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师德讲坛”为载体,提升教师育人水平

来源 :中国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n_ar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责无旁贷地成为落实立德树人根冲摊王务的责任主体和实施主体。抓好师德师风建设是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保证,是确保教师“为谁培养人”的前提和基础,更是保证教师自觉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史家七条小学以史家教育集团为引领,围绕“和谐 肩志”教育理念,打破传统的师德师风培训方式,创办了自己的师德讲坛,让老师们人人走上讲坛,分拆教育改革成果,创建开放型课堂,分享经典的教学故事、最新的教学方法、成功的育人理念……使“立德树人,教学相长”同频共振,提升教师育人水平,梢赎子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一、三大核心要素,引领讲坛内容设计
  学校师德讲坛围绕“爱岗敬业”“立德树人”“为人师表”师德三大核心要素,以“以德润身,以行立范”“立德树人,初心为本”“教学相长,寸土芳心”为主题展开内容设计。如今,师德讲坛已经开展了两季,20期。在第一季中,教师讲述了自己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教育故事;在第二季中,教师主要分享了自己在育人工作中与学生之间的故事。
  讲坛以小组的形式组织开展,每个小组可以围绕学校制定的大主题内容进行讲述,也可以在大主题的基础上结合本组教师的教育故事做适当拓展,制定分主题。例如,在第一季第二期,师德讲坛正值十九大会议召开,学校党员和积极分子结合会议精神,以“九州同庆十九大,七小园丁会心声”为主题,讲述自己为党和国家教育事业敬业奉献的故事。再如,在第一季的教育故事分享中,低年级教师根据该年龄段学生工作的特殊性(对孩子的培养主要是以适应学校生活,学会生存和生活本领,掌握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为主),并结合集团对低年级学生“童蒙养正”课程的育人理念,以“童蒙养正,静待花开”为主题进行故事讲述。
  二、集结教师智慧,创新讲坛实施形式
  为了丰富师德讲坛活动,学校以党支部为弓!领,以德育部门为依托,全校各组教师集思广益,创新师德讲坛形式,用教师喜闻乐见的形式,使每次讲坛内容能够真正被教师内化吸收。
  1.叙事式
  师德讲坛实施初期以阐述教育故事的形式开展。每名教师的教育经历和教育关注点各不相同,有的是“经验型”,有的是“工匠型”,还有的是“反思型”……学校在充分尊重教师的个体差异的基础上,鼓励教师选择自己亲身经历的,讲述者感兴趣的事例进行分享。一件件小故事,引起了在场老师的共鸣。讲述之后特设互动分享环节,老师们纷纷上台分享自已听后的感受,效果非常好。
  多才多艺的老师们,用自己的专业能力、敬业精神感染着每一位教育者,他们用责任心、爱心、耐心为孩子保驾护航。
  2.座谈式
  平日里忙碌的后勤组,难得“忙里偷闲”,在师德讲坛与其他老师们围坐在一起,向老师们展示工作中的点点滴滴。别具一格的“夸夸你,温暖你我他”的主题设计,通过座谈的形式夸一夸身边的好同事,一下拉近了彼此间的距离,平日里的误会解除了,气氛变得更加融洽了,心里也变得更暖了,大大提升了教师团队的凝聚力。
  3.游戏式
  数学组和科学组的老师思维活跃,他们利用学科特点,在师德讲坛活动中,将益智课堂的法宝拿出来与在座的老师共同做益智游戏,如猜扑克牌、玩汉诺塔、消失小实验……这种教学方式启发了各个学科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趣味设计,引导孩子们在玩中学,提升学科育人能力。
  4.表演式
  不善言辞,但心思细腻的体育老师用诗朗诵《体育人》深情讲述着阳光下教师跃动的心声;食堂部门、保洁部门、安全部门等教职工用“三句半”曲艺表演的形式,表达了对工作的认同感、幸福感一一七小虽小,但是处处温暖;更有有创意的老师,通过舞台剧的形式演绎老师们在工作岗位上精益求精的追求,对孩子们耐自细致的教导。一天的忙碌,平凡工作,不平凡的坚持,满满的正能量。
  三、多梯多维分组,提升讲坛育人功能
  师德讲坛采用多梯队、多维度分组的方式,既兼顾了教职工的个体差异,也便于教师们找到自己的成长团队。七条小学74名教职员工,按照学科分为了语文、数学、英语、艺术、体育、社科六个小讲述组;按照教师的年龄分为了师徒、青年教师、经验丰富教师三个组;按照所教授学生的年龄段将教师分为了低、中、高年级三个组;按照岗位性质分成了行政、党员积极分子、后勤保障三个组。小组间有重叠和交叉,老师们在这样的分组模式下,可以更好地参与讲坛活动,找准自身的职业定位,吸收学习其他老师的宝贵经验,促进自身成长。
  此外,师德讲坛的设计形式、时间、场所,与学校教职工的政治理论学习、宣讲等工作相统一,努力做到在学习党的政治理论的同时,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全面提升自身专业能力。理论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不给老师增加过多的工作负担,老师们易于接受,也能全心投入到讲坛的活动中。
  小小的师德讲坛,丰富多彩的讲坛形式,激发了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彰显了教师的个性,绽放了教师的自信,提升了教师的综合素养。2019年10月,《史家教育集团师者情怀——绿叶卷》出版了。这本书浓缩了我校师德讲坛教师们的教育故事,记录了教师们的成长,见证了学校的发展。在未来,师德讲坛将继续调动教师提升师德修养的内在动力,推进教师在理想信念、道德素养、职业自信方面迈向新台阶,让看似平淡的日常教育生活显现其并不平凡的教育意义。
  【吴玥,北京市史家教育集团七条校区执行校长,高级教师;朱锡昕,北京市史家教育集团党总支七条校区党支部书记,一级教师;牛东芳,北京市史家教育集团七条校区德育副主任,一级教师】
  責任编辑|郭鑫超
其他文献
摘要 课程思政是以构建全员、全过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让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两课堂、一平台”的课程思政模式,有效地体现了“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理念,涵盖课上课下、校内校外、线上线下,持续不断进行创新教学设计和全面教学改革,实现课程思政的育人目标。  关键词 课程思政;两谋堂;一平台  作者簡介 王丽静,北京青年政治学
摘要 推进夫中小学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是新时代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堪当大任的时代新人的必然要求。大中小学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要处理好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课程思政与学科德育、高校课程思政评价与中小学学科德育评价之间的关系。推进大中小学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要着力研究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分层分类推进“中国系列”课程一体化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挖掘课程价值资源,推动课程思政一体化
新时代,教育正处于重要的转型期。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要求。但当前教育中仍然存在道德教育不断被知识学习挤压空间的状况,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关注不足或浮于表面,导致“精致的利己主义者”频出。因此,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我们的立德树人工作,回答好“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
饶从满,东北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外国教育研究》杂志主编。  中国要建设成一个民主、法治的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对人类世界作出新的贡献,必须要有足够多的现代公民为之奋斗。而民主法治的现代化国家不仅要靠制度建设,更要靠公民意识的支撑。公民教育的意义不言而喻。然而,近年来公民教育的研究与实践似乎遭遇了一些困难。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理解这些困难?又该如何直面这些困
目的:检测LncRNA-CCAL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肝癌患者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方法:运用RT-PCR技术检测37例肝癌新鲜组织中CCAL的表达水平;运用原位杂交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