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插图在课堂上焕发光彩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ngineer7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翻开人教版小学低年级语文课本,几乎每一篇课文里都配有插图。一幅幅色彩鲜明、生动形象的插图使人眼前一亮。文字是具体的描述,插图是文字的形象体现,图文并茂,构成了一个整体。这样图文并茂的编排特点,既符合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能满足小学生对新鲜的、生动的事物的刺激需要,还以其形象性、直观性等特点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还对文章进行了重要的诊释和补充。《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插图是可供开发的重要课程资源,教师只要善于开发和利用,定能让它在课堂上焕发光彩的。
  一、利用插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拉近与文本的距离。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就是说,学习要有兴趣才能学好。我们发现学生拿到一本新书,一篇课文,他们首先不去阅读文字,而是去欣赏文本中的精美插图,因为插图更能引发学生的兴趣,更能给学生直观的、美得享受。为此,教师要充分利用插图这一资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燃起学生学习新知的欲望。
  例如在教学《月亮的心愿》时,我指导学生看图:小女孩睡着了,露出甜甜的微笑,旁边的包里装满了吃的,明天她要去干什么?从月亮的表情可以看出她的心情怎样?……在接触课文前,让学生观察插图,使学生对课文产生了好奇心和求知欲,以跃跃欲试的状态进入文本。
  二、利用插图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与文本产生共鸣。
  1.利用插图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文本
  学生在初始阶段阅读,强调的是对文本的整体感知。现在教材中的一些插图,就可以帮助学生整体上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例如《雪孩子》这篇课文,是一年级孩子入学以来第一次全文没有注拼音的课文,但是却有八幅课文插图,一段话就配有一幅插图。对于一部分孩子来说,要把课文准确地读下来,是有一定的困难的。但是,如果用看图猜读的方式来进行朗读的话,可以降低难度。教学时,我让学生静静地观看每一幅插图,让学生根据课文插图猜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再让学生借助图画、联系上下文猜读等方式认读生字,很快把课文读通读顺。有了插图这个桥梁,学生很快知道了这个故事讲了什么,也准确顺畅地把这个故事读出来了。
  让学生充分利用插图走进课文,不仅降低了初读的难度,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自学能力,从而获得成功的愉悦,产生学好语文的自信心。
  2.利用插图深入理解文本,突破重难点
  课文内容,尤其是一些重难点,用语言讲往往讲不明白,但是插图却是文字的补充和注解,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观察插图对课文的细致描摹,帮助学生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直观形象地理解课文。
  例如《山行》这首诗,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要了解古诗的意思,是一个难点,为此,我就利用插图来帮助理解。
  师:看插图,你觉得这是一个什么季节?
  生:秋季
  师:从哪里可以看出?
  生1:枫林
  生2(补充道):一片火红的枫林。
  师:你们真会观察,而且能用上优美的词语,这首诗写的是深秋时节。
  师:请大家再仔细观察,这个深秋时节,画面上还有什么呢?
  生1:画面上还有一条石头小路,而且是弯弯曲曲的。
  生2:还有一座座山。
  生3(补充道):这山看起来一座连着一座,非常遥远。
  师:这幅画面就是古诗中的哪一句?
  生(马上回答):远上寒山石径斜。
  师:你们真棒,能把画面与诗句结合起来。再来观察画面,还画了些什么?
  生:还画有白云、几座房子、一辆马车。
  师:房子座落在很高的山上,看上去跟白云连在一起,就如诗句所说的
  生(马上接上去):白云深处有人家。
  我巧妙地利用课文插图,图文结合,让学生边观察边理解诗意,避免了枯燥的逐词逐句地讲解,有效地突破了教学的难点。学生也自主参与课堂,通过观察,再找诗句,从中理解诗意,体会意境,达到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同时也为有感情地朗读奠定了基础。
  三、利用插图激活学生的想象,充实文本。
  爱想象是小学生的特点,精美的插图给学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给他们提供了想象的空间。在低年级课堂教学中,把插图作为研读切入口,教师必须指导学生观察图画上能看到的东西,还要启发学生进行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以补充画面上的形象和情节,从而让静态的画面“活”起来。
  例如《夏夜多美》这一课中有两幅插图,一幅是水塘,静静的水塘里有睡莲、小蚂蚁、青蛙、水草、莲蓬,我引导学生想象“夏夜多美“,除了有这些景色,你还能想到夏天的夜晚有哪些美丽的景色呢?学生由这个画面想到水塘周围与之相关的事物,有的说:四周有绿绿的草地,有茂密的树林,有蝈蝈在唱歌,有星星在眨眼睛,有萤火虫飞来飞去。课文结尾也有一幅插图,图上画的是小蜻蜓和萤火虫将小蚂蚁送回了花坛,我又引导学生想象,假如你就是那只小蚂蚁,会说些什么呢?学生都兴趣盎然,跃跃欲试,有的说:“谢谢你们,要不是你们帮助我,我连命都没有了。”有的说:“请您转告睡莲姑姑,我谢谢她。”最后,我还引导学生想象蜻蜓和萤火虫送小蚂蚁会经过哪些地方,学生大胆想象,纷纷发言,学生的答案也很特别。这样的想象训练满足了学生爱想象的心理,进一步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四、利用插图引导学生复述,再现文本。
  在低年级的课堂上,我们经常看到老师要求学生复述课文时,往往会出现冷场现象,即使有人站起来复述,也会磕磕巴巴,语句不连贯,究其原因是学生离开了具体的凭借,便无法把握课文脉络并组织语言进行表述。在让学生复述课文时,引导学生边看图,边想象,边复述,就能提高复述的效果。
  总之,课文插图不是一种摆设或点缀,是提升教材内在品质的润滑剂。它的作用不止画面本身,它的影响是潜在的、深远的。作为教师,我们要充分利用好插图这一教学资源,充分挖掘它的作用,让插图走近孩子,让插图焕发光彩,让课堂教学因插图而精彩。
  参考文献:
  [1]张琪:《借助文中插图引领语文实践》《小学教学设计·语文》
  [2]刘笑萍:《活用文本插图激发学习兴趣》《小学教学参考》
  [3]韩怀生、段海燕:《利用图画进行低年级写话训练》《小学语文教学》
  [4]林金榜:《灵活运用以图助学》《小学教学设计·语文》
其他文献
中学语文是承载丰富文化,富有情感,利于激发想象和创造性思维的一门学科。本应最丰富多彩,最富有情趣,但如果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就不会达到理想的效果。那么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新课程标准教育理念的今天,如何充分挖掘语文人文内涵,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成为语文教学课改的主题。作为语文教学引导者的语文教师就要学会利用学科优势,创设有效学习情境,构建富有生命活力的语
【摘 要】词汇教学既是小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让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的词汇,是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关键词】小学英语 词汇教学 小学生  自然教学法的倡导人特蕾西认为:词汇学习对于理解语言和言语输出都至关重要。有了足够的词汇量,即使对构造的了解几乎等于零,也可以理解和说出大量的第二语言。魏尔金斯(1972)更是精辟地指出:没有语法不能很好地表达,而没有词汇则什么也不能表达。第
随着现代科技手段的发展,多媒体得到了普及和提高,使教学生动形象、丰富多彩,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优化了教学过程,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  一、感知  “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学生感知的对象,使学生提高认识?最便捷的途径,便是放映与教材相配套的录像,把画面展现在学生眼前。逼真的实景,再加上课文的解说词,丰富了学生的感知,学生通过各种感官的协调活动,为理解课文内容作了充分地铺垫。  二、体验  引
【摘要】在高中文学作品的解读过程中,作为学生应该加强个性化的交往,有效地发挥个性品质与创新思维,不能一味的追求标准的答案。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对文学作品主题进行个性化与多元化的解读,去挖掘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的含义与情感。本文作者以其自身学习的经验,对如何加强高中生对文学作品多元化解读进行探究,并且提出相关可行性的建议。  【关键词】高中生 文学作品 多元化 解读 建议  1、引言  在教育部发布的高中
【摘要】预习,是上好课的前提,是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了解课文的一个重要的学习方法,是学生学会读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必由之路。因此,我们必须增强对预习重要性的认识,使学生由被动到主动、由不自觉到自觉进行预习,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关键词】预习 习惯 上课  叶圣陶先生说过,要“养成学生阅读书籍的习惯”,就“非教他们预习不可”,“上课以前,学生要切实预习”,“预习的事项一一做完了,然后上课”
【摘要】70-80年代,师专成为热门选项,是很多优秀人才的选择,社会接受度和人民期望值高的选择。如今,谈到职业学校,社会更倾向于定义为"平民教育"。什么人民满意的"平民教育"?听着这句让人们揪心的话的同时,笔者认为:在既定的环境下,让家长放心,学生开心的教育,就是相关人满意的教育。  【关键词】中职教育 家长放心 学生开心 就业与发展 身心健康  "关于职业技术教育,大家谈起来都认为很重要,现实生
【摘 要】当今的音乐课堂不同于以往的教学,课改一次次的进行着,让我们音乐教师看到的是作为课堂的引导者,我们为了更好的打造和谐的音乐教育,通过师生互动这块,让我们的学生呼应、活动、创新。笔者认为,我们教师的不断进步、课堂教学的进步、各种教学新办法的出现和产生,甚至是一些教学活动和教学成果,都是与我们的学生有着密切的关系。  【关键词】师生互动 和谐教育 师生创新  2011年版音乐课程标准解读“合作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经常会有一些个性化的见解和创新的方法出现,教师由于在课前预设时未能充分考虑到,加上受个体思维的限制,不能马上"心领神会",导致对学生的问题或解法一时难以下结论,造成遭遇课堂尴尬的场面,有些教师为了顺利地执行预设的教案,甚至不惜对学生的创新火花进行"善意"的扑灭,使学生失去了创造的机会,不能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一位教师在教学圆柱体的相关知识时,遇到这样一道题:一个圆柱体的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这对物理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初、高中物理教材又有其相对的独立性,难免存在脱节的现象,从能力要求看,初、高中属于两个不同的学习阶段,初中侧重形象思维,高中则主要为逻辑思维。教师如何遵循教学规律,使学生学好高中物理,把握使用好高中新教材,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做好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工作  初中物理教学从启蒙开始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土地上沿袭了几千年的“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专读圣贤书”的传统教育正在被素质教育的浪潮所淘汰。死读书,读死书,正在被世人所唾弃。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把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与学生实际相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逐步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关键词】农村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质量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思想品德课程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