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科学领域案例与点评

来源 :河南教育·幼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t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让橡皮泥浮起来
  老师在美工区投放了橡皮泥,鼓励小朋友捏出各种有趣的小动物。
  小明拿起一块橡皮泥,来到自然角的鱼缸边。老师走过来问:“你想喂鱼吗?”小明说:“我想让橡皮泥浮起来。”
  老师建议:“你再打一盆水吧。咱们别打扰小鱼好吗?”小明欣然接受,开始了自己的“实验”。他把橡皮泥团成球放进水里,橡皮泥沉下去了;他把橡皮泥压成薄薄的饼状放进水里,橡皮泥又沉下去了;他把橡皮泥搓成细长条放进水里,还是不行。
  小明开始停下来思考……他环顾四周,看见了昨天折的小船,想了想。
  这次,他拿出了一张纸,使劲儿地揉成一个纸球,把橡皮泥糊在纸球的外面,橡皮泥终于浮了起来。
  小明高兴得跳了起来,跑向老师报告他的成功。
  (案例来源: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培训手册)
  点评:
  刘振民(开封市基础教研室):
  本是
  一次美术区域活动,但美工材料却引发了幼儿自发性的科学探索。也许幼儿是因为看到鱼缸里游泳的小鱼,产生了联想,希望手中把玩的橡皮泥也能够“游泳”;也许是让橡皮泥浮起来的想法让幼儿选择了鱼缸。很显然,在鱼缸里做实验是不合适的。教师在弄清幼儿意图后,请幼儿打了一盆水过来,及时在幼儿探究的环境及材料上给予了支持,使幼儿的探究行为得以顺利进行。
  在探究过程中,幼儿不断尝试各种方法,努力使橡皮泥浮起来,也许尝试了很多次也达不到想要的目标。但是支持幼儿的自发自主探究对形成他们的探究意识更为重要,所以老师并没有直接告诉幼儿应该采用什么方法,而是让幼儿继续自己的探究。
  最后,幼儿通过环境中其他材料的辅助,成功解决了“让橡皮泥浮起来”的问题时,“高兴得跳了起来,跑向老师报告他的成功”。可见探究中的发现是对幼儿的最高鼓励,教师的外在鼓励此时似乎变得次要了。也许,最好的鼓励方式就是与幼儿分享探究的过程和成功的喜悦,对他们的发现表现出极大的好奇和兴趣。
  磁铁哪个地方吸得多
  北京市第五幼儿园
  在“磁铁哪个地方吸得多”的科学活动中,我为孩子们提供了多块条形磁铁,并分别在其两端和中间标记上了不同颜色的线。将蝴蝶夹子、螺丝钉、螺丝帽、曲别针等各种材料放在盘子里备用,还配备了记录表。
  活动开始后,孩子们很快就发现了我标出的线,我鼓励孩子们猜一猜“条形磁铁的哪个地方吸的东西多”。孩子们的猜想各不相同,有的猜红线的一端,有的猜白线的一端,还有的猜中间的黑线部分。我给孩子们简单地介绍了记录表的使用方法,鼓励他们将各个标线区域吸起来东西的数量记录在相应的空格中。
  孩子们兴趣盎然,所用的方法也各不相同:有的把磁铁三个部分先后放进盛有铁制品的盘子里,然后分别数每个部分吸起了多少;有的将磁铁整体放进盘子里,再数一数每个部分分别吸起了多少;有的将盘子中的铁制品一个一个地吸到磁铁的不同部位,看哪个部分能承载得最多;有的孩子尝试着使用了多种材料……
  在讨论活动结果时,很多孩子都发现:磁铁的两头吸起了很多的东西,但中间的位置却几乎什么也没吸起来。是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有这样的发现呢?我还特意为他们准备了一个大展板,请他们把自己的记录表都展示在大展板上进行分享交流。在一串串的数字面前,孩子们都惊讶地叫起来:“都是两头吸得多,中间吸得少啊!”
  我又拿出了U型磁铁问孩子:“那U型磁铁也会是这样吗?U型磁铁的两头在哪里呢?”孩子们又带着这新的疑问,开始了探究。
  点评:
  刘振民(开封市基础教研室):
  在这个案例中,教师的侧重点不是灌输给幼儿相关的知识概念,而是让幼儿通过观察、记录和表达等一系列的活动,自己建构认知概念。
  案例中的老师将磁铁的两极和中间部分用不同的颜色标注了出来,为幼儿区分磁铁的不同区域提供了很好的帮助,有效地提高了幼儿探究的效率。幼儿的探究过程是多样的,教师对幼儿如何探究并无限制;还重视经由集体分享,将幼儿的个人经验通过归纳,提升为全体幼儿共同经验智慧的过程。这样,既让幼儿获得了探究与发现的成功感,还获得了表达与交流的机会。
  当然,活动结束后的拓展延伸也很重要。教师关于U型磁铁的问题可以引发幼儿进一步的探究,并在探究中再次使用观察、记录、交流等方法,这种反复操作有助于幼儿探究能力的提高。
  沙漏的秘密
  河南省实验幼儿园
  在一次区角活动中,我们在区角放置了1分钟、3分钟和5分钟的沙漏。5岁的嘟嘟玩了一会儿,兴奋地说:“我们班有9分钟的沙漏。”
  我说:“9分钟的沙漏?你是怎么知道的?”嘟嘟说:“1加3加5是9,这三个沙漏合起来就是9分钟。我学过加法了。”
  嘟嘟将数学活动中的加法运用到时间的计算中,这是一种对知识的灵活运用。我问:“那你把3个沙漏一起放在棋牌区是为什么?”嘟嘟笑着说:“我在给小朋友计时间呢,看看他们能不能用9分钟下完一盘棋。”
  我说:“好啊,我们一起来吧。你想怎么计时呢?”此时,嘟嘟毫不犹豫地将三个沙漏抱在怀里,试图把它们一起翻转过来计时。可三个瓶子太多了,他向我求助。我意识到孩子虽然会加法,却不明白时间这种抽象概念叠加时的特殊性,还不知道时间会同时开始,一起“溜掉”呢!此情此景,正是孩子探索时间特性的好机会!
  我于是认真地帮助嘟嘟,和他同时把沙漏翻过来,一起观察瓶中沙漏的情况,边看边说:“9分钟怎么这么快?”嘟嘟还沉浸在观察与发现之中,很得意地说:“嗯,9分钟就要到了。”这时,区角活动结束的音乐响起了,带着一脸的满足,嘟嘟将沙漏放回玩具架。
  点评:
  徐 菁(河南省实验幼儿园保教主任):
  嘟嘟能发现沙漏在生活中的计时作用,这是难能可贵的,然而在知识的迁移过程中,嘟嘟不明白时间这个概念的特殊性。虽然在这次区角活动中,嘟嘟没有获得正确的知识,但是却拥有了宝贵的尝试和探索。
  针对这次探索活动,老师可以通过以下活动最大限度地发挥沙漏的科学探索价值:请孩子把玩沙漏,感知沙粒的持续流动性与时间流逝的关系;投放不同时值的沙漏,让孩子感受不同沙漏大小和计时长短之间的关系;尝试着让孩子感受沙漏同时计时的时候,时间的同时流动性;探索规定时间的计时方法。
  我们也为嘟嘟的探索活动制定了策略:在沙漏旁边投放定时器,比较沙漏和定时器计时的效果,让嘟嘟意识到9分钟定时器记录的时间比三个沙漏同时漏完的时间长得多。请他思考:“这是为什么?”
  你会运用加法口诀
  我来到甘肃敦煌的一个幼儿园,看到大班教室里的墙面和黑板上张贴着很多加减法算式。老师说,孩子们已经完全掌握了20以内的加减法。
  我问身边的一个男孩:“你知道3+5等于几吗?”孩子立刻回答:“8。”我又问:“那3+8等于几呢?”孩子也很快回答:“11。”
  我看到小男孩在用瓜子皮、玉米皮、小棍等粘贴妈妈的头像,便问:“你看你粘贴的这幅妈妈的画,左边眉毛用了几个瓜子皮?”孩子从左到右用手指着数:“1、2、3、4、5。5个。”我又问:“那右边眉毛用了几个瓜子皮?”孩子再一次从左到右用手指着数:“1、2、3、4、5。5个。”“那么,两个眉毛一共用了几个瓜子皮呢?”我问道。孩子用手指着从左到右数:“1,2,3,4,5,6,7,8,9,10。10个。”
  (案例来源: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培训手册)
  点评:
  刘振民(开封市基础教研室):
  儿童解决数学问题的水平是多层次的,案例中的幼儿在计算两个眉毛所用瓜子皮的总数时,并没有利用教师让他们记住的加法口诀,而是从头开始的点数。所以,不能简单地用答案是否正确来判断幼儿的学习水平。
  幼儿的数学学习受其思维发展水平的影响,多处于实物操作和形象运算阶段,让孩子死记硬背超越他们理解水平的抽象的记忆口诀,对于他们的数学学习来说并没有具体的作用。数学学习的方式不是记忆而是建构,记住不等于理解。
  教师应该从生活中、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指导孩子通过具体形象的操作来理解数学概念,发展其运算水平,并培养他们将抽象的概念运用于实际生活的能力。
其他文献
高新区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强化城市的场效应,提升城市的势能,促进城市产业升级.高新区依托城市,与城市功能联动发展.应充分发挥二者的相互作用,加快我国城市的发展.
四年一度的足球世界杯是全世界球迷们的狂欢节,对于具有“健体”特色、将足球作为重点体育项目的郑州市金水区第一幼儿园来说,这无疑也是一次开展活动的良好契机。借着世界杯的东风,我们举办了“小小足球世界杯”足球节活动。除了常规的体育活动,足球节还像正规足球赛一样售卖门票,并将门票收入作为慈善金,捐给需要帮助的孩子。  足球节分为“足球节创意门票”“女足队员指导训练”“小小足球世界杯”三个主题活动,这让幼儿
形象权是指真实人物的姓名、肖像或其它表明其身份的个性特征被付诸商业使用的权利.作为一种新型权利,探讨形象权的理论基础,澄清形象权的内涵具有重要意义.作者评析了形象权
中华民族历来重视个人的品德修养,从古至今,不少古圣先贤、仁人志士留下了许多为人为官恪尽职守的光辉典范。在新时期,我们每一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正视权
2015年9月,我国进口干散货运输市场各船型平均运价较上期有所回落,且低于上年同期。海岬型船运价两起两落,下半月平均水平高于上半月;巴拿马型船和超灵便型船市场运价上半月延续8
数学概念是数学的基础,也是学习数学公式、定理、方法以及提高解题能力的基础.因此,学习导数过程中,应把深刻理解概念,恰当运用导数定义放在首位.先看下面这个例子:已知f(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