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乐是一门艺术,有它特殊的艺术表现手法。幼儿音乐教育是人一生中最早的音乐教育。幼教工作者应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促进幼儿主动发展。
一、培养幼儿主动发展论述
发展性教育理论主体是学生心理发展,是在教育教学中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所有的智力活动都依赖于兴趣。”幼儿园的音乐活动也不例外。在内容多样的音乐活动中,在唱唱、跳跳、玩玩的过程中,让幼儿去体验、感知音乐,获得相应的音乐知识和技能,使他们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从而得到积极主动地发展。这一切都需要以兴趣为基础和前提。而幼儿也很容易对音乐活动表现出自发的热情和兴趣。但这种兴趣多属于浅层兴趣,往往带有情绪色彩,易转移、易波动。《纲要》中指出:艺术教育激发兴趣的目的是将浅层兴趣引申,并提高到一定深度的动机水平上。可见,只要教育得当,这些浅层的兴趣经过不断地积累性强化,就会逐渐发展成为间接兴趣和稳定兴趣。幼儿的兴趣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在活动中培养的。教师不仅要善于发现孩子的兴趣,还需要在活动中激发孩子的兴趣,并使之保持,并进一步激发,将兴趣贯穿于音乐活动的始终。这样才能使幼儿在音乐活动中主动发展。
二、幼儿音乐教育的主要特点
1、幼儿音乐教育必须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科学规律。
幼儿音乐教育必须以幼儿发展的生理、心理特点,以幼儿教育的原则、方法等基本理论为指导,违反这些带有规律性的问题,教育工作或事倍功半,或收效甚微,甚至给幼儿带来心理、生理上的损伤。譬如:同样一首歌曲,一位音乐技能技巧纯熟,熟悉幼儿年龄特点,按照正确的教育原则、方法对幼儿实施教育的老师,会教得又快又好;反之,一位不具备上述条件的老师,就教不到点子上,自己干着急,幼儿学不会。
2、寓教于乐是幼儿音乐艺术教育的鲜明特点
音乐教育有娱乐性特点,这是吸引幼儿积极参与音乐活动的重要特点之一。利用音乐的娱乐性特点引导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把音乐教育寓于愉快的音乐感受和音乐表现之中,让幼儿学得愉快,学有所得。引导幼儿在愉快、活泼、富有艺术特点的教育活动中受教育,把教育寓于欢乐的音乐活动之中,以“乐”作为对幼儿进行教育的有效手段,以促进幼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3、通过对音乐艺术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感受向幼儿进行教育是音乐教育的主要特点。
音乐教育与其他科目一样,有向幼儿进行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教育的能力。各个科目只有在充分发挥其科目特点的基础上,才能各有所长地发挥其教育作用。而音乐教育的主要特点是:通过音乐作品,给人以情感体验和审美感受这样一条音乐艺术途径来完成它的教育任务。
4.音乐教育影响于潜移默化的教育过程中
音乐教育是在儿童愉快的音乐活动中进行的,它的教育影响往往不像语言说教表述得那样直截了当,而是像春雨点点滴滴渗透到儿童的内心情感、心灵深处,起着熏陶、感染的教育作用。因此,音乐教育中无论是能力培养、思想认识提高,还是心灵陶冶都要经过一个循序渐进、连续不断、潜移默化的教育过程。而音乐教育作用于人的内心情感,心灵深处的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比说教更有说服力,更深刻、更持久。
三、在实践中运用音乐教育促进幼儿的主动发展
1、如何调动幼儿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
素质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人的发展要靠内力,因此,如何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使其自主发展的动力更加强烈,是音乐教育的主要任务。幼儿年龄小,学习动机与活动本身就有着更为直接的联系。因此要潜心构思活动,尤其要作到教材趣味性,设计趣味性,兴趣的激励要着眼于激活思路,启迪智慧,触发创新活动。活动中,我们应了解幼儿的发展水平及需求,选取那些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内容。幼儿实际的需求是带有童稚、孩子气的东西。即同龄妙音,同龄妙舞,同龄妙画,他们是从本能需求的立场出发,追求天然的、本能的、自发的、游戏式的、趣味式的。因此,应尽量选择从歌词到音乐、从题材到形式;从结构到风格都贴近幼儿生活,体现儿童情趣的教材。才能使孩子们喜欢,学起来有积极性。
2、如何激发幼儿在音乐中的自主表现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自主发展。发展性教育强调的是教育教学的有效性,是体现发展功能的前提基础,发展性教育是关注人的发展,关注人的主体性的培养和激活。幼儿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情感所指向的事物较为单纯,活动往往受环境、气氛的影响。让音乐与日常教育有机结合,选择幼儿一日活动的背景音乐,根据不同的活动内容,科学选择各类乐器、乐曲,既能让幼儿欣赏,又有提示功能。激发幼儿积极主动参与活动,并能在活动中自我表现,与其他同伴进行交往。另外,教师的态度、言行举止是精神环境的重要部分,它有助于形成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用投入的语言表现自己的感情,让孩子感觉到音乐的美好,更好的让孩子主动投入到音乐活动当中,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如何培养幼儿在音乐教育中的创新能力
幼儿在富有创造性活动中会显出更加高涨的参与热情,教师要经常组织再现与创造相结合的活动,使幼儿的兴趣不断增高,更加投入,体验到创造的快乐。教师要给幼儿提供自主、独立发挥创造性的机会,使幼儿成为主动的探索者和学习者,避免机械模仿,鼓励启发幼儿自己去创造和发现各种玩法。如让幼儿给熟悉的歌曲增编新的歌词或改变部分歌词,这既能提高幼儿唱歌的兴趣,又能激发幼儿的创新意识。同时,他们的思路激活了,在大胆创造的同时,兴趣有增无减,自信心也大大增强。这样不仅构建了不同要素发展的层次和策略,而且按照事物发展的逻辑关系相互依托,相互促进,达到了教育整体推进,幼儿主动发展的目的。
综上所述,幼儿音乐教育的目的不在于让幼儿学会唱多少歌曲,能够把乐器演奏得多么好,而是我们教师通过音乐教育这种方式,激发幼儿自主发展的热情,让他们喜爱音乐溶入音乐,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让孩子们有一双音乐的耳朵,音乐的心灵。让我们共同探索,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特有功能,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吧。
(作者单位:辽源市第二幼儿园)
一、培养幼儿主动发展论述
发展性教育理论主体是学生心理发展,是在教育教学中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所有的智力活动都依赖于兴趣。”幼儿园的音乐活动也不例外。在内容多样的音乐活动中,在唱唱、跳跳、玩玩的过程中,让幼儿去体验、感知音乐,获得相应的音乐知识和技能,使他们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从而得到积极主动地发展。这一切都需要以兴趣为基础和前提。而幼儿也很容易对音乐活动表现出自发的热情和兴趣。但这种兴趣多属于浅层兴趣,往往带有情绪色彩,易转移、易波动。《纲要》中指出:艺术教育激发兴趣的目的是将浅层兴趣引申,并提高到一定深度的动机水平上。可见,只要教育得当,这些浅层的兴趣经过不断地积累性强化,就会逐渐发展成为间接兴趣和稳定兴趣。幼儿的兴趣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在活动中培养的。教师不仅要善于发现孩子的兴趣,还需要在活动中激发孩子的兴趣,并使之保持,并进一步激发,将兴趣贯穿于音乐活动的始终。这样才能使幼儿在音乐活动中主动发展。
二、幼儿音乐教育的主要特点
1、幼儿音乐教育必须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科学规律。
幼儿音乐教育必须以幼儿发展的生理、心理特点,以幼儿教育的原则、方法等基本理论为指导,违反这些带有规律性的问题,教育工作或事倍功半,或收效甚微,甚至给幼儿带来心理、生理上的损伤。譬如:同样一首歌曲,一位音乐技能技巧纯熟,熟悉幼儿年龄特点,按照正确的教育原则、方法对幼儿实施教育的老师,会教得又快又好;反之,一位不具备上述条件的老师,就教不到点子上,自己干着急,幼儿学不会。
2、寓教于乐是幼儿音乐艺术教育的鲜明特点
音乐教育有娱乐性特点,这是吸引幼儿积极参与音乐活动的重要特点之一。利用音乐的娱乐性特点引导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把音乐教育寓于愉快的音乐感受和音乐表现之中,让幼儿学得愉快,学有所得。引导幼儿在愉快、活泼、富有艺术特点的教育活动中受教育,把教育寓于欢乐的音乐活动之中,以“乐”作为对幼儿进行教育的有效手段,以促进幼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3、通过对音乐艺术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感受向幼儿进行教育是音乐教育的主要特点。
音乐教育与其他科目一样,有向幼儿进行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教育的能力。各个科目只有在充分发挥其科目特点的基础上,才能各有所长地发挥其教育作用。而音乐教育的主要特点是:通过音乐作品,给人以情感体验和审美感受这样一条音乐艺术途径来完成它的教育任务。
4.音乐教育影响于潜移默化的教育过程中
音乐教育是在儿童愉快的音乐活动中进行的,它的教育影响往往不像语言说教表述得那样直截了当,而是像春雨点点滴滴渗透到儿童的内心情感、心灵深处,起着熏陶、感染的教育作用。因此,音乐教育中无论是能力培养、思想认识提高,还是心灵陶冶都要经过一个循序渐进、连续不断、潜移默化的教育过程。而音乐教育作用于人的内心情感,心灵深处的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比说教更有说服力,更深刻、更持久。
三、在实践中运用音乐教育促进幼儿的主动发展
1、如何调动幼儿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
素质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人的发展要靠内力,因此,如何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使其自主发展的动力更加强烈,是音乐教育的主要任务。幼儿年龄小,学习动机与活动本身就有着更为直接的联系。因此要潜心构思活动,尤其要作到教材趣味性,设计趣味性,兴趣的激励要着眼于激活思路,启迪智慧,触发创新活动。活动中,我们应了解幼儿的发展水平及需求,选取那些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内容。幼儿实际的需求是带有童稚、孩子气的东西。即同龄妙音,同龄妙舞,同龄妙画,他们是从本能需求的立场出发,追求天然的、本能的、自发的、游戏式的、趣味式的。因此,应尽量选择从歌词到音乐、从题材到形式;从结构到风格都贴近幼儿生活,体现儿童情趣的教材。才能使孩子们喜欢,学起来有积极性。
2、如何激发幼儿在音乐中的自主表现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自主发展。发展性教育强调的是教育教学的有效性,是体现发展功能的前提基础,发展性教育是关注人的发展,关注人的主体性的培养和激活。幼儿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情感所指向的事物较为单纯,活动往往受环境、气氛的影响。让音乐与日常教育有机结合,选择幼儿一日活动的背景音乐,根据不同的活动内容,科学选择各类乐器、乐曲,既能让幼儿欣赏,又有提示功能。激发幼儿积极主动参与活动,并能在活动中自我表现,与其他同伴进行交往。另外,教师的态度、言行举止是精神环境的重要部分,它有助于形成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用投入的语言表现自己的感情,让孩子感觉到音乐的美好,更好的让孩子主动投入到音乐活动当中,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如何培养幼儿在音乐教育中的创新能力
幼儿在富有创造性活动中会显出更加高涨的参与热情,教师要经常组织再现与创造相结合的活动,使幼儿的兴趣不断增高,更加投入,体验到创造的快乐。教师要给幼儿提供自主、独立发挥创造性的机会,使幼儿成为主动的探索者和学习者,避免机械模仿,鼓励启发幼儿自己去创造和发现各种玩法。如让幼儿给熟悉的歌曲增编新的歌词或改变部分歌词,这既能提高幼儿唱歌的兴趣,又能激发幼儿的创新意识。同时,他们的思路激活了,在大胆创造的同时,兴趣有增无减,自信心也大大增强。这样不仅构建了不同要素发展的层次和策略,而且按照事物发展的逻辑关系相互依托,相互促进,达到了教育整体推进,幼儿主动发展的目的。
综上所述,幼儿音乐教育的目的不在于让幼儿学会唱多少歌曲,能够把乐器演奏得多么好,而是我们教师通过音乐教育这种方式,激发幼儿自主发展的热情,让他们喜爱音乐溶入音乐,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让孩子们有一双音乐的耳朵,音乐的心灵。让我们共同探索,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特有功能,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吧。
(作者单位:辽源市第二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