去希望,这些东西的吸引力远远比不上热衷(intensity)—哪怕这种热
9月18日,酝酿了两年的苏格兰独立全民公投,最终以55%的反对票选择了继续留在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之内,令这段长达307年的政治联盟得以延续。  苏格兰统独之争,将两大阵营各种利益盘算和情感纠结裸呈。对很多苏格兰人来说,公投之后乃是梦醒时分,而对英国民主政治来说,这场胜利赢得也绝不轻松。民意有如过山车  围绕独立问题,以苏格兰民族党党首、苏格兰第一部长萨蒙德为首的独派,和以工党出身的前财政大
912亿元,这是2015年“双十一”天猫的战绩。一天的交易额,相当于2014年西藏自治区全年GDP。这个日子曾是无伴侣男女青年的自嘲工具,谓之“光棍节”。  它发展为网络购物狂欢节的逻辑是这样的:大众的词汇创造力看中了“11.11”这个形象的数字,它被赋予心理生命力;“光棍”们没有伴侣,茕茕孑立形影相吊之余,在网络上购物泄愤;电商们看到了一个集中度,看到了它的心理影响力,刻意赋予它购物的内涵,于是
有人用“失速”来形容东北经济,更耸人听闻的提法还有“断崖式下跌”。东北经济这一两年来的表现,确实让人担忧。《南风窗》第17期封面专题,将目光投向了东北,并从产业经济、区域文化、宏观调控、世界经济等角度,对东北经济困境进行了剖析。尽管开篇语谦虚地表示“无法把事情讲全”,但我认为已经触及了非常深刻的方面。尤其是这一个判断,“它的衰落和中国的市场化改革,以及冷战后全球经济的深度融合同步”,当世界“变平”
“内造化”是朱立伦改革国民党的重要内容。  1月17日,朱立伦以99.6%的超高得票率当选新一任中国国民党主席,这标志着国民党自2005年以后长达10年的马英九时代终于结束。  但是,朱立伦能否摆脱马英九的高开低走的声望模式,能否重新塑造国民党的政党形象,收复民意失地,不仅考验朱立伦的个人能力,还与国民党的权力结构、制度改革,以及台湾社会的分化变动直接相关。朱立伦领导下的国民党只有加强改革、扩大开
在他生活的那个时代,亚历克西·德·托克维尔差不多在每一场政治斗争中都属于失败的一方。他既不像一般失败者那样大做煽情的辩护,又无意效仿胜利者、宣称已经掌握了社会进步的永恒法则。他只是基于智识上的敏感,认定“一个全新的社会要有一门新的政治科学”,随后从自己所处时代的“新”、“旧”两个方面作出观察、评判和总结。《民主在美国》:  平等、民主制及其隐忧  所谓“新”,自然是《民主在美国》(旧译《论美国的民
台海两岸是什么关系?如何维持两岸关系现状?这两个问题分别从定位和路径的维度透视了“台湾问题”在当前中美战略互疑和台湾政治激荡背景下的新形态。5月底6月初,民进党主席蔡英文访美十余天,不仅参访美国智库、企业和台侨社团,而且获邀进入美国国会山庄、国务院和白宫国安会办公室与美方政界高层见面,创下了美台断交以后台湾政治人物赴美拜会的新纪录。  不过,不管蔡英文走到哪里,这两个问题可谓如影随形,不仅众多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