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效课堂是每位为人师者的不懈追求。可在教学实践中,课堂低效却一直是不争的事实。课堂的低效能导致学生厌学和教师厌教。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不少同行都在艰难地探索构建高效课堂的途径。那么,究竟什么是高效课堂呢?怎样才能构建高效课堂?本文将尝试着从“人的因素”和“课的因素”这两个角度通过分析教学现状,剖析教学策略等来浅谈如何构建高效课堂。
【关键词】以人为本 依学定教 呼唤 追求
一、教学现状,呼唤高效课堂
曾经在网络上看过这样一个数据,说当前课堂教学中约有71.8%的信息量属于无效无用。我们不禁要问:我们的课堂教学到底怎么了?辛辛苦苦怎么就成了无用功呢?尽管这个数据的准确性仍有待考究,却也给我们敲醒了警钟,该好好重新审视一下我们的课堂教学了:到底怎样的课堂才是真正的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是以最小的教学和学习投入获得最大学习效益的课堂,其基本特征是“自主建构,互动激发,高效生成,愉悦共享”。而衡量课堂高效,一看学生知识掌握、能力增长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程度;二看教学效果是通过怎样的投入获得的,是否实现了少教多学;三看师生是否经历了一段双向激发的愉悦交往过程。一句话:“简约而不简单!”
二、以人为本,追求高效课堂
曾经有一句台词风靡一时:21世纪什么最重要?是人才!可见人的因素是事情成败的关键所在。
1、高效课堂的主体——学生
大家都知道,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任何的教学准备,教学策略若没有了学生的参与也只能是赵括般的纸上谈兵。为此,高效课堂的构建离不开学生的因素。无论是幼等生还是后进生。特别是后进生和特殊生,他们其实是高效课堂构建的主力军,没有他们的进步与成长,根本就谈不上高效课堂的构建。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我们要最大限度地让学生亲近我们,使之乐学爱学。
2、高效课堂的主导——教师
教师是课堂的主导,是课堂成败的关键。如同一部卖座的电影背后肯定有一位杰出的导演一样,一堂好课的诞生也离不开好教师的付出。我认为,要成为高效的主导者,教师要做到“三爱”:
1)热爱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博学多识的专业素养,高超的教科研能力都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强有力支撑。
2)热爱学生,锤炼自己的师德师风。爱学生是个永恒的主题,是考核每位教师师德师风的关键,只有热爱学生的老师才能成其为优秀的老师。
3)热爱课堂,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课堂是我们的主战场,只有真正爱着三尺讲台,享受粉笔头带来的快乐才能真正融入课堂,融入学生,进而在且行且思,且思且行中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我也正朝着诗意灵动的课堂教学风格而努力着。
3、高效课堂的助力——家长
家长能充分信任并支持老师的工作是高效课堂创建的有效助力。千万别小看家长的作用,不管是知识分子还是普通的农民工,但凡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都是一样的。真诚地对待家长,做足家校联系的功课,让家长明白并理解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他们一定会成为高效课堂构建的得力助手。
三、依学定教,构建高效课堂
1、课前精心备课、巧妙设计,这是高效课堂构建的前提。
古人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学科、课型牢固确立目标意识,课前要明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认真思考完成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的方法与策略。围绕教学目标去研讨教材、研究学生,确定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式方法,设计精当、快捷、高效的教学流程。努力使每一节课都有明确清晰的教学方向,突出学科、课型特色,抓住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使每一节课、每一个学生不同程度的都有实实在在的收获、感悟及能力发展。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备教材,备学生,备老师”。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说的都是这一个道理。
2、课堂依学定教、扎实推进,这是高效课堂构建的关键。
要真正确立学生主体地位,认真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课堂上既要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又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维和有深度的交流讨论;既要有效组织、营造民主课堂,创设真本、高效的教学情境,又把预设和生成和谐统一起来,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应该说要成就一堂高效的好课是需要多方面的磨合与取舍的。
1)课始激“趣”——情已生。
小学生是个特殊的群体,身心的发展特点决定了他们对感兴趣的事物能投入更大的热情去参与其中,所以高效课堂的第一步就是要用妙趣横生的东西来吸引他们的目光,把他们牢牢吸引到课堂当中来。一首动听的歌曲,一桢精美的图片,一段逗趣的视频,甚至只是几句动情的谈话,都是教师可用的载体,能很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
2)课中求“实”——味更浓。
当然,小学课堂也不单单只是热热闹闹的花架子,而不进行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教师在课中应该追求扎实有效的教学效果。以语文来说,字词句段篇的学习巩固,听说读写的渗透升华都是必不可少的;数学的思维训练,举一反三也是在不断的训练中得以推进迁移;更不用说其他学科的有序、有效了。当然扎实课堂的策略也是形式多样的,编一编、演一演、辩一辩、画一画、唱一唱等等都是达成高效课堂的法宝。
3)课末存“疑”——意未尽。
人贵有疑,课也一样。如果一堂课上下来,学生没有一点疑问,看似完美,实则缺憾。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质疑,甚至是天马行空的奇思妙想。这样一来,既保持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升华了课堂的意味,达到“曲终人不散”的教学效果。
3、课后善于反思、积累经验,这是高效课堂构建的支撑。
教学反思涉及教学活动的各个层面,重点是课堂教学反思。课堂教学反思是一个深层次认识过程,是构建高效课堂、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因此,教师课后要善于反思,要经常与学生、同伴、教研人员及有经验的优秀教师探讨、交流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并能付诸笔端,最好能够成文成篇。相信,在不断的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中一定会起到积少成多,厚积薄发之功效。
当然,高效课堂的创建不是一蹴而就,也不是单靠一个老师或一群学生就能实现的,需要一个班级中的所有任教老师和所有学生一起努力,再加上家长的协助,以孩子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依据教学的内容来慢慢推进,有效创建。
【关键词】以人为本 依学定教 呼唤 追求
一、教学现状,呼唤高效课堂
曾经在网络上看过这样一个数据,说当前课堂教学中约有71.8%的信息量属于无效无用。我们不禁要问:我们的课堂教学到底怎么了?辛辛苦苦怎么就成了无用功呢?尽管这个数据的准确性仍有待考究,却也给我们敲醒了警钟,该好好重新审视一下我们的课堂教学了:到底怎样的课堂才是真正的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是以最小的教学和学习投入获得最大学习效益的课堂,其基本特征是“自主建构,互动激发,高效生成,愉悦共享”。而衡量课堂高效,一看学生知识掌握、能力增长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程度;二看教学效果是通过怎样的投入获得的,是否实现了少教多学;三看师生是否经历了一段双向激发的愉悦交往过程。一句话:“简约而不简单!”
二、以人为本,追求高效课堂
曾经有一句台词风靡一时:21世纪什么最重要?是人才!可见人的因素是事情成败的关键所在。
1、高效课堂的主体——学生
大家都知道,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任何的教学准备,教学策略若没有了学生的参与也只能是赵括般的纸上谈兵。为此,高效课堂的构建离不开学生的因素。无论是幼等生还是后进生。特别是后进生和特殊生,他们其实是高效课堂构建的主力军,没有他们的进步与成长,根本就谈不上高效课堂的构建。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我们要最大限度地让学生亲近我们,使之乐学爱学。
2、高效课堂的主导——教师
教师是课堂的主导,是课堂成败的关键。如同一部卖座的电影背后肯定有一位杰出的导演一样,一堂好课的诞生也离不开好教师的付出。我认为,要成为高效的主导者,教师要做到“三爱”:
1)热爱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博学多识的专业素养,高超的教科研能力都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强有力支撑。
2)热爱学生,锤炼自己的师德师风。爱学生是个永恒的主题,是考核每位教师师德师风的关键,只有热爱学生的老师才能成其为优秀的老师。
3)热爱课堂,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课堂是我们的主战场,只有真正爱着三尺讲台,享受粉笔头带来的快乐才能真正融入课堂,融入学生,进而在且行且思,且思且行中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我也正朝着诗意灵动的课堂教学风格而努力着。
3、高效课堂的助力——家长
家长能充分信任并支持老师的工作是高效课堂创建的有效助力。千万别小看家长的作用,不管是知识分子还是普通的农民工,但凡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都是一样的。真诚地对待家长,做足家校联系的功课,让家长明白并理解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他们一定会成为高效课堂构建的得力助手。
三、依学定教,构建高效课堂
1、课前精心备课、巧妙设计,这是高效课堂构建的前提。
古人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学科、课型牢固确立目标意识,课前要明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认真思考完成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的方法与策略。围绕教学目标去研讨教材、研究学生,确定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式方法,设计精当、快捷、高效的教学流程。努力使每一节课都有明确清晰的教学方向,突出学科、课型特色,抓住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使每一节课、每一个学生不同程度的都有实实在在的收获、感悟及能力发展。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备教材,备学生,备老师”。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说的都是这一个道理。
2、课堂依学定教、扎实推进,这是高效课堂构建的关键。
要真正确立学生主体地位,认真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课堂上既要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又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维和有深度的交流讨论;既要有效组织、营造民主课堂,创设真本、高效的教学情境,又把预设和生成和谐统一起来,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应该说要成就一堂高效的好课是需要多方面的磨合与取舍的。
1)课始激“趣”——情已生。
小学生是个特殊的群体,身心的发展特点决定了他们对感兴趣的事物能投入更大的热情去参与其中,所以高效课堂的第一步就是要用妙趣横生的东西来吸引他们的目光,把他们牢牢吸引到课堂当中来。一首动听的歌曲,一桢精美的图片,一段逗趣的视频,甚至只是几句动情的谈话,都是教师可用的载体,能很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
2)课中求“实”——味更浓。
当然,小学课堂也不单单只是热热闹闹的花架子,而不进行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教师在课中应该追求扎实有效的教学效果。以语文来说,字词句段篇的学习巩固,听说读写的渗透升华都是必不可少的;数学的思维训练,举一反三也是在不断的训练中得以推进迁移;更不用说其他学科的有序、有效了。当然扎实课堂的策略也是形式多样的,编一编、演一演、辩一辩、画一画、唱一唱等等都是达成高效课堂的法宝。
3)课末存“疑”——意未尽。
人贵有疑,课也一样。如果一堂课上下来,学生没有一点疑问,看似完美,实则缺憾。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质疑,甚至是天马行空的奇思妙想。这样一来,既保持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升华了课堂的意味,达到“曲终人不散”的教学效果。
3、课后善于反思、积累经验,这是高效课堂构建的支撑。
教学反思涉及教学活动的各个层面,重点是课堂教学反思。课堂教学反思是一个深层次认识过程,是构建高效课堂、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因此,教师课后要善于反思,要经常与学生、同伴、教研人员及有经验的优秀教师探讨、交流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并能付诸笔端,最好能够成文成篇。相信,在不断的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中一定会起到积少成多,厚积薄发之功效。
当然,高效课堂的创建不是一蹴而就,也不是单靠一个老师或一群学生就能实现的,需要一个班级中的所有任教老师和所有学生一起努力,再加上家长的协助,以孩子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依据教学的内容来慢慢推进,有效创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