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数学教学的重要性在于开发学生智力、培養学生发散思维能力、挖掘学生创造性的内在潜力,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在此基础上培养和塑造学生的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课堂教学是实施高中新课程教学的主阵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素质教育的主渠道。
自从国家教育厅下达了学校禁止补课的通知以后,各学校的教学就面临这样一个问题:与原来相比,每周的上课时间减少了,但教学内容不变.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保质保量的完成教学任务呢?面对这样的问题,最终只能是进行教学模式改革,走科学规划、统筹安排的高效教学之路。于是,各个学校都在积极地研讨高效课堂的模式。我们学校自然也不例外。
高效课堂模式探索先从高二年级开始实施,教研室让全市高中部教师根据本校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实施高效课堂模式,并先由教学经验丰富、创新能力强的教研组长,备课组长,教师骨干外出学习,回来后上示范课、观摩课,然后组内研究讨论到底采用什么模式才能到达真正的高效。到目前为止,我们任然处在不断摸索总结过程中。下面我就针对高中数学如何实施高效课堂教学谈谈自己的见解。
谈到高效课堂教学,首先我们要走出一个误区,即高效课堂的高效不在于教师一节课讲了多少内容,而是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在单位时间内高效,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也就是说,高效课堂不仅要注重在“量”上的提升,更重要的是注重在“质”上的提升.高效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超长的收获,超长的提高.具体表现在: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其次,要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我认为应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第一,转变教育观念.
观念是行动的灵魂,观念决定行动。为此,必须打破旧的教育模式,更新教育观念.在教育内容、方式等方面摆脱低层次的知识本位教学,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在此基础系上,互相理解,互相尊重,真诚相待.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导演,是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着,不再是绝对的权威,而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和朋友。
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过度敬畏老师,老师很少了解学生,这样师生之间无形中往往会产生很大的距离,不能很好的沟通,自然也就很难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学习的效率和进步的幅度自然也不高。此外,还有不少学生一直存有“数学难学”、“数学枯燥乏味”的思想观念。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畏难、先对数学定性的心理,在学习或与教师互动的过程中就很难激发足够的动力.观念决定出路,态度决定成败。只有保持与时俱进的观念、认真负责的态度,才能开启高效课堂的大门。
第二,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从目前情况看,教学方式可以大致描述为:以教师为中心,以言语和板书为手段,向学生灌输式地传授知识;学生则只能统一地、单向地、被动地接受教师灌输的知识.这样的教学方式在短时间内学生的确可以提高成绩,但学生只是会应用老师所教的知识去解题,他们不会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探究问题。这样的教学方式我们培养不出数学大师,更培养不出数学家。
要想实施高效课堂,要创设问题情景,为学生活动提供空间,从学生熟悉的情景,具体实例引入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具体情景中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猜想,发现等活动感悟并获得数学概念,原理和思想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应用意识。让学生从教师的传授中获取知识,培养技能,又注重在教学方法运作过程中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身的探讨和研究创造性的获取、掌握知识,同时发展自己的能力,从而把学习和掌握人类已有知识的过程变为探究人类已有知识,发展学生能力的过程.由被动接受地学习过程变为积极主动去探索、研究、发现地学习过程,并使教学的运作过程体现“创造”二字。
第三.要逐渐转变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对数学教师最大的挑战,需要我们教师做到:创设丰富的数学教学情境;注意学生的亲身体验:用身体去体验,用心灵去感悟;引导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只有那些倡导新的学习方式的教学,才能有效地增进学生发展,让学生的学习充满活力.从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的提问,教师不必作直接的详尽的解答,只对学生作适当的启发提示,让学生自己去动手动脑,找出答案,以便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养成他们良好的自学习惯。课上教师应该做到三个“不”:学生能自己说出来的,教师不说;学生能自己学会的,教师不讲;学生能自己做到的,教师不教。尽可能地提供多种机会让学生自己去理解、感悟、体验,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认识,激发学生的数学情感,促进学生数学水平的提高。
第四.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关爱每一位学生。
教师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的理念激励着学生学习的信心.教师在学生讨论时,走下讲台,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数学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进行开放式提问.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参与,让学生各抒己见,积极讨论,在讨论中思考,在讨论中交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期望每一个学生都能学好,由衷地赞美学生的成功。我认为,作为教师,应该在数学教学过程的始终,都要对学生寄予一种热烈的期望,并且要让学生时时感受到这种期望,进而使学生为实现这种期望而做出艰苦努力。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以肯定和赞美的态度对待学生,善于发现并培养学生的特长,对学生已经取得或正在取得的进步和成绩给予及时、充分的肯定评价,从而激发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和进取心,不断将教师的外在要求内化为学生自己更高的内在要求,实现学生在已有基础上的不断发展。
综上所述,数学课堂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这就要求广大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改革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从而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让学生学会学习,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高效课堂不论对老师还是对学生都提出了新的要求,看到课堂上学生的参与,我深深地感受到“活”的课堂,每一堂课后我都在反思,我引导的如何,学生们有没有新的收获;听到学生说“我喜欢这样的方式”,想到学生表达自己意见的劲头,我都告诉自己一定要不断摸索,不断改进,不断努力,不断提高。
自从国家教育厅下达了学校禁止补课的通知以后,各学校的教学就面临这样一个问题:与原来相比,每周的上课时间减少了,但教学内容不变.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保质保量的完成教学任务呢?面对这样的问题,最终只能是进行教学模式改革,走科学规划、统筹安排的高效教学之路。于是,各个学校都在积极地研讨高效课堂的模式。我们学校自然也不例外。
高效课堂模式探索先从高二年级开始实施,教研室让全市高中部教师根据本校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实施高效课堂模式,并先由教学经验丰富、创新能力强的教研组长,备课组长,教师骨干外出学习,回来后上示范课、观摩课,然后组内研究讨论到底采用什么模式才能到达真正的高效。到目前为止,我们任然处在不断摸索总结过程中。下面我就针对高中数学如何实施高效课堂教学谈谈自己的见解。
谈到高效课堂教学,首先我们要走出一个误区,即高效课堂的高效不在于教师一节课讲了多少内容,而是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在单位时间内高效,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也就是说,高效课堂不仅要注重在“量”上的提升,更重要的是注重在“质”上的提升.高效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超长的收获,超长的提高.具体表现在: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其次,要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我认为应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第一,转变教育观念.
观念是行动的灵魂,观念决定行动。为此,必须打破旧的教育模式,更新教育观念.在教育内容、方式等方面摆脱低层次的知识本位教学,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在此基础系上,互相理解,互相尊重,真诚相待.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导演,是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着,不再是绝对的权威,而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和朋友。
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过度敬畏老师,老师很少了解学生,这样师生之间无形中往往会产生很大的距离,不能很好的沟通,自然也就很难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学习的效率和进步的幅度自然也不高。此外,还有不少学生一直存有“数学难学”、“数学枯燥乏味”的思想观念。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畏难、先对数学定性的心理,在学习或与教师互动的过程中就很难激发足够的动力.观念决定出路,态度决定成败。只有保持与时俱进的观念、认真负责的态度,才能开启高效课堂的大门。
第二,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从目前情况看,教学方式可以大致描述为:以教师为中心,以言语和板书为手段,向学生灌输式地传授知识;学生则只能统一地、单向地、被动地接受教师灌输的知识.这样的教学方式在短时间内学生的确可以提高成绩,但学生只是会应用老师所教的知识去解题,他们不会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探究问题。这样的教学方式我们培养不出数学大师,更培养不出数学家。
要想实施高效课堂,要创设问题情景,为学生活动提供空间,从学生熟悉的情景,具体实例引入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具体情景中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猜想,发现等活动感悟并获得数学概念,原理和思想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应用意识。让学生从教师的传授中获取知识,培养技能,又注重在教学方法运作过程中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身的探讨和研究创造性的获取、掌握知识,同时发展自己的能力,从而把学习和掌握人类已有知识的过程变为探究人类已有知识,发展学生能力的过程.由被动接受地学习过程变为积极主动去探索、研究、发现地学习过程,并使教学的运作过程体现“创造”二字。
第三.要逐渐转变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对数学教师最大的挑战,需要我们教师做到:创设丰富的数学教学情境;注意学生的亲身体验:用身体去体验,用心灵去感悟;引导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只有那些倡导新的学习方式的教学,才能有效地增进学生发展,让学生的学习充满活力.从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的提问,教师不必作直接的详尽的解答,只对学生作适当的启发提示,让学生自己去动手动脑,找出答案,以便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养成他们良好的自学习惯。课上教师应该做到三个“不”:学生能自己说出来的,教师不说;学生能自己学会的,教师不讲;学生能自己做到的,教师不教。尽可能地提供多种机会让学生自己去理解、感悟、体验,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认识,激发学生的数学情感,促进学生数学水平的提高。
第四.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关爱每一位学生。
教师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的理念激励着学生学习的信心.教师在学生讨论时,走下讲台,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数学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进行开放式提问.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参与,让学生各抒己见,积极讨论,在讨论中思考,在讨论中交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期望每一个学生都能学好,由衷地赞美学生的成功。我认为,作为教师,应该在数学教学过程的始终,都要对学生寄予一种热烈的期望,并且要让学生时时感受到这种期望,进而使学生为实现这种期望而做出艰苦努力。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以肯定和赞美的态度对待学生,善于发现并培养学生的特长,对学生已经取得或正在取得的进步和成绩给予及时、充分的肯定评价,从而激发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和进取心,不断将教师的外在要求内化为学生自己更高的内在要求,实现学生在已有基础上的不断发展。
综上所述,数学课堂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这就要求广大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改革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从而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让学生学会学习,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高效课堂不论对老师还是对学生都提出了新的要求,看到课堂上学生的参与,我深深地感受到“活”的课堂,每一堂课后我都在反思,我引导的如何,学生们有没有新的收获;听到学生说“我喜欢这样的方式”,想到学生表达自己意见的劲头,我都告诉自己一定要不断摸索,不断改进,不断努力,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