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鼠脑缺血后心肌去甲肾上腺素的变化及再灌注对其的影响

来源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kel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去甲肾上腺素(NE)在脑缺血期间心肌中的表达变化和再灌注对其的影响.方法 将大鼠分成假手术组、缺血组、脑缺血再灌注组,分别测定脑缺血及脑缺血再灌注组0、6、12、24、48、72h的脑缺血面积、血清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的浓度、心肌中NE的含量及心肌病理改变.结果 脑缺血后6 h可见缺血灶,12 h达到峰值;血清中CK-MB浓度逐渐升高,12 h达峰值,其后逐渐下降;心肌NE于6 h达到峰值,12 h开始下降.脑缺血再灌注后脑坏死面积显著减少(P<0.05);CK-MB浓度峰值时间不变,但6、12 h均较脑缺血组显著增高(P<0.05);心肌NE峰值不变,但至48 h仍持续高水平状态.心肌病理表现为炎性细胞浸润、心内膜炎、肌纤维变性、灶性坏死,偶见大面积心肌坏死;脑缺血再灌注后纤维变性和灶状坏死的总发生率明显增加.结论 较大面积的脑缺血可使交感神经过度释放NE,导致继发心肌损伤;脑缺血再灌注可保护脑组织,但加重心肌中NE的释放,使心肌损伤加重。

其他文献
目的 对部分顽固性癫痫病人,在严格充分的术前评价之后,依据结果将几种手术方式适当的组合使用,并对其临床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对同济大学东方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16例顽固性癫痫中的25例病人施行联合手术的治疗方法.发作形式为全身强直一阵挛性发作、复杂部分性发作及失神发作等,其中有14例存在两种发作形式.术前均服过多种抗癫痫药,病程后期同时服用2~3种抗癫痫药.25例病人术前均行24 h脑电监测及头颅M
目的 探讨症状性癫痫患者致痫灶电生理学、MR检查精确定位结果与微创外科手术疗效.方法 分析2004年9月~2006年3月经我院诊治且资料完整的91例症状性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术后随访情况,分析电生理学与MR检查的精确性,评定手术效果.结果 电生理检查与MR检查比较,MR检查漏诊率高,而精确度较好,电生理检查漏诊率低,但误诊率高,精确度差.本组手术满意率为96.70%.结论 本组病例应用综合精确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