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传统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上课过程就是执行教案的过程,教师是中心者、执行者,学生则是被动学习知识的接受者,很少参与课堂的学习,导致课堂气氛压抑,课堂教学也难以达到较高的学习效果。新课程强调指出“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所以,作为新时代的小学数学教师,必须有意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将课堂学习权利让给学生,打造以学生为主体的小学数学课堂。
关键词: 小学生;课堂;学生为主体;教学活动
随着数学课堂教与学方式的不断改善,真正确立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是课堂教学改革能否取得实效的关键。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打造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课堂呢?下面,本文就以下几个方面,简单阐述。
一、以学生为主体,全面了解学生状况,有效进行课堂准备
每个年龄阶段学生都会呈现不同的心理特征,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教师要在全面了解学生的知识经验和能力水平,不能忽视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不应一味地向学生灌输新知识为主要内容,而应以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作为新知识的成长点,引导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主动构建、设置数学课程内容。
教师可通过积极搜集游戏素材,运用到学生中,例如,课间游戏的设定,让男女同学积极参与,游戏设定男同学为1元,女同学为0.5元,围绕中心一同学拉手成大圈,中间一同学发指令,3.5元,大家迅速凑成,反应慢的或者是被剩下的,替换中间发号同学发指令,新的一輪游戏开始。
通过游戏不仅让学生感知数学的乐趣,而且也拉进了学生与教师的沟通关系,教师可通过游戏掌握学生的基本状况,进而有的放矢的进行课堂准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以学生为主体,抓住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展高效教学活动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大都依赖于兴趣。”教学实践也证明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所以,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该积极主动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好点,开展高效率的教学活动。
1.创设游戏和问题情境教学,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大量数学题的计算,常常会使学生感到枯燥无趣,甚至导致学生厌学情绪。运用数学游戏,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各自的游戏中得到相应的发展,并在娱乐比赛中感觉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树立起学生学好数学的渴望与信心。教师可引导学生在课堂上或在家里,与同学、与家人主动的玩买卖、过家家或扑克计算乘除法游戏,大大地增加了学生口算的训练量,并且乐此不疲,速算能力得到较快的提高。
比如:《小数乘法》一课的学习中,教师可搜集铅笔、橡皮、尺子、卷笔刀,各标定相应的价格,将学生分组进行知识竞赛,买3把尺子需要多少元,买5个卷笔刀多少元?创设问题情境,可有效的提高学生的速算能力,让学生积极参与,看哪组回答的既快又准确。
通过情境教学,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团体配合意识,同时也提高学生的数学速算能力,通过游戏让学生感知数学、热爱数学,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数学的学习兴趣。
2.采用合理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参与热情
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要积极利用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机会,让学生觉得自己是课堂学习的主人,也是自身存在于课堂中,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同时还要注重学生思维发展的差异性、持续性,促进学生个性、潜能、社会实践能力的发展。
比如:在针对《观察物体》一课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把身边常常遇见的的物体,如,车、教学楼、课本等常见的物体,拍正面、前面、侧面、后面照片,并将其利用PPT课件形式整理出来,授课过程中,可通过小组沟通总结,最后派出代表对课件进行讲解,这样不仅可以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而且还可以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表达沟通能力。
我们将信息技术整合到教学当中,为学生提供更加有效的学习方式,通过小组分组配合、积分等激励方式的引导,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提高主动学习意识。
3.通过欣赏、赞美,鼓励每一位学生参与课堂
欣赏是有效实施教育的态度,是有效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学会倾听的基础上,欣赏学生。不仅包含了对学生的理解和宽容,更重要的是把学生当做和自己一样平等的人;不仅欣赏优秀学生的优秀品质,而且,要学会欣赏学生的缺点和失误。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对优秀学生欣赏,几乎每个老师都能作到,但是对学困生的欣赏,也应该引起我们小学教师的加倍关注。比如:课间授课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要给予表扬,对于回答正确的学生要给予赞美,对于回答错误的学生,教师要鼓励引导。
每位学生都有进步要求,希望别人认为自己是个好学生。有句话说得好:“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尽管学困生有很多不足之处,但他们身上也都有些“闪光点”,需要我们充分肯定他们身上的优点和每一次的进步,哪怕不太突出,很微小,甚至只是一些苗头,也要加倍去鼓励和扶植。
总之,实践证明,以学生为主体,全面了解学生状况,抓住小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创设情境教学,采用合理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参与热情,开展高效教学活动,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为进一步的数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 小学生;课堂;学生为主体;教学活动
随着数学课堂教与学方式的不断改善,真正确立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是课堂教学改革能否取得实效的关键。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打造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课堂呢?下面,本文就以下几个方面,简单阐述。
一、以学生为主体,全面了解学生状况,有效进行课堂准备
每个年龄阶段学生都会呈现不同的心理特征,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教师要在全面了解学生的知识经验和能力水平,不能忽视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不应一味地向学生灌输新知识为主要内容,而应以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作为新知识的成长点,引导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主动构建、设置数学课程内容。
教师可通过积极搜集游戏素材,运用到学生中,例如,课间游戏的设定,让男女同学积极参与,游戏设定男同学为1元,女同学为0.5元,围绕中心一同学拉手成大圈,中间一同学发指令,3.5元,大家迅速凑成,反应慢的或者是被剩下的,替换中间发号同学发指令,新的一輪游戏开始。
通过游戏不仅让学生感知数学的乐趣,而且也拉进了学生与教师的沟通关系,教师可通过游戏掌握学生的基本状况,进而有的放矢的进行课堂准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以学生为主体,抓住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展高效教学活动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大都依赖于兴趣。”教学实践也证明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所以,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该积极主动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好点,开展高效率的教学活动。
1.创设游戏和问题情境教学,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大量数学题的计算,常常会使学生感到枯燥无趣,甚至导致学生厌学情绪。运用数学游戏,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各自的游戏中得到相应的发展,并在娱乐比赛中感觉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树立起学生学好数学的渴望与信心。教师可引导学生在课堂上或在家里,与同学、与家人主动的玩买卖、过家家或扑克计算乘除法游戏,大大地增加了学生口算的训练量,并且乐此不疲,速算能力得到较快的提高。
比如:《小数乘法》一课的学习中,教师可搜集铅笔、橡皮、尺子、卷笔刀,各标定相应的价格,将学生分组进行知识竞赛,买3把尺子需要多少元,买5个卷笔刀多少元?创设问题情境,可有效的提高学生的速算能力,让学生积极参与,看哪组回答的既快又准确。
通过情境教学,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团体配合意识,同时也提高学生的数学速算能力,通过游戏让学生感知数学、热爱数学,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数学的学习兴趣。
2.采用合理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参与热情
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要积极利用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机会,让学生觉得自己是课堂学习的主人,也是自身存在于课堂中,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同时还要注重学生思维发展的差异性、持续性,促进学生个性、潜能、社会实践能力的发展。
比如:在针对《观察物体》一课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把身边常常遇见的的物体,如,车、教学楼、课本等常见的物体,拍正面、前面、侧面、后面照片,并将其利用PPT课件形式整理出来,授课过程中,可通过小组沟通总结,最后派出代表对课件进行讲解,这样不仅可以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而且还可以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表达沟通能力。
我们将信息技术整合到教学当中,为学生提供更加有效的学习方式,通过小组分组配合、积分等激励方式的引导,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提高主动学习意识。
3.通过欣赏、赞美,鼓励每一位学生参与课堂
欣赏是有效实施教育的态度,是有效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学会倾听的基础上,欣赏学生。不仅包含了对学生的理解和宽容,更重要的是把学生当做和自己一样平等的人;不仅欣赏优秀学生的优秀品质,而且,要学会欣赏学生的缺点和失误。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对优秀学生欣赏,几乎每个老师都能作到,但是对学困生的欣赏,也应该引起我们小学教师的加倍关注。比如:课间授课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要给予表扬,对于回答正确的学生要给予赞美,对于回答错误的学生,教师要鼓励引导。
每位学生都有进步要求,希望别人认为自己是个好学生。有句话说得好:“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尽管学困生有很多不足之处,但他们身上也都有些“闪光点”,需要我们充分肯定他们身上的优点和每一次的进步,哪怕不太突出,很微小,甚至只是一些苗头,也要加倍去鼓励和扶植。
总之,实践证明,以学生为主体,全面了解学生状况,抓住小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创设情境教学,采用合理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参与热情,开展高效教学活动,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为进一步的数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