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证据网络的场景可识别性分析

来源 :红外与激光工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hui123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目标识别任务规划及模板制备的实际需求,为实现目标及其所在场景可识别性程度的定量评价,提出了一种基于证据理论的场景可识别性分析算法。在获取目标及其所在场景的保障数据,并设定成像参数后,首先选取一定数量的显著地物作为场景的节点;然后,从尺度显著性、形状唯一性和可视性三个方面评估各个地物在不同观察角下的可识别性程度,并以此作为场景中各节点的基本信度分配;最后,通过地物轮廓点数定义表征各节点间相互支撑度的条件信度函数,利用证据理论进行推理、融合各个节点信息,得到整个场景的可识别性分析结果。实验结果证明,
其他文献
改型Wollaston棱镜(MWP)无需中继, 可构建微型傅里叶变换光谱仪。回顾了MWP的基本原理, 从调制度定义出发, 计算得到准单色光源的复相干度, 找到调制度的影响因素——扩展视场、剪切结构、焦面探测等。建立一般的干涉定域分析模型后, 由像点逆光路追迹给出MWP的厚度计算公式, 代入调制度约束参数得到不同参量的误差容限。通过FRED记录不同视场扩展情况的灰度与辐照度, 结果显示, 调制度为0.9时, 视场与理论估算值1.24°基本相符; 不同剪切量的灰度与辐照度变化特性表明, 结构角会使定域垂直系统
波前编码系统是一种新型的光学数字混合成像系统。利用光阑处放置优化设计的三次相位板对波前的调制作用,可以实现在像面附近相当范围内系统的点扩展函数一致;进一步通过数字图像去卷积算法可以得到相当景深范围内清晰的成像,从而实现景深延拓。根据传统显微系统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传统显微物镜系统的波前编码显微系统设计思路,设计并加工了一套10×,40×波前编码显微成像系统。基于传统显微系统的波前编码显微系统可以有效地延拓传统显微物镜系统的景深,提高系统的成像质量。
现在,世界各国的研究所用于激光核聚变研究的激光玻璃制品和最近新研制的激光玻璃制品的有关的受激发射截面之值示于表3。图6(A)示出有关LHG-5(保谷)激光玻璃的浓度和萤光强度的关系。萤光强度的峰值的Nd3 浓度因各种玻璃组成而异。各种玻璃制品的相对于Nd3 浓度的对比关系示于图6(B)。图6(C)示出LSG-91H棒中Nd3 浓度和正常振荡输出的关系。在这种棒中,2~4重量百分比的Nd2O3是适当的浓度。
期刊
期刊
对E36高强钢和304奥氏体不锈钢进行了激光对焊,采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能谱仪(EDS)和X 射线仪(XRD)对焊接接头的金相组织进行了分析,并测试了接头处的显微硬度。结果表明,光纤激光焊对异种钢焊接的焊缝成形良好。在304 侧的熔合区位置析出的d 铁素体随着焊接速度的增加逐渐减少。靠近304 不锈钢的焊缝区为平面晶,焊缝中心和靠近E36 侧焊缝区为柱状晶。随着焊接速度的增加,304 不锈钢侧柱状晶逐渐增多,在焊缝中心胞状晶数量逐渐增多,E36 侧没有明显变化。焊缝主要由马氏体组织和
实验上研究了用连续泵浦的YAG:Nd3 激光器的亚亳微米脉冲序列同步泵浦的铌酸钡钠光参量振荡器,在0.8~1.6微米波长范围内获得的脉冲宽度接近10亳微秒,转换效率达%%。
期刊
本文报道了光栅调频单纵模TEA CO2激光系统,它由混合型TEA CO2振荡器和二台TEA CO2放大器组成,得到脉冲输出能量4.2J,脉宽120ns,功率35MW,可调谱线81条。
期刊
基于非局域非线性介质中空间光孤子的理论模型,采用分部傅里叶算法,研究了空间孤子 在二维非局域非线性介质中的传输特性及其稳定性。结果表明,在该介质中存 在拉盖尔-高斯型的空间孤子;孤子的传输特性受非局域介质的调制系数、 调制深度,以及光束的初始条件等调控,并且传输距离越大,影响越显著。研究的结果对 完善和充实空间孤子理论体系有重要意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