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战略管理是战略的制定、实施和评价的全过程。由于全球经济、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社会资源的稀缺有限性,当今社会越来越成为一个竞争激烈、瞬息万变的时代,由此我们会想到战略管理十大学派之学习学派,从学习学派的形成过程可以了解其主要观点,进而关注学习学派的发展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关键词 战略管理 学习学派 发展现状 发展趋势
亨利·明兹伯格对学习学派观点的简要概括是“将战略形成看作一个应急的过程”,战略是在个人或者群体开始研究以及最后应对某种情境时自然产生的,是一个不断学习渐进的过程,现代各类组织战略的形成可以从学习学派中得到启示。
一、学习学派的发展历程及其主要观点
学习学派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历了一个逐渐的演变过程。
1、查尔斯·林德布罗姆的无序渐进主义
林德布罗姆建立了一套无序渐进主义的理论系统。在无序渐进主义的理论中,林德布罗姆认为政府政策制定是一个片段零碎的、慢慢补救的过程。由于政策影响因素如外部环境等具有很强的不可预测性,导致组织受制于环境并且只能根据环境的变化做出相应的对策,因此有时会出现两项决策之间基本没有相关性的情况。
2、詹姆斯·布雷恩·奎因的逻辑渐进主义
詹姆斯·布雷恩·奎因的逻辑渐进主义认为,如果一个组织的计划没有描述他们如何形成战略时,渐进主义会促成战略的形成,渐进主义中潜在的逻辑会将战略的各部分组合在一起,促使高层管理人员将具有逻辑相关性的各个战略部分集中起来并且形成一个确定的战略。
3、罗伯特·伯格曼的内部共同冒险模型
最早对内部风险进行研究的是约瑟夫·鲍尔对资源配置过程的描述。他认为资源配置是一个复杂的、涉及组织多个层次、经历时间长的过程。之后罗伯特·伯格曼建立了一个内部共同冒险过程模型。
4、应急的战略
应急的战略来自于麦克吉尔大学管理学系的研究工作,其认为战略制定过程中的行为应该具有连贯性,战略是依据专业判断以及管理条例作出的,从行为主体的角度来说战略应该是组织内专业人员和管理者共同选择作出的。
5、卡尔·韦克提出的培养回顾的意识
我们可以从卡尔·韦克提出的培养回顾的意识中得到启发,管理者要建立起新颖的、有生命力的战略有赖于管理者们将他们过去的经历整理起来,发现自身的优势和劣势,保留理想的行为,通过对过去经历的反省和回忆,制定组织的战略。
二、学习学派的新发展
1、学习是一个知识创新的过程
Nonaka和Takeuchi在1995年合著的书《知识创新的公司》中围绕“知识转变的四种模型”说明了学习学派学习的顺序:首先是认识上的理解,然后进行学习,接着企业阐述这些理解,使知识内在化成为企业的文化,最后制定计划,使这些对知识的理解正规化。
2、哈梅尔和普兰哈勒德的动态能力理论
动态能力理论是由于20世纪90年代市场环境变化的特点产生的。普兰哈德勒和哈梅尔认为组织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应该具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与此同时,组织应该明确自己的战略意图。在拥有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和战略意图以后,组织要有强烈的扩张野心并学会如何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杠杆作用。企业必须具有不断更新自我的能力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
3、混乱理论
混乱理论认为,组织中一定存在着不规则,组织中一些小的混乱会产生巨大效果,因而,管理者不能过于依赖结构、体制和规则,应当不断准备着新的方针、路线来适应变化着的环境。
三、对学习学派的评论
需要制定新战略的组织都要经历一个共同学习的过程。一方面,学习学派尤其适用于专业性的组织,因为专业性组织的工作环境十分复杂。另一方面,组织所处的环境是动态的和不可预测的。同时学习学派也存在如下局限性。
1、没有战略
缺乏清晰战略的组织结果可能会像没有目的的猎人经常两手空空的回到家里一样,在激烈的竞争中遭受损失。即使组织在稳定的条件下,如果没有统一的战略构想,组织内不同层次的人员进行的是分散的学习,那么这个组织也有可能缺乏根本的一致性。
2、战略漂移
对学习的过分强调会导致组织的战略漂移,即组织会逐渐地、慢慢地、不知不觉地脱离原有的好战略。管理者应该在执行发挥作用的战略时号召整个团队坚持学习。
3、产生错误的战略
逐渐地学习也可能促使那些人们不希望出现的战略出现,导致组织被一步步地引入困境之中。
4、过度地注意学习
组织离不开学习,但是也需要高效地从事正常工作。组织应该注意防止于事无补的消极学习和迷信学习,防止自己的学习不会变成一种徒劳。
四、结语
学习学派为解决战略决策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方案,无论是个体还是群体,都应该意识到战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习过程。美国《财富杂志》指出:“未来最成功的公司,将是那些基于学习型组织的公司。”建立学习型组织是现代组织战略管理的一剂良方。学习型组织使组织具有源源不断的创新、快速应变市场的能力和发挥组织人力资本、知识资本的作用,最后达到实现企业满意、顾客满意、员工满意、投资者和社会满意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亨利·明兹伯格,布鲁斯·阿尔斯特兰特,约瑟夫·兰佩尔.战略管理:纵览战略管理学派[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121-158.
[2]周素萍.企业战略管理—理论与案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18-19.
[3]詹姆斯·布莱恩·奎因.企业应付变化的战略:逻辑渐进主义[M].世界图书出版社,1987.
[4]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M].中信出版社,2009.
关键词 战略管理 学习学派 发展现状 发展趋势
亨利·明兹伯格对学习学派观点的简要概括是“将战略形成看作一个应急的过程”,战略是在个人或者群体开始研究以及最后应对某种情境时自然产生的,是一个不断学习渐进的过程,现代各类组织战略的形成可以从学习学派中得到启示。
一、学习学派的发展历程及其主要观点
学习学派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历了一个逐渐的演变过程。
1、查尔斯·林德布罗姆的无序渐进主义
林德布罗姆建立了一套无序渐进主义的理论系统。在无序渐进主义的理论中,林德布罗姆认为政府政策制定是一个片段零碎的、慢慢补救的过程。由于政策影响因素如外部环境等具有很强的不可预测性,导致组织受制于环境并且只能根据环境的变化做出相应的对策,因此有时会出现两项决策之间基本没有相关性的情况。
2、詹姆斯·布雷恩·奎因的逻辑渐进主义
詹姆斯·布雷恩·奎因的逻辑渐进主义认为,如果一个组织的计划没有描述他们如何形成战略时,渐进主义会促成战略的形成,渐进主义中潜在的逻辑会将战略的各部分组合在一起,促使高层管理人员将具有逻辑相关性的各个战略部分集中起来并且形成一个确定的战略。
3、罗伯特·伯格曼的内部共同冒险模型
最早对内部风险进行研究的是约瑟夫·鲍尔对资源配置过程的描述。他认为资源配置是一个复杂的、涉及组织多个层次、经历时间长的过程。之后罗伯特·伯格曼建立了一个内部共同冒险过程模型。
4、应急的战略
应急的战略来自于麦克吉尔大学管理学系的研究工作,其认为战略制定过程中的行为应该具有连贯性,战略是依据专业判断以及管理条例作出的,从行为主体的角度来说战略应该是组织内专业人员和管理者共同选择作出的。
5、卡尔·韦克提出的培养回顾的意识
我们可以从卡尔·韦克提出的培养回顾的意识中得到启发,管理者要建立起新颖的、有生命力的战略有赖于管理者们将他们过去的经历整理起来,发现自身的优势和劣势,保留理想的行为,通过对过去经历的反省和回忆,制定组织的战略。
二、学习学派的新发展
1、学习是一个知识创新的过程
Nonaka和Takeuchi在1995年合著的书《知识创新的公司》中围绕“知识转变的四种模型”说明了学习学派学习的顺序:首先是认识上的理解,然后进行学习,接着企业阐述这些理解,使知识内在化成为企业的文化,最后制定计划,使这些对知识的理解正规化。
2、哈梅尔和普兰哈勒德的动态能力理论
动态能力理论是由于20世纪90年代市场环境变化的特点产生的。普兰哈德勒和哈梅尔认为组织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应该具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与此同时,组织应该明确自己的战略意图。在拥有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和战略意图以后,组织要有强烈的扩张野心并学会如何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杠杆作用。企业必须具有不断更新自我的能力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
3、混乱理论
混乱理论认为,组织中一定存在着不规则,组织中一些小的混乱会产生巨大效果,因而,管理者不能过于依赖结构、体制和规则,应当不断准备着新的方针、路线来适应变化着的环境。
三、对学习学派的评论
需要制定新战略的组织都要经历一个共同学习的过程。一方面,学习学派尤其适用于专业性的组织,因为专业性组织的工作环境十分复杂。另一方面,组织所处的环境是动态的和不可预测的。同时学习学派也存在如下局限性。
1、没有战略
缺乏清晰战略的组织结果可能会像没有目的的猎人经常两手空空的回到家里一样,在激烈的竞争中遭受损失。即使组织在稳定的条件下,如果没有统一的战略构想,组织内不同层次的人员进行的是分散的学习,那么这个组织也有可能缺乏根本的一致性。
2、战略漂移
对学习的过分强调会导致组织的战略漂移,即组织会逐渐地、慢慢地、不知不觉地脱离原有的好战略。管理者应该在执行发挥作用的战略时号召整个团队坚持学习。
3、产生错误的战略
逐渐地学习也可能促使那些人们不希望出现的战略出现,导致组织被一步步地引入困境之中。
4、过度地注意学习
组织离不开学习,但是也需要高效地从事正常工作。组织应该注意防止于事无补的消极学习和迷信学习,防止自己的学习不会变成一种徒劳。
四、结语
学习学派为解决战略决策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方案,无论是个体还是群体,都应该意识到战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习过程。美国《财富杂志》指出:“未来最成功的公司,将是那些基于学习型组织的公司。”建立学习型组织是现代组织战略管理的一剂良方。学习型组织使组织具有源源不断的创新、快速应变市场的能力和发挥组织人力资本、知识资本的作用,最后达到实现企业满意、顾客满意、员工满意、投资者和社会满意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亨利·明兹伯格,布鲁斯·阿尔斯特兰特,约瑟夫·兰佩尔.战略管理:纵览战略管理学派[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121-158.
[2]周素萍.企业战略管理—理论与案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18-19.
[3]詹姆斯·布莱恩·奎因.企业应付变化的战略:逻辑渐进主义[M].世界图书出版社,1987.
[4]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M].中信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