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家访工作作为教学工作的重要外延,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特别在边境民族地区,教师更应该因地制宜,认真开展好家访工作,使班级管理科学有序地进行,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民族家访管理
家访工作作为教育工作的重要外延,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在边境民族地区,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原因,这些地区的经济、文化、交通、信息都相对滞后,致使大多数家长对知识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因此,对学校教育的支持力度不够。具体表现为经常有家长以家中有事、弟妹无人照看等客观原因,让学生请假,使学生学习受到影响,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这样做的后果是,久而久之,学生的成绩下降了,学习兴趣也随之减弱,严重的将造成辍学。所以,在民族地区开展家访工作具有提高教学质量、巩固学生在校人数、促使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作用。
如何开展好民族地区的家访工作呢?我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总结出以下七点经验:
一、了解民族风俗,以诚待人
各民族都有自己不同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因此,家访前我们首先要对家访对象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有个宏观了解,尊重其民族风俗,尽量做到家访时不触犯民族禁忌,以免惹出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影响家访效果。其次,要对学生家长的思想素质有一个基本的了解,结合实际情况,创造出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来,这样有利于双方敞开心扉,交换看法。最后,要用一颗真诚的心去跟家长促膝长谈,在交谈中,不要使用歧视的语言和教训的口气,而要多讲对方的优点,使家长感受到你的诚意,觉得你是可亲可敬的,这样,你的思想和观点才会慢慢得到家长的认同和支持。
二、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认真宣传国家有关教育法规
要使家长明白社会的发展,要靠提高建设者的素质来实现,民族地区经济之所以发展缓慢,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教育的落后,支持子女上学是每个家长应尽的义务,而且,现在国家也加大了对民族地区教育的投入,学生到校读书,可以免交书费、杂费,极大地减轻了家长的负担,这样好的条件,我们有什么理由不让孩子上学呢?通过这些宣传,绝大多数家长都能克服困难,积极支持学生到校上课。
三、避免全面地向家长汇报学生在校的表现
学生是一个有独立意识的个体,都有优点和缺点,差别只在于优缺点的多少。一些教师总会在无意中犯这样的毛病,对学习好、自己喜欢的学生,赞不绝口,忽视其不足之处。对学习差、自己不喜欢的学生,则只见其缺点,忽视其可取之处,正所谓一棒子打死人。带着这样的倾向进行家访,肯定是不会成功的。因此,教师在家访中,对家长介绍学生的表现,要力求公正全面,这样家长才能有针对性地教育学生,达到使学生健康成长的目的。
四、利用家访时机,全面了解学生
家访不仅是教师向家长汇报学生在校表现的一种形式,同时,也是教师了解学生在家里情况的有效方式。家访时,我们可以向家长询问学生的心理特征、脾气性格、身体状况等情况,并做好记录,以便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有针对性地教育学生。
五、家访活动要有明确的目的性,有条件的情况下,要让学生参与
每次进行家访前,教师应首先明确家访要达到的目的,这样,在同家长交谈时,才能有的放矢,中心突出,同时,也便于家长协助教师做好学生的工作。其次,学生参与,可以使其了解教师对他的殷切希望,了解自己的不足,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发展。当然,学生不一定要全程参与,有些问题,教师可以单独同家长交换意见,以免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形成对立情绪。
六、要对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进行家访
一般情况下,教师只对出现问题的学生进行家访,这并非上策。正确的做法是对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进行家访,全面了解班级情况,对学生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鞭策后进,激励先进,才能制订出科学实用的教育管理方法。
七、要及时对家访信息进行整理,以便指导今后的教学工作
家访归来,并不意味着万事大吉,要及时对家访信息进行整理,适时调整教育策略,这样,才能把家访的作用落在实处。
综上所述,家访就是深入学生家庭,全面了解学生所受的家庭教育及学生在家的实际表现的过程,也是班主任将学校教育信息及学生在校表现反馈给家长的过程。可见,家访是维系教师、家长、学生的纽带,是沟通学校、家庭、社会的桥梁,家访在学校教育特别是班级管理中具有重要地位,对于加强班级凝聚力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特别在边境民族地区,教师更应该因地制宜,认真开展好家访工作,使班级管理科学有序地进行,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作者单位:678701云南省德宏州陇川县城子镇曼冒小学)
【关键词】民族家访管理
家访工作作为教育工作的重要外延,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在边境民族地区,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原因,这些地区的经济、文化、交通、信息都相对滞后,致使大多数家长对知识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因此,对学校教育的支持力度不够。具体表现为经常有家长以家中有事、弟妹无人照看等客观原因,让学生请假,使学生学习受到影响,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这样做的后果是,久而久之,学生的成绩下降了,学习兴趣也随之减弱,严重的将造成辍学。所以,在民族地区开展家访工作具有提高教学质量、巩固学生在校人数、促使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作用。
如何开展好民族地区的家访工作呢?我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总结出以下七点经验:
一、了解民族风俗,以诚待人
各民族都有自己不同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因此,家访前我们首先要对家访对象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有个宏观了解,尊重其民族风俗,尽量做到家访时不触犯民族禁忌,以免惹出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影响家访效果。其次,要对学生家长的思想素质有一个基本的了解,结合实际情况,创造出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来,这样有利于双方敞开心扉,交换看法。最后,要用一颗真诚的心去跟家长促膝长谈,在交谈中,不要使用歧视的语言和教训的口气,而要多讲对方的优点,使家长感受到你的诚意,觉得你是可亲可敬的,这样,你的思想和观点才会慢慢得到家长的认同和支持。
二、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认真宣传国家有关教育法规
要使家长明白社会的发展,要靠提高建设者的素质来实现,民族地区经济之所以发展缓慢,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教育的落后,支持子女上学是每个家长应尽的义务,而且,现在国家也加大了对民族地区教育的投入,学生到校读书,可以免交书费、杂费,极大地减轻了家长的负担,这样好的条件,我们有什么理由不让孩子上学呢?通过这些宣传,绝大多数家长都能克服困难,积极支持学生到校上课。
三、避免全面地向家长汇报学生在校的表现
学生是一个有独立意识的个体,都有优点和缺点,差别只在于优缺点的多少。一些教师总会在无意中犯这样的毛病,对学习好、自己喜欢的学生,赞不绝口,忽视其不足之处。对学习差、自己不喜欢的学生,则只见其缺点,忽视其可取之处,正所谓一棒子打死人。带着这样的倾向进行家访,肯定是不会成功的。因此,教师在家访中,对家长介绍学生的表现,要力求公正全面,这样家长才能有针对性地教育学生,达到使学生健康成长的目的。
四、利用家访时机,全面了解学生
家访不仅是教师向家长汇报学生在校表现的一种形式,同时,也是教师了解学生在家里情况的有效方式。家访时,我们可以向家长询问学生的心理特征、脾气性格、身体状况等情况,并做好记录,以便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有针对性地教育学生。
五、家访活动要有明确的目的性,有条件的情况下,要让学生参与
每次进行家访前,教师应首先明确家访要达到的目的,这样,在同家长交谈时,才能有的放矢,中心突出,同时,也便于家长协助教师做好学生的工作。其次,学生参与,可以使其了解教师对他的殷切希望,了解自己的不足,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发展。当然,学生不一定要全程参与,有些问题,教师可以单独同家长交换意见,以免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形成对立情绪。
六、要对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进行家访
一般情况下,教师只对出现问题的学生进行家访,这并非上策。正确的做法是对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进行家访,全面了解班级情况,对学生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鞭策后进,激励先进,才能制订出科学实用的教育管理方法。
七、要及时对家访信息进行整理,以便指导今后的教学工作
家访归来,并不意味着万事大吉,要及时对家访信息进行整理,适时调整教育策略,这样,才能把家访的作用落在实处。
综上所述,家访就是深入学生家庭,全面了解学生所受的家庭教育及学生在家的实际表现的过程,也是班主任将学校教育信息及学生在校表现反馈给家长的过程。可见,家访是维系教师、家长、学生的纽带,是沟通学校、家庭、社会的桥梁,家访在学校教育特别是班级管理中具有重要地位,对于加强班级凝聚力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特别在边境民族地区,教师更应该因地制宜,认真开展好家访工作,使班级管理科学有序地进行,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作者单位:678701云南省德宏州陇川县城子镇曼冒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