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研究儿童上颌牙齿前凸正畸矫治的效果,探讨矫正的前后侧貌发生的变化及牙合关系。方法通过对50例患者的记存模型以及头颅的X线的侧位片,分析硬组织的指标以及软组织的面型特征,对错牙合产生的机制进行探讨,制定出矫治的方案,对上颌双侧的第一双尖牙齿进行减数拔除,将牙齿运用直丝弓矫治器来进行矫正。结果通过正畸矫治之后,上颌前牙的凸度发生了很大变化,向前凸的上牙逐渐内收,牙合之间的关系也变得正常了,改善了软组织的凸面。结论对于上颌前凸牙齿进行减数矫治,减小了上牙弓和上颌的凸度,软硬组织和面型在形态结构上都趋向一致,显著持续改善了上牙弓的凸度。
【关键词】上颌牙齿前凸;正畸矫治;疗效观察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1.288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524-02在临床上,儿童比较常见的错牙合的畸形就是上颌牙齿前凸。其突出的特点就是上颌的牙齿相对的前凸,下颌会相对后缩。主要是中性的磨牙牙合关系或者远中的磨牙牙合关系,前牙的牙合深覆盖,严重者主要表现为嘴巴轻轻张开,牙齿就露出来,使患者面型受到很大影响[1]。通过对临床中50例的儿童患者,对上颌双侧的第一双尖牙齿利用减数拔除,将牙齿运用直丝弓的矫治器来矫正。临床效果非常满意,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在矫治的50例患者中,女27例,男23例,他们的年龄在十二到十四岁,平均的年龄是十三岁;在其中的安氏Ⅰ类为27例,安氏Ⅱ1类为23例。在矫治的前后都拍下了头颅定位的侧位片以及全颌曲面的断层片,取出记存的模型。50例患者都是恒牙牙合,牙齿的排列比较完整,没有矫治的历史;前牙的深覆牙合的覆盖比较深,深覆牙合比Ⅱ度大,最深覆盖大于5mm,上颌的凸度大于82.67,上中切牙的凸距大于5.2mm。
1.2方法所有的病例都采用对上颌双侧的第一双尖牙齿利用减数拔除,将牙齿运用直丝弓的矫治器来矫正的方法,基本的疗程是十八到三十个月,平均26.1个月。2结果
50例患者通过正畸矫治之后,拔牙的间隙关闭了,前凸的上牙得到内收,前牙的覆牙合覆盖的关系很好,磨牙也可以达到中性牙合的关系,减少了上颌的凸度,中上切牙的凸距小于2.42mm,改善了軟组织的凸面型,颌唇沟变浅了。3讨论
本文研究的五十例患者,都有着不同程度的Ⅱ类骨面型发展的可能性,以上研究的患者中上颌凸出的颌度都大于82.67,而且患者的上前牙齿都呈现出一定唇向凸出的症状,中上切牙凸出的距离很明显要大于5.2mm,但是他们下颌后缩的情况并不明显,也没有出现牙齿拥挤的现象。本文通过对患者拔出上颌双侧的第一双尖牙的方法进行治疗,使患者上前牙前凸的现象得到了明显改善,也改善了患者侧貌外凸现象。使患者上颌的牙齿前凸以及面部前凸、软硬组织间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两者之间存在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软硬组织之间的相关性更加明显。因此,如果牙骨之间的结构非常协调的话,软组织在外形上也会非常协调。
在矫治中,对Ⅱ类牵引进行增加,特别是对于安氏Ⅱ类的错牙合,减小了上颌骨的SNA角,抑制了它的生长发育。对上颌的前牙通过拔牙的间隙进行内收,牙齿的楔形效应也得到根除,牙齿代偿减少了前牙覆盖,改善了软硬组织的侧貌。第一磨牙关系通过Ⅱ类牵引得到了调整,牙合之间呈现出中性的关系,矫治过程中,压低前牙、升高后牙,加上Ⅱ类牵引的共同调整,对前牙的深覆牙合进行矫治,在治疗结束之后,前牙会表现出正常的覆牙合的覆盖关系,矫治的过程中,将前牙内收,将拔牙的间隙关闭,应该注意对支抗进行调整。在将拔牙的间隙关闭,对上前牙进行内收时,会在一定程度上使支抗丧失。想要有效避免这一现象,应该利用滑动牵引的方法把四个上前牙内收,或者运用增加腭杆或者口外唇弓的方法。如果想要达到正畸矫治的良好效果,必须要评价和分析患者软组织的形态[4]。
上颌的牙齿前凸造成了深覆的牙合覆盖。在临床上的主要表现就是上下颌矢状的关系不协调,也有可能会出现上下颌的牙弓在在垂直关系上的发育比较异常,这样就会产生上颌的位置比较向前凸出,整个面部都呈现凸形,还会产生唇闭合无力、前牙的槽骨过长、牙弓狭窄等症状[2]。上颌的牙齿前凸会对儿童患者在面貌上产生非常大的影响,使面中部比较凸出,严重的开唇即露齿,随着年龄增长,会导致患者产生心理障碍。
拔牙矫治与其他的治疗方法相比,在矫形上是具有一定优势的,因此,硬组织是软组织面型的支架和基础,在不同位置上的软组织出现的变异也是不尽相同的,相互之间也不存在一致性,与常规的固定的矫治器的治疗相比,它的最大优势就是减少了上颌的突出,拔牙矫治的治疗方法可以明显改善上牙弓突出的现象,使支抗丧失得到有效避免[3]。首先应该在双侧上颌的尖牙上采用远中牵引的方式,关闭拔牙的间隙,再利用滑动牵引的方法把四个上前牙内收,如果患者采用的是强支抗的方法,就可以运用增加腭杆或者口外唇弓的方法,患者可以利用口外唇弓进行良好合作。所以说,在上颌骨进行远中移动的矫正方法存在的可能性和必要性都是很小的。
通过上面的论述,对上颌牙齿前凸通过拔牙的方式进行矫正,则可以减小凸出度,使前牙覆盖的关系恢复正常,同时也很好地改善了软组织的面型[5]。对于儿童的上颌牙齿的前凸进行矫治。可以有效降低上牙弓和上颌的凸度,使软硬组织之间的结构可以保持一致,尤其可以明显改善上牙弓。参考文献
[1]朱辛奕,李剑峰,浦铁民.上颌牙齿前凸拔牙矫治的临床研究[J].吉林医学学院学报,2010(31):198-200.
[2]李秀丽,王一平.正畸矫治儿童上颌牙齿前凸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09(4):123-124.
[3]林培杰.120例正畸矫治儿童上颌牙齿前突效果分析[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2(12):1809-1810.
[4]王全智,张丽.先天性上颌牙齿缺失的正畸修复治疗[J].山西医药杂志,2010(10):923-924.
[5]许天民.安格尔III类减数矫治:我们到底能引起哪些硬组织侧貌的变化[J].口腔正畸学,2010(10):152-153.
【关键词】上颌牙齿前凸;正畸矫治;疗效观察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1.288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524-02在临床上,儿童比较常见的错牙合的畸形就是上颌牙齿前凸。其突出的特点就是上颌的牙齿相对的前凸,下颌会相对后缩。主要是中性的磨牙牙合关系或者远中的磨牙牙合关系,前牙的牙合深覆盖,严重者主要表现为嘴巴轻轻张开,牙齿就露出来,使患者面型受到很大影响[1]。通过对临床中50例的儿童患者,对上颌双侧的第一双尖牙齿利用减数拔除,将牙齿运用直丝弓的矫治器来矫正。临床效果非常满意,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在矫治的50例患者中,女27例,男23例,他们的年龄在十二到十四岁,平均的年龄是十三岁;在其中的安氏Ⅰ类为27例,安氏Ⅱ1类为23例。在矫治的前后都拍下了头颅定位的侧位片以及全颌曲面的断层片,取出记存的模型。50例患者都是恒牙牙合,牙齿的排列比较完整,没有矫治的历史;前牙的深覆牙合的覆盖比较深,深覆牙合比Ⅱ度大,最深覆盖大于5mm,上颌的凸度大于82.67,上中切牙的凸距大于5.2mm。
1.2方法所有的病例都采用对上颌双侧的第一双尖牙齿利用减数拔除,将牙齿运用直丝弓的矫治器来矫正的方法,基本的疗程是十八到三十个月,平均26.1个月。2结果
50例患者通过正畸矫治之后,拔牙的间隙关闭了,前凸的上牙得到内收,前牙的覆牙合覆盖的关系很好,磨牙也可以达到中性牙合的关系,减少了上颌的凸度,中上切牙的凸距小于2.42mm,改善了軟组织的凸面型,颌唇沟变浅了。3讨论
本文研究的五十例患者,都有着不同程度的Ⅱ类骨面型发展的可能性,以上研究的患者中上颌凸出的颌度都大于82.67,而且患者的上前牙齿都呈现出一定唇向凸出的症状,中上切牙凸出的距离很明显要大于5.2mm,但是他们下颌后缩的情况并不明显,也没有出现牙齿拥挤的现象。本文通过对患者拔出上颌双侧的第一双尖牙的方法进行治疗,使患者上前牙前凸的现象得到了明显改善,也改善了患者侧貌外凸现象。使患者上颌的牙齿前凸以及面部前凸、软硬组织间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两者之间存在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软硬组织之间的相关性更加明显。因此,如果牙骨之间的结构非常协调的话,软组织在外形上也会非常协调。
在矫治中,对Ⅱ类牵引进行增加,特别是对于安氏Ⅱ类的错牙合,减小了上颌骨的SNA角,抑制了它的生长发育。对上颌的前牙通过拔牙的间隙进行内收,牙齿的楔形效应也得到根除,牙齿代偿减少了前牙覆盖,改善了软硬组织的侧貌。第一磨牙关系通过Ⅱ类牵引得到了调整,牙合之间呈现出中性的关系,矫治过程中,压低前牙、升高后牙,加上Ⅱ类牵引的共同调整,对前牙的深覆牙合进行矫治,在治疗结束之后,前牙会表现出正常的覆牙合的覆盖关系,矫治的过程中,将前牙内收,将拔牙的间隙关闭,应该注意对支抗进行调整。在将拔牙的间隙关闭,对上前牙进行内收时,会在一定程度上使支抗丧失。想要有效避免这一现象,应该利用滑动牵引的方法把四个上前牙内收,或者运用增加腭杆或者口外唇弓的方法。如果想要达到正畸矫治的良好效果,必须要评价和分析患者软组织的形态[4]。
上颌的牙齿前凸造成了深覆的牙合覆盖。在临床上的主要表现就是上下颌矢状的关系不协调,也有可能会出现上下颌的牙弓在在垂直关系上的发育比较异常,这样就会产生上颌的位置比较向前凸出,整个面部都呈现凸形,还会产生唇闭合无力、前牙的槽骨过长、牙弓狭窄等症状[2]。上颌的牙齿前凸会对儿童患者在面貌上产生非常大的影响,使面中部比较凸出,严重的开唇即露齿,随着年龄增长,会导致患者产生心理障碍。
拔牙矫治与其他的治疗方法相比,在矫形上是具有一定优势的,因此,硬组织是软组织面型的支架和基础,在不同位置上的软组织出现的变异也是不尽相同的,相互之间也不存在一致性,与常规的固定的矫治器的治疗相比,它的最大优势就是减少了上颌的突出,拔牙矫治的治疗方法可以明显改善上牙弓突出的现象,使支抗丧失得到有效避免[3]。首先应该在双侧上颌的尖牙上采用远中牵引的方式,关闭拔牙的间隙,再利用滑动牵引的方法把四个上前牙内收,如果患者采用的是强支抗的方法,就可以运用增加腭杆或者口外唇弓的方法,患者可以利用口外唇弓进行良好合作。所以说,在上颌骨进行远中移动的矫正方法存在的可能性和必要性都是很小的。
通过上面的论述,对上颌牙齿前凸通过拔牙的方式进行矫正,则可以减小凸出度,使前牙覆盖的关系恢复正常,同时也很好地改善了软组织的面型[5]。对于儿童的上颌牙齿的前凸进行矫治。可以有效降低上牙弓和上颌的凸度,使软硬组织之间的结构可以保持一致,尤其可以明显改善上牙弓。参考文献
[1]朱辛奕,李剑峰,浦铁民.上颌牙齿前凸拔牙矫治的临床研究[J].吉林医学学院学报,2010(31):198-200.
[2]李秀丽,王一平.正畸矫治儿童上颌牙齿前凸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09(4):123-124.
[3]林培杰.120例正畸矫治儿童上颌牙齿前突效果分析[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2(12):1809-1810.
[4]王全智,张丽.先天性上颌牙齿缺失的正畸修复治疗[J].山西医药杂志,2010(10):923-924.
[5]许天民.安格尔III类减数矫治:我们到底能引起哪些硬组织侧貌的变化[J].口腔正畸学,2010(10):152-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