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04-000-01
摘 要 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高中生不仅要有健康的身体,还要有健康的心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成为国家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综合性的人才。由此可见,高中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它既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发展,还能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高中 体育教学 心理健康教育
一、高中体育教学活动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高中时段是学生身体与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学生正处在未成年到成年的过渡时期,因此容易受到外界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高中生已具备较强的成人感和較强的独立意识,但是心理发育有待完善,往往遇到困难时并不能以理智的、积极的心态去应对,而是选择退缩,因此其依赖性仍较为严重。同时,高中生明辨是非的能力较弱,自我约束力不够强,一旦遭受挫折容易垂头丧气,精神状态一蹶不振。另外,现在大部分高中生均为独生子女,在家里享受着父母的呵护,甚至是溺爱,如果家庭教育方式存在很大的缺陷,往往不利于其健康心理的形成。其次,高中是学习知识的重要阶段,学习任务繁重,面临着竞争激烈的高考,家庭、朋友对其抱有较高的期望,这无疑增加学生的心理负担。另外,高中考试比较频繁,同学之间学习成绩相互对比,往往使学习成绩较差的同学丧失学习的热情,成绩好的又患得患失,不同层次的学生,或多或少地出现抑郁、焦虑等不良心理现象,如果教师未能及时发现,并进行疏导就会引发严重的后果。因此,针对高中生身体与心理发育的特殊性,在体育教学活动中,适时的有目的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能够帮助高中生养成积极乐观的学习心态,促进学习成绩的提高,另一方面,有助于后期良好人格的形成。
二、在高中体育教学活动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一)通过心理健康教育缓解或调节学生压力
体育教学本身带有一定的娱乐性,然而,高中属于特殊教育阶段,学生都面临着来自多方面的升学压力。而高中也是决定学生命运的转折点,大多数学生的心理、情绪都发生了变化,常常表现出心理压抑。情绪低落等等,参加活动的积极性几乎消失,有的学生甚至对任何事物都失去了兴趣,整天垂头丧气,郁郁寡欢等等,这些都属于学生心理不健康的表现。面对这些现象,体育教师应以体育学科为基础,融人心理健康教育,借以来调节、缓解学生的升学压力等等。如,笔者在教学中通过多种渠道(学生座谈、问卷调查、班会等)来关注学生的日程行为表现,对于学生的异常行为则充分而实现缓解学生的紧张、焦虑、压抑等不良心理健康状况。
(二)优化体育教学环境,陶冶学生情操
体育运动环境对人的身心健康有着直接的影响。晨练的人们多数选择在公园,因为那里鸟语花香、绿菌环绕,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中,能够精神愉快,心情舒畅。因此,学校要加强体育场馆设施建设,购置充足的体育器材,及时更新体育设备和器械,改善体育教学环境和学生体育锻炼环境。这样不仅对防止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倾向起到了积极作用,而且陶冶了学生的情操,使学生保持积极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
(三)重视教学环境对学生的影响
教学环境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学生心理素质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体育教学一般都是在室外进行,极容易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寒冷的冬天、炎热的夏天,看似艰苦,实际上都是锻炼学生坚强意志的重要条件。教师可以在这种环境中坚持教学,提高学生适应环境的能力。此外,舒适的教学环境,比如干干净净的运动场地、均匀笔直的跑道,还有整齐摆放的体育器材都会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和熏陶,激发学生兴趣,从而能够产生比较好的教学效果。以上的教学环境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其他的教学方式所无法实现的,这也是培养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
(四)利用体育竞赛培养学生健康的心态
在高中的体育教学中,教师经常使用的教学手段就是体育竞赛,实践证明,体育竞赛所展现出来的效果是十分有效的。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利用分组竞赛的方法,可以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及时有效的巩固,同时也使学生练习的兴趣得到较大程度的增加。在竞赛之前,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分组,然后进行赛前练习,通过这样的赛前准备,学生就可以树立起取得胜利的共同目标,平时就能够认真联系并互相督促和帮助,促进良好学习氛围的形成。在竞赛时,在一个小组的学生之间会相互加油,从而促进彼此之间的情感交流,使一些学生任性、自私等不良个性品质在运动中得到有效的克服,升华情感,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同时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同时,教师还可以丰富竞赛的内容和形式,使学生的班级荣誉感和使命感有效培养起来,并使学生的集体凝聚力和向心力得到显著提升,从而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竞争意识与心态。
三、结语
不同学生有着不同的不良心理,体育活动不仅可以纠正不良心理,而且还能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此外,教学的环境也会对学生心理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户外体育可以锻炼学生吃苦耐劳的毅力,逐步地让学生去适应社会,这种教学方法也是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
参考文献:
[1] 李士超.高中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相互协同渗透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2.35:1,3.
[2] 王美丽.高中体育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30:3.
[3] 袁铁锋.浅析高中体育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J].考试周刊.2014.05:3-4.
[4] 顾帮前.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教师.2014.30:1.
摘 要 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高中生不仅要有健康的身体,还要有健康的心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成为国家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综合性的人才。由此可见,高中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它既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发展,还能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高中 体育教学 心理健康教育
一、高中体育教学活动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高中时段是学生身体与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学生正处在未成年到成年的过渡时期,因此容易受到外界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高中生已具备较强的成人感和較强的独立意识,但是心理发育有待完善,往往遇到困难时并不能以理智的、积极的心态去应对,而是选择退缩,因此其依赖性仍较为严重。同时,高中生明辨是非的能力较弱,自我约束力不够强,一旦遭受挫折容易垂头丧气,精神状态一蹶不振。另外,现在大部分高中生均为独生子女,在家里享受着父母的呵护,甚至是溺爱,如果家庭教育方式存在很大的缺陷,往往不利于其健康心理的形成。其次,高中是学习知识的重要阶段,学习任务繁重,面临着竞争激烈的高考,家庭、朋友对其抱有较高的期望,这无疑增加学生的心理负担。另外,高中考试比较频繁,同学之间学习成绩相互对比,往往使学习成绩较差的同学丧失学习的热情,成绩好的又患得患失,不同层次的学生,或多或少地出现抑郁、焦虑等不良心理现象,如果教师未能及时发现,并进行疏导就会引发严重的后果。因此,针对高中生身体与心理发育的特殊性,在体育教学活动中,适时的有目的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能够帮助高中生养成积极乐观的学习心态,促进学习成绩的提高,另一方面,有助于后期良好人格的形成。
二、在高中体育教学活动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一)通过心理健康教育缓解或调节学生压力
体育教学本身带有一定的娱乐性,然而,高中属于特殊教育阶段,学生都面临着来自多方面的升学压力。而高中也是决定学生命运的转折点,大多数学生的心理、情绪都发生了变化,常常表现出心理压抑。情绪低落等等,参加活动的积极性几乎消失,有的学生甚至对任何事物都失去了兴趣,整天垂头丧气,郁郁寡欢等等,这些都属于学生心理不健康的表现。面对这些现象,体育教师应以体育学科为基础,融人心理健康教育,借以来调节、缓解学生的升学压力等等。如,笔者在教学中通过多种渠道(学生座谈、问卷调查、班会等)来关注学生的日程行为表现,对于学生的异常行为则充分而实现缓解学生的紧张、焦虑、压抑等不良心理健康状况。
(二)优化体育教学环境,陶冶学生情操
体育运动环境对人的身心健康有着直接的影响。晨练的人们多数选择在公园,因为那里鸟语花香、绿菌环绕,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中,能够精神愉快,心情舒畅。因此,学校要加强体育场馆设施建设,购置充足的体育器材,及时更新体育设备和器械,改善体育教学环境和学生体育锻炼环境。这样不仅对防止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倾向起到了积极作用,而且陶冶了学生的情操,使学生保持积极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
(三)重视教学环境对学生的影响
教学环境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学生心理素质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体育教学一般都是在室外进行,极容易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寒冷的冬天、炎热的夏天,看似艰苦,实际上都是锻炼学生坚强意志的重要条件。教师可以在这种环境中坚持教学,提高学生适应环境的能力。此外,舒适的教学环境,比如干干净净的运动场地、均匀笔直的跑道,还有整齐摆放的体育器材都会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和熏陶,激发学生兴趣,从而能够产生比较好的教学效果。以上的教学环境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其他的教学方式所无法实现的,这也是培养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
(四)利用体育竞赛培养学生健康的心态
在高中的体育教学中,教师经常使用的教学手段就是体育竞赛,实践证明,体育竞赛所展现出来的效果是十分有效的。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利用分组竞赛的方法,可以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及时有效的巩固,同时也使学生练习的兴趣得到较大程度的增加。在竞赛之前,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分组,然后进行赛前练习,通过这样的赛前准备,学生就可以树立起取得胜利的共同目标,平时就能够认真联系并互相督促和帮助,促进良好学习氛围的形成。在竞赛时,在一个小组的学生之间会相互加油,从而促进彼此之间的情感交流,使一些学生任性、自私等不良个性品质在运动中得到有效的克服,升华情感,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同时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同时,教师还可以丰富竞赛的内容和形式,使学生的班级荣誉感和使命感有效培养起来,并使学生的集体凝聚力和向心力得到显著提升,从而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竞争意识与心态。
三、结语
不同学生有着不同的不良心理,体育活动不仅可以纠正不良心理,而且还能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此外,教学的环境也会对学生心理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户外体育可以锻炼学生吃苦耐劳的毅力,逐步地让学生去适应社会,这种教学方法也是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
参考文献:
[1] 李士超.高中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相互协同渗透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2.35:1,3.
[2] 王美丽.高中体育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30:3.
[3] 袁铁锋.浅析高中体育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J].考试周刊.2014.05:3-4.
[4] 顾帮前.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教师.2014.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