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民族地区的家访

来源 :今日中国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yafeigoo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家访工作作为教学工作的重要外延,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特别在边境民族地区,教师更应该因地制宜,认真开展好家访工作,使班级管理科学有序地进行,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民族家访管理
  家访工作作为教育工作的重要外延,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在边境民族地区,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原因,这些地区的经济、文化、交通、信息都相对滞后,致使大多数家长对知识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因此,对学校教育的支持力度不够。具体表现为经常有家长以家中有事、弟妹无人照看等客观原因,让学生请假,使学生学习受到影响,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这样做的后果是,久而久之,学生的成绩下降了,学习兴趣也随之减弱,严重的将造成辍学。所以,在民族地区开展家访工作具有提高教学质量、巩固学生在校人数、促使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作用。
  如何开展好民族地区的家访工作呢?我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总结出以下七点经验:
  
  一、了解民族风俗,以诚待人
  
  各民族都有自己不同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因此,家访前我们首先要对家访对象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有个宏观了解,尊重其民族风俗,尽量做到家访时不触犯民族禁忌,以免惹出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影响家访效果。其次,要对学生家长的思想素质有一个基本的了解,结合实际情况,创造出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来,这样有利于双方敞开心扉,交换看法。最后,要用一颗真诚的心去跟家长促膝长谈,在交谈中,不要使用歧视的语言和教训的口气,而要多讲对方的优点,使家长感受到你的诚意,觉得你是可亲可敬的,这样,你的思想和观点才会慢慢得到家长的认同和支持。
  
  二、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认真宣传国家有关教育法规
  
  要使家长明白社会的发展,要靠提高建设者的素质来实现,民族地区经济之所以发展缓慢,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教育的落后,支持子女上学是每个家长应尽的义务,而且,现在国家也加大了对民族地区教育的投入,学生到校读书,可以免交书费、杂费,极大地减轻了家长的负担,这样好的条件,我们有什么理由不让孩子上学呢?通过这些宣传,绝大多数家长都能克服困难,积极支持学生到校上课。
  
  三、避免全面地向家长汇报学生在校的表现
  
  学生是一个有独立意识的个体,都有优点和缺点,差别只在于优缺点的多少。一些教师总会在无意中犯这样的毛病,对学习好、自己喜欢的学生,赞不绝口,忽视其不足之处。对学习差、自己不喜欢的学生,则只见其缺点,忽视其可取之处,正所谓一棒子打死人。带着这样的倾向进行家访,肯定是不会成功的。因此,教师在家访中,对家长介绍学生的表现,要力求公正全面,这样家长才能有针对性地教育学生,达到使学生健康成长的目的。
  
  四、利用家访时机,全面了解学生
  
  家访不仅是教师向家长汇报学生在校表现的一种形式,同时,也是教师了解学生在家里情况的有效方式。家访时,我们可以向家长询问学生的心理特征、脾气性格、身体状况等情况,并做好记录,以便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有针对性地教育学生。
  
  五、家访活动要有明确的目的性,有条件的情况下,要让学生参与
  
  每次进行家访前,教师应首先明确家访要达到的目的,这样,在同家长交谈时,才能有的放矢,中心突出,同时,也便于家长协助教师做好学生的工作。其次,学生参与,可以使其了解教师对他的殷切希望,了解自己的不足,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发展。当然,学生不一定要全程参与,有些问题,教师可以单独同家长交换意见,以免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形成对立情绪。
  
  六、要对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进行家访
  
  一般情况下,教师只对出现问题的学生进行家访,这并非上策。正确的做法是对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进行家访,全面了解班级情况,对学生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鞭策后进,激励先进,才能制订出科学实用的教育管理方法。
  
  七、要及时对家访信息进行整理,以便指导今后的教学工作
  
  家访归来,并不意味着万事大吉,要及时对家访信息进行整理,适时调整教育策略,这样,才能把家访的作用落在实处。
  综上所述,家访就是深入学生家庭,全面了解学生所受的家庭教育及学生在家的实际表现的过程,也是班主任将学校教育信息及学生在校表现反馈给家长的过程。可见,家访是维系教师、家长、学生的纽带,是沟通学校、家庭、社会的桥梁,家访在学校教育特别是班级管理中具有重要地位,对于加强班级凝聚力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特别在边境民族地区,教师更应该因地制宜,认真开展好家访工作,使班级管理科学有序地进行,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作者单位:678701云南省德宏州陇川县城子镇曼冒小学)
其他文献
教育者开展教育活动,自然是为了培养学生,使之发生所期望的变化或形成所期望的素质。因此,在教育过程之初,首先要有一个教育目的,也就是我们每个学期开学前都要做好各种计划,其中包括有目的的为学生设计学习方案,只有这样才能有绪地开展好一学期的教学工作。  学生要发生所期望的变化或形成所期望的素质,除了通过学习这一途径,别无它途。那么,学生通过哪些学习活动才能发生所期望的变化或形成所期望的素质,掌握或习得期
期刊
德育是中学教育的中心和统帅。教育规律表明,德是学生个性的主导因素,对智、体诸多方面的发展起不可忽视的作用。而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单位——班级,更应该发挥德育的基础作用,加强班集体思想建设,坚持把德育放在首位,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一个个优良的小环境,从而形成大环境——中学整体德育工作的新局面。要创造良好的小环境,首先要注重学生的行为规范,重视规章制度的建设,抓好新生的起始教育。  一个新的班集体,往往
期刊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尊重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健全的人格和责任感。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个性化行为,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运用自己的学习方式完成自我构建和提高,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下面结合自己的学习和实践谈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构建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生能学好语文的信心     学生主动
期刊
“我的孩子初中成绩一直很好,上了高中后就直线下降,跟不上班了。”在我的工作过程中经常听到类似的话。如何衔接好初高中语文教学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目前急须解决的问题之一。  有人总结说,一个刚跨入高中的学生,往往会在学习上经历一个学习发展的曲线。这条学习发展曲线大致有四种类型:稳定型(包括高水平的稳定与低水平的稳定),下降型,起伏型,上升型。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每一位高中新生应该主动了解高中语文的学
期刊
江苏省自2005年开始实施高中新课程改革以来,广大历史教师对新课程进行了不懈的实践与探索。但是,在笔者对一些高中校的调研中发现:不少教师对新课程存在许多的困惑与迷惘,尤其是对《历史课程标准》中的三维目标感到难以理解,在教学中仍然固守以往经验,以知识为唯一的课程目标,几乎视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课程目标为无物。笔者认为这种情况必须迅速改变,否则是不能适应新课程的要求的,也将很难适应200
期刊
一、合作教学的设想提出的背景    1、新教材理念倡导大语文观,也就是说新教学观的教学内容包罗万象,纵向年限跨度大,横向想象空间广,学科综合性强,人文精神蕴含丰富。加上现代社会信息高速全球化,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竞争无比激烈。这给中小学教师真正以大语文观进行组织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困难。因为教师在实际工作岗位上,除了要搞好教学工作以外,还有许多做不完的其它工作需要去完成;所以,教师在实际工作中熟练
期刊
小学教育是其它教育的基石,只有基石牢固,才能有更大的发展。而大部分小学生升入初中后面临着许多变化,受到这些变化的影响,有些学生不能迅速适应初中学习。虽然随着教育部门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取消了初中升学考试,实行就近入学,压在小学生肩上的沉重负担被卸下了,但据一些家长、教师的反映,不少在小学阶段成绩不错的学生,在进入初中后却暴露出种种问题,而一些很有潜力的孩子在进入中学学习后也成为了“泯然众人”的
期刊
一个进步、有生气的社会里不可能“千人一面”,不一样的思想,不一样的行为,从而构成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因此,教育的最终目的也不是要消除差异,而是要使个性最充分、最完善地显露出来。特别是我们面对的是参差不齐的民族学生,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很好地承认并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发展个性,尽可能地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获得成功的机会。为使每个学生都感受到学习成功带来的喜悦的体验,使每个学生的个性都
期刊
挪威人爱吃沙丁鱼。挪威人在海上捕到沙丁鱼后,如果能让他活着抵港,卖价就会比死鱼高好几倍。但是,由于沙丁鱼生性懒惰,不爱运动,返航的路途又很长,因此捕捞到的沙丁鱼往往一回到码头就死了,即使有些活的,也是奄奄一息。只有一位渔民的沙丁鱼总是活的,所以他赚的钱总比别人多。该渔民严守成功秘密,直到他死后,人们才打开他的鱼槽,发现只不过是多一条鲶鱼。原来,当鲶鱼装入鱼槽后,由于环境陌生,就会四处冲撞,而沙丁鱼
期刊
能力是通过运用并在不断运用的过程中而得到发展和提高的,也就是说,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必须在相应的能力运用活动中得以实现。其次,能力的发展以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为基础。因此,在教学中要好好地开展教学活动,精心策划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自主探索,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创设愉快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探索动机    人的心理是在主题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发生和发展的。教师是教学情景的直接创设者。好的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