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

来源 :飞·素质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nini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由于小学生知识面狭窄,生活阅历浅,表象储备贫乏,单凭教师语言描述,学生很难领会课文中一些较难语句的含义和韵味。而现代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的学科,它集知识性、技能性、综合性和应用性于一体,有明显区别于其他课程的特点。在新课程理念下,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的整合着重培养的是学生获取信息技术的能力,与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学习语文的能力。语文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要注意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有机的结合。创设和谐情境,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增强学生自我探索的能力,引导学生积极探索。要充分考虑计算机对语文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以及所具有的优势,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语文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的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学习的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语文当中。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教学方法;实践能力
  新世纪,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不断地影响人们的思维、行为、生活方式,信息技术正在以惊人的速度进入到教育教学的各个领域和环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由此可见,教育要跟上时代的要求,必须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为小学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它以丰富的多媒体形式--声音、图片、动画、音乐、视频等创设语文的意境,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较完美地展示语言的艺术魅力,大大调动了学生的视听感官系统,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
  一、通过信息技术直观形象地介绍背景资料
  语文教学需要补充介绍作者及作品的有关资料,如作者的生平、经历、作诗过程等,以帮助学生对诗句的阅读鉴赏。这些课前功夫,传统的教学准备是一块小黑板,或上课时教师临时板书和解说,既枯燥,又费时,而运用多媒体可以声音、图像、色彩、文字综合运用,既直观形象又能增加内容展示容量,且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时还可起到很好的导入作用。[1]如纳兰性德的《长相思》学生对作者的有关经历不了解,可以直观展示有关纳兰性德的图片,回归作者所处的时代,是学生真切的感受到保家卫国与思念家乡之间的重重交织。如林海音的《窃读记》,课上老师出示学校食堂同学们吃午饭的图片,又出示明星签字售书的图片,周总理在百忙之中扔然抽出时间读书的画面,最后出示小女孩在图书馆读书的图片,让同学观察其中有什么不同之处?同学们喜欢那张图片?勾起了学习的欲望之后,顺势引入本篇课文。
  二、通过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引领学生情感
  多媒体课件大多由影视图像或图片剪辑而成,它可使学生置身于一种声像同步、五彩斑斓、动静结合的教学环境中,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个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建立在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情感基础上的。
  现代信息技术能集文字、声音、图像、图形于同一界面,达到视听交融、声情并茂、动静交错、感染力强的效果,为学生提供生动活泼、具体形象的思维材料。[2]让学生在学习时如临其境、如闻其声,直观而深刻地理解诗意,体会感情,起到激趣引情的作用。如杜甫的《绝句》之一:“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两个黄鹂在翠柳的柔条细枝中鸣叫,怡然自得;一行白鹭向湛蓝的青天飞去。凭窗远望,西岭千秋雪好像“含”在窗口,草堂门外,停泊着远去东吴的万里之船。四句诗,一句一景,如四个不同的镜头,这悠然、闲适,充满生机,富有情趣的画面用多媒体展示最好不过了。如李白的《望天门山》。诗中描写了作者游历天门山的所见所感。由于诗中很多景像是小学生未曾见过的。教学时如果仅仅出示书上那仅有的插图,就很难唤起学生的感觉美,尤其是一些平时没有观察过江浪拍岸的学生,更是难上加难。所以,此时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再现天门山的山川气势,把学生带进诗人当时欣赏到的情景中,完成本课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也可以引入课前老师准备的鸭绿江的图片(结合学生家乡),使学生们联系生活实际,这样既能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文章内容,又能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用心观察生活的良好习惯。
  结合本诗的特点,把握诗歌的空间性,在与学生分析诗歌后,当学生产生疑问有不同的观点时,抓住诗眼进行推敲,然后通过多媒体课件得到印证。
  为了把教学内容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迅速感知教材,现代信息技术能够为学生创设出一种直观教学情境,而多媒体中的幻灯投影,就有这方面的功效。《山居秋暝》是王维隐居辋川时所作,作者重在表达其宁静、淡泊、空寂、闲适的情怀。在本诗的赏析过程中对新雨之后的空山、松间明月、石上清泉、浣归少女、翠竹掩映下的河湾、莲花丛中荡漾的渔舟等意象的品读,是赏析的关键。通过調动学生的联想来品读意象,借助多媒体展现了五幅画面:一、初秋的傍晚,雨过山青,空气凉爽,景色美妙,令人遐想;二、暮色苍茫,皎洁的明月升上了天空,银色的月光透过松树的虬枝翠叶,星星点点地洒落下来;三、清清的泉水淙淙地流泻于山石之上,在月光辉映之下,宛若一条洁白的绸布闪闪发光,随风飘荡,这是多么幽美的意境啊;四、竹林里一群勤劳淳朴的山村姑娘刚洗完衣服,披着月光笑盈盈地归来了,她们正为了什么开心的事儿在竹林里嬉戏追逐着;五、密密的荷叶丛中,莲花摇动,水波荡漾,原来是顺流而下的渔舟正轻盈地穿过荷花丛。借助一幅幅画面的展现,帮助学生再现诗人所见,增强学生感性理解,使学生曾经的生活体验得以调动,生成新的意象。
  三、通过信息技术配置音乐,提高学生诵读能力
  阅读需要感情饱满。感受文章情感美的前提就是有感情地诵读诗文。小学语文课文类型多样,各有不同的诵读方法及独特的节奏和韵律。现代信息技术可以为阅读提供多种赏读记忆方法。配置音乐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学生模仿配乐朗诵,此种形式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十分实用,能够让学生在模仿中潜移默化的形成自己的阅读感受。第二种类型是给不同的文章配置音乐,此种方式更适用于由第一种形式向第二种形式过度的高年级学生。此种形式为学生提供一种介质,是学生以感受引领阅读,有阅读升华情感。下面重点介绍第二种方式:
  我们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中多媒体计算辅助教学(CAI)的一些软件,可以提供选择一些中国古典乐曲,如古筝中一些曲调舒缓委婉的音乐或扬琴中一些急骤慷慨的曲调,配上录入不同朗读风格的老师的朗读,并在屏幕画面上以醒目的颜色、线条和符号等变化,映衬出文章的诵读节奏。借助多媒体技术的导读方法,增添了艺术感染力,学生便能较好地把作者的感情通过诵读传达出来……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并把握吟诵的节奏,模仿那种字正腔圆的韵味,在抑扬顿挫中浮现出由一连串有意义联系的事物所表现出来的艺术画面,并通过想象由这种艺术画面进入诗人所创造的艺术境界。
  总之,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使图、音、像并茂的情景代替静止的画面,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教学信息,变枯燥为有趣,为学生创设出需要的学习情境,从而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认知主体作用,照顾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得到更多的信息资料,增添课堂教学的活力,更好地学习掌握古诗,使古代文明、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得到传承和发扬。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脚步加快,促进了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提高,同时,建筑行业是其它行业稳定发展的基石.在建筑行业中,房屋建设工程是其核心内容,而房屋建筑工程当中的防
昨天,我迫不及待地把学生的体检表拿回家,又迫不及待地打开一个班70多人地抄着每个学生的身高和体重,一个班70多个人要花去我38-40分钟的时间,总共是7个班。我抄的是我所教的即将毕业学生六年来的身高和体重,我想知道我和他们走过的这五年多,快六年的时光,我的付出和他们身体成长是否成正比?  因为,我总在想:一个体育教师怎么教课才能说教的好?  我想说,我把学生的队列队形可以说训练的已经达到步子正确、
摘 要: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打基础的一项重要工作。乡村小学与城市学校有很大的区别。教师习作教学的指导,应结合乡村学校的特点特色而展开。教师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作文习惯,注重学生习作兴趣的培养,高度重视修改在习作中的作用,坚持习作源于生活,离不开生活的“生活即教育”①的主张。同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将
当今世界,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世界,但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对课程资源的认识有着极大的局限性。对语文课而言,课本是重要的,但决不是惟一的。新课标明确指出:“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语文课程资源的形体将越来越不限于教科书。把教科书当成唯一课程资源的情况,已经或者正在成为过去。怎样正确对待教科书,怎样利用和开发丰富的语文课程资源,是摆在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面前的共同课题。” 山
小学数学中的整理与复习课是针对学生的认知规律而设计的以巩固所学知识并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主要任务的一种课型。在小学数学的整理与复习课中主要指教师要引导学生按一定的标准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有序的分类、综合,加以整理,并运用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从中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各种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一、整理与复习课的特征  1、知识的系统化。无论是单元的整理与复习课、学期的整理
本研究试图将社会工作知识引入到社会资本的建设中,即如何运用社会工作的理论和实务工作方法构建社区内儿童社会资本。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知识和方法,和该地的儿童及家长一起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