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心理咨询和高校思政有机结合的角度,探讨了心理咨询技术在高校思政应用的必要性,以及具体分析了四种咨询技术的运用范围和方法。
关键词:心理咨询技术 思想政治教育 运用
21世纪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这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要结合大学生实际,广泛深入开展谈心活动,有针对性地帮助大学生处理好学习成才、择业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的具体问题,提高思想认识和精神境界。”若将心理咨询技术运用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将二者有机结合,能够弥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不足,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一、心理咨询技术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的必要性
1、现行高校思政工作存在者许多不足
首先,由于社会全面转型带来了各种文化、价值观的交融,当前大学生的思想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呈现出更加复杂、多变的特点,有些还与心理问题交织在一起。其次,由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标、内容以及对学生的具体要求具有很强的共性,所以容易忽视了学生的个性以及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不免会把学生心理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认识偏差、情感失调、个性缺陷及行为过失等视为品德问题,甚至政治思想问题,很难有效地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再次,大学生的许多思想问题的动因往往是由不良的个性心理品质及人格特征引起的。而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往往忽略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动机等基础层次的心理培养,单纯地从外部下功夫,强调外部的压力,给学生以高高在上的感觉,无法深入学生的内心,很难真正解决学生的问题。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不断改进方法,引入心理咨询技术来弥补自身存在的不足,两者结合才能提高现行高校思政工作的实效性。
2、心理咨询应用于高校思政教育具有较强的可行性
从理论层面来说,人的思想与心理都以人脑为产生的器官,以客观现实为产生的源泉,以感知为产生的基础。人的思想与心理有不可割裂的联系。从实践层面来看,通常情况下,人们的某些思想问题可通过心理咨询解决,而某些心理障碍也可通过人生观、世界观教育得以排除。一些咨询活动实际上是做人的思想工作,而一些成功的思想政治工作常常也能起到心理咨询的作用,而且许多研究表明高校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教育在工作目标、原则、内容和方法的某些方面都相融与相通。因此,引用心理咨询中的一些相关技术方法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有其理论和实践依据,且具有科学性。
高校思政教育要重视人的心理特点、心理需要和心理发展规律,将心理咨询中的一些相关技术方法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不仅可以弥补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足,还可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与实效性。
二、心理咨询技术的原则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适度引用
心理咨询技术的原则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有些具有相通性,有些却是背道而驰,因此在引入的过程当中,有些则可以完全引入,有些则需要适度。
1、以人为本的价值观适度引入
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常常把“道德”、“为集体牺牲一切”等价值观作为教育核心,而现行的大学生生活在市场经济环境里,他们对人性的弱点、社会一些不良现象,有很多的感悟。这些教育者认为的价值核心常常被学生认为是在说教、讲大道理,甚至有些学生会有反感,觉得教育者虚伪,为此产生抵制情绪,使得教育失去应有的效果。如果适度引用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先承认人性有弱点,让学生卸下防备,再与学生探讨人性弱点“以个人为中心”对集体的危害,从而产生的后果,最终会影响个人,那么最终学生在经过慎重思考之后,在良性体验的基础上才会接受教育者倡导的价值观。
2、助人自助观念的引入
助人自助是心理辅导的最基本原则,心理辅导期望通过其帮助,使来询者增强其独立性,而非增强其依赖性,以能够在日后遇到类似的生活挫折和困难时,可以独立自主地加以解决。引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当中,就是帮助被教育者者正视自己面临的问题,与他们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案、策略,使之能更加积极主动地作出解决问题的选择,同时在以后遇到类似情况能够自己去解决,而不是再度陷入困境。思想教育者可以转变角色,从自己是一个说教者转变成一个陪伴者,不要简单得说“应该这样”、“不应该那样”等,而要与学生共同谈到,共同分析,讨论解决方案,分析方案的利弊,最终让学生自己进行选择,并对其负责。
3、保密性原则的适度引入
思想教育工作要求教育者有很敏锐的政治眼光和很强的政治责任感,发现问题及时向有关部门汇报,遵循相对公开的原则。这种公开性可以最快速度调动资源,遏制不良事态的进一步发展,但同时也使学生在心理上具有很强的心理防线,不信任教育者,不愿意向教育者透露全面的信息。由于心理咨询会涉及到个人的隐私,需要了解来访者的全面生活,因此,保密性原则是咨询师必须遵循的基本职业道德,也是咨询能有效进行的起码要求。在思想教育中,我们要相对引入咨询的保密原则,对不影响大局的学生隐私,我们也要给予保密,处理好“公开”和“保密”的界限,这样才会得到学生的信任,了解信息,做好学生工作。
4、同理心原则的引入
同理心是心理咨询中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同理是让咨询者感受来访者的感受,并将这种感受准确地传递给来访者。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 教育者往往看到学生行为的表面现象,根据现象以及在这种现象中教育者自己的感受、想法来讲大道理,而忽视学生行为背后的想法和感受。例如,一个学生在校不上课,经常上网玩游戏到半夜,导致成绩很差。一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会从职业生涯的影响、父母的期望、老师的失望等等方面去谈论,甚至去举一些跟他行为差不多最后导致严重后果的例子,进行教育。往往对于这类学生,此类说教很难使他摆脱网络成瘾的习惯,教育者不妨运用同理心原则,把自己代入该学生的位置,了解他的心理状况,才会发现往往这样的学生背负着许多的期望,又对现实当中自己非常不满意,存有许多失望和自卑,才会到网络游戏当中寻求心理上的满足。发现这些以后,教育者才能对症下药,增强该学生对现实生活当中兴趣、爱好、学生等方面的成就感,才能脱离网络。
同时,同理心原则会使被教育者感受的充分的关注,产生信任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同理心原则,站在被教育者的角度思考、感受事情,让学生感受到自己被理解,他们对教育者的教育更容易接受和同化。
心理咨询当中有许多原则包括尊重原则、平等原则等都可以运用到高校思政工作中,其实教育与被教育也是一种关系,它和心理咨询关系一样需要建立相互的信任。因此,两者是具有一定的相通性的,如果有更多的运用,可以大大提高教育的效果。
(作者单位:宁波大学)
参考文献:
[1]隋璐璐.心理咨询技术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运用[J].现代教育管理,2010,(4):120-122.
[2]张秋燕.浅谈心理咨询技术在思想教育中的具体运用[J].职业圈.2007.13(65)
[3]黄红清.心理咨询的原则与技术在大学生个体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J].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17).
[4]蔡丽娟.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结合[J]思想教育研究,2006.6.
[5]曹蓉玫.心理咨询与思想教育相结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J]. 江西社会科学, 2000.2
[6]王立仁,孟晓光.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综述[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5
[7] 张楠.心理咨询技术在与学生沟通交流中的运用[J]. 科教论坛.2007(464)
[8]陈权;张宁.论共情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运用[J].当代教育论坛2006.7
[9]叶湘虹. 心理咨询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的方法论意义[J]. 思想教育研究.2007.1
[10]杨敏生,许国彬.高校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策略初探[J]. 思想教育研究.2010.1
[11]牛临虹.心理咨询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4,(12):93-94.
[12]曹蓉玫.论心理咨询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独特作用[J].江西社会科学,2000,(2):111-114.
关键词:心理咨询技术 思想政治教育 运用
21世纪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这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要结合大学生实际,广泛深入开展谈心活动,有针对性地帮助大学生处理好学习成才、择业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的具体问题,提高思想认识和精神境界。”若将心理咨询技术运用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将二者有机结合,能够弥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不足,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一、心理咨询技术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的必要性
1、现行高校思政工作存在者许多不足
首先,由于社会全面转型带来了各种文化、价值观的交融,当前大学生的思想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呈现出更加复杂、多变的特点,有些还与心理问题交织在一起。其次,由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标、内容以及对学生的具体要求具有很强的共性,所以容易忽视了学生的个性以及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不免会把学生心理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认识偏差、情感失调、个性缺陷及行为过失等视为品德问题,甚至政治思想问题,很难有效地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再次,大学生的许多思想问题的动因往往是由不良的个性心理品质及人格特征引起的。而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往往忽略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动机等基础层次的心理培养,单纯地从外部下功夫,强调外部的压力,给学生以高高在上的感觉,无法深入学生的内心,很难真正解决学生的问题。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不断改进方法,引入心理咨询技术来弥补自身存在的不足,两者结合才能提高现行高校思政工作的实效性。
2、心理咨询应用于高校思政教育具有较强的可行性
从理论层面来说,人的思想与心理都以人脑为产生的器官,以客观现实为产生的源泉,以感知为产生的基础。人的思想与心理有不可割裂的联系。从实践层面来看,通常情况下,人们的某些思想问题可通过心理咨询解决,而某些心理障碍也可通过人生观、世界观教育得以排除。一些咨询活动实际上是做人的思想工作,而一些成功的思想政治工作常常也能起到心理咨询的作用,而且许多研究表明高校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教育在工作目标、原则、内容和方法的某些方面都相融与相通。因此,引用心理咨询中的一些相关技术方法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有其理论和实践依据,且具有科学性。
高校思政教育要重视人的心理特点、心理需要和心理发展规律,将心理咨询中的一些相关技术方法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不仅可以弥补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足,还可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与实效性。
二、心理咨询技术的原则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适度引用
心理咨询技术的原则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有些具有相通性,有些却是背道而驰,因此在引入的过程当中,有些则可以完全引入,有些则需要适度。
1、以人为本的价值观适度引入
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常常把“道德”、“为集体牺牲一切”等价值观作为教育核心,而现行的大学生生活在市场经济环境里,他们对人性的弱点、社会一些不良现象,有很多的感悟。这些教育者认为的价值核心常常被学生认为是在说教、讲大道理,甚至有些学生会有反感,觉得教育者虚伪,为此产生抵制情绪,使得教育失去应有的效果。如果适度引用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先承认人性有弱点,让学生卸下防备,再与学生探讨人性弱点“以个人为中心”对集体的危害,从而产生的后果,最终会影响个人,那么最终学生在经过慎重思考之后,在良性体验的基础上才会接受教育者倡导的价值观。
2、助人自助观念的引入
助人自助是心理辅导的最基本原则,心理辅导期望通过其帮助,使来询者增强其独立性,而非增强其依赖性,以能够在日后遇到类似的生活挫折和困难时,可以独立自主地加以解决。引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当中,就是帮助被教育者者正视自己面临的问题,与他们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案、策略,使之能更加积极主动地作出解决问题的选择,同时在以后遇到类似情况能够自己去解决,而不是再度陷入困境。思想教育者可以转变角色,从自己是一个说教者转变成一个陪伴者,不要简单得说“应该这样”、“不应该那样”等,而要与学生共同谈到,共同分析,讨论解决方案,分析方案的利弊,最终让学生自己进行选择,并对其负责。
3、保密性原则的适度引入
思想教育工作要求教育者有很敏锐的政治眼光和很强的政治责任感,发现问题及时向有关部门汇报,遵循相对公开的原则。这种公开性可以最快速度调动资源,遏制不良事态的进一步发展,但同时也使学生在心理上具有很强的心理防线,不信任教育者,不愿意向教育者透露全面的信息。由于心理咨询会涉及到个人的隐私,需要了解来访者的全面生活,因此,保密性原则是咨询师必须遵循的基本职业道德,也是咨询能有效进行的起码要求。在思想教育中,我们要相对引入咨询的保密原则,对不影响大局的学生隐私,我们也要给予保密,处理好“公开”和“保密”的界限,这样才会得到学生的信任,了解信息,做好学生工作。
4、同理心原则的引入
同理心是心理咨询中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同理是让咨询者感受来访者的感受,并将这种感受准确地传递给来访者。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 教育者往往看到学生行为的表面现象,根据现象以及在这种现象中教育者自己的感受、想法来讲大道理,而忽视学生行为背后的想法和感受。例如,一个学生在校不上课,经常上网玩游戏到半夜,导致成绩很差。一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会从职业生涯的影响、父母的期望、老师的失望等等方面去谈论,甚至去举一些跟他行为差不多最后导致严重后果的例子,进行教育。往往对于这类学生,此类说教很难使他摆脱网络成瘾的习惯,教育者不妨运用同理心原则,把自己代入该学生的位置,了解他的心理状况,才会发现往往这样的学生背负着许多的期望,又对现实当中自己非常不满意,存有许多失望和自卑,才会到网络游戏当中寻求心理上的满足。发现这些以后,教育者才能对症下药,增强该学生对现实生活当中兴趣、爱好、学生等方面的成就感,才能脱离网络。
同时,同理心原则会使被教育者感受的充分的关注,产生信任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同理心原则,站在被教育者的角度思考、感受事情,让学生感受到自己被理解,他们对教育者的教育更容易接受和同化。
心理咨询当中有许多原则包括尊重原则、平等原则等都可以运用到高校思政工作中,其实教育与被教育也是一种关系,它和心理咨询关系一样需要建立相互的信任。因此,两者是具有一定的相通性的,如果有更多的运用,可以大大提高教育的效果。
(作者单位:宁波大学)
参考文献:
[1]隋璐璐.心理咨询技术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运用[J].现代教育管理,2010,(4):120-122.
[2]张秋燕.浅谈心理咨询技术在思想教育中的具体运用[J].职业圈.2007.13(65)
[3]黄红清.心理咨询的原则与技术在大学生个体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J].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17).
[4]蔡丽娟.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结合[J]思想教育研究,2006.6.
[5]曹蓉玫.心理咨询与思想教育相结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J]. 江西社会科学, 2000.2
[6]王立仁,孟晓光.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综述[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5
[7] 张楠.心理咨询技术在与学生沟通交流中的运用[J]. 科教论坛.2007(464)
[8]陈权;张宁.论共情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运用[J].当代教育论坛2006.7
[9]叶湘虹. 心理咨询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的方法论意义[J]. 思想教育研究.2007.1
[10]杨敏生,许国彬.高校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策略初探[J]. 思想教育研究.2010.1
[11]牛临虹.心理咨询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4,(12):93-94.
[12]曹蓉玫.论心理咨询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独特作用[J].江西社会科学,2000,(2):11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