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布鲁纳说:“学生的学习应是主动发现的过程,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之一.我们要以学案引领学生自主学习,有效培养学生的能力,通过有效教学,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倡导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动手操作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式,不断实践、完善“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学案即学习方案,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而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学案实质上是教师用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具有“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的作用.
一、学案着眼要点,确立目标
在制定学案时,应依据学习的内容、目标和学生的情况进行确定,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理为出发点.在课堂教学中,学案设计应注重实效性和科学性,也就是说课堂的活动设计应着眼于重难点.教师应注重三维目标的确立,把本节内容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机融合.
例如,在“葡萄糖”的教学中:
[知识与技能]1.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程序和方法;2.根据葡萄糖的分子结构,掌握葡萄糖典型的化学性质;3.了解葡萄糖在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1.通过计算分子式,对葡萄糖分子结构进行猜测;2.引导学生通过已有的有机知识、科学事实和实验对猜测进行验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领略科学探究的乐趣;2.体验化学知识对生产生活的重要作用;3.加强合作学习,培养动手实验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葡萄糖的结构简式和重要性质.
在上述三维目标中,学案设计对葡萄糖的物理性质及葡萄糖在生活中的应用可以不用出现,我们主要把握对糖类的组成和性质特点,以及对葡萄糖分子结构的探讨和化学性质进行突破,而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培养,只要让学生动手参与实验,也可达到.情感、态度、价值观是“长期目标”和“隐性目标”,只能渗透于教学中.在教学中,不必硬性要求每节课都必须达到多少指标.
二、学案灵活设计,有的放矢
1.学案紧扣知识点进行设问
学案中设计恰当的问题是引导学生探索求知的重要手段,也是我们设计学案中的最关键部分.问题的设置要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有一定的科学性、启发性、趣味性和实用性,还要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在学案中,对问题的设计要明确、要有逻辑、要有层层相扣的“问题链”.好的问题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活跃学生的思维,为整堂课的学习打下很好的认知基础.这样的学案才有助于打开学生的思路,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糖类的知识中,我巧用“三问”来对糖类知识进行小结:(1)哪些物质是富含糖的?(2)糖类都有甜味吗?有甜味的一定是糖类吗?(3)糖类由哪些元素组成?分子组成都符合Cn (H2O) m吗?这样提问,不仅激起学生回想起有关生活的知识,也使学生联想起教材中的有关知识,有目的地去寻求答案,学生的求知欲望被激发起来.正如赞可夫所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方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
2.学案依据知识的逻辑联系设问
布鲁纳说:“认知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教一个人某门科学,不是要把一些结果记下来,而是要教他参与知识建立的过程.”学案中的问题设计要指向学习中的重难点,设计的问题要创设阶梯型,要让学生沿着教师精心设计问题去探索和发现事物,要给学生一定的方法引导和思维启示,让学生自己动脑,分析解决问题,在探究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样,才能引领学生结合预习的内容展开思考,有利于促进学生深入研读教材,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
三、学案要辅导巩固,突破“瓶颈”
学案设计中最后还要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自查和巩固,练习设计主要针对教学中的重难点知识和主干知识,特别是这些知识的内在联系和综合运用,要通过练习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掌握的程度.
通过练习,让学生自我总结,题目考查了哪些知识点,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让学生相互交流,主动探究,帮助学生从练习中发现问题并及时引导,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思维能力.
总之,“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运用学案组织教学,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运用“学案导学”,可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识,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与技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能力.
学案即学习方案,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而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学案实质上是教师用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具有“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的作用.
一、学案着眼要点,确立目标
在制定学案时,应依据学习的内容、目标和学生的情况进行确定,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理为出发点.在课堂教学中,学案设计应注重实效性和科学性,也就是说课堂的活动设计应着眼于重难点.教师应注重三维目标的确立,把本节内容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机融合.
例如,在“葡萄糖”的教学中:
[知识与技能]1.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程序和方法;2.根据葡萄糖的分子结构,掌握葡萄糖典型的化学性质;3.了解葡萄糖在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1.通过计算分子式,对葡萄糖分子结构进行猜测;2.引导学生通过已有的有机知识、科学事实和实验对猜测进行验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领略科学探究的乐趣;2.体验化学知识对生产生活的重要作用;3.加强合作学习,培养动手实验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葡萄糖的结构简式和重要性质.
在上述三维目标中,学案设计对葡萄糖的物理性质及葡萄糖在生活中的应用可以不用出现,我们主要把握对糖类的组成和性质特点,以及对葡萄糖分子结构的探讨和化学性质进行突破,而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培养,只要让学生动手参与实验,也可达到.情感、态度、价值观是“长期目标”和“隐性目标”,只能渗透于教学中.在教学中,不必硬性要求每节课都必须达到多少指标.
二、学案灵活设计,有的放矢
1.学案紧扣知识点进行设问
学案中设计恰当的问题是引导学生探索求知的重要手段,也是我们设计学案中的最关键部分.问题的设置要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有一定的科学性、启发性、趣味性和实用性,还要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在学案中,对问题的设计要明确、要有逻辑、要有层层相扣的“问题链”.好的问题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活跃学生的思维,为整堂课的学习打下很好的认知基础.这样的学案才有助于打开学生的思路,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糖类的知识中,我巧用“三问”来对糖类知识进行小结:(1)哪些物质是富含糖的?(2)糖类都有甜味吗?有甜味的一定是糖类吗?(3)糖类由哪些元素组成?分子组成都符合Cn (H2O) m吗?这样提问,不仅激起学生回想起有关生活的知识,也使学生联想起教材中的有关知识,有目的地去寻求答案,学生的求知欲望被激发起来.正如赞可夫所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方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
2.学案依据知识的逻辑联系设问
布鲁纳说:“认知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教一个人某门科学,不是要把一些结果记下来,而是要教他参与知识建立的过程.”学案中的问题设计要指向学习中的重难点,设计的问题要创设阶梯型,要让学生沿着教师精心设计问题去探索和发现事物,要给学生一定的方法引导和思维启示,让学生自己动脑,分析解决问题,在探究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样,才能引领学生结合预习的内容展开思考,有利于促进学生深入研读教材,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
三、学案要辅导巩固,突破“瓶颈”
学案设计中最后还要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自查和巩固,练习设计主要针对教学中的重难点知识和主干知识,特别是这些知识的内在联系和综合运用,要通过练习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掌握的程度.
通过练习,让学生自我总结,题目考查了哪些知识点,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让学生相互交流,主动探究,帮助学生从练习中发现问题并及时引导,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思维能力.
总之,“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运用学案组织教学,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运用“学案导学”,可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识,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与技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