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这样引领舆论的正确导向

来源 :党史文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c02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迎接中共十八大胜利召开的日子里,笔者感到《党史文汇》在发挥对舆论引领功能方面的表现是突出的。它坚持为滋养我们的民族精神和锻造我们的民族之魂服务,热心宣传党的历史、风范与传统,注意在下述三种情况下坚持强化对舆论的引领功能,从而使刊物保持了正确的方向,受到了读者广泛的欢迎。
  在日常状态下松里有紧,坚持引领
  该刊2011年第8期发表了一篇总结办刊经验的文章,标题是《用革命历史铸就民族之魂》,表明了它对舆论引领功能的认识。文章写道:“对于党史期刊编辑来说,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坚持正确的立场和观点,只有这样,在具体办刊实践中才能做到自觉地高扬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又进而写道:要“坚持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研究历史,认为老一辈革命家创建了新中国,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物质遗产和精神遗产,尽管他们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道路上也曾发生过一些失误,我们要认真总结,汲取教训,但不能求全责备,随意褒贬,更不允许给他们头上泼脏水。”
  由于有这样明确的认识,因而该刊就始终站在宣传党的历史和路线的第一线,尽自己之力发挥着引领正确舆论的功能,即使在风浪不惊的平常状态下,也松中有紧,保持着高度的警惕。翻开这本杂志,扑入我们眼帘的是《伟人风采》《一代风流》《烈士家书》《党员风范百例》《名人入党小记》等醒目的专栏,看到的是大量真实感人的党的事件史料和共产党人英勇无畏的斗争事迹,所有这些都在证明党的英明、正确和伟大,为人们在党的领导下勇敢前行增添着鼓劲之力。
  在宣传中,《党史文汇》特别重视文章的筛选与加工,发表的作品要做到主题鲜明,史料真实,笔法感人。如今年第6期刊登的《孙谦的烟酒人生》,尽管是从吸烟喝酒平常的小事来记述著名作家、老党员孙谦的革命和文学创作事迹的,但由于注意把人物放在时代大背景下来展现,注意思想和精神方面的挖掘,故文章篇幅虽然不长,仅占三个页码,却写出了战争年代的艰苦、创作任务的繁重和孙谦高尚的思想境界。尽管建国后作品主人公仍保持着在艰苦年代里养成的吸劣质烟、饮低档酒的习惯,但他却是那么豪放、勤奋、乐观和幽默,以健康为代价忘我地奋斗着。作品朴实生动地再现了一位党员作家爱人民、爱革命、辛勤笔耕一生的感人事迹,读后让人激动不已。
  在节庆活动时闹中取静,注意引领
  重大革命纪念日活动,是各级政府、团体和人民群众十分重视的政治活动,也是党史期刊发挥宣传主阵地、主渠道作用的有利时机。因此,《党史文汇》总是以极大的热情来组织有关活动,进行战役性报道,在热闹的环境里冷静地做好重大党史事件和重要党史人物的纪念与宣传工作,以形成强大的主流舆论。
  该刊对节庆纪念活动的安排是十分慎重和周密的。去年是中共建党90周年,他们提前一年多时间就刊登启事,确定把宣传的思想主题定为中共的诞生、发展壮大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中共在实现民族独立、伟大复兴中发挥了并将继续发挥着最重要的领导作用。按照这样的思考来组织发动,安排征文活动,约定了一批重点稿件,接着在刊物上开辟了《纪念建党90周年征文选登》《中国共产党与中华民族》《歌声飘过90年》等专栏,把大量的歌颂党的分量很重的文章发表出来,给读者呈献了一场盛宴品尝,收到了极好的效果。
  去年还是辛亥革命一百周年,这一革命发生之时中国共产党还未诞生,党史期刊如何参与该项纪念活动?他们从政协和统战部门了解到有关精神,就从中国革命发展史和统一战线角度来开展这一宣传活动。在刊物上设立了专栏,选发文章介绍山西革命者在太原辛亥起义中的英勇表现,并对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的领袖风范和他于1912年的太原之行,作了生动的描述,满腔热情地肯定了辛亥革命推翻中国数千年封建帝制、开辟历史新纪元的伟大历史功绩,歌颂了参加这一起义的革命者大无畏的奋斗精神。
  通过纪念活动来引领正确的舆论,笔者还联想到2006年该刊在纪念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50周年之时的一些表现。当时不是有人提出这场伟大变革“在时间上是不是搞早了,在方式上是不是搞左了,在效果上是不是搞糟了,在历史上是不是搞错了”的许多疑问吗?该刊就有针对性地开辟了《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50周年》年度专栏,约请专家从确定该制度的历史由来、历史方式、历史功绩、历史意义四个层面,发表专论12篇,有力地澄清了问题,肯定了建立这一制度的历史壮举,引领了舆论,消除了在这一问题上的糊涂认识。
  在尖锐交锋中敢于碰硬,强化引领
  近年来党史研究领域出现了一些奇谈怪论,制造了不少混乱。在改革开放中思想活跃是可以理解的,但不正确的思潮乘机泛滥却是不能允许的。为此,《党史文汇》又勇敢地站了出来,露出斗争的锋芒。
  它旗帜鲜明地大声说“不!”为了把弄错了的问题纠正过来,该刊首先亮出战牌,隆重地在今年第1期推出《百年史辨》专栏。“中共党史上一些本来非常清楚的重要史实,在现实中却被搅浑了,或颠覆定论,或似是而非了。……本刊开辟‘百年史辨’专栏,意在和广大作者、读者一起,对中共党史上一些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重新梳理辨析,使迷雾得以廓清,使真理得以坚定。”这是宣言,这是战书,这是檄文,大胆、明确而又犀利,使人为之一振!
  它抓住一系列重大事件展开辨析。该刊从权威部门组织了一批分量极重的文章,展开论战。从已出版的6期看,所辨析的都是党史上的大事和问题,如俄国十月革命及其对中国的影响,正确认识和评价陈独秀,胡适与李大钊、陈独秀的“问题与主义”之争,关于西路军问题的再认识,延安整风运动,抗美援朝战争问题等等。在上述问题上进行正本清源的工作,以端正视听,真是太重大、太重要了!
  它把弄错了的问题勇敢地再拨正过来。如对于抗美援朝这一重大事件,有人竟认为打这场战争纯属是中国领导人杞人忧天的决策,根本犯不着出兵朝鲜。是这样吗?该刊今年第6期发表的《抗美援朝:卫国之战,正义之战》,仅这个标题就表明了刊物的观点。文章用有力的事实证明,出兵是慎重的决策,出兵是应金日成亲笔信求援的出兵,出兵是应对侵略战火已烧到鸭绿江边的出兵,是“以主动防御的姿态捍卫国家利益不受侵犯,帮助朝鲜人民抵御侵略,促进东北亚持久和平,这完全是正义之举,无可辩驳”!
  它强调用结构严密、文采动人的文章进行辨析。就拿抗美援朝问题的这篇文章来说吧,加上注释只8个页码,却辨清了一个复杂的重大问题。全文逻辑性很强,条理分明。全文共四个部分,标题分别是:抗美援朝战争是反侵略、促和平、保家卫国的正义之战;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表明中国军队经受住了现代化战争的考验;抗美援朝精神是中国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这样的论述,具有很强的摧毁力量,能把持否定态度的观点击得粉碎。
  引领正确的舆论,是领导部门对报刊的要求,更是报刊编者的本分与责任。《党史文汇》能主动地做好这件事,并摸索出了一些经验,笔者特别予以推荐,希望对报刊同行能提供一些参考。
  (责编 孟红)
其他文献
顾永武是一位三次荣获战斗英雄称号的老红军,曾任陈赓兵团红军团团长、三十七师师长、十三军军长,现已离休。  小红军入党  1936年10月中旬,三大主力红军会师陕甘边区后,部队经过整编,加强军政训练,顾永武的政治思想觉悟大大提高,决心参加中国共产党,为解放中国、为共产主义理想奋斗终身。  原来,13岁参加红四方面军的他,误认为参加红军就是参加了共产党。可在四次反“围剿”战役和两万五千里长征中,党支部
期刊
在中共山西省介休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鼎力支持下,“介休抗日民主政府纪念馆”已在绵山景区建成开馆,母亲李只双的雕像也在馆中落成。2012年6月12日,年已85岁的我又与母亲雕像紧紧相拥在一起,我不禁失声痛哭,那酷似母亲容貌的雕像又勾起我对母亲无尽的思念与回忆。  母亲带我走上革命路  我的母亲李只双,原名李宝林(1908—1940),高小文化程度,当过小学教员。婚后深受父亲进步思想影响,于193
期刊
袁纯清同志于2010年5月正式担任中共山西省委书记,在袁书记主政山西的过程中,曾两次向国学大师姚奠中先生发出贺信。  第一封发于2010年7月,是祝贺姚先生获得中国书法“兰亭奖”的最高奖——终身成就奖,在信中他不仅深情地回忆了自己1993年6月作为团中央书记处分管学校工作的负责人出席姚先生书法展时的感受,论述了姚先生的国学修养与书法风格的关系,还特别指出姚先生作为著名的民主人士“为山西的经济社会发
期刊
在腥风血雨、艰难竭蹶的白色恐怖环境下,中央特科在获取情报、保卫中共中央安全等方面功绩卓著,并且为发展党的隐蔽战线奠定了良好基础。“隐蔽战线的统帅”中央特科的创始人周恩来,家喻户晓。相较而言,另一位特科机构领导人陈云在特科的风云岁月则鲜为人知。  临危受命  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并未建立保卫自身的各种武装。因此,也未专门设立负责开展情报收集、政治保卫的机构。可以说,早期的中共中央还“不懂得情报”工
期刊
鄂南、湘鄂西革命根据地领导人之一、诗人何功伟(1915—1941),字超寰,又名明理、何斌、何伟、何彬。湖北咸宁人。出身于地主家庭。自幼攻读经史,工诗善赋,在当地颇有才名。1933年他以优异成绩考取湖北省武昌高级中学,并开始阅读马克思主义著作,与共产党人往来,接受共产党的思想教育。1935年北平反对国民党政府对外卖国、对内反共的一二·九运动爆发后,何功伟立即秘密串联进步同学,组织武汉地区爱国学生奋
期刊
“三浦”(即南京市所属的江浦、浦镇、浦口)战役是渡江战役的前奏和重要组成部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胜利,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阶级力量的对比。国民党“军事、政治、财政、外交皆濒于绝境”,尤其是军队主力丧失殆尽,能用于机动作战的146万军队分布在从新疆到台湾的广大地区和漫长战线上,已无法在战略上构成有效防御。与国民党统治集团江河日下的形势相反,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蒸蒸日上。经过两年半的作战,人民解放
期刊
由刘开基之女刘晋英和山西省社科院研究员高春平合著的人物传记《公仆刘开基》一书,2012年春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刘开基是山西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同志、老领导。他16岁参加革命,1976年积劳成疾病倒在工作岗位,1993年因病逝世。在半个多世纪的革命生涯中,刘开基长期在山西战斗、工作,先后在区、县、地、省各级重要岗位担任领导职务,为山西人民的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公仆刘开基》
期刊
2012年春节前夕,一本名为《二战被掳劳工百人访谈录》的新书出版了。  在河南省襄城县为这本新书举行的首发仪式上,这本书的作者、73岁的襄城县政协退休干部王留柱,手捧这本35万字、500多页的书,慢慢翻动着说:“这本书记录了119名被掳日本劳工当时的悲惨遭遇,是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又一个铁证呀!”  这本书倾注了这位老人22年的心血。为了这本书,他不但几乎自费走遍了河南省的每个县(市、区),而且
期刊
对下级尤其是身边工作人员所做的工作,刘少奇总体原则上一向严格要求、严谨周到,但他的工作态度和指导方法却比较宽容温和、细腻入微(特别是面对工作上不小心出现闪失的同志他从不板起面孔大声训人),总是以身作则、循循善诱,在严与宽的把握上恰到好处,从而使大家在同志式平等的宽松氛围中心情舒畅地圆满完成任务。杨淑梅(1952年至1958年曾在刘少奇身边工作)、刘振德(1956年至1962年为刘少奇当机要秘书)等
期刊
(一)  在长治城隍庙旧书摊上偶然淘到一册抗日战争时期出版的《解放》周刊第57期。该周刊出版时间为中华民国27年11月,公历为1938年11月,距今已有70多年历史。  抗日战争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延安的中央机关报是《新中华报》,中央机关刊物是《解放》。除这两种报刊之外,还有《中国文化》《中国青年》《中国工人》《今日新闻》《八路军军政杂志》《群众》《共产党人》等10多种报刊杂志。《新中华报》为两版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