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复古”来“创新”,乃中古与近代之交时欧洲极为典型的思想革新运动。由此人文主义者伊拉斯谟的思想和学术脱颖而出
伊拉斯谟强调人和突出人,他批评压制人性、泯灭人欲,他提倡人生应以快乐和幸福为目的,尘世的欢快乃人生的本色
欧洲中世纪向近代发展的过渡,以人文主义思潮为标志。“人文主义”反映出了欧洲文艺复兴的精神实质,以其对“人”的突出为特征。以“复古”来“创新”乃中古与近代之交时欧洲极为典型的思想革新运动。在此,人文主义思想与中世纪传统精神的根本不同,就是从对“神”的关注转向对“人”的关注,从敬仰神到突出人,强调人的尊严和人在宇宙中的地位,相信人的价值和能力,进而亦重视道德问题,由此亦开拓了对道德哲学的研究。在这一思想和社会转型时期,荷兰人文主义者伊拉斯谟的思想和学术脱颖而出。
伊拉斯谟(Desiderius Erasmus)于1466年出生在荷兰著名海港城市鹿特丹,从小在教会孤儿院生活,早年就读于“共济兄弟会”所办学校,自1484年在斯泰恩修院攻读拉丁文和希腊文,于1492年升任神父,1493年赴巴黎求学,1499年入英国牛津大学研习希腊文。在英国学习期间,他与《乌托邦》一书作者交往颇深,并受其启发而写成拉丁文的著名讽刺小说《愚人颂》。1521年定居瑞士巴塞尔直至去世。他一生留下了两千多封书信,其主要著作还包括《基督的战士手册》、《对话集》等。
得益于欧洲古典语言的系统训练,伊拉斯谟于1514年将希腊文的《新约全书》译成拉丁文,在整个欧洲引起强大反响,使更广大的信众得以直接阅读宗教经典,领悟其信仰奥义。
伊拉斯谟的思想精华主要在于对人文主义精神的推崇,以强调人、突出人来力主基督教会内部改革。他批评中世纪教会压制人性、泯灭人欲的思想及做法,主张从正面、肯定的角度来看待人、评价人。他甚至提倡人生应以快乐和幸福为目的,认为在尘世生活中的欢快反映出人生的本色,由此觉得人生若无“欢乐”、“没有疯狂的调剂”,那么现实生活则是“悲哀的,烦闷的,不愉快的,无聊的,不可忍受的”。在信仰领域,他强调基督徒应以个人内心信仰为重,而不应被束缚于教会的各种繁文缛节之中,宗教乃信仰精神的内求,而不是崇拜形式的外显。他在其《愚人颂》中以一个叫做“愚人”的妇女慷慨陈词的方式,无情地揭露封建统治的罪恶和教会对民众的愚弄,批判当时社会体制所产生的各种偏见和虚伪,并对中世纪教会及其神职人员和经院哲学家加以抨击,从而向整个封建传统发起了挑战。
伊拉斯谟的思想对16世纪德国马丁•路德等人的宗教改革运动起了重要的启迪和推动作用,他的著述成为路德等人的思想源泉之一,他所推崇的改革精神被此后的宗教改革家所弘扬。由此,其人文主义故被视为近代西欧宗教改革的思想先河。
伊拉斯谟强调人和突出人,他批评压制人性、泯灭人欲,他提倡人生应以快乐和幸福为目的,尘世的欢快乃人生的本色
欧洲中世纪向近代发展的过渡,以人文主义思潮为标志。“人文主义”反映出了欧洲文艺复兴的精神实质,以其对“人”的突出为特征。以“复古”来“创新”乃中古与近代之交时欧洲极为典型的思想革新运动。在此,人文主义思想与中世纪传统精神的根本不同,就是从对“神”的关注转向对“人”的关注,从敬仰神到突出人,强调人的尊严和人在宇宙中的地位,相信人的价值和能力,进而亦重视道德问题,由此亦开拓了对道德哲学的研究。在这一思想和社会转型时期,荷兰人文主义者伊拉斯谟的思想和学术脱颖而出。
伊拉斯谟(Desiderius Erasmus)于1466年出生在荷兰著名海港城市鹿特丹,从小在教会孤儿院生活,早年就读于“共济兄弟会”所办学校,自1484年在斯泰恩修院攻读拉丁文和希腊文,于1492年升任神父,1493年赴巴黎求学,1499年入英国牛津大学研习希腊文。在英国学习期间,他与《乌托邦》一书作者交往颇深,并受其启发而写成拉丁文的著名讽刺小说《愚人颂》。1521年定居瑞士巴塞尔直至去世。他一生留下了两千多封书信,其主要著作还包括《基督的战士手册》、《对话集》等。
得益于欧洲古典语言的系统训练,伊拉斯谟于1514年将希腊文的《新约全书》译成拉丁文,在整个欧洲引起强大反响,使更广大的信众得以直接阅读宗教经典,领悟其信仰奥义。
伊拉斯谟的思想精华主要在于对人文主义精神的推崇,以强调人、突出人来力主基督教会内部改革。他批评中世纪教会压制人性、泯灭人欲的思想及做法,主张从正面、肯定的角度来看待人、评价人。他甚至提倡人生应以快乐和幸福为目的,认为在尘世生活中的欢快反映出人生的本色,由此觉得人生若无“欢乐”、“没有疯狂的调剂”,那么现实生活则是“悲哀的,烦闷的,不愉快的,无聊的,不可忍受的”。在信仰领域,他强调基督徒应以个人内心信仰为重,而不应被束缚于教会的各种繁文缛节之中,宗教乃信仰精神的内求,而不是崇拜形式的外显。他在其《愚人颂》中以一个叫做“愚人”的妇女慷慨陈词的方式,无情地揭露封建统治的罪恶和教会对民众的愚弄,批判当时社会体制所产生的各种偏见和虚伪,并对中世纪教会及其神职人员和经院哲学家加以抨击,从而向整个封建传统发起了挑战。
伊拉斯谟的思想对16世纪德国马丁•路德等人的宗教改革运动起了重要的启迪和推动作用,他的著述成为路德等人的思想源泉之一,他所推崇的改革精神被此后的宗教改革家所弘扬。由此,其人文主义故被视为近代西欧宗教改革的思想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