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家里有一盒吃喜酒带回来的糖,儿子不在家也没人吃,今天我把它带进了课堂,于是便有了这堂“甜甜的课”。
当我没带教案没带书本,只捧着一个红红的盒子进教室时,学生们一脸的纳闷,我指导他们及时把心情记下来。叶芷同学这样写道:
上课了,翁老师捧着一个红红的盒子走进教室。同学们一脸纳闷,咦?盒子里装的是什么?是吃的?还是玩的?我的头脑中满是问号。
接着,我打开了盒子,教室里顿时炸开了锅。学生们接着说和写,如王雨睛同学写道:
翁老师把盒子打开了。哇!满满的一盒糖果!同学们欢呼雀跃,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郑国锋更是一蹦三尺高。
然后,我请组长上来领糖,每人分两颗,教室里再一次沸腾了。我适时地指导同学们如何生动地表达。请看周应弘同学的习作:
翁老师说:“请组长上来领糖,每人两颗。”“耶!”教室里再次欢呼起来。有的同学一拿到糖就迫不及待地撕开包装纸,津津有味地吃起来。我拿到的是两颗旺仔牛奶糖,舍不得吃掉,就拿在手上,我想回家跟妈妈分享。
今天的课上,学生们边嚼着甜甜的糖,边写着习作,脸上没有往日习作课上痛苦的神情,个个都会写。最后,我引导学生给习作加个结尾,再取个题目。蓝莉娅同学的结尾是:“这糖真甜!翁老师万岁!”我给她改成“翁老师真好!”尹曼雯同学的结尾是:“这真是甜蜜的一堂课,我喜欢上语文课。”根据学生的结尾情况,我本想引导他们习作的题目就叫《这糖真甜》,可叶芷同学说叫《甜甜的课》,有的说叫《甜美的课堂》,我发现这题目比我想得更恰当。这,就是学生真实的感受。
批完习作,我的心里也甜甜的。有了这第一次的成功,我隔段时间又想点名堂出来上一次习作活动课,如“斗蛋比赛”“神秘的纸圈”“大力士”等等。活动,使课堂更鲜活了。
我认为这节习作课的操作策略,有以下四个特点:
一是设置悬疑。活动习作课一定要让学生觉得新鲜,与众不同。如,教师每天都是捧着教案进教室的,突然今天捧了个盒子进教室,学生的目光一下子就被吸引过来了。教师还要会故弄玄虚:“盒子里装的到底是什么?”不让学生一下子就知道“谜底”,这样,学生才会有真实的感受。
二是分步进行。活动一定要分步进行。此课分三步进行:第一步表达心里的疑惑;第二步描述打开盒子后,教室里的气氛;第三步才写分到糖及吃糖的感受。这样步步到位,学生才能表达出当时最真切的感受。
三是适时指导。我一走进教室,学生就忍不住问盒子里是什么,我引导他们用上“纳闷”一词形容当时的心情,因为,这个词刚学不久。当我打开盒子,教室里一片沸腾时,大部分同学是蹦跳着,叫着“耶!”我让他们用“欢呼雀跃”一词来形容,特别引导观察郑国锋同学那就叫“一蹦三尺高”。如何指导三年级的学生把习作写具体、写生动,我想,这样的指导是有效的。
四是及时评价。每一个环节学生动手写,总是有的快有的慢,班里总有几个表达能力强点的学生,他们先写好了,我就让他们读给大家听,师生一起评价,提修改建议,这样好的学生能更好,对差的学生来说也是一个示范。
在习作活动指导课上,虽然大家写出来的文章难免大同小异,但三年级习作刚起步阶段,我觉得这样指导还是有好处的。先要给不会写的同学一个模板,以后再逐步跳出模板,引导学会个性表达。
(作者单位:浙江省遂昌县妙高小学)
当我没带教案没带书本,只捧着一个红红的盒子进教室时,学生们一脸的纳闷,我指导他们及时把心情记下来。叶芷同学这样写道:
上课了,翁老师捧着一个红红的盒子走进教室。同学们一脸纳闷,咦?盒子里装的是什么?是吃的?还是玩的?我的头脑中满是问号。
接着,我打开了盒子,教室里顿时炸开了锅。学生们接着说和写,如王雨睛同学写道:
翁老师把盒子打开了。哇!满满的一盒糖果!同学们欢呼雀跃,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郑国锋更是一蹦三尺高。
然后,我请组长上来领糖,每人分两颗,教室里再一次沸腾了。我适时地指导同学们如何生动地表达。请看周应弘同学的习作:
翁老师说:“请组长上来领糖,每人两颗。”“耶!”教室里再次欢呼起来。有的同学一拿到糖就迫不及待地撕开包装纸,津津有味地吃起来。我拿到的是两颗旺仔牛奶糖,舍不得吃掉,就拿在手上,我想回家跟妈妈分享。
今天的课上,学生们边嚼着甜甜的糖,边写着习作,脸上没有往日习作课上痛苦的神情,个个都会写。最后,我引导学生给习作加个结尾,再取个题目。蓝莉娅同学的结尾是:“这糖真甜!翁老师万岁!”我给她改成“翁老师真好!”尹曼雯同学的结尾是:“这真是甜蜜的一堂课,我喜欢上语文课。”根据学生的结尾情况,我本想引导他们习作的题目就叫《这糖真甜》,可叶芷同学说叫《甜甜的课》,有的说叫《甜美的课堂》,我发现这题目比我想得更恰当。这,就是学生真实的感受。
批完习作,我的心里也甜甜的。有了这第一次的成功,我隔段时间又想点名堂出来上一次习作活动课,如“斗蛋比赛”“神秘的纸圈”“大力士”等等。活动,使课堂更鲜活了。
我认为这节习作课的操作策略,有以下四个特点:
一是设置悬疑。活动习作课一定要让学生觉得新鲜,与众不同。如,教师每天都是捧着教案进教室的,突然今天捧了个盒子进教室,学生的目光一下子就被吸引过来了。教师还要会故弄玄虚:“盒子里装的到底是什么?”不让学生一下子就知道“谜底”,这样,学生才会有真实的感受。
二是分步进行。活动一定要分步进行。此课分三步进行:第一步表达心里的疑惑;第二步描述打开盒子后,教室里的气氛;第三步才写分到糖及吃糖的感受。这样步步到位,学生才能表达出当时最真切的感受。
三是适时指导。我一走进教室,学生就忍不住问盒子里是什么,我引导他们用上“纳闷”一词形容当时的心情,因为,这个词刚学不久。当我打开盒子,教室里一片沸腾时,大部分同学是蹦跳着,叫着“耶!”我让他们用“欢呼雀跃”一词来形容,特别引导观察郑国锋同学那就叫“一蹦三尺高”。如何指导三年级的学生把习作写具体、写生动,我想,这样的指导是有效的。
四是及时评价。每一个环节学生动手写,总是有的快有的慢,班里总有几个表达能力强点的学生,他们先写好了,我就让他们读给大家听,师生一起评价,提修改建议,这样好的学生能更好,对差的学生来说也是一个示范。
在习作活动指导课上,虽然大家写出来的文章难免大同小异,但三年级习作刚起步阶段,我觉得这样指导还是有好处的。先要给不会写的同学一个模板,以后再逐步跳出模板,引导学会个性表达。
(作者单位:浙江省遂昌县妙高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