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不恰当治疗的分析及处理

来源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ma50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总结分析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不恰当识别与治疗的原因及处理对策。方法对34例植入ICD患者记录的相关信息进行分析、归类,统计ICD记录的各个事件的次数、ICD不恰当识别及治疗的原因。结果随访20.07±21.66(1~71)个月,ICD记录室性心律失常事件共289次,7例接受不恰当的识别和治疗,ICD电击治疗83次,不恰当电击治疗21次(其中因心房颤动所致6次,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12次,肌电干扰3次),占电击治疗总数的25.30%(21/83),通过调整ICD的相关参数、应用抗心律
其他文献
目前应用心脏收缩调节(CCM)器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患者小规模的临床试验已显示疗效。临床上CCM信号通过类似于心脏起搏器的装置传到心脏,并经起搏电极与心脏联接,植入过程
患者,男性,72岁.因渐进性右下肢活动障碍2个月,发现右侧腹股沟肿物2周于2003-01-06入院.患者于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下肢酸痛无力,活动后明显加重,行走时右下肢无力,右大
1病例报告患者,女,34岁.因反复解黏液血便13年,加重伴发热1个月于2002-12-23入院.从13年前起,患者反复解黏液血便,间有脓血便,每日2~20次不等,伴有腹痛和里急后重.
目的:探讨细胞黏附分子、抑癌基因、凋亡抑制蛋白的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6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及5名正常人膀胱
目的利用动态血压和动态心电图监测技术分析其血压动态变量及心率变异性(HRV)指标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室重构的关系。方法选择1,2级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168例进行超声心动图、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