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中伴奏音乐与钢琴艺术的融合与展现

来源 :北方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inhardw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黄河》作为我国著名的钢琴协奏曲,其以《黄河大合唱》作为钢琴曲目的原型,经过改变和创作成为了享誉国际的著名曲目。在《黄河》这一钢琴协奏曲中,伴奏音乐作为主要的音乐内容,在钢琴艺术的展现上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从伴奏音乐的特点入手进行分析,对于伴奏音乐与钢琴艺术的融合与展现进行描述,就能够从多个角度了解和认知《黄河》的整体音乐结构和特色。
  【关键词】《黄河》;伴奏音乐;钢琴艺术
  一、《黄河》中的伴奏元素
  对于钢琴作品来说,伴奏元素是凸显曲目特点、安排曲目结构,保证钢琴音乐演奏效果的主要元素。只有将伴奏音乐与钢琴艺术进行全面的融合,使伴奏能够与旋律和基本音调融为一体,才能够使钢琴音乐完美的诠释和展现出来。在《黄河》这一钢琴曲目中,多种多样的伴奏元素提升了钢琴艺术的表现力,丰富了钢琴元素特点,保证了《黄河》这一钢琴协奏曲能够在伴奏音乐的衬托下展现出内涵性感情和音乐主题。
  一般来说,伴奏音乐由节奏、节拍、旋律等多个音乐元素构成,保证以钢琴艺术背景为主题凸显出主题背后的意境和情绪,保证了钢琴作品的完整性和艺术性。在《黄河》为例的大型音乐作品之中,伴奏音乐能够根据其变换多样的情感来塑造钢琴曲目的主题形象,保证观众在聆听的过程中能够从伴奏音乐上进入到音乐所展现的历史和文化场景之中。总体来说,伴奏音乐以其极强的感染和辅助能力提升钢琴曲目的可聆听性,从整体上塑造音乐艺术形象。
  二、《黄河》中伴奏音乐与钢琴艺术的融合
  探究《黄河》中伴奏音乐的艺术特点,我们可以从钢琴艺术的角度入手,分析两者的融合效果,从音乐的整体结构上分析伴奏的艺术性作用。这样,就能够准确的了解在时代气息和民族风情之下《黄河》这一钢琴曲目中所蕴含的鲜明民族特点。
  (一)伴奏与钢琴旋律的融合表现
  作为《黄河》中钢琴音乐的表现部分,演奏与旋律之间的关系较为紧密。伴奏音乐不仅需要保证对于旋律的衬托与和声,还需要对于旋律进行补充性的展示,使伴奏音乐能够作为《黄河》中主旋律的载体,在相辅相成中展现出钢琴艺术的风格。在《黄河》第一张之中,伴奏音乐就一柱式和旋作为旋律的主要衬托对象,保证根据主题气势来烘托《黄河》中的情感与思想。在船夫悠长粗犷的声音之后,钢琴音乐利用急骤的声音来为后面的气势旋律作出铺垫。在这样的主旋律之下,伴奏音乐成为了乐曲的主要过渡部分,能够促使旋律在不同情绪变化之中顺其自然的发展,保证了对于《黄河》中音乐形象的深度刻画。
  而相比激烈的钢琴音乐主旋律,伴奏音乐在抒情部分能够突出展现旋律的舒缓性,在前后的音乐伴奏对比中刻画中平静的钢琴意境和氛围,与舒缓的主旋律进行配合,将观众快速带入到钢琴人物的心境之中。
  (二)伴奏与钢琴民族特点展现
  《黄河》作为我国具有民族色彩和代表性的曲目,其中蕴含的浓浓民族色彩除了通过旋律的方式进行展现,还能够以伴奏作为民族内涵的引入元素。以《黄河颂》中的高潮部分为例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应用铜管、竹笛等作为伴奏展现乐器,能够将民间强烈的民族风韵味带入到钢琴演奏之中,保证了节奏和旋律片段能够符合民族的意境,不仅能够推动钢琴音乐中民族情感的真实展露,还能欧保证将人民对于革命的决心以伴奏和钢琴演奏融合的方式凸显出来,使整个钢琴艺术画面能够表现的更为完整和壮观,使《黄河》中的民族感情能够成为钢琴演奏的主要烘托气势。
  对于《黄河》这首钢琴曲目来说,民族韵律的展现保证了钢琴演奏中对于创作者的主要情感和革命决心的凸显,只有利用伴奏音乐作为钢琴旋律的辅助内容,才能够推动钢琴音乐表现形式的进步,保证在民间音调中展现出曲目亲切而又嘹亮的艺术感情。
  (三)伴奏与钢琴演奏节拍音型
  对于钢琴艺术来说,节拍音型的改变是展现钢琴演奏特点的主要内容。所以在《黄河》这一钢琴协奏曲之中,变换的节拍手法和规律能够提升钢琴演奏的律动性,保证在节奏的变化中推动情绪的发展。而对于伴奏来说,不同的节拍音型变化都能够引起音乐形象的改变,所以在节拍变化中伴奏音乐进行不同的变化,能够帮助钢琴演奏在张弛之间塑造立体形象,促使钢琴演奏走向高潮部分。
  在《黄河颂》之中,第二乐章对于节拍的处理较为多样性,4/4与/4/3的节拍变化能够加深钢琴曲目中的摇曳感觉,保证了作品在展现的过程中能够更富流动性和变化性。在这样的节拍处理之中,伴奏方式也发生着巨大的改变,其伴奏音乐需要与节拍变化相配合,突出展示每一个乐段之中的旋律变化。这样的互相促进和融合,才能够提升钢琴音乐的艺术形象塑造效果,保证令伴奏最大限度的推动音乐高潮的发展,使《黄河》这一钢琴曲目能够充分激昂蓬勃的艺术力量。
  三、伴奏音乐在钢琴演奏中的融合的思考
  上文以《黄河》为例对于伴奏音乐和钢琴艺术的表现融合进行分析,我们可以认识到伴奏音乐在钢琴演奏中所起到的重要效果。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伴奏音乐的配合需要保证以下几点基本原则。首先,伴奏音乐需要选择合适的伴奏织体,保证根据不同的曲目调整织体变化做出一定的修改,这样才能够充分满足不同音乐形式和情感下对于不同伴奏音乐的需要。其次,伴奏音乐与钢琴演奏的融合过程中需要保证钢琴的演奏技巧能够充分的展现出来,伴奏音乐不能够遮盖钢琴燕鸥组的技巧手法。在钢琴演奏过程中,无论是震音还是颤音都需要合理的进行应用,保证作为情感展现的画龙点睛之笔。最后,伴奏与旋律之间的关系需要合理畜类,不能够令钢琴音乐侧重展示伴奏内容,而是应该合理控制钢琴演奏的音色变化,使钢琴演奏音乐氛围能够配合音乐旋律和音乐情绪。
  参考文献:
  [1]李妮.“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论钢琴协奏曲《黄河》创作之历史基础[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6).
  [2]张娜.奔腾母亲河 悠悠赤子心——谈钢琴协奏曲《黄河》的民族性[J].大舞台,2012(6).
  [3]孙丹红.江苏高师音乐教育专业钢琴伴奏课调查与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 2009.
  [4]杜桂玲.黄河涛声萦回于耳冼星海《黄河大合唱》中三首作品音乐与演唱探析[D].山东师范大学,2012.
其他文献
水库安全度汛是当前防汛抗洪工作的重点和难点,特别是小型水库尚未除险加固,平时维护难到位,汛期防守难落实,从水库周围选聘年轻力壮、熟悉水库防守的党员群众,签订防守协议,明确权
高新技术成果科普化既满足了科技创新的要求,拓宽了科技资源的效用,也为推动科普事业、发展科普产业提供了保障。文章在综合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明确了科技成果科普化的定义
文章立足吉尔吉斯斯坦国视角,基于TCI指数、TC指数、GL指数和Brulhart边际产业指数,分析吉尔吉斯斯坦与中国农产品贸易结构变化以及贸易增量的原因,得出主要结论:吉国出口的农产
摘要:据最新版本黄河流域水资源调查评价,1956--2000年系列黄河多年平均河川天然径流量为534.8亿m^3。黄河以仅占全国河川径流量2%的水资源,养育了全国15%左右的人口,灌溉了占全国15
吕剧客腔曲牌是相对于本剧种音乐主体唱腔而言,是在吸收借鉴中丰富与开拓吕剧声腔表现范围之尤为重要的形式。客腔溶于主腔,犹古鼎新烹,如百年张裕的酒,似清代宋婉的诗。本文分别
【摘 要】随着应用型大学中实践类课程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学模式也在这类课程中得到应用。翻转课堂是现代课堂教学中运用效果较好的模式之一。把翻转课堂应用于实践类课程“电子工艺实习”,可以提高实践类课程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使学生在获得电子制造基础知识的同时,灵活地掌握设计与开发简单电子产品的方法,解决课堂气氛乏味枯燥的问题。  【关键词】翻转课堂;电子工艺实习;实践应
水利普查数据量庞大、关系复杂的特征对数据处理、校核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深入地分析了水利普查数据的特征,全面梳理了普查对象间的关系,对多对象数据的校核方法进行了
【摘要】当今世界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建立和提升国家竞争优势就需要大力发展知识经济。知识经济的发展关键在于有创造力的人。音乐对于培养和吸引创造性人才具有重要作用,创造性员工具有以下特点:个性、创造力、创新、参与、项目定位、折衷主义和真实性。这些特征的每一个都对音乐教育具有重要含义。但我国目前的音乐教育现状还无法满足培养创造性人才的需要,需要从课程、合奏、教学法等方面进行改革。  
钢琴表演艺术是一种涉及人类多种感知觉活动的复合系统,它与人类的心理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钢琴演奏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和运动觉四种感知觉的内容,是一个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钢琴演奏的效果完全依赖于大脑神经各系统的协调作用。钢琴演奏中的紧张心理是由多种复杂原因引起的。紧张心理会影响人类正常的心理活动与大脑对机体的控制,它会使人脑活动的灵活性和心智的思辨性受到阻碍,干扰钢琴演奏者的技术发挥和音乐表现。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