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尿管内翻性乳头状瘤5例诊断及治疗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l_wy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探讨输尿管IP的临床特征及诊治方式。方法:回顾分析5例输尿管IP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多以无痛性肉眼血尿就诊,影像学检查提示输尿管占位性病变,术中冷冻切片确诊。4例行肾、输尿管全长切除,1例行输尿管肿瘤段切除,端端吻合。结果:术后病理检查均证实为输尿管IP。5例随访10~82个月,无肿瘤复发。结论:输尿管IP是良性肿瘤,诊断主要依据影像学及内镜检查;治疗主要开放手术及内镜手术,其有易复发可能,术后随访十分重要。
  关键词 输尿管肿瘤 乳头状瘤 内翻性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01.070
  
  資料与方法
  1998年8月~2007年5月收治输尿管尿路内翻性乳头状瘤(IP)患者5例,男4例,女1例。年龄46~70岁,平均61岁。3例有无痛性肉眼血尿,其中1例有条索状血块,2例伴腰部酸胀,另2例无症状体检时发现。病程2周~1年。体检:均无阳性体征。4例尿常规红细胞(++)~(+++)。5例均行B超检查,4例提示肾积水,3例示输尿管占位;2例B超未能发现输尿管病变,进一步行CT检查发现输尿管占位;余3例CT检查结果同B超。病变位于左侧输尿管4例,右侧1例;3例位于输尿管上段,1例中段,1例下段。静脉肾盂造影均表现为上尿路充盈缺损,1例行输尿管镜检查,发现输尿管内细蒂乳头状肿块,活检示输尿管IP。
  治疗方法均行手术探查。输尿管IP单发4例,大小1.0cm×1.5cm~2.0cm×2.5cm,多发1例,大小0.5cm×0.5cm~1.5cm×2.0cm。肿瘤呈乳头状、细蒂、部分分叶。术中冷冻切片均报告为IP。4例行肾、输尿管全长切除;1例行输尿管肿瘤段切除,端端吻合。
  结 果
  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无严重并发症。切除标本均行病理检查,确诊为IP,无并发移行细胞癌。术后每隔6个月随诊1次,复查B超,尿脱落细胞;最初2年每半年检查膀胱镜。全部病例均定期随访,时间10~82个月,平均41个月;随访中均未发现肿瘤复发。
  讨 论
  IP是泌尿系移行上皮肿瘤中的良性肿瘤,多见于膀胱,好发于男性。输尿管IP很少见,且症状较轻,少有阳性体征。
  输尿管IP常见症状为无痛性肉眼血尿(尿中条索状血块)和尿路梗阻,亦有腰部胀痛及肾积水。少数患者可无任何症状,仅在体检中发现[1]。因症状缺乏特异性,诊断依靠B超、CT、尿路造影和输尿管镜检查[2]。B超可发现直径>1.0cm的肿瘤,但对于B超阴性者,尚需进一步查CT,本组2例输尿管IP即通过CT才得以发现。尿路造影可显示充盈缺损。但IP的影像学特征与尿路上皮癌及其相似,仅靠影像学检查术前难以确诊。输尿管镜可提供一定的诊断依据,若获得组织标本则可确诊,对手术方式的选择有一定帮助。
  输尿管IP虽属良性,但可并发恶性肿瘤,少数可间变为内翻性乳头状癌,故必须切除。现多数学者坚持局部切除观点,采用输尿管肾镜下电切术。如术前诊断困难,肿瘤较大,多发或恶变时考虑开放手术。术中冷冻切片对于明确诊断决定手术方式尤为重要,单发且病理明确者无需行肾、输尿管全长切除。若病理发现有明显恶性生物学活性细胞者仍需行肾、输尿管全长切除。随访表明,无论采用何种手术方法,预后无明显差异。对于复发病例,仍可以良性肿瘤对待,但若有恶变或伴有恶性尿路上皮肿瘤者则应以恶性肿瘤对待。输尿管IP虽是良性肿瘤,文献报道仍有1%~7%的复发率,并可多次复发。故术后每3~6个月复查B超、IVU及内镜至2年实属必要,但有条件者亦可长期随诊。
  参考文献
  1 Witjes J A,van Balken M R,van de kaa C A.The prognostic Value of a primary inverted papilloma of the urinary tract.J urol,1997,158:1500-1505.
  2 汪涌,刘凡.尿路内翻性乳头状瘤.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1,22:438-440.
其他文献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01.066    资料与方法    1996年3月~1998年3月新生儿676例,设为旧法复苏组。2006年3月~2008年3月新生儿1381例,为新法复苏组。旧法复苏组中男为384例,女292例;胎龄27~36+6周新生儿23例,≥37周新生儿653例;出生时体重4000g13例;正常胎儿332例,高危儿344例。其中宫内窘迫
目的:探讨5-羟色胺3(5-HT3)受体拮抗剂盐酸托烷司琼用于预防全麻术后患者恶心、呕吐的效果.方法:160例全麻下择期手术患者,ASA评分Ⅰ~Ⅱ级,术前无恶心、呕吐,无胃肠疾病,术前24小
摘 要 目的:分析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规律和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用药安全。方法:对上报的460例ADR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和回顾性分析。结果:涉及药品168种,其中以抗感染药品引起ADR最多,占428%;以一般ADR为主,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占467%;静脉途径给药引起的ADR,占648%;中药注射液引起的严重ADR应引起足够重视。结论:应加强ADR监测报告工作,减少
目的:攘讨围手术期患者发生急性肺栓塞的危险因素及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2008年14例围手术期肺栓塞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特点及实验室检查、治疗经过.结果:14例肺栓塞患者
<正>中国是一个有着"男主外女主内"传统的国家。长时间以来,一直存在着一个数量庞大"赋闲"在家的女性群体,对于这一群体的称谓虽说是几经变化,但并未受到人们多少关注。2010
看到这个题目别认为语文老师嫉妒,想凑家教的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