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选题背景及理论现状
近几年来,我国的通货膨胀问题日益凸显,通货膨胀问题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2007年以来,我国CPI一路攀升,在2008年2月达到最高值8.7%,并在2011年保持在5%左右的水平。虽然中国政府数次采取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及利息率等货币政策进行调控,但是收效甚微。这主要是因为本轮的通货膨胀受到了国际因素的大幅影响,即是一种“输入型”通货膨胀。
输入型通货膨胀是指由于国外商品或生产要素价格的上涨,引起国内物价的持续上涨现象。通常,输入型通货膨胀主要有三个传导途径,分别是国外商品的“总供给—总需求”传导途径、货币供给传导途径以及价格传导途径。
首先,从“总供给—总需求”传导途径来看,如果国际市场存在通货膨胀,国外商品价格的增加会刺激我国商品的出口需求,同时减少对国外商品的进口,增加国内替代商品的需求,从而总需求增加引起通货膨胀。第二,从2008年9月到2011年7月,美联储通过两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向市场共注入2.3万亿美元以推动美国经济增长。与此相关,中国政府的外汇储备从2007年初的11047亿美元激增到2011年末的31811亿美元。大量的外汇储备导致国内货币供给增加,从而引发价格上涨。第三,近年来,国际原油及铁矿石等资源类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使得化工类及钢材等中间产品的价格上涨,进而推动下游最终消费品价格指数的提高。
二、数据选择及实证研究
中国当前的通货膨胀除了外部因素外,自然还有国内因素。为了计量分析的全面性,本文选取国内外多个经济数据作为解释变量。本文首先采用OLS回归对当前通胀原因进行静态分析,然后使用VAR向量自回归模型进行动态分析,最后利用方差分解得出当前通货膨胀中国际因素与国内因素各自的贡献率。
本文选取的数据中,被解释变量为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国内解释变量选取人民币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CHNR),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REA)及上海证券综合指数(SHA),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国外解释变量选取国际原油价格(OIL),国际铁矿石价格(IRON),外汇储备(FER)以及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NEER),数据来源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数据库。本文采用的是从2007年1月到2011年12月共60个月度数据。计量模型检验及分析使用的是Eviews6.0数据分析软件。
(一)单位根检验
为防止出现异方差性,在此对各个变量进行对数处理,随后进行ADF单位根检验。结果得到原数据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是不平稳的,对原数据进行一阶差分后的数据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都是平稳的。因此所有经济变量均是一阶单整的。
(二)OLS回归分析
以CPI数据为因变量,其他经济数据为自变量建立回归方程。结果显示OLS整体模型的拟合优度为92.53%,F统计值为105.49,同时F统计量的概率水平远小于1%,表明方程整体是显著的,并且具有较高的解释力度。其中,利率、人民币汇率与国际原油价格的t统计值概率均小于5%,说明显著性较强,而其他几个变量的显著性则较低。人民币汇率和国际原油价格的系数为正,说明其变化与通货膨胀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向关系,人民币汇率升高导致热钱的流入,而国际原油价格的上升导致进口油价的高涨,都推动了CPI的增加。
(三)向量自回归模型(VAR)
由于OLS回归分析只对当期变化有解释力,并不能解释变量的滞后信息,因此采用向量自回归模型(VAR)来分析变量之间的动态关系。
选取相同的变量进行VAR估计。对各个变量进行稳定性检验和协整检验,结果表明数据是一阶稳定的且数据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
从VAR估计的结果中得到,各子方程的拟合度均达到90%以上,说明模型的拟合效果较好。
(四)方差分解
利用方差分解可以分析各变量对CPI的影响程度。对CPI进行方差分解,结果得到,在滞后10期时,人民币汇率,外汇储备及国际铁矿石价格的上升对CPI增长的贡献度分别达到了22.93%、19.95%及20.09%。
把外汇储备、人民币汇率、国际原油价格和国际铁矿石价格四个因素的贡献值加总得到国际因素的贡献值为45.49%,而国内因素对CPI的贡献值为30.71%。因此,目前的通货膨胀主要为输入型通货膨胀。
三、结论及建议
由上述研究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1.当前的通货膨胀为输入型通货膨胀。国际石油价格、铁矿石价格等原材料价格的上升、我国外汇储备的增加及人民币汇率升高导致的国际热钱涌入为此次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
2.在货币政策上,我国应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来控制货币规模,提高准备金率和利率来使资金回笼,减少贷款规模。但如果单纯提高利率会造成投资成本的升高导致投资的减少,因此还需配套采取宽松的财政政策,通过减税、补贴等形式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扶持,避免出现经济的滑坡。
3.我国应进一步加快改革和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阻止国际过剩流动性流入。同时应从长远视角解决美元储备过剩及汇率风险问题。
参考文献
[1] 陈全功,程蹊.我国对外贸易影响国内通货膨胀水平的路径分析[J].国际金融研究,2004(2):51-56.
[2] 杨珍珍.输入型通货膨胀对我国的影响.决策与信息,2008(4).
[3] 王虎,陈峥嵘,冯彩.我国金融资产价格与通货膨胀的关联性检验[J].证券市场导报,2008(3).
[4] 傅新.我们也该关注输入型通胀对我国的影响[N ].上海证券报,2008-03-25 (10).
作者简介:施伟熹(1989-),男,浙江天台人,南开大学经济学院,金融专业硕士在读。
(责任编辑:唐荣波)
近几年来,我国的通货膨胀问题日益凸显,通货膨胀问题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2007年以来,我国CPI一路攀升,在2008年2月达到最高值8.7%,并在2011年保持在5%左右的水平。虽然中国政府数次采取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及利息率等货币政策进行调控,但是收效甚微。这主要是因为本轮的通货膨胀受到了国际因素的大幅影响,即是一种“输入型”通货膨胀。
输入型通货膨胀是指由于国外商品或生产要素价格的上涨,引起国内物价的持续上涨现象。通常,输入型通货膨胀主要有三个传导途径,分别是国外商品的“总供给—总需求”传导途径、货币供给传导途径以及价格传导途径。
首先,从“总供给—总需求”传导途径来看,如果国际市场存在通货膨胀,国外商品价格的增加会刺激我国商品的出口需求,同时减少对国外商品的进口,增加国内替代商品的需求,从而总需求增加引起通货膨胀。第二,从2008年9月到2011年7月,美联储通过两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向市场共注入2.3万亿美元以推动美国经济增长。与此相关,中国政府的外汇储备从2007年初的11047亿美元激增到2011年末的31811亿美元。大量的外汇储备导致国内货币供给增加,从而引发价格上涨。第三,近年来,国际原油及铁矿石等资源类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使得化工类及钢材等中间产品的价格上涨,进而推动下游最终消费品价格指数的提高。
二、数据选择及实证研究
中国当前的通货膨胀除了外部因素外,自然还有国内因素。为了计量分析的全面性,本文选取国内外多个经济数据作为解释变量。本文首先采用OLS回归对当前通胀原因进行静态分析,然后使用VAR向量自回归模型进行动态分析,最后利用方差分解得出当前通货膨胀中国际因素与国内因素各自的贡献率。
本文选取的数据中,被解释变量为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国内解释变量选取人民币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CHNR),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REA)及上海证券综合指数(SHA),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国外解释变量选取国际原油价格(OIL),国际铁矿石价格(IRON),外汇储备(FER)以及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NEER),数据来源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数据库。本文采用的是从2007年1月到2011年12月共60个月度数据。计量模型检验及分析使用的是Eviews6.0数据分析软件。
(一)单位根检验
为防止出现异方差性,在此对各个变量进行对数处理,随后进行ADF单位根检验。结果得到原数据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是不平稳的,对原数据进行一阶差分后的数据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都是平稳的。因此所有经济变量均是一阶单整的。
(二)OLS回归分析
以CPI数据为因变量,其他经济数据为自变量建立回归方程。结果显示OLS整体模型的拟合优度为92.53%,F统计值为105.49,同时F统计量的概率水平远小于1%,表明方程整体是显著的,并且具有较高的解释力度。其中,利率、人民币汇率与国际原油价格的t统计值概率均小于5%,说明显著性较强,而其他几个变量的显著性则较低。人民币汇率和国际原油价格的系数为正,说明其变化与通货膨胀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向关系,人民币汇率升高导致热钱的流入,而国际原油价格的上升导致进口油价的高涨,都推动了CPI的增加。
(三)向量自回归模型(VAR)
由于OLS回归分析只对当期变化有解释力,并不能解释变量的滞后信息,因此采用向量自回归模型(VAR)来分析变量之间的动态关系。
选取相同的变量进行VAR估计。对各个变量进行稳定性检验和协整检验,结果表明数据是一阶稳定的且数据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
从VAR估计的结果中得到,各子方程的拟合度均达到90%以上,说明模型的拟合效果较好。
(四)方差分解
利用方差分解可以分析各变量对CPI的影响程度。对CPI进行方差分解,结果得到,在滞后10期时,人民币汇率,外汇储备及国际铁矿石价格的上升对CPI增长的贡献度分别达到了22.93%、19.95%及20.09%。
把外汇储备、人民币汇率、国际原油价格和国际铁矿石价格四个因素的贡献值加总得到国际因素的贡献值为45.49%,而国内因素对CPI的贡献值为30.71%。因此,目前的通货膨胀主要为输入型通货膨胀。
三、结论及建议
由上述研究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1.当前的通货膨胀为输入型通货膨胀。国际石油价格、铁矿石价格等原材料价格的上升、我国外汇储备的增加及人民币汇率升高导致的国际热钱涌入为此次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
2.在货币政策上,我国应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来控制货币规模,提高准备金率和利率来使资金回笼,减少贷款规模。但如果单纯提高利率会造成投资成本的升高导致投资的减少,因此还需配套采取宽松的财政政策,通过减税、补贴等形式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扶持,避免出现经济的滑坡。
3.我国应进一步加快改革和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阻止国际过剩流动性流入。同时应从长远视角解决美元储备过剩及汇率风险问题。
参考文献
[1] 陈全功,程蹊.我国对外贸易影响国内通货膨胀水平的路径分析[J].国际金融研究,2004(2):51-56.
[2] 杨珍珍.输入型通货膨胀对我国的影响.决策与信息,2008(4).
[3] 王虎,陈峥嵘,冯彩.我国金融资产价格与通货膨胀的关联性检验[J].证券市场导报,2008(3).
[4] 傅新.我们也该关注输入型通胀对我国的影响[N ].上海证券报,2008-03-25 (10).
作者简介:施伟熹(1989-),男,浙江天台人,南开大学经济学院,金融专业硕士在读。
(责任编辑:唐荣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