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下体能教学设计思路

来源 :中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ubqfir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重点强调要把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作为体育课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如何构建促进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体能教学方式,是一线教师关心的问题。为了更好地探索体能教学设计思路,以《小板凳体能练习》课例为例,解析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下体能教学设计新思路。
  [关键词]小学体育;核心素养;体能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重点强调要把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作为体育课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学科核心素养引领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等。如何构建促进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体能教学方式,是一线教师关心的问题。本研究旨在通过《小板凳体能练习》的教学实践,探索体能教学方式的新路径。
  一、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意涵
  “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这一概念在2018年1月颁布的《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版)》(以下简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版)》)中正式提出。其中最重要的概念是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它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渐形成的正确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具体包括体育品德、运动能力和健康行为。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虽然从理解的角度将3个学科核心素養分开来进行描述,但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具有关联性和整体性的特征,在体能教学实践中不能把三者割裂开来进行教学,应把它们作为有机联系的整体贯穿于教学实践的全过程,促进学生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3方面学科核心素养的协调和全面发展。
  二、《小板凳体能练习》的课例分析
  小板凳体能练习采用的是国家体质检测中台阶实验的动作要领,只是课堂中用小板凳代替了木箱,学生用两拍踏上板凳再用两拍踏下板凳,四拍一个完整动作。本课例在对学生进行体能训练的同时,还将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巧妙地融入了整个教学活动之中,有效地促进了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一)以同步、协调为训练重点,在多种教学形式下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
  小板凳体能训练的重点在于,台阶实验有一个最重要的地方:每次练习的时候都要跟上四拍的节奏,节奏、协调、耐力等身体素质在这个实验中显得尤为重要。
  在训练之前,笔者让学生自由分组进行准备活动,并对小组的准备活动训练提出了具体内容和要求:①每组完成200步慢跑,小组内的同学必须动作一致,同时齐声喊出步数。②随后每个同学拿一个小板凳,各个小组用五种不同的方式压腿,每个动作4*8拍,小组内的同学必须同步。
  设计意图:本课的体能训练的难点是节奏和协调,因此,在准备活动的时候便让学生开始就尝试相关的训练,将同步和协调渗透到准备活动当中。比如200步慢跑,虽然看起来步数很少,长度很短,实际上比慢跑一圈250米跑道的长度要长。而通过让学生必须喊出步数,也增加了他们练习的难度,因此每个学生都需要注意力高度集中才能做到小组的协调、统一。随后的小组压腿,也是让各个小组的成员去适应彼此间的节奏。因为刚开始的时候会很多小组不协调不统一,因此需要强化练习,让学生随着整齐的口令声,小组内的练习也逐渐协调、统一起来。
  经过了准备活动后,笔者以游戏导入,学生可用手击打小板凳,每个小组充分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打节奏,有模仿鼓点的,有模仿1—2—1的,有模仿世界杯主题曲节奏的……
  设计意图:此课的学习重、难点便是让学生跟着节奏进行小板凳的体能训练,因此,通过多种形式的节奏,不但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在潜移默化中强化学生对节奏的把握,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本节课的体能训练。
  在学生对节奏已产生巨大兴趣时,笔者将小板凳训练需要的节奏演练出来,并示范台阶实验的动作,即4拍一个节奏。当学生已经了解了基本动作后,则开始让学生小组内统一练习,快速学习教师示范动作的小组可给全班进行示范,其他小组再跟着继续练习。当学生训练基本合格后,笔者则采用多种形式,继续对学生进行协调、统一的训练。首先,不断增加训练难度。当有些小组已经很明显地达到小组节奏统一后,笔者则要求他们在踏上小板凳的同时击掌一次。其次,通过挑战竞争,增强训练效果。笔者随机将两组学生组合在一起面对面挑战,并提出挑战要求:节奏统一、声音洪亮、掌声统一。并在随后的挑战中,逐渐地一步步将小组合并,直至最后全班仅分为两个小组进行调整训练。
  设计意图:台阶练习是消耗体能特别快的运动,学生很容易疲劳,产生惰性,教师需要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不断地进行强化训练。此次训练方式较多样,除了小组内训练,还包括小组与小组之间的相互训练。此外,在训练基本动作时,还加入了击掌、喊节奏等相关协调、统一的训练,让学生训练方式更加丰富有趣,能够有效地增加学生的训练兴趣和训练效果。
  (二)重视训练的细节,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
  良好的体能训练离不开健康行为的支撑。在训练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具体训练的具体细节进行科学地指导,让学生学会健康、有效地运动。
  此次小板凳体能训练节奏感强,运动相对剧烈,对学生的呼吸方式也有一定的要求。笔者在训练之初便对学生的呼吸提出了具体要求:在脚踏上板凳时用鼻子吸气,在踏下板凳时嘴巴呼气。这种口鼻共用的呼吸方式,不但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好呼吸的节奏,让学生能够更顺畅地进行练习,还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呼吸习惯,防止口干胸闷,减少因呼吸不畅引发的不良后果。
  此外,此次训练分别通过训练前的准备活动和训练中分段式的训练方式,让学生的训练从把握节奏的难度中,逐渐增加到把握节奏且动作统一,不但符合学生发展的学习特点,还顺应了人类的身体机能特征,让学生的身体机能逐渐适应强度较大的训练,从而逐步达到训练效果,同时有助于养成学生良好的健康行为。
  (三)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优秀的体育品格
  体育品德一直是体育教学中常忽视的一项重要内容,传统的体育品德教学大多是在教师说教中进行,学生对此大多不太乐意接受,学习效果不够理想。而此次训练,笔者将训练活动以小组活动贯穿始终,让学生在互相学习、合作的过程中体验合作的乐趣,激发竞争意识并且在合作的过程中,不断强化学生坚韧不拔的体育品格。
  例如,活动准备前期的200米慢跑,小组多种形式压腿;正式训练时的小组合作,小组挑战比赛,等等。而分组形式,既有老师随机分配,也有学生自由选择组合等。
  在最开始学生小组学习小板凳训练时,有些学习能力快的学生为了小组的集体荣誉,常常会主动帮助那些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而那些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在同学的鼓励下,学习效率也得到提高,整个小组是团结合作的,充满了力量。而小组之间的挑战比赛,则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竞争意识,每个成员都在做最大的努力,愿意付出更多的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让本小组获胜。而这些过程中,学生需要为了小组的荣誉,不断地尝试,不断地挑战自我,有时候甚至屡战屡败,但是在这个合作和竞争的过程之中,学生也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地强化自我坚韧不拔的体育品格。
  三、总结
  《小板凳体能练习》的教学实践作为一个课例,有效地将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3方面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融入日常教学当中。可为构建和促进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体能教学方式提供一个新路径,也希望以此抛砖引玉,在体育教学中能探索出更多科学、有效的教学路径,丰富和提高体育教学的方式和水平。
  [参 考 文 献]
  [1]季浏.我国〈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J].体育科学,2018,38(02).
  [2]尚力沛,程传银.核心素养、体育核心素养与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概念、构成及关系[J].体育文化导刊,2017(10).
  [3]董明华.基于主教材教学的体能练习新方式设计与思考[J].运动,2017(20).
  [4]刘金鹏,谢丽华.试析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J].当代体育科技,2017,7(13).
  (责任编辑:李雪虹)
其他文献
种好“责任田” 坚守“主阵地”  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书记、部长 苗 圩  结合实际进一步明确主体责任。领导班子不仅要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安排部署,更要抓好检查落实;班子成员在分管范围内对党风廉政建设不仅要负主要责任,更要带头廉洁自律,管好家属及身边工作人员。积极探索责任落实和追究的有效途径。要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纳入部年度关键业绩指标和目标责任制考核当中,作为提拔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把反腐倡廉要
全面从严治党,关键在落实管党治党责任。近年来,我们立足省直机关实际,聚焦“书记抓、抓书记”,明确责任主体,全方位、分层次开展机关党建工作述职评议,探索一条有效落实党建责任的路子,得到省委书记尤权和中组部副部长陈向群的肯定。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省直工委每年向省委常委会述职,接受评议。每年初省直工委向省委常委会作机关党建工作专题汇报,总结做法和成效,查摆问题和难点,并提出改进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省委书
据世界技能组织2019年4月17日消息,为积极筹备2019年喀山世界技能大赛,主办方已经招聘了3500名志愿者并正在积极开展培训。  為2019年喀山世界技能大赛组建一个大型志愿者团队,2017年,主办方已开设了第一期训练营。在2019年,赛前几个月的时间,来自俄罗斯联邦鞑靼斯坦共和国的俄罗斯志愿者招募中心和50名志愿者运动领导人中的30名代表,在“2019年志愿者学院”接受了培训,他们即将担任招
中学写作教学应追求三重境界:诱导学生想写,善导学生会写,悦导学生乐写。  那么,如何引导学生进入这三重境界,步入良性的写作循环圈呢?    一、激发兴趣和欲望,诱导学生想写    想写,这是中学生写作教学应首先解决的问题。目前不少中学生谈写作色变,害怕写作,不想写作,更谈不上会写、乐写了。激发学生兴趣、燃起写作欲望、诱发写作激情是诱导学生登作文之堂,入写作之室的关键。  (一)兴趣激发的策略点击 
在全党和全国人民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今天,我们中国行为法学会廉政行为研究会参与拍摄的《大地赤子—史来贺》影片正式上映了。对此,我们感到非常欣喜。  史来贺同志是1930年生人,2003年去世,活了73岁。我和史来贺同志见过一次面,那是20世纪90年代的一天,我作为中央纪委研究室的一名负责人,在河南省纪委研究室负责人的陪同下,到河南省新乡市刘庄进行调研,与史
[摘 要]  学科素养的培养要通过具体的化学知识学习来实现。以人教版“水的组成”课堂教学为例,探讨教学的每个环节,教材资源的挖掘,培养学科素养中学科方法、学科思维、学科能力,并发展学生学科情感,深化学科知识理解。  [关键词]  初中化学;学科素养;学科情感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四单元课题3“水的组成”中,通过实验探究水的组成,再从微观角度剖析水的构成,并根据组成元素的不同对纯净物进行分类。本
[摘 要]    化学核心素养是新课程标准对高中化学教学提出的新标准,元素化合物知识又是高中化学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化学核心素养的构成要素,以“Fe2 与Fe3 转化”为例进行教学设计,为发展学生化学核心素养提供参考。  [关键词]    高中化学;化学核心素养;元素化合物  化学作为一门实用性、创造性的学科,其承载着人类认识物质、改造物质和创造物质的历史进程,具有极其丰富的教育价值。
在新课程教材的研究中,有学者这样定义习题:“习题就是一门课程或者一部教材为学生或读者提供的,可供练习和实践的、具有已知答案的问题。”然而在传统教科书中,习题通常出现在课文的后面,所以又称为“课后习题”,习题的设计往往是抽象的,没有情境,其功能仅限于巩固、复习课文知识。我们很容易发现,人教版初中化学新教材的习题发生了质的变化,习题的设置注重情境化和生活化,习题不再限于课后,在课文前、课文中,甚至课文
地图是大地的素描。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地图由纸质发展成为互联网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2011年1月18日,天地图正式版在网络上展现。经多次改进,天地图已成为深受网民喜爱的中国区域内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资源最全,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综合性互联网地图服务网站。  轻点鼠标,打开由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主导建设的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天地图”(www.tianditu.com),可找到自己居住的小区以及故乡的
[摘 要]  基于化学实验,设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教学案例。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渗透对比实验、实验探究、控制变量等科学方法,重视培育学生的学科观念,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因此提高了教学效益。  [关键词]  化学实验;制取氧气;学科观念;教学案例  一、简析教材  《制取氧气》是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九年级化学教科书第二单元课题3的内容。  本课题编排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三种方法(加热高锰酸钾、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