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游戏中逐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来源 :天津教育·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rdst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计算能力是数学学习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学生基本计算速度和计算正确度的综合反映。在小学阶段,低年级学习的“10以内加减法”“20以内加减法”和“表内乘法口诀”是各种复杂计算的基础。低年级学生所形成的计算能力将影响学生数学学习的未来,为此,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中之重。
  如何使计算课不再枯燥呢?如何使计算练习不再机械呢?如何让学生爱计算、善计算呢?这样一系列的问题引发了我的思考和对教学实践的研究。我发现,游戏是学生最喜欢的方式,游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索欲和积极性。从游戏中,我们可以挖掘学生的潜能,还学生一片广阔而自由的天空。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最好的学习动力莫过于学生对所学知识有内在兴趣,而最能激发学生这种内在兴趣的莫过于游戏。”诸多实践也充分证明,儿童是从游戏开始学习的。因此,课堂上可以借助多样的数学游戏,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一、创设游戏情境,激发计算兴趣
  我们的先辈在很早就提出了“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打开学习之门的“金钥匙”。它是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强大动力的主要来源。在新课伊始就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数学游戏情境,能够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一开始就被吸引住,能够立即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投入到对新知识探索的学习中。通常,我会结合计算教学的实际情况,设计一些简单有趣的游戏开场,不仅针对性强,而且用时较短。
  例如:教学《10的组成》一课,这是学习10的加减法的基础,是完成准确计算的重要环节。教师事先准备一个袋子,袋子里装上10个乒乓球。教师和学生一起变魔术,分别找几个学生从袋子里任意摸出几个球藏好。然后,教师根据袋子里剩下的乒乓球数量“猜”出学生摸到的个数。经过几个回合,学生都猜对了,感到很好奇。这时,教师抛出问题,“这个小魔术其实很简单,不过需要你开动脑筋,利用今天学会的知识去破解魔术的秘密。”这样,学生就会饶有兴致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激发了探索新知识的求知欲和动机,同时学生的观察推理能力也会得到相应的训练和培养。
  再如:学习与“倍”有关的计算,教师设计了相关的课前游戏情境,通过鼓掌这个常见的活动,将学生带到新知的学习中。首先,教师向学生展示鼓掌2下,要求学生鼓掌2个这样的2下,学生会直接拍出4下。这时,教师再给出要求,“要拍得既清楚又有节奏感”,这时学生稍作思考,会选择用停顿隔开两组掌声。随后再完成几组这样的鼓掌游戏,在无形中渗透了倍是两个量之间的关系、一个数的几倍用乘法计算、以及鼓掌中间的“停顿”是为了直观找到倍的关系等这些本质的特点,为后面的教学埋下伏笔。学生喜欢这样的情境,从游戏中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二、借助游戏环境,巩固计算成果
  低年级学生的无意注意占优势,有意注意不易持久,总是在学习一段时间之后,注意力就容易分散,思維松懈。因此,教学中把学习内容转换成一些游戏活动穿插其中,让学生主动参与游戏,在玩中巩固算理、提高正确率和速度,从而激活思维,形成主动思考的心向。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属于具体形象的水平,对于计算这种比较抽象的事物存在距离感。为此,在教学活动中,我会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学生亲自实践,亲身体验,使学生在数学游戏中巩固知识,发展动手实践能力。
  《1—5的认识整理复习》一课,5以内的计算是其中一个重点内容。教学时既不能单纯地将知识重复再现,又不能让学生感到乏味无趣,所以教师采取这部分内容与游戏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借助“夺宝闯关”的游戏环境,先通过动手操作的活动把多个加减法算式进行分类,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出计算的规律,从而夺取“寻找宝藏的地图”。在接下来的口算练习环节,教师抓住学生爱玩游戏、喜欢竞争的年龄特点设计了“抢宝石”口算对抗赛,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计算成果,提高计算的速度。男生和女生各选出一位代表进行白板操作,一分钟倒计时开始,5以内的口算题目就会随着各种宝石有节奏地落下,学生只需要判断每道题计算结果的正误,快速点击正确算式即可加分。这个小游戏在一节课中可以完成多组学生的对抗赛,比传统的读口算卡片、写计算得数的巩固效果要好很多。在游戏的环境中,参与对抗赛学生的注意力达到高度集中,其他学生作为小裁判也同样被游戏竞赛所吸引,注意力和判断力均达到最高效能,对计算能力的培养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再如:为了加强“8乘法口诀”的准确记忆,我带领全班学生玩“找朋友”的游戏。一部分学生在自己的卡片上写下口诀的前半句,另一部分学生写下口诀的后半句,也就是得数。一人举起卡片大声读,拥有与这半句口诀相匹配得数的同学就是他的“好朋友”。学生在游戏中轻松地巩固了口诀的记忆和运用,达到主动学习、热情参与、爱学会学的目的,形成了计算能力。
  三、结合生活游戏,促进计算的应用
  以学生已经形成的知识经验为出发点,把计算的学习成果融入到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情境中,用模拟生活的游戏贯穿课堂,使学生感受到计算源于生活,体验计算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结合“人民币的计算”这个教学内容,我创设了模拟购物的游戏情境,带领学生走进小小商店扮演顾客购物付款、模仿售货员收款找零。在购物游戏中,学生反复体会元、角、分之间的换算关系,加强了“2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训练,更重要的是将书本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游戏结束后,学生兴奋地说:“这游戏真有意思!我还想当售货员。”“我会算账了,能自己买东西了!”“原来,元、角、分的知识也不难呀!”这样的游戏活动不但贴近学生生活,还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学习了“20以内进位加法”之后,我们在课堂上玩起了“乘车游戏”。学生戴上司机和乘客的头饰,乘客用手中的加法算式与司机手中的得数对号入座,正确选择自己应乘坐的车辆。等乘客全部上车之后,由司机进行验票,检查乘客的计算是否准确,然后司机就可以带领乘客在音乐声中开车了。从学生的视角感受生活,从生活中提取丰富而有效的数学素材整合到游戏活动中来,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引导学生从数学走进生活。
  四、在游戏中纠错,形成计算能力
  小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反复认识和实践的过程,出错总是不可避免的,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注意力的分配和转移能力尚未发展成熟,对于学过的知识比较容易遗忘。这就需要教师在正确引导的同时,帮助学生分析易错点,提高计算的准确率。
  例如:在笔算加减法的学习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错误:退位时,十位写了退位点,可计算时忘了减1;进位时,十位又忘了加上1。针对学生在笔算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我进行了案例收集,并深入分析其计算错误的原因,把典型案例进行分类,适时地融合到课堂游戏中进行针对性的练习。我们会扮演“啄木鸟医生”进行捉虫治病的比赛,一方面找出错误,另一方面请他们谈谈避免出错的小窍门。在学生集思广益下,纷纷自己总结出笔算的检查方法,即“一查抄题、二查计算、三查得数”。依照这个检查步骤,学生能详细地落实每个笔算环节,仔细审查自己的笔算过程,逐步养成计算后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为形成计算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数学课上,教师合理地运用游戏手段,能够营造一种生动活泼、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游戏中增强对计算知识的渴望,兴趣浓、热情高、思维活、反应快,在“玩”和“乐”中获取知识、增长智慧,使计算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但是,游戏的方法只是巧妙而有效地融入到数学活动中,它并不能代替一切。所以,一个好的游戏是集思考、策略与逻辑为一体的。只有这样,才能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让数学游戏更好地为计算教学服务。
  (责任编辑
其他文献
一、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的发展遇到的问题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固然极大地促进了人的发展,在物质享受、精神自由以及社会民主化方面均取得较大进展,但是由于资本主义的历史
“白露不露”防秋寒    白露过后,气候逐渐变凉,一早一晚更添寒意,如果这时再赤膊露体,就容易受凉,轻则易患感冒,重则易染肺疾。因秋气主燥,燥易伤肺。如因着凉而使免疫力下降,无力抵御外邪,则会出现肺及呼吸道疾病,如发烧咳嗽、支气管炎、肺炎等,若风邪侵犯经络筋骨,使筋络阻痹,可出现四肢痹症。    慎食秋瓜防坏肚    民谚“秋瓜坏肚”是指立秋以后继续生食大量瓜类水果容易引发胃肠道疾患。夏令大量食瓜
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对人才有着更高的要求。纵观当前我国众多中小学校的教学现状,因为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多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对孩子身心发展缺乏重视,此外,学校为了追求较高的升学率,在课程设置亦无法满足孩子身心发展需要。而阅读能力对孩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不仅会影响到孩子的写作能力,还会影响到孩子的学习能力。纵观孩子们的学习历程,从咿呀学语,到能够独立写作,都离不开阅读。在语文教
现金流量表,是以现金为基础,收付实现制为原则编制的反映企业在目前时期内的经营、投资和筹资活动情况的报表,是对日常有关的现金流人、现金内部流动及现金流出的分布状况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