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三个目的

来源 :视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ger51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我常常听见人说,学生是中国的主人翁。若是学生是中国的主人翁,那谁是中国的奴隶呢?教育不是养成主人翁的。又有人说,教育是救国的方法,所以要小学生知道中国的危险,激发他们的爱国心;痛哭流涕的对小学生说,中国要亡了。这般天真烂漫的小学生,也不知道中国是什么东西,只听得大人说“不好了”、“要亡了”这些话,也就悲哀起了;弄得正在萌芽,生气勃勃的小孩子,变成枯落的秋草!
  “主人翁”、“枯落的秋草”两件东西,可算是我国办教育的出产品。
  我们向来的教育宗旨,本来是养成主人翁的。俗话说:“秀才,宰相之根苗。”向来最普通的小学教科书《神童诗》说:“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我们又常常说:“范文正为秀才时,即以天下为己任。”个个秀才都要做宰相,个个田舍郎都想登天子堂,你看哪里有这许多位置呢?
  我们向来读书的宗旨,却是要把活泼泼的人,做成枯落的秋草。科举的功效,读书的结果,把有用的人都变成了书呆子。这不像枯落的秋草么?
  我们讲教育的,要把教育的出产品,明明白白定个标准。预定要产什么物品,然后来造一个一个制造厂。不要拿一架机器,就随随便便的造物品。据我个人的观念,我们以前所产的“主人翁”,“枯草”,和所产的宰相圣贤,都是不对的。我们所要的物品,是须具有三个条件的人。
  2
  首先,我们要造就活泼的个人。
  一个小孩子,本来就是活泼泼的,他会笑,会跳,会跑,会玩耍。近山就会上山采花捕蝶;近水就会去捞水草,拾贝壳,捕小鱼;近田就会去捕蝗虫,青蛙。他对于环境,有很多兴会。他的手耐不住的摸这个,玩那个;脚耐不住的要跑到这里,奔到那里;眼耐不住的要瞧这个,看那个;口关不住的要说这样、那样;你看如何活泼。
  我们办学校的,偏要把他捉将起来,关在无山,无水,无花,无鸟的学校里;把他的手脚绑起来,使他坐在椅子上不能动;把他的眼遮起来,使他看不出四面关住的一个课堂以外;要他的口来念“天地玄黄,宇宙洪荒”,“人之初,性本善”,种种没有意义的句子。现在改了“一只狗”,“一只猫”,“哥哥读书,妹妹写字”,这些话,就算是新式教科书了。
  还有讲历史的时候,说什么“黄帝战蚩尤”这些话,小孩子本不识谁是黄帝,更不识谁是蚩尤。孩子听了,好像火星里打来一个电报。还有叫他唱“陀,来,米,发,索,拉,西”的歌;叫他听“咿唎呜噜”响的风琴。不如小孩儿素来所唱的“萤火虫,夜夜红,给我做盏小灯笼”好得多。二十五块钱的坏风琴,不如几毛钱的笛和胡琴好得多。
  小儿的生长,要靠着在适当环境里活动。现在我们把他送入“监牢”里束缚起来,他们如何能生长?
  德国人福禄培创教养儿童自然的法儿,他设了一个学校,用各种方法,使儿童自然生长;他不知道叫着学校做什么,一日他在山中游玩,看见许多花木,都发达得了不得,他就叫他的学校做幼稚园。幼稚园的意思就是“儿童的花园”,后来哪知道渐渐变为“儿童的监狱”。我们把儿童拿到学校里来,只想他们得到知识,忘记了他是活泼泼的一个孩子。
  无论在小学里,或在中学里,我们要认定学生本来就是活的,他们的体力,脑力,官觉,感情,自一天一天的发展。不要用死书来把他们的生长力压住。我们都知道现在中学卒业的学生,眼多近了,背多曲了。学级进一年,生气也减一年。我们不需要这样教育的出产品!
  3
  我们要造就能改良社会的个人。
  —个人生在世上,终逃不了社会,所以社会良不良,和个人的幸福很有关系。若我但把个人发展,忘却了社会,个人的幸福也不能存在。
  在中国办学的一个难处,就是社会腐败。这腐败社会的恶习,多少终带入学校里来。所以学校里的团体,终免不了社会上一种流行的恶习,不过比较的好些罢了。学校是社会的镜子,在这镜子里面瞧一瞧,可以见得社会上的几分恶现象。不過学校里的生活,终会比社会上高一层,所以学生可以有改良社会的一个机会。
  普通父母送子弟入学的用意,是有两种希望。一种是为家庭增资产:以为“我的儿子”入了学校,念了书,将来可以立身,为家庭增一个有用的分子;一种是为国家求富强,以为“我的儿子”求了学,将来可以为“拯世救民”的人才。
  而好的学校宗旨,是在养成良好的社会分子,为社会求进化。社会怎样才进化?个人怎样参加谋社会进化的运动呢?这两个问题是学校应该问的。
  我想,要学生将来参加改良社会的运动,要从参加改良学校社会的运动做起。我讲到此处,不得不提起学生自治的问题了。
  学生自治,是养成青年各个的能力,来改良学校社会。他们是以社会分子的资格,来改良社会,大家互助,来求社会的进化。不是治人,不是做主人翁;是自治,是服务。有人说学生在自治社会里自己捣乱,所以自治是不行的。我想自治会里边起冲突,是不能免的,这是一定要经历的阶段。况且,与其在学校里无自治,将来在社会上捣乱,不如在学校中经历这个实验,比较少的费用。
  4
  我们要造就能生产的人。
  以前的教育,讲救国,讲做中国的主人翁,讲济世救民;最好的结果,不过养成迷信牧民政策的人才。不好的结果,自己做了主人翁,把国家当做奴隶;不来救国,来卖国;不来济世救民,来鱼肉百姓;到了后来,“只准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今后的教育,要讲生产,要讲服务,要知道劳工神圣。为什么要讲劳工神圣呢?因为社会的生产都靠着各个人劳力的结果,各个人能劳力,社会生产自然就丰富了;假如大多数的人都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社会怎么能生存呢?
  我们中国,素来把政治道德两样合起来,做立国的中心。我们的学校,也不外政治道德四个字。几千年来的教育宗旨,都是一个“拯世救民”的仁政主义,牧民政策:今天以百姓当羊来牧他;明天羊肥了,就来吃他,你看中国几千年的“一治一乱”,不是羊瘦牧羊,羊肥吃羊的后果么?
  现在我们假设百姓是羊,我们要羊自己有能力来寻草吃,不要人来牧;那么羊虽肥,不怕人来吃他的肉。这是讲句笑话罢了,我们哪里可当百姓做羊?百姓都是活泼泼的人。我们把百姓的能力增高起来,使他们有独立生产力,哪要人来施仁政,来牧他们?
  要能独立生产,要先会工作。要知道劳工神圣。美国教员联合会现在已加入劳动联合会,这是全国教师承认教书也是一种劳工。凡有一种职业,为社会生产的,都是劳工。劳心劳力,是一样的。“劳心者役人,劳力者役于人”,这两句话,是在有分阶级的意思在里面,未免把劳力的人看的太轻了。
  把以上的话总括说一句,教育要定出产品的标准,这就是标准:活泼泼的,能改良社会的,能生产的个人。这就是我所瞩望的中国教育的未来。(张亚春荐)
其他文献
在储物间众多的杂物中,老鼠似乎对报纸情有独钟——简易鞋柜底部铺垫的报纸碎了一地。  我不知道老鼠是因为喜欢报纸的油墨味道,还是它根本就是拿报纸作了闲暇时磨牙的消遣。这种体态玲珑的啮齿类动物因着门齿无节制地生长,不得不时常咬噬一些木头、电线、建筑设备等物,将牙齿的长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很奇怪这样的“合理”老鼠控制得很好,牙齿的生长从未影响到它们从容地享受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滋味,包括酸甜苦辣咸,包括木头
有一个以善于攀爬树木而闻名的男子让人爬高树去砍树枝。攀登者到最高处时,他一言不发;等到攀登者下到屋檐那么高时,才开始说:“要小心,别失足了!”  我问道:“已经下到这个地方,稍微一跳就可以下来了,为何这么说呢?”  男子回答道:“正是应该到这个高度才说的。人爬到了最高点,枝危而目眩,自当有所戒备,因此不必多言。而失误常常发生于易处,因此就必說不可了。” (杨格林荐)
三岁的孩子是天生的诗人,五岁的孩子是天生的哲学家。我和妻子记录了女儿啾啾的许多妙语,整理过一篇小文章,贴在这里与朋友们共享。  妈妈说:“你是妈妈和爸爸的开心果。”她反问:“我是零食呀?”  在姑姑家吃橙子,妈妈说:“酸到家了。”她不明白,问酸怎么会到家。妈妈解释了,她听懂了,却故意调侃:“我在姑姑家吃一个,酸到了自己家。在自己家吃一个,又酸到了姑姑家。”电视上在说“鱼类”,她跟着重复,面露困惑,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爆发了  牵动着亿万人的心  齊心聚力声援武汉  那一刻,我明白了  我愿做一位白衣天使  哪怕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  戴着口罩喘不过气  我也愿意  我愿做一名科学家  与我的团队研发疫苗  哪怕通宵达旦地工作  我也愿意  我愿做一名志愿者  每天出入小区  不分昼夜为居民送温暖  我也愿意  我愿做一名老师  天天在网上授课播撒知识的种子  哪怕累得嗓子嘶哑  我也愿意  为
过年时,互联网上有一场激烈的争吵。一个人逃票进动物园,误入虎山,被老虎咬死。很多网友论证这个人的死是咎由自取,不值得同情。又有人反驳,说他罪不至死,仍旧值得同情。两边因此大吵了一架。  该不该死,为什么在这么轻薄的一个判断上花费无数口舌?是对一个人作身后的审判吗?该或不该,这个人都死了。他清不清楚违规的代价,愿不愿意承担,都已经付出了生命。  争吵原本是为了讨论,但讨论的主题,是否构成具有讨论价值
将近六十年前,一位朋友受聘去当县立初级中学的教务主任。承他不弃,约我去教国文,以免饿死街头。  糊里糊涂教到学期中间,忽有一天课堂后面靠学生的另一扇门开了,进来三个人。一是很少光顾学校的校长,一是个矮胖子,两人后面跟着我那位朋友。我当时正在向学生提问,照例找的是我估计还没学会的学生。他站在那里疙疙瘩瘩回答不好。我让他站着想,又叫起另一个程度差的学生,当然不会比前一个好。有的学生已回头去观望来宾了,
幽静的花园里,生长着一棵紫罗兰。她有美丽的小眼睛和娇嫩的花瓣。她生活在女伴们中间,满足于自己的娇小,在密密的草丛中愉快地摆来摆去。  一天早晨,她抬起顶着用露珠缀成的王冠的头,环顾四周,发现一株亭亭玉立的玫瑰,那么雍容而英挺,使人联想起绿宝石的烛台托着鲜红的小火舌。  紫罗兰张开自己天蓝色的小嘴,叹了一口气,说:“在香喷喷的草丛里,我是多么不显眼啊,在别的花中间,我几乎不被人看见。造化把我造得这般
搞艺术跟投胎一样,要看时代。近来看一些元明画史资料,知道此诚不虚。  如果生在朱元璋当皇帝的时代,那么,很不幸,您“投错胎了”。  元朝时候,画坛风气宽松,就出现了文人和画师互相瞧不起的现象。文人觉得画师都是套子活儿,画画不动脑子;画师觉得文人画的没技术含量,就靠嘴忽悠。到朱元璋这里,被一视同仁对待了。  首先说,在一般人看来,朱元璋是非常重视艺术的。重视到什么地步呢?重视到动不动就把画画的人给砍
几个朋友围坐聊天,聊到“睡眠”。  “世上最好的觉就是回头觉。”有一人发表意见。  立刻有好几人附和。回头觉,也有人叫“还魂觉”,只要睡过,就知道其妙无穷。  回头觉是好觉,这种说法也许并不合理,因为好觉应该一气呵成、首尾一贯才对,一口气睡得饱饱的,起来时可以大喝一声:“嘿!八小时后又是一条好汉!”  回头觉却是残破的,睡到一半,闹钟猛叫,必须爬起;起来后头重脚轻、昏昏沉沉、神志迷糊,不知怎么却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