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英语作为世界语言,在大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而听作为语言输入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学生逐步内化语言规律的基础,也是提升学生外语交际的方法。尽管在很多领域针对自我效能和学习策略之间的研究都有不少的突破,但是针对听力策略训练对学生尤其是大学生的听力水平的影响的研究还停留在初级阶段,因此本研究主要分析听力策略训练对大学生听力水平的影响,为之后的研究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为大学生提升英语听力成绩尤其是四六级的英语成绩寻找有效的学习策略,最大程度的帮助大学生提升成绩。
【关键词】听力;策略训练;大学生听力水平;影响
1 大学生外语听力教学现状
本次对大学生外语听力现状的调查主要集中在非外语专业的学生上面。本次调查采用重点调查、抽样调查以及外语老师和相关学生座谈相结合的办法,与此同时发放调查问卷500份,收回430份。
我们对学生的听力调查主要集中在听力焦虑程度和听力学习兴趣程度這两个方面。如图1报告显示,齐鲁医药学院学生大部分都存在一定程度的焦虑,处于无焦虑状态的和高焦虑状态的学生都比较少,呈正态分布。下面是2016年齐鲁医药学院学生被抽样调查的听力焦虑程度表。
从图1可以看出,从2014年到2016年处于无焦虑状态和高度焦虑状态的学生所占比例比较均衡,没有明显的变化。与此同时,我们通过对于调查问卷的统计,发现处于低焦虑状态的大学生在逐年下降,而处于中度焦虑状态的学生则有逐年上升的趋势。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有很多,除却样本选取及因为个人原因导致的统计数据误差的因素之外,还有很多其他的问题。
2 大学生听力训练中存在的问题
2.1 老师和学校方面存在的问题
2.1.1 教学内容单调
传统的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模式下,很多老师习惯于照搬教材内容,照本宣科,不敢越雷池一步。这种大量的重复性、封闭性的教学内容让很多学生对于听力课完全失去兴趣。于此同时,因为听力教材编写的局限性导致传统的听力教材不能够与时俱进,其次我们发现常规的英语听力教材一般只有声音,缺乏图像、文字和肢体语言的配套,这样缺乏视觉辅助的后果是学生很难理解听力内容,也很难将所听到的内容进行内化更不用说用语言表达出来。
2.1.2 教学方法陈旧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国内大多数学校采用的听力教学模式,都是以老师讲解语言难点和听辨技能为基础,然后让学生自主选择正确答案,最后再由老师进行评判,同时随着四六级在大学中的地位提升,致使很多老师更是不敢采用新式教学方法,以防影响学生四六级的听力成绩。这种陈旧的教学方法不但阻碍大学生英语听力水平的提升,还影响了学生培养自主的英语听说能力。同时这种机械式的记忆方法不适合生理和心理状态都比较成熟的大学生,很容易造成情绪耗竭和情绪上的反叛。
2.2 学生听力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2.1 教学内容单调
目前我国的大学校园在一定程度上还是比较重视大学生的听觉器官的训练的,但是另一方面却忽视了锻炼大学生看和说的能力。在大学听力课堂上,很大一部分知识都来源于学生的听,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对于英语这一门语言的理解,理解不深入就更谈不上应用,违背了语言的内化规律。实际上“看”“听”“说”三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听是基础,说是提升,看是深化。三者都是获得语言输入的重要方法。根据心理学的理论,语言是双方之间的交流,这种交流能有效的降低学生的心理负担,同时这种平等的对话方式能够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激情。而我们所说的看则是指能够看到的影像。它一方面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增长见识,另一方面通过看也能帮助学生加深对于所说所听内容的理解,同时“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能够见到实物,能让学生把更多的精力集中在所听的内容上面。所以“看”“听”“说”三者缺一不可。
2.2.2 基础知识的欠缺
众所周知,如果是母语我们通过语调就能区分说话者所要表达的含义。而有的学生因为对音标不熟悉或者其他原因对于外语没有掌握正确的发音或者根本不会读,就更不用说通过听来分析说话者的语音语调了。其次还有一些学生因为词汇量比较小,达不到大纲所要求的的词汇量,这也会使听力变得异常困难。除此之外还包括语法、词组等基础知识的欠缺都会导致学生的听力障碍。
3 大学生听力策略训练
3.1 构建全新的听力教学模式
学生的听力提升是以老师的引导为前提的,因此一定要建立以学生为主体以老师为先导的全新的听力教学模式。与此同时要引导学校投入,加大投资力度,提高资金投入和资金利用效率,以构建更加完善,更加有效的听力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它的教学方法完全不同于传统的听力教学模式,因此在构建新型听力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必须不断尝试,以找出其中的不足,从而更好地完善其模式,打造一体化的听力教学模板模型。
3.2 培养学生兴趣,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听力的要求高、难度大,很多学生在心理上就开始畏惧听力,更有甚者在课堂上,有的学生听着听着就走神了,造成这一切的原因无非是对听力缺乏兴趣,加上长时间的训练,听力的提升不大,更是打击了很多人的自信心。这时候就需要老师的介入,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然后通过电影、音乐能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提升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提高之后再进一步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
3.3 给予更多的听力技巧训练
3.3.1 采用精听和泛听相结合的技巧
精听是指对把听力材料中的语调、句子、语篇都听熟、听细。在反复听的基础上条分缕析,以熟悉外国人讲外语的特点。针对难度较大的听力材料可以先听再看,有目的的寻找自己在听力方面的薄弱点,然后再以说相辅助,模仿听力材料的语音语调和重音、连续等等,以听促说。将语言内化。泛听的主要目标是增强语感的同时扩大词汇量。泛听与精听不同的是它只要求听懂听力材料的内容大意,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外文电影或者相关的听力学习网站,尽量多听多模仿,这对于提升自己的听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3.3.2 在听力过程中充分联系上下文
在听力训练中因为词汇量等等的限制很容易出现听不清或者听不懂的情况,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很多,有时候是听力材料本身的原因,有时候是因为学生本身的词汇量达不到等等原因,这就需要我们根据听懂的内容联系上下文,猜测相关内容。这种技巧在不断的训练中能够得到逐步提升,这也是提升学生听力水平的方法之一。
4 结束语
通过听力策略训练对大学生听力水平的影响分析上,我们不但了解了国内大学生的整体听力水平,还在此基础上找出了大学生在听力训练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我们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解决办法,以期能够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的听力水平。但是我们对听力策略训练对大学生听力的影响研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在研究方法上是定性研究,并主要借助文献资料进行分析。对国内学生的听力情况的调查只集中在2014年到2016年数据不充分,因为数据资料不够丰富、不够直观,使得部分结论的说服力不够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究。
参考文献
[1]周小莉.英语课堂听力焦虑的成因及其与四级听力成绩的关系[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1).
[2]胡永近.听力过程模式对听力理解和记忆的影响分析——一项认知心理学视域下的实证研究[J].外语界,2015(01).
[3]王宇.关于中国非英语专业学生听力策略的调查[J].外语界,2002(06).
作者单位
齐鲁医药学院 山东省淄博市 255000
【关键词】听力;策略训练;大学生听力水平;影响
1 大学生外语听力教学现状
本次对大学生外语听力现状的调查主要集中在非外语专业的学生上面。本次调查采用重点调查、抽样调查以及外语老师和相关学生座谈相结合的办法,与此同时发放调查问卷500份,收回430份。
我们对学生的听力调查主要集中在听力焦虑程度和听力学习兴趣程度這两个方面。如图1报告显示,齐鲁医药学院学生大部分都存在一定程度的焦虑,处于无焦虑状态的和高焦虑状态的学生都比较少,呈正态分布。下面是2016年齐鲁医药学院学生被抽样调查的听力焦虑程度表。
从图1可以看出,从2014年到2016年处于无焦虑状态和高度焦虑状态的学生所占比例比较均衡,没有明显的变化。与此同时,我们通过对于调查问卷的统计,发现处于低焦虑状态的大学生在逐年下降,而处于中度焦虑状态的学生则有逐年上升的趋势。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有很多,除却样本选取及因为个人原因导致的统计数据误差的因素之外,还有很多其他的问题。
2 大学生听力训练中存在的问题
2.1 老师和学校方面存在的问题
2.1.1 教学内容单调
传统的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模式下,很多老师习惯于照搬教材内容,照本宣科,不敢越雷池一步。这种大量的重复性、封闭性的教学内容让很多学生对于听力课完全失去兴趣。于此同时,因为听力教材编写的局限性导致传统的听力教材不能够与时俱进,其次我们发现常规的英语听力教材一般只有声音,缺乏图像、文字和肢体语言的配套,这样缺乏视觉辅助的后果是学生很难理解听力内容,也很难将所听到的内容进行内化更不用说用语言表达出来。
2.1.2 教学方法陈旧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国内大多数学校采用的听力教学模式,都是以老师讲解语言难点和听辨技能为基础,然后让学生自主选择正确答案,最后再由老师进行评判,同时随着四六级在大学中的地位提升,致使很多老师更是不敢采用新式教学方法,以防影响学生四六级的听力成绩。这种陈旧的教学方法不但阻碍大学生英语听力水平的提升,还影响了学生培养自主的英语听说能力。同时这种机械式的记忆方法不适合生理和心理状态都比较成熟的大学生,很容易造成情绪耗竭和情绪上的反叛。
2.2 学生听力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2.1 教学内容单调
目前我国的大学校园在一定程度上还是比较重视大学生的听觉器官的训练的,但是另一方面却忽视了锻炼大学生看和说的能力。在大学听力课堂上,很大一部分知识都来源于学生的听,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对于英语这一门语言的理解,理解不深入就更谈不上应用,违背了语言的内化规律。实际上“看”“听”“说”三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听是基础,说是提升,看是深化。三者都是获得语言输入的重要方法。根据心理学的理论,语言是双方之间的交流,这种交流能有效的降低学生的心理负担,同时这种平等的对话方式能够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激情。而我们所说的看则是指能够看到的影像。它一方面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增长见识,另一方面通过看也能帮助学生加深对于所说所听内容的理解,同时“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能够见到实物,能让学生把更多的精力集中在所听的内容上面。所以“看”“听”“说”三者缺一不可。
2.2.2 基础知识的欠缺
众所周知,如果是母语我们通过语调就能区分说话者所要表达的含义。而有的学生因为对音标不熟悉或者其他原因对于外语没有掌握正确的发音或者根本不会读,就更不用说通过听来分析说话者的语音语调了。其次还有一些学生因为词汇量比较小,达不到大纲所要求的的词汇量,这也会使听力变得异常困难。除此之外还包括语法、词组等基础知识的欠缺都会导致学生的听力障碍。
3 大学生听力策略训练
3.1 构建全新的听力教学模式
学生的听力提升是以老师的引导为前提的,因此一定要建立以学生为主体以老师为先导的全新的听力教学模式。与此同时要引导学校投入,加大投资力度,提高资金投入和资金利用效率,以构建更加完善,更加有效的听力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它的教学方法完全不同于传统的听力教学模式,因此在构建新型听力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必须不断尝试,以找出其中的不足,从而更好地完善其模式,打造一体化的听力教学模板模型。
3.2 培养学生兴趣,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听力的要求高、难度大,很多学生在心理上就开始畏惧听力,更有甚者在课堂上,有的学生听着听着就走神了,造成这一切的原因无非是对听力缺乏兴趣,加上长时间的训练,听力的提升不大,更是打击了很多人的自信心。这时候就需要老师的介入,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然后通过电影、音乐能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提升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提高之后再进一步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
3.3 给予更多的听力技巧训练
3.3.1 采用精听和泛听相结合的技巧
精听是指对把听力材料中的语调、句子、语篇都听熟、听细。在反复听的基础上条分缕析,以熟悉外国人讲外语的特点。针对难度较大的听力材料可以先听再看,有目的的寻找自己在听力方面的薄弱点,然后再以说相辅助,模仿听力材料的语音语调和重音、连续等等,以听促说。将语言内化。泛听的主要目标是增强语感的同时扩大词汇量。泛听与精听不同的是它只要求听懂听力材料的内容大意,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外文电影或者相关的听力学习网站,尽量多听多模仿,这对于提升自己的听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3.3.2 在听力过程中充分联系上下文
在听力训练中因为词汇量等等的限制很容易出现听不清或者听不懂的情况,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很多,有时候是听力材料本身的原因,有时候是因为学生本身的词汇量达不到等等原因,这就需要我们根据听懂的内容联系上下文,猜测相关内容。这种技巧在不断的训练中能够得到逐步提升,这也是提升学生听力水平的方法之一。
4 结束语
通过听力策略训练对大学生听力水平的影响分析上,我们不但了解了国内大学生的整体听力水平,还在此基础上找出了大学生在听力训练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我们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解决办法,以期能够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的听力水平。但是我们对听力策略训练对大学生听力的影响研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在研究方法上是定性研究,并主要借助文献资料进行分析。对国内学生的听力情况的调查只集中在2014年到2016年数据不充分,因为数据资料不够丰富、不够直观,使得部分结论的说服力不够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究。
参考文献
[1]周小莉.英语课堂听力焦虑的成因及其与四级听力成绩的关系[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1).
[2]胡永近.听力过程模式对听力理解和记忆的影响分析——一项认知心理学视域下的实证研究[J].外语界,2015(01).
[3]王宇.关于中国非英语专业学生听力策略的调查[J].外语界,2002(06).
作者单位
齐鲁医药学院 山东省淄博市 25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