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镍粉的制备与非晶转变机制研究

来源 :中国粉体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vax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硫酸镍为主盐、水合肼为还原剂,添加诱导剂次亚磷酸钠,利用液相还原法制得纳米镍粉: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光电子能谱仪、X射线衍射仪分别对纳米镍粒子的微观形貌、组分、物相结构进行表征。研究硫酸镍与水合肼的配比、诱导剂含量对纳米镍粒子的形貌及晶格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镍粒子粒径随硫酸镍与水合肼物质的量比的增大而增大,当两者物质的量比大于1:2时,镍、磷原子共沉积过程占主导,影响镍原子有效形核;增加诱导剂的浓度至0.4mol/L,纳米镍粒子的晶格发生畸变.形成非晶结构。
其他文献
本文是基于《剑桥拉丁美洲经济史》(The Cambridge Economic History of Latin America)的第六章“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Fiscal andMonetary Regimes)的翻译实践报告。该文本属于西南科技大学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研究中心设立的“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研究智库丛书”项目之一。该项目的翻译有助于中国和拉丁美洲相互了解,推动中拉关系持续发展,也有利于双
【人物简介】  段富津,男,汉族,1930年12月生,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教授。1950年1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全国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黑龙江省名老中医。编著《金匮要略方义》《中国现代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段富津》,其所提出的方剂药力判定公式解决了方剂配伍理论中诸多具有争议的问题,在全国方剂界产生重大影响;其积累多年教学经验总结出的“方剂学教学模式——多维博约,因方施教”课题荣获国家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