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课外阅读 提高农村学生语文能力

来源 :读天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hw98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语文课程教学中,课外阅读是不可或缺的学习方式。通过课外阅读,学生可以从文字中丰富自身语文知识积累,提高文学素养,增强对文章的感悟力和理解力。苏霍姆林斯基把课外阅读比喻成“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明确了课外阅读对语文学习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农村学生,他们的语文基础相对薄弱,文学素养跟城市学生相差不是一星半点,他们更需要通过文字阅读来达到提高语文学习能力的目的。我们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大力开展课外阅读,从多方位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
  关键词:课外阅读;农村学生;提高能力
  纵观当今农村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确实出现一些令人担忧的现状:1. 由于受到各方面(财力、物力)的限制,导致学生课外阅读量小。总体来讲,农村家庭收入低,恩格尔系数的比率较大,以致在购买书籍方面的支出较少。2. 农村家庭的特殊环境决定了学生的自由时间少。在农村的学生大部分是留守儿童,每天放学回家都要做大量的家务。即使不用做家务,大人们也起不到应有的监督和指导的作用。学生阅读只是凭个人的兴趣,导致阅读时间零碎且不固定。3. 学生阅读的品位低。这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学生课外作业总量大;二是缺乏教师的正确引导;三是学生没有养成主动阅读的习惯,自主阅读的能力差。针对这种情况,我认为要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需做到以下几点:
  一、 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以新的理论来指导教学活动
  一直以来,农村的语文阅读教学所采用的都是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性,学生在阅读中的体验和感悟较少。我们农村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及时转变教学观念。因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课文之间交流的过程,学生是对话的中心,所以必须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在阅读教学中,要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注重引导学生质疑问难,通过合作交流共同来答疑解难。另外,要想学好语文,仅仅靠课文的知识是不够的。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语文教本好比一个钥匙,学生拿了它去开其他的书库”。语文教材是基础,是范本,我们通过学习教材来达到阅读其他书籍的目的,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语文教材是课外阅读的媒介。
  二、 多渠道开展课外阅读活动
  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少年儿童个体智力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是记忆力强而理解力弱,注意力宜引到记忆类似事物而不宜分散到难以理解的多种事物中去。这说明了给广大少年儿童开展课外阅读的必要性。我根据我校的基本情况,开展了一系列的读书活动:1. 开放图书馆、阅览室。图书馆历来被称为“知识的海洋”“第二教室”,古往今来图书馆成就了多少的文人志士。苏霍姆林斯基说:“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教师要把图书室作为学生阅读课外书的主要渠道。2. 针对学生书籍量少的问题建议学生踊跃捐书。“众人拾柴火焰高”,我建议班里的每个学生都捐出一本书,多捐不限,放在教室里,做成一个图书广角。如果班里有40个人,那么大家就互相有了40本书。这样,就有利于学生随时阅读也扩大了阅读量,一举两得。3. 规范阅读时间。定期开放图书馆和阅览室,给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还有每天安排一节课来阅读。尽量减少学生的课外作业,即使有作业,也尽可能安排与读书有关的内容。
  三、 教師加强课外阅读指导,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教学大纲》指出:“教师要加强阅读的指导,经常向学生推荐合适的读物,并指导学生选择读物,引导学生把语文课内学到的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去,培养认真读书的习惯,不断提高阅读能力。”这表明:1. 教师要进行课外阅读指导,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解决学习中碰到的重点和难点。久而久之,学生就能自觉地、主动地阅读、收集、整理知识,同时也拓宽了阅读范围,扩大了阅读数量。如此,学生的语文成绩就会慢慢地提高上来。2.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有计划、有目的地推荐一些好的作品。最好选择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作品。比如学习李清照的诗歌,建议读一读《李清照诗集》,了解婉约派诗风的精髓。还可以顺便阅读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辛弃疾的诗集。对比一下两者之间风格的不同。总之,通过学生的自主阅读提高了文学鉴赏能力,这比单纯课堂上教师的讲解要有效得多了。3. 要求学生做好读书笔记。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学生课外阅读时要求做到边读边思考、摘抄优美词句的笔记。同时学校可以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例如举办“朗诵”、“讲故事”、“读书心得”、写作文等比赛活动,促进阅读活动的深入开展,使学生产生深厚的阅读兴趣,也提高了写作能力。
  四、 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首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其次,阅读教学活动是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良好的学习环境对教学活动有促进作用。课外阅读习惯的养成不是仅靠一方面就能达成的,需要教师、学生、家长的共同努力。教师要做到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不辞辛劳地引导和培养。学生要遵循教师的指导,不厌其烦地参加各种阅读活动,提高自己的课外阅读能力。家长要尊重和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给孩子提供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只有三者的和谐统一,形成默契,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才能养成。
  古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今有“阅读是学习之母,教育之本”。可见,课外阅读对提高语文学习能力的促进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我们经常说“三分靠课内,七分靠课外”,课外阅读是语文课堂的必要补充,课外阅读能让语文变得丰富多彩。所以说要想语文学得好,课外阅读少不了。
  作者简介:
  韦克金,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广西南宁市上林县教育局。
其他文献
摘要:物理学与人类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对推动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作为高中基础学科之一,虽然初中物理已经为高中物理打下一定基础,但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讲,在学习过程中仍存在“课上清晰明了,课后无从下手”的难题,因此如何打破思维屏障,寻求学习的有效方法,讓学生快速进入学习成为高中物理教育应当放在首位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高中物理;思维屏障;有效方法  高中阶段的学习对学生的行为认知、思维习惯、品德素质等
摘要:教学中合作学习是高中数学课堂上重要的教学方法,这种合作学习广泛运用于高中数学课堂上,但是具体合作学习的操作流程存在一定的误区,不过合作学习的正效应有目共睹。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懂得趋利避害,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可以提高课堂的效率,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本文对高中數学课堂教学合作学习的误区与对策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中数学;合作学习;误区;对策  一、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合作的特点  (1
结构健康监测是土木工程研究的新课题.随着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的发展,基于健康监测数据对结构损伤的识别显得很重要,以确保结构不突然破坏.介绍了用于结构损伤识别的BP神经网络
从世界各国的宪政实践来看,违宪审查主要分为三种模式:代议机关审查模式、普通法院审查模式和专门机关审查模式,而每种模式又都根源于各国制度形成的社会和历史背景。本文意在对
摘要:学案导学模式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其提倡的是在教学的过程中遵循“以生为本”的教学原则,让学生将自己的学习成果在相互交流中展现出来。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引入学案导学模式,对提高高中生物教师的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本文对此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学案导学模式;高中生物;应用研究  新课程改革下,要求体现以人为本,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培养学生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