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师德核心要素的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研究

来源 :科教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71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以师德核心要素为出发点,分析了高校青年教师的特征,从而提出了针对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对策和建议:加强青年教师师德教育,助力青年教师职业发展,关心青年教师群体,规范师德师风建设管理。
  关键词 师德核心要素 高校青年教师 师德师风建设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6.11.024
  师德即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履行自身岗位职责时所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及道德规范的总和。师风则是师德的外在表现,是师德养成和发展的环境,决定学校的校风和学风,因此师德师风建设对高校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青年教师作为高校事业发展的生力军,他们与学生年龄相差不大,较容易成为学生的知心姐姐(哥哥),并快速融入学生群体,为此,他们的言行举止、品德修养等会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带来最直接的影响。因此,加强青年教师师德师风的建设十分必要。
  1 师德核心要素
  2011年12月,教育部、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联合制定颁布了《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提出“爱国守法、敬业爱生、教书育人、严谨治学、服务社会、为人师表”等6个方面的倡导性要求和相应禁行性规定。仔细分析这6条规范,并重新进行归纳总结,可将“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这三大要素作为师德的核心要素,其中爱岗敬业是基础,教书育人是途径和载体,为人师表是支柱。
  爱岗敬业即热爱、敬畏所从事的职业,并时刻以恭敬严肃的态度对待工作,是社会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也是从事职业活动的根本保障。爱岗敬业者,会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会深入了解和熟悉自身岗位(职业)的特点和发展规律,更会不自觉的关心自身工作所服务的对象的需求,并为满足其需求而不懈努力。因此,爱岗敬业是师德的基础。
  教书育人即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同时引导学生实现自身的价值追求,是教师这一职业的专属特性,承载着教师工作的终极目标。因此,教书育人是师德促进教育既定目标的实现的重要途径和载体,也是师德修养的核心。
  为人师表是教师这个职业高于其他职业道德的要求。作为人才培养的特殊职业,教师的言行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树立,这就导致了教师必须“完人”的社会群体价值期待,教师的个体品质也在此充分显现。因此,为人师表是师德的支柱。
  2 从师德核心要素看高校青年教师特性
  (1)有的是满腔热忱的投入,缺的是时间的历练以及信念的内化。青年教师是带着对教师这一职业的热爱而满怀欣喜地投身于教育工作的,但现实并不美好,付出了努力却未能取得预想的效果,学生不认可,同事不理解,领导不看重。初出茅庐时的那一份热血,在时光的打磨下渐渐消退,当初坚定与坚守着的爱岗敬业的信念也逐渐淡化。
  (2)有的是严谨认真的态度,缺的是教学技巧的沉淀以及自主的育人意识。青年教师作为新入教育战线上的一员,他们希望尽快熟悉和适应工作,并取得一定的成绩,为此,他们以认真负责、严谨细致的态度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但由于教学实践经验的匮乏,学生学习能力、学习需求的认知偏差以及自身教学方法的单一,难以将专业知识以及学习方法等有效地传递给学生,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此外,由于固有观念的影响,青年教师认为只需要认真上课、上好课,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是班主任的责任或者是小学、初中、高中教师的责任,缺乏育人意识,也就更不会积极投身于育人的行动中去。
  (3)有的是行为示范的决心,缺的是追求卓越的恒心以及淡泊名利的无私。青年教师一般都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受过良好的教育,受过良师的熏陶,在踏上教师岗位的同时,他们也立志要如恩师一般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风范等感染和影响学生。但现实中,青年教师面临着诸多压力,如教学科研压力、经济压力、成家压力等,致使他们最终只能将高校教师这一职业作为谋生的手段,无暇投入更多的精力不断完善个人品质,更别说关心爱护学生了。
  总之,青年教师在“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以及“为人师表”三个方面既存在积极的一面,也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不断加强建设。
  3 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对策和建议
  (1)加强青年教师师德教育,强调正面引导,不断增强职业敬畏感,夯实师德基础。加强青年教师的师德教育,有助于他们深入了解教育这一行业的特殊性、重要性和光荣性,认识教师这一职业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以及迟效性,从而坚定当初的职业理想,并将这一职业理想内化,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
  师德教育,主要包括学校层面的引导以及个人层面的自主学习。学校层面,组织青年教师进行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等理论方面的培訓学习,促使其明确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根本职责、社会责任等;开展师德师风专题宣讲、征文评比、模范评比,建立师德师风论坛,组织师德讨论等活动,在全校范围内形成良好的师德师风氛围,不断强化青年教师的师德意识。个人层面,认真对待并积极参加师德方面的活动,自觉主动地向身边的师德先进学习,不断加强自身政治理论学习,同时通过实际行动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工匠精神,争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教师。
  (2)助力青年教师职业发展,强化育人意识,加快教育既定目标的实现,打造学校发展的生力军。青年教师职业发展的好坏不仅影响其教书育人的成效,影响学校的师风、校风、学风,更是会影响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学校应该也必须帮助青年教师不断成长。
  首先,为青年教师安排指导教师。一对一或者一对多的进行引导,传授教学方法、授课技巧以及如何备课、编写教案,怎样进行科学研究、备战专业(学科)竞赛等,用亲身经验启发青年教师寻找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其次,与青年教师一起定期制定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在明确自身优势、不足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学科、自身发展实际,制定近几年来(一般为三年)在教育教学、教科研、自我成长、学科建设等方面的目标,列出具体措施,学校层面加以督促和支持,到期对规划完成情况进行核查,分析不足和今后努力的方向,同时做好下一阶段的规划。如此反复,促使青年教师不断进步,不断向着更高一层面发展。第三,加大青年教师培训力度。争取境内外培训项目,有针对性地选派青年教师参加教育教学方法、专业理论素养、专业技能素质、专业学科建设、企业顶岗实践等培训项目,建立青年教师轮训制度,加快青年教师的培养。最后,鼓励青年教师本人或者指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类专业竞赛。在备赛过程中,提高自身实践技能的同时进一步强化育人意识,在与学生的交流碰撞中,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其他文献
关于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是否提出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问题,过去许多研究者认为该文没有说明何为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实际上,毛泽东在文中已明确
目的:探讨PFNA、DHS联合外固定架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比较。方法本文选取我院于2013年08月~2014年08月收治的4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目的研究分析鼻内镜手术治疗鼻息肉及慢性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至2018年接诊的88例慢性鼻息肉鼻窦炎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B两组,A组用常规手术治
为了增大光学系统的视场,针对含有自由曲面的离轴反射式光学系统设计,提出了一种面型优化策略和视场优化策略相结合的优化设计方法。该方法从小视场出发,以表征光学系统波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