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观察早期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上存留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树突和胞体形态改变.方法 用基因枪技术标记病程3个月的糖尿病大鼠和正常同龄大鼠的RGC,用带Z轴的Leica显微镜和CCD照相机采集RGC照片.按树突和胞体大小及形态分类后比较各组细胞树突野、胞体直径变化及其结构特征变异.Thy-1抗体免疫标记RGC,荧光显微镜下拍照,计数比较早期糖尿病大鼠RGC密度变化.结果 病程3个月时,糖尿病大鼠RGC密度明显下降,被基因枪标记的RGC出现明显的树突野变化.各类细胞树突主干没有很大的变异,部分RGC表现出局部树突的短缩破坏,部分RGC细胞表现为树突小分支稀疏或扭曲变形.糖尿病大鼠A类RGC的树突野直径均值为(401±86)μm,对照组大鼠A类RGC的树突野直径均值为(315±72)μm,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249,P<0.001);糖尿病大鼠A类RGC的胞体直径均值为(24±6)μm,对照组大鼠A类RGC的胞体直径均值为(22±5)μm,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27,P>0.05).B类RGC树突野与胞体直径均值在糖尿病大鼠分别为(170±36)、(14±2)μm,在对照组大鼠分别为(165±36)、(16±2)μm;C类RGC树突野与胞体直径均值在糖尿病大鼠分别为(265±78)、(17±5)μm,在对照组大鼠分别为(251±57)、(17±4)μm,两两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357,0.798,0.835,1.104,P>0.05).结论 糖尿病早期大鼠RGC树突具有相当的可塑性,尤其是A类细胞.树突形态变化比胞体更敏感,可作为早期RGC形态变化的重要指标.糖尿病成年动物RGC表现出良好的可塑性及从树突变化到细胞真正死亡之间存在的时间窗为我们研究及临床开展神经保护提供了依据。
早期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树突形态异常的研究
【摘 要】
:
目的 观察早期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上存留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树突和胞体形态改变.方法 用基因枪技术标记病程3个月的糖尿病大鼠和正常同龄大鼠的RGC,用带Z轴的Leica显微镜和CCD照相机采集RGC照片.按树突和胞体大小及形态分类后比较各组细胞树突野、胞体直径变化及其结构特征变异.Thy-1抗体免疫标记RGC,荧光显微镜下拍照,计数比较早期糖尿病大鼠RGC密度变化.结果 病程3个月时,糖尿病大
【机 构】
:
200031,上海,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200031,上海,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200031,上海,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
【出 处】
:
中华眼底病杂志
【发表日期】
:
2008年24期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发病机制尚不清楚.骨形成蛋白(BMPs)在DR中的作用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1,2].BMPs是转化生长因子-超家族(TGF-s)成员中最大一的类,通过与骨形成蛋白受体(BMPR)的结合实现细胞外信号的跨膜传递.BMPR可分为BMPR-Ⅰ型和BMPR-Ⅰ型受体。
患者女,22岁.因劳累感冒后左眼红、流泪3 d,外院诊断为"结膜炎",给予抗生素眼液点眼治疗,未见好转来我院就诊.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无异常.眼部检查:视力右眼0.9,左眼0.6,-3.50 D矫正到0.9.右眼前后节未见明显异常。
目的 探讨Adie瞳孔的神经发病机制.方法 回顾分析具有光-近反射分离及虹膜括约肌的节段性麻痹的Adie瞳孔特征的42例患者的神经影像学和神经电生理检查资料.其中,单侧瞳孔扩大者37例,双侧瞳孔扩大者5例.患者中,23例行头颅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其中1例同时行头颅CT检查.另有14、5、9、18、11、5例患者分别进行神经传导速度、四肢肌电图、双下肢肌电图、视觉诱发电位(VEP)、体感诱发
患者男,44岁.因右眼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视力不佳1个月于2008年5月来我院就诊.患者自幼颜面部肿物.冈累及口屑黏膜反复出血,2002年12月在中山大学肿瘤医院经脑血管造影(DSA)检查诊断为"颜面部蔓状血管瘤合并动静脉畸形"(图1),于2003年1月行"双侧颈外动脉结扎手术".
为了充分发挥本刊发表的学术论文在推动学术交流、展示作者学术成果方面的重要作用,按照国内外相关杂志的运作惯例,我刊将继续根据读者、作者和眼底病相关产品供应商的要求,制作发行当期发表论文的单行本。单行本包括作者或眼底病相关产品供应商需要的当期出版的一篇或数篇论文,由编辑部统一制作当期杂志封面装订成册。封面以外的封二、三和封底等处可以另外印制眼底病相关产品供应商的其他广告。单行本的印刷制作费用和广告发布
期刊
目的 观察胰岛素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视网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60只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柠檬酸钠缓冲液对照组(CIT-CON)和STZ诱导糖尿病组(STZ-DM),每组各30只.16周时,在CIT-CON组中随机抽取24只大鼠分为柠檬酸钠缓冲液对照组(A组)和柠檬酸钠缓冲液加胰岛素作用组(B组),每组各12只,剩余6只作为阴
《中华眼底病杂志》第六届编辑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暨眼底病学组会议于2009年3月18日在湖南省长沙市华雅国际大酒店三楼湖南厅召开。会议由《中华眼底病杂志》副总编辑张军军主持。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游苏宁、副社长蔡丽枫以及《中华眼科杂志》编辑部黄翊彬主任、赵红梅老师,中华医学会学术会务部毕小敬老师等特邀嘉宾出席了会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