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南宁市五象岭森林公园存在森林群落层次结构欠合理,植被景观较单一,色彩和季相变化不明显,森林文化内涵欠丰富,林分难以满足发挥森林公园生态功能、城市服务和旅游功能的要求等诸多问题。通过借鉴国内外林相改造的成功经验,结合南宁市的实际情况,探讨南宁市五象岭森林公园林相改造作用。
关键词 森林公园;林相改造;五象岭森林公园
中图分类号:TU986.52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20.024
党的十八大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环境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人们的环保意识也在不断增强。南宁市先后荣获“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联合国人居奖”“国家森林城市”及“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政府也更加重视南宁市绿化。在近些年,南宁市五象岭森林公园通过实施植物景观林相改造,打造具有亚热带特色的城市森林公园,力争将南宁市五象岭森林公园逐步建设成为多层次、多功能、多类型和结构完整、生态功能完备、景观效果良好、综合效益显著的现代化城市森林公园[1]。提升南宁市的生态环境质量和城市生态服务功能。
1 五象岭森林公园绿化现状
1.1 五象岭森林公园概况
五象岭森林公园,位于南宁市区东南部,属于丘陵地貌。公园境内山峦起伏、丘壑纵横,有3条主要山谷纵贯南北,5个山峰的海拔210~230 m,最高海拔为230 m。属亚热带季风区,阳光充足,雨量充沛,雨热同季,干湿明显,无霜期长,主要地质为砂页岩母质发育形成的土壤,土层深厚,质地疏松,肥力较好。规划总面积1 000 hm2,公园目前辖区面积613.33 hm2。
1.2 五象岭森林公园绿化现状
根据相关的数据统计,截止2015年,五象岭森林公园林相改造项目用地范围内,现有林地全部为人工纯林。2010年森林分类经营区划时已全划为自治区级公益林,树种组成以湿地松为主,占90%;散生其他阔叶树种有火力楠、米锥、红锥、香樟、大叶栎、台湾相思、乌桕、酸枣、油桐树和粉单竹等,占10%。湿地松为中近龄林,2009年以前遭受高强度采割松脂,对林木生长影响大,部分被采脂林木树干枯死。五象岭森林公园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森林植被主要以湿地松、马尾松、速生桉和经济果木等人工纯林以及灌木林为主,森林群落层次结构欠合理,植被景观较单一,色彩和季相变化不明显,森林文化内涵欠丰富,局部地段的林分郁闭度0.8以上,竞争激烈,分化明显,影响人们审美和休闲游憩需求,林分难以满足发挥森林公园生态功能、城市服务和旅游功能的要求。
2 南宁市五象岭森林公园林相改造的作用
2.1 对南宁市环境的作用
2.1.1 以乡土树种优良品种为主,凸显南宁市特色环境景观
通过林貌的恢复,可提高五象岭森林公园的森林覆盖率,改善现有森林质量,能较大程度上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构建南宁市南亚热带特色森林生态景观。为巩固“国家森林城市”和“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为建设“中国绿城”,打造生态南宁,改善人居环境,做出基础性的贡献;同时,优化城市投资环境和旅游环境,促进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2]。
2.1.2 涵养水源,有效防止水土流失,净化水质
林相改造形成的针阔混交林,可通过森林的乔木层、灌草层、地被植物层和根系层(土壤层)4个基本层面来实现对大气降水的调节和再分配,减缓地表径流速度;同时,通过改善土壤的性质与结构,增加土壤孔隙度增强土壤储水力,从而达到涵养水源的作用。另外,形成的针阔混交林有着庞大的树冠可以截留雨水,发达的根系和大量的枯枝落叶能够固持土壤、减轻雨水对地面直接冲刷能力,减缓地表径流,防止山体崩塌、滑坡,保持土壤肥力,减少水土流失。此外,以混交林为主的生态公益林枝叶茂盛,浓阴密布,枯枝落叶丰富,能过滤陆地上排出的有机物质和污染物,具有净化水质的功能,进一步优化邕江流域的生态系统。
2.1.3 净化空气
通过林相改造形成的针阔混交林,不仅具有固碳制氧的功能,还能够通过乔木、灌木、群落植物的吸附尘灰、吸收有毒气体、杀灭细菌、释放负氧离子、减少噪音等功能以发挥净化环境作用。
2.1.4 增强森林抵御自然灾害能力
营造以针阔混交林为主的生态公益林,将公园内的林地全部划为生态公益林。混交林面积显著增加,大大改善森林质量,增强森林抵御病虫害、火灾等灾害的能力。对维护城市生态安全、保证生产安全、维护城市建设成果及市民生命财产安全、减少经济损失等具有十分显著的作用。
2.1.5 保护和培育生物多样性
五象岭森林公园通过林相改造,森林枝叶日趋浓密,林内食饵变得丰富,为鸟类、兽类等野生动物提供良好的栖息及繁衍环境;同时,丰富五象岭森林公园树种多样性,森林优势树木种类比原来明显增加,可为野生动物和有益昆虫提供更宽广、更良好的栖息环境和繁殖、觅食场所,在野生物种的保存及生物多样性培育与保护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2 对社会及生态环境的作用
2.2.1 提高南宁市的国际知名度
通过对五象岭森林公园的林相改造,为社会提供更好的保健游憩、生态旅游环境。各种色彩斑斓的混交林将形成一派生机勃勃的优美风光,为人们提供了良好的旅游休憩和改善精神生活的场所,将南宁市打造成全国乃至全世界旅游的理想目的地,吸引国内外游客,推动区域旅游业的发展。通过林相改造形成丰富多彩的城市森林景观,改善城市形象,展现南宁市南亚热带城市森林生态景观及城市特色风貌,对进一步促进南宁“中国绿城”建设和提高国内外知名度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2.2.2 推动生态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
通过五象岭森林公园林相改造的实施,必将进一步提高广大市民群众和全社会对生态环境工程重要性的认识,有利于提高南宁市民的生态保护意识,培养人们环境道德及生态文明[3]。在相关政府部门的高度关注下,能够有效地提高全社会参与生态建设和生态保护的积极性,从根本上解决城市森林、城市园林绿化事业发展的动力问题,并最终推动当地的生态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
3 结语
通过结合五象岭森林公园,科学合理的林相改造有利于涵养水源,有效防止水土流失,净化水质,净化空气,增强森林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保护和培育生物多样性;有利于提高南宁市作为“国家森林城市”和“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国际知名度,提高当地人们的生活水平,推动生态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无论对于南宁市的环境、社会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东华.厦门城市森林林相改造树种选择与评价[J].福建林学院学报,2013(3):279-283.
[2]彭先红.大云山国家森林公园风景林地林相改造问题初探[J].企业导报,2015(9):172-173.
[3]李艳琳.乡土树种在昆明城市园林绿化中的应用[J].中国园艺文摘,2016(2):115-116.
(责任编辑:刘昀)
关键词 森林公园;林相改造;五象岭森林公园
中图分类号:TU986.52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20.024
党的十八大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环境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人们的环保意识也在不断增强。南宁市先后荣获“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联合国人居奖”“国家森林城市”及“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政府也更加重视南宁市绿化。在近些年,南宁市五象岭森林公园通过实施植物景观林相改造,打造具有亚热带特色的城市森林公园,力争将南宁市五象岭森林公园逐步建设成为多层次、多功能、多类型和结构完整、生态功能完备、景观效果良好、综合效益显著的现代化城市森林公园[1]。提升南宁市的生态环境质量和城市生态服务功能。
1 五象岭森林公园绿化现状
1.1 五象岭森林公园概况
五象岭森林公园,位于南宁市区东南部,属于丘陵地貌。公园境内山峦起伏、丘壑纵横,有3条主要山谷纵贯南北,5个山峰的海拔210~230 m,最高海拔为230 m。属亚热带季风区,阳光充足,雨量充沛,雨热同季,干湿明显,无霜期长,主要地质为砂页岩母质发育形成的土壤,土层深厚,质地疏松,肥力较好。规划总面积1 000 hm2,公园目前辖区面积613.33 hm2。
1.2 五象岭森林公园绿化现状
根据相关的数据统计,截止2015年,五象岭森林公园林相改造项目用地范围内,现有林地全部为人工纯林。2010年森林分类经营区划时已全划为自治区级公益林,树种组成以湿地松为主,占90%;散生其他阔叶树种有火力楠、米锥、红锥、香樟、大叶栎、台湾相思、乌桕、酸枣、油桐树和粉单竹等,占10%。湿地松为中近龄林,2009年以前遭受高强度采割松脂,对林木生长影响大,部分被采脂林木树干枯死。五象岭森林公园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森林植被主要以湿地松、马尾松、速生桉和经济果木等人工纯林以及灌木林为主,森林群落层次结构欠合理,植被景观较单一,色彩和季相变化不明显,森林文化内涵欠丰富,局部地段的林分郁闭度0.8以上,竞争激烈,分化明显,影响人们审美和休闲游憩需求,林分难以满足发挥森林公园生态功能、城市服务和旅游功能的要求。
2 南宁市五象岭森林公园林相改造的作用
2.1 对南宁市环境的作用
2.1.1 以乡土树种优良品种为主,凸显南宁市特色环境景观
通过林貌的恢复,可提高五象岭森林公园的森林覆盖率,改善现有森林质量,能较大程度上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构建南宁市南亚热带特色森林生态景观。为巩固“国家森林城市”和“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为建设“中国绿城”,打造生态南宁,改善人居环境,做出基础性的贡献;同时,优化城市投资环境和旅游环境,促进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2]。
2.1.2 涵养水源,有效防止水土流失,净化水质
林相改造形成的针阔混交林,可通过森林的乔木层、灌草层、地被植物层和根系层(土壤层)4个基本层面来实现对大气降水的调节和再分配,减缓地表径流速度;同时,通过改善土壤的性质与结构,增加土壤孔隙度增强土壤储水力,从而达到涵养水源的作用。另外,形成的针阔混交林有着庞大的树冠可以截留雨水,发达的根系和大量的枯枝落叶能够固持土壤、减轻雨水对地面直接冲刷能力,减缓地表径流,防止山体崩塌、滑坡,保持土壤肥力,减少水土流失。此外,以混交林为主的生态公益林枝叶茂盛,浓阴密布,枯枝落叶丰富,能过滤陆地上排出的有机物质和污染物,具有净化水质的功能,进一步优化邕江流域的生态系统。
2.1.3 净化空气
通过林相改造形成的针阔混交林,不仅具有固碳制氧的功能,还能够通过乔木、灌木、群落植物的吸附尘灰、吸收有毒气体、杀灭细菌、释放负氧离子、减少噪音等功能以发挥净化环境作用。
2.1.4 增强森林抵御自然灾害能力
营造以针阔混交林为主的生态公益林,将公园内的林地全部划为生态公益林。混交林面积显著增加,大大改善森林质量,增强森林抵御病虫害、火灾等灾害的能力。对维护城市生态安全、保证生产安全、维护城市建设成果及市民生命财产安全、减少经济损失等具有十分显著的作用。
2.1.5 保护和培育生物多样性
五象岭森林公园通过林相改造,森林枝叶日趋浓密,林内食饵变得丰富,为鸟类、兽类等野生动物提供良好的栖息及繁衍环境;同时,丰富五象岭森林公园树种多样性,森林优势树木种类比原来明显增加,可为野生动物和有益昆虫提供更宽广、更良好的栖息环境和繁殖、觅食场所,在野生物种的保存及生物多样性培育与保护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2 对社会及生态环境的作用
2.2.1 提高南宁市的国际知名度
通过对五象岭森林公园的林相改造,为社会提供更好的保健游憩、生态旅游环境。各种色彩斑斓的混交林将形成一派生机勃勃的优美风光,为人们提供了良好的旅游休憩和改善精神生活的场所,将南宁市打造成全国乃至全世界旅游的理想目的地,吸引国内外游客,推动区域旅游业的发展。通过林相改造形成丰富多彩的城市森林景观,改善城市形象,展现南宁市南亚热带城市森林生态景观及城市特色风貌,对进一步促进南宁“中国绿城”建设和提高国内外知名度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2.2.2 推动生态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
通过五象岭森林公园林相改造的实施,必将进一步提高广大市民群众和全社会对生态环境工程重要性的认识,有利于提高南宁市民的生态保护意识,培养人们环境道德及生态文明[3]。在相关政府部门的高度关注下,能够有效地提高全社会参与生态建设和生态保护的积极性,从根本上解决城市森林、城市园林绿化事业发展的动力问题,并最终推动当地的生态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
3 结语
通过结合五象岭森林公园,科学合理的林相改造有利于涵养水源,有效防止水土流失,净化水质,净化空气,增强森林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保护和培育生物多样性;有利于提高南宁市作为“国家森林城市”和“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国际知名度,提高当地人们的生活水平,推动生态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无论对于南宁市的环境、社会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东华.厦门城市森林林相改造树种选择与评价[J].福建林学院学报,2013(3):279-283.
[2]彭先红.大云山国家森林公园风景林地林相改造问题初探[J].企业导报,2015(9):172-173.
[3]李艳琳.乡土树种在昆明城市园林绿化中的应用[J].中国园艺文摘,2016(2):115-116.
(责任编辑:刘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