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将探究性学习运用于高中美术教学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m3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探究性学习强调由学生来主导学习过程和学习相关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高中美术教学中需要充分的运用探究性学习法,以此培养学生对美术的热爱,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高中美术 学生 探究性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9-0210-02
  随着新课标的颁布和新型教学法的运用,探究性学习逐渐成为了目前我国多数高中所倡导的教学方式。探究性学习强调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导地位,鼓励学生主动进行学习和问题的思考,提高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渐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美术学科具有较强的人文素质、综合观察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运用探究性学习对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将探究性学习运用在高中美术教学中。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在美术学习中同样如此。教师若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和热爱,将带动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进行主动学习,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必将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教师要注重将美术的独特之处发掘出来,以新颖、有趣的形式展现给学生,让不同阶段、不同特点的学生都能够接受,教师要注重课堂教学模式的丰富性和多样化,激发学生对美术长久的热爱。
  1.丰富教材内容的呈现形式,注重创新与变化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创设有趣的情境,运用有趣的例子和故事来进行教学,要充分发掘教材中丰富的内容,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将其呈现出来。教师不能生搬硬套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模式,不能将美术教材中枯燥、难懂的理论知识直接呈现给学生,这样不利于学生的接受和理解,要注重创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用学生喜爱的教学方式来进行教学。
  2.发挥美术教学的独特魅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学生只有在对美术学习充满兴趣后,才会积极主动的学习。教师要丰富课堂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技术,如:图片、音乐、视频、影像等方式,也可运用游戏、外出参观、欣赏画作、动手活动等多种方式,让学生运动多个感官来了解美术,激发其综合感受能力和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其对美术的热爱。
  3.课堂教学应密切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
  艺术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美术作为艺术的一方面,必定要从生活中汲取灵感。教师要注重创设也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相关的情境,将课堂教学内容表现的活灵活现,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学习,这样更容易获得感情上的共鸣。
  二、重点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教师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要重点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自主学习,指导学生所需要的学习思维和学习方法,有效的开展学习活动。
  1.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新型的教学方式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要协助学生发挥其主动性和主体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将课堂设计成由教师引导,由学生自主、自由发挥的形式,由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主动探究学习方案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在高中美术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发表对美术作品的看法和见解,鼓励学生主动去创作美术作品,为学生增加实践机会,创造更广阔的学习空间。
  2.为学生提供实践的舞台
  教师要尽量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丰富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上,教师要尽量多为学生创造主动发言的机会,将课堂变得气氛活跃,鼓励学生踊跃发言。同时,教师可以将课堂创设成多种情境,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发挥不同的能力,进行实践,提高实践能力,将所学知识学以致用,给学生提供更大的展示自身才艺的舞台。教师也可以将课堂搬到课外环境中,如操场、美术馆等地方,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动手能力,在自然的环境中和浓厚的艺术氛围中感受美术之美。
  三、注重学生发展过程的平衡
  在普通高中的美术教学中,不是为了广泛培养艺术家,而是重在培养大多数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在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并不应该严格要求学生有所成就,要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和方法,将美术作为学生综合发展中的一方面,而不是所有。因此,美术探究性学习要在学生的整体学习中取得平衡,不能过分强调美术学习的重要性和学习成果的突出性,有时学习成果会在学生日后长久的学习和生活中才会显现出来。教师对学生要多鼓励、表扬、肯定其学习态度和表现,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作为负责任的教师,我们要将美术的精髓展现给学生,要让学生在体验美术之美的同时,运用美术带来的思维能力进行更多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在整体能力的提高上取得显著效果。教师要不断给学生带来精神上和学习方法上的启发,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式来学习和生活,让学生多参与课题活动和教学,多参加集体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整体能力,运用探究性学习方法,真正能够做到成为学习的主人,进而提高学习效率,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真正学到有用的知识。
其他文献
随着电力系统中非线性负荷大量增加,电力系统的谐波污染日趋严重,如何有效解决电力系统谐波问题成为国内外电力工作者的研究热点之一。谐波监测和溯源是解决谐波问题的基础性工
由于电能质量会严重影响到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因此电能质量问题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电流质量扰动会对用电负荷终端直接产生较大的影响,因而电流质量扰动发生装置的研究,可以有助于我们更好的学习各种电流质量扰动对电力系统产生的影响。本文针对电流质量扰动发生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可控电流质量扰动发生装置的主电路拓扑,通过差异化模块的设计思路,可以使装置能有效的模拟各种电流质量扰动现象。本文通过使用背靠背的H
【摘要】音乐,宛如一碗心灵鸡汤,能够缓解人们的疲惫身躯,洗去人们的心灵污垢。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音乐的需求与日俱增,对音乐的鉴赏能力也在不断提升,但是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由于现行的中考模式,学校对音乐教学的重视程度与其它科目相比,相对较低。面对这一矛盾,本文探究了互动式教学模式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旨在提升初中音乐教学质量的同时驱散中考为初中生带来的心灵疲惫。  【关键词】新课程 互动型教学 初
舒适性与操纵性一直是衡量汽车品质的两大核心标准,如何实现两者性能的兼顾始终困扰着汽车设计者。空气悬架系统的设计可以实现对悬架阻尼及车身高度的联合控制,不仅解决车体
太阳能作为资源丰富、分布广泛的一种清洁能源,是目前新能源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而光伏发电又是人类目前开发和利用太阳能的最热门的一类方式。作为光伏发电系统的核心部分,光伏逆变器如果以单机电源方式接入电网,会存在着成本高、控制困难等问题,所以有学者提出了分布式供电系统(微电网)的概念,即将单机电源以组网的方式接入电网。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分布式供电系统研究的不断深入,分布式直流供电系统——即直流微网,得到
电力系统低频振荡主要是机电模式的振荡,其振荡频率多在0.2~2.5Hz之间。随着电力系统的互联规模的扩大,系统中还出现了频率低于0.2Hz的超低频振荡模式。这两种振荡都会严重降低系统的安全水平,甚至直接导致系统解列。本文通过分析电网侧扰动引起的机组强迫共振的原因,提出了共振抑制策略;并分析了电网侧扰动引起锅炉出力超低频振荡的原因。论文选题具有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低频振荡常常发生在阻尼大于零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