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了全世界非常瞩目的问题,它关系着每个人的生活质量.因此,化学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挖掘课本内容,对学生渗透环保意识,并采取积极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教会学生运用学到的化学知识,去解决与环境有关的问题,使学生充满社会责任感,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一、追随课本,培养环保意识
在化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课本内容设计教學过程,将教材知识点与环境问题相结合.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能够有效拓展学生的化学知识范围,还能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学生更加重视环境问题,做到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如在教学“硫和氮的氧化物”时,教师就可将氮、硫的氧化物与环境问题结合起来进行教学.教师在课上先把氮、硫的化学性质以及有关的化学反应给学生进行详细的讲解,当学生有了一定的基础知识之后,再结合氮和硫的氧化物与环境有关的知识进行拓展.具体来说,首先教师告诉学生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对大气有很严重的污染,并且具有一定的毒性,可以使人受到急性或慢性的侵蚀;接着提出二氧化硫也是有毒气体,并告诉学生二氧化硫可以通过燃烧煤和石油产生,所以冬季就容易产生二氧化硫,同时汽油汽车也会产生二氧化硫,当二氧化硫遇到水以后,就会产生亚硫酸,其被氧化就会形成酸雨,会危害农作物的生长.
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使学生学到了更多的化学知识,拓展了知识面,还使学生很透彻地了解了造成环境污染的因素,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强了社会使命感.
二、联系生活,培养环保意识
化学与人们的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化学知识在各个领域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可是先进的技术也带来了环境的问题.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把生活内容与化学相联系,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在生活中自觉地保护环境.
如在教学“垃圾资源化”时,教师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主题——爱护环境,从我做起,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与资源有关的内容进行阐述,向学生渗透环保意识.学生对教师的提议,表现出高涨的热情,开始搜索各种与生活有关的资源问题,并进行交流.有学生提出要节约用电,这样就能少燃烧煤,减少大气污染;有学生提出现如今水资源也很短缺,因此要从我做起,节约用水,比如在生活中做饭淘米水可以进行再利用,比如冲厕所;有学生提出对于日常出行可以采用低碳环保的形式,比如可以骑自行车、坐公交车等等,以减少尾气的排放,提高空气质量;更有学生提出可以把生活用品进行改造再利用,比如用完的洗衣液瓶子可以经过裁剪改装成花盆,对各种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处理,以便于循环利用……在学生的发言中,不难发现,学生开始注意身边的生活环境,真切地感受到环境与生活有很大的关系.
教师联系生活进行化学教学,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环境问题就在自己身边,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学生增强了社会使命感.
三、利用实验,培养环保意识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有很多的实验内容,且部分实验会产生有毒、有害的物质,如果直接排放到空气中,势必会对人身带来危害.因此,教师在进行这些实验教学时,要对学生强调使用、制取中应当注意的事项,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如果稍有不慎,就会给环境带来污染,甚至危害身体健康.
如在教学“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时,在讲述到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时,教师就向学生提出“在这个实验中,要注意使用的一氧化碳是有毒气体,如果聚集一定浓度的话,会造成人员中毒”.因此,教师在进行这个实验之前,向学生强调在利用一氧化碳做实验时,要特别注意该实验的尾气处理问题.为了增强学生的实验能力,教师让学生设计科学处理尾气的方案.学生经过思考,提出可以把多余的一氧化碳气体装入密闭的容器中,也有学生提出根据一氧化碳可以燃烧的性质,可以把多余的一氧化碳气体直接从导管口处点燃;还有学生提出因为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需要加热的条件,因此可以把导管口放在氧化铜的下面点燃,这样既能消除多余的一氧化碳,又能为此反应提供热量,起到了节省能源的作用.
教师利用实验为学生传达环保信息,使学生能够深刻意识到实验带来的危害,并在教师的强调下,使学生有意识地避免危害,让学生体会到实验中隐藏着环境问题,要积极处理以免产生后患.
总之,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课本知识,积极为学生构建与环境有关的知识点,让学生能够清晰地感受到化学中也有环境问题,从而使学生树立环境意识.
一、追随课本,培养环保意识
在化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课本内容设计教學过程,将教材知识点与环境问题相结合.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能够有效拓展学生的化学知识范围,还能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学生更加重视环境问题,做到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如在教学“硫和氮的氧化物”时,教师就可将氮、硫的氧化物与环境问题结合起来进行教学.教师在课上先把氮、硫的化学性质以及有关的化学反应给学生进行详细的讲解,当学生有了一定的基础知识之后,再结合氮和硫的氧化物与环境有关的知识进行拓展.具体来说,首先教师告诉学生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对大气有很严重的污染,并且具有一定的毒性,可以使人受到急性或慢性的侵蚀;接着提出二氧化硫也是有毒气体,并告诉学生二氧化硫可以通过燃烧煤和石油产生,所以冬季就容易产生二氧化硫,同时汽油汽车也会产生二氧化硫,当二氧化硫遇到水以后,就会产生亚硫酸,其被氧化就会形成酸雨,会危害农作物的生长.
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使学生学到了更多的化学知识,拓展了知识面,还使学生很透彻地了解了造成环境污染的因素,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强了社会使命感.
二、联系生活,培养环保意识
化学与人们的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化学知识在各个领域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可是先进的技术也带来了环境的问题.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把生活内容与化学相联系,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在生活中自觉地保护环境.
如在教学“垃圾资源化”时,教师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主题——爱护环境,从我做起,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与资源有关的内容进行阐述,向学生渗透环保意识.学生对教师的提议,表现出高涨的热情,开始搜索各种与生活有关的资源问题,并进行交流.有学生提出要节约用电,这样就能少燃烧煤,减少大气污染;有学生提出现如今水资源也很短缺,因此要从我做起,节约用水,比如在生活中做饭淘米水可以进行再利用,比如冲厕所;有学生提出对于日常出行可以采用低碳环保的形式,比如可以骑自行车、坐公交车等等,以减少尾气的排放,提高空气质量;更有学生提出可以把生活用品进行改造再利用,比如用完的洗衣液瓶子可以经过裁剪改装成花盆,对各种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处理,以便于循环利用……在学生的发言中,不难发现,学生开始注意身边的生活环境,真切地感受到环境与生活有很大的关系.
教师联系生活进行化学教学,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环境问题就在自己身边,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学生增强了社会使命感.
三、利用实验,培养环保意识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有很多的实验内容,且部分实验会产生有毒、有害的物质,如果直接排放到空气中,势必会对人身带来危害.因此,教师在进行这些实验教学时,要对学生强调使用、制取中应当注意的事项,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如果稍有不慎,就会给环境带来污染,甚至危害身体健康.
如在教学“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时,在讲述到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时,教师就向学生提出“在这个实验中,要注意使用的一氧化碳是有毒气体,如果聚集一定浓度的话,会造成人员中毒”.因此,教师在进行这个实验之前,向学生强调在利用一氧化碳做实验时,要特别注意该实验的尾气处理问题.为了增强学生的实验能力,教师让学生设计科学处理尾气的方案.学生经过思考,提出可以把多余的一氧化碳气体装入密闭的容器中,也有学生提出根据一氧化碳可以燃烧的性质,可以把多余的一氧化碳气体直接从导管口处点燃;还有学生提出因为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需要加热的条件,因此可以把导管口放在氧化铜的下面点燃,这样既能消除多余的一氧化碳,又能为此反应提供热量,起到了节省能源的作用.
教师利用实验为学生传达环保信息,使学生能够深刻意识到实验带来的危害,并在教师的强调下,使学生有意识地避免危害,让学生体会到实验中隐藏着环境问题,要积极处理以免产生后患.
总之,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课本知识,积极为学生构建与环境有关的知识点,让学生能够清晰地感受到化学中也有环境问题,从而使学生树立环境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