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遗民诗僧之兴亡诗论略

来源 :井冈山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lumblossommei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甲申之变可以看作遗民诗僧们诗歌风格的一个转折点。国变前,为诗更多表现个人思绪,诗歌风格趋于清冷幽静、自然诙谐;国变后,注重将个人感受与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结合起来,善为兴亡之作。这类兴亡诗表现了广阔的历史内容和深沉的兴亡之感,风格慷慨悲凉,忧愤深广。
其他文献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领导者的领导水准与现代公共关系意识密切相关.领导者的现代公共关系意识主要包括形象意识、传播沟通意识、协调意识、危机意识.
在中国古代各家学说中大多有"无讼"的思想。这种思想自儒家被确定为主导思想后,对于后来的司法执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今天它对社会的和谐、矛盾的解决以及司法成本的节约等
本文就翻译教学、交际法教学中,学习者所产生的文化障碍,即文化负迁移现象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在英语教学中结合不同文化内涵、导入不同的文化背景知识,让学生避免和减少母语文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把传授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要深入发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传授知识的过程
针对城市道路交叉口的交通流特性,对单路口交通信号多相位实时控制的模型和算法进行研究.首先提出一种改进的单路口交通信号多相位实时配时模型,该模型可反映交叉口交通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