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娜丽莎之约》教学设计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kfyww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教材细读
  《蒙娜丽莎之约》是一篇介绍一幅世界名画的文章,能用文字把名画描写得如此生动逼真,令人佩服!
  课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到4自然段)写人群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前排队等候欣赏《蒙娜丽莎》的情景和此画来纽约展出的原因;第二部分(第5到7自然段) 具体介绍《蒙娜丽莎》画像的尺寸大小,人物的外形,尤其细致地描写蒙娜丽莎的面部表情和神秘的微笑,以及她的优美的身姿;第三部分(第8自然段)简洁地介绍蒙娜丽莎给人带来了心灵的震撼,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
  乍看题目,这是一次观赏者与名画之间的 "相约",带着一份欣喜与神往走近名画,行走在字里行间,心里油然而生敬佩之情,达?芬奇的画技真是高超!从脸颊、黑发、眼神、嘴唇、颈项、双唇等细节的描写中,可以一睹"蒙娜丽莎就像真人一样慢慢地走近你"的美丽面容。
  最让人难忘的是蒙娜丽莎的微笑,从"舒畅温柔"、"略含哀伤"、"十分亲切"、"几分矜持"等词语中可以感受到蒙娜丽莎微笑的神秘。目睹过她的微笑的人,才会相信作者所说的"蒙娜丽莎那’神秘的微笑’是那样耐人寻味,难以捉摸。"确实,"达?芬奇凭着他的天才想象力和他那神奇的画笔,使蒙娜丽莎转瞬即逝的面部表情,成了永恒的美的象征。"
  蒙娜丽莎的魅力,让人充满着期待!从"我们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前排着队,队伍像一条长龙"可见来观赏的人很多;从"这幅画从卢浮宫前来纽约,来之不易"足见它的珍贵;从"队伍移动很缓慢"可以感觉到看画的人都想停下来,多看一眼蒙娜丽莎。
  名画让人百看不厌,课文也让人百读不厌。作者仔细观察,用心感受,展开想象,通过语言文字把这幅名画的逼真,神秘,魅力生动地表达了出来,打动了读者的心灵。学习这篇课文,我们读到的不仅仅是这幅名画的大小、色彩、构图、内容,更重要的是要学习作者用文字记录见闻,用文字表达情感的写作方法。因为,语文的魅力就在语言中,就在文字里。
  细读本文,关注一些重点句子的理解。
  (一)《蒙娜丽莎》是世界上最杰出的肖像画,世界上有多少人能亲睹她的风采呢?
  "肖像"就是画像,"世界上最著名的肖像画"点明了《蒙娜丽莎》的艺术价值,而能亲睹她的风采是一种荣幸,也是一种享受,于是就有了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前慕名而来的长龙一样的队伍,于是队伍之长远远地超出了我们的想象,于是,等待也成了一种美丽。
  (二)我随着队伍慢慢地走近她,心中涌起一种奇异的感觉。近了,更近了,蒙娜丽莎就像真人一样慢慢走近你。我终于跟她面对面了。
  几百年来,《蒙娜丽莎》这幅画几经辗转,最后被收藏在卢浮宫。它曾经先后被珍藏于不同的王宫,甚至还被拿破仑拿走,在自己的卧室里挂了好多年。1911年,一名意大利人把它偷回到了意大利。二战期间,法国人为了避免此画落入纳粹之手,曾多次转移。这幅画能够来到纽约展出是多么不容易,也是多少人渴望的事情啊!
  等待终于变成了现实,"近了,更近了,……我终于跟她面对面了。"迫不及待的心情跃然纸上。虽然经过了那么多年,蒙娜丽莎仍是那么恬静、淡雅,怪不得作者说心中涌起一种奇异的感觉。面对蒙娜丽莎那泛着红光的脸颊,柔和明亮的眼神,一切似真亦幻。蒙娜丽莎仿佛带着一种磁性,吸引着每一位参观者,让人流连忘返。
  (三)那微笑,有时让人觉得舒畅温柔,有时让人觉得略含哀伤,有时让人觉得十分亲切,有时又让人觉得有几分矜持。
  "矜持",慎重,拘谨。从古至今,可以说没有一幅人物肖像如《蒙娜丽莎》那样,让世人如此地津津乐道。当我们凝视达?芬奇的传世名画《蒙娜丽莎》时,常常被那带有三分柔情、七分迷离的微笑所迷惑。她的微笑时隐时现,难以捉摸,引发人们无穷的猜测,她优雅的神态中闪耀着母性的光辉,女人宽容丰厚的情感是那样令人动容,然而又是那样无法解读。
  (四)她已经成了我灵魂的一部分。
  目睹了《蒙娜丽莎》,感受到了她的魅力,已经深深地被她打动,她的光辉照耀着我,照耀着目睹她芳容的每一个人。她的生动,她的温柔,她的美丽,她的神秘,在我的心底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她已经成了我灵魂的一部分。这句话写出了蒙娜丽莎给人带来的心灵的震撼以及印象的深刻。
  二、教学目标
  1、重点朗读具体描写画像的句段,了解、学习作者用文字具体生动地描述名画的写作方法。
  2、在语言文字中探寻蒙娜丽莎逼真的画面和神秘的微笑,领略世界名画的魅力。
  三、资源链接
  500年来,人们一直对《蒙娜丽莎》神秘的微笑莫衷一是。不同的观者或在不同的时间去看,感受似乎都不同。有时觉得她笑得舒畅温柔,有时又显得严肃,有时像是略含哀伤,有时甚至显出讥嘲和揶揄。在一幅画中,光线的变化不能像在雕塑中产生那样大的差别。但在蒙娜丽莎的脸上,微暗的阴影时隐时现,为她的双眼与嘴唇披上了一层面纱。而人的笑容主要表现在眼角和嘴角上,达·芬奇却偏把这些部位画得若隐若现,没有明确的界线,因此才会有这令人捉摸不定的"神秘的微笑"。法国巴黎卢浮宫公布蒙娜丽莎的微笑包含了83%的高兴、9%的厌恶、6%的恐惧和2%的愤怒。这一结果是由荷兰阿姆斯特丹的一所大学应用"情感识别软件"分析出来的。
  四、教学时间:一课时
  五、设计理念
  画家用画笔描绘蒙娜丽莎,作家用语言文字描写"蒙娜丽莎"。阅读课要关注作家(作者)笔下的语言文字,如何把观察到的画面(景物)通过文字具体生动地描述出来,是语文课的重要任务,也是语文教师课堂教学的着力点。
  六、主要教学过程
  1、初识名画
  出示《蒙娜丽莎》的画像。认识她吗?把你知道的用简单的话语介绍一下。
  学生交流搜集的资料,教师补充:蒙娜丽莎是一幅画,一幅世界上最著名的肖像画。蒙娜丽莎是这幅画的人物。
  揭题并板书:蒙娜丽莎之约。
  2、相约名画
  自由放声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反馈交流。
  3、描述名画
  (1)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向我们描绘了这一幅世界名画?(第5、6、7自然段)
  (2)作者把自己看到的用文字传递给我们,让"蒙娜丽莎"就像真人一样走近了我们。请同学们默读第5、6、7自然段,作者是怎么用语言来描述这幅世界名画的。
  根据学生的交流,出示以下句子:
  ①关注画作的逼真
  出示:
  我随着队伍慢慢地走近她,心中涌起一种奇异的感觉。近了,更近了,蒙娜丽莎就像真人一样慢慢走近你。我终于跟她面对面了。
  奇异的感觉,这是一种怎样的感觉?我当时会是怎样的心情?
  教师介绍:《蒙娜丽莎》不但是卢浮宫的镇馆之宝,简直是法国人的骄傲。1911年《蒙娜丽莎》曾经失窃,千万人为之痛不欲生,政府则把当日定为"国难日";而当它失而复得时,则举国欢腾,其盛况不亚于国家重获新生。
  虽然经过了那么多年,蒙娜丽莎仍是那么恬静、淡雅,怪不得作者说心中涌起一种奇异的感觉。谁来读一读?
  指导朗读,读出奇异的感觉。
  《蒙娜丽莎》的逼真还体现在哪儿?
  出示:
  她的脸颊放着红光,一头黑发轻松地垂落双肩。她的眼神是那样柔和与明亮,嘴唇看来不像是涂抹的色彩,而是真的血肉。仔细看她的颈项,你会怀疑血液真的在里面流动。
  从哪些词语看出这幅画画得非常逼真?(泛着红光、柔和、明亮、血肉、血液等)读着这样的语言,你仿佛看到了一位怎样的蒙娜丽莎?
  指导朗读,读出逼真的画面。
  如有学生讲到第7自然段的内容,读一读,了解一下即可。
  ②探寻微笑的神秘
  出示:
  她的微笑有时让人觉得舒畅温柔,有时让人觉得略含哀伤,有时让人觉得十分亲切,有时又让人觉得几分矜持,蒙娜丽莎那神秘的微笑是那样耐人寻味,难以捉摸。
  哪些词语在描写蒙娜丽莎的微笑?(舒畅温柔、略含哀伤、十分亲切、几分矜持)
  理解"矜持"的意思。
  四个"有时"说明了什么?(蒙娜丽莎的微笑太神秘了,真是耐人寻味,难以捉摸。)
  除了刚刚找到的这些词语,你还能找到哪些词语体会到蒙娜丽莎微笑的神秘?("梦娜丽莎那微抿的双唇,微挑的嘴角"可以感觉到达?芬奇画得很细致,很传神。"转瞬即逝"写出了达?芬奇的精湛技术。)
  简要介绍达?芬奇:他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负盛名的美术家、建筑家、工程师、科学家、文艺理论家、哲学家、诗人、音乐家、发明家。他在几乎每个领域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后代的学者称他是"第一流的学者",是一位"旷世奇才"。
  师生配合读第6自然段。老师引读前面描写肖像的具体部位,学生接读。
  ③感受名画的魅力
  出示:
  "蒙娜丽莎"是全人类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她的光辉照耀着每一个有幸看到她的人。我虽然在她面前只停留了短短几分钟,她却在我的心底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她已经成了我灵魂的一部分。
  这段话写出了"蒙娜丽莎"给人心灵的震撼以及印象的深刻。
  指导朗读,读出"有幸"。
  你还从哪里看出《蒙娜丽莎》的魅力?
  人多:我们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前排着队,队伍像一条长龙。
  珍贵:这幅画从卢浮宫前来纽约,来之不易。
  期待:队伍移动很缓慢。
  4、写作指导
  (1)作者笔下的蒙娜丽莎是逼真的,美丽的,神秘的,通过一节课的学习,你觉得作者为什么能用三个自然段的文字把一幅名画描写得如此具体生动呢?(仔细观察,用心感受,展开想象,通过语言文字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打动读者的心灵。)今后要把这些小窍门用在自己的习作中,把作文写具体,写生动。
  (2)我们读了这篇课文,又目睹了《蒙娜丽莎》这幅名画,你有什么感受呢?拿起笔,写在课文的空白处,作为你的读书心得。
  交流感受。
  
其他文献
【摘要】在当下,如何才能培养出适应当前发展的会计人才,这对职业学校会计专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试从教学中存在的几个问题来谈会计专业面临的改革与发展。   【关键词】会计问题改革    会计是经济发展的产物,经济越发展,会计就越重要。同样,从人才需求的角度来看,会计也一直是比较稳定的热门职业。根据近期的一项调查,有关越老越吃香的职业中,位居第四、第五位的分别是出纳和会计。但经济的发展,也使得会
期刊
基层公共图书馆作为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和载体,担负着传播先进文化信息、普及经济、政治、社会知识的神圣职责,农村地区的农牧民群众是基础公共图书馆服务对象之一。党的十七大提出了新时期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问题的新内涵:“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
期刊
阅读是一种非常个人化、非常私人性的东西。你想怎样理解一篇文章,那就是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是读者与文本、作者心灵的对话与交融,是心灵感悟的过程。《课程标准》要求"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减少对学生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与有创意的表达"。阅读文本应使学生调动起自己的生活体验,注入自己的思想感情,发挥自己的主观想象,激活自己的直观能力,体验能力与感悟能力,
期刊
目的:本项研究旨在前期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研究独活水煎剂、醇提物对自然衰老小鼠脑细胞凋亡的作用,以及对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来探讨独活不同剂型延缓脑老化的作用机制。从而为脑老化机理研究及延缓脑老化的中药研究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本次实验采用16月龄老年昆明种小鼠96只(体重46.35±6.34克),雌雄各半,随机分成3组,分组如下:正常老年对照组32只;老年独活水煎剂组32只;老年独活醇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