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学校生活和高校思想政治课的关系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xia19876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校生活是发生于学校里的,有目的、有计划地以促进学生发展为中心,学生与教师、教育人员构筑关系共同生长的过程。它的基本特征是:经过简单化的和净化的,还有淡化学生的家庭背景和阶层,学校生活还是上升的。学校生活本质上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其具有丰富的内涵、类型对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界定学校生活为基础,进而论述高校思想政治课与学校生活的关系。
  【关键词】学校生活;高校思想政治课;关系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1-0084-01
  对学校生活与高校思想政治课的关系研究有利于人们重新认识高校思想政治课与生活的关系,把握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真谛,为提生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有效性服务。
  一、学校生活的概述
  生活就是生命活动,是生命的展开形式和存续形式,是一种活动过程,是一系列历经时间与空间的流动,一旦这种流动停止生活便告结束。[1]可以说生活是人类独特的存在方式,展示的是人类的一种存在状态。
  学校生活具有以下四个基本的特征:其一,学校是一个经过简单化的地方,既具备了社会的最基本要素又把不必要的因素去掉以迎合学生的身心情况。其二,学校是经过净化的环境,把不利于学生发展的因素控制,有目的有计划地促进学生的进步。其三,学校中的学生家庭背景和阶层情况都被淡化了,更突出学生之间冲破自己家庭背景的条条框框,迈向更广阔的发展舞台。其四,学生的学校生活是上升的,即学校生活随着学生年龄和学历的升迁,学校生活也会越来越复杂,更有利于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综上,本文把学校生活定义为:“发生于学校里,有目的、有计划地以促进学生发展为中心,学生与教师、教育人员构筑关系共同生长的过程”。
  三、高校思想政治课与学校生活的关系
  (一)学校生活需要高校思想政治课
  1.一定程度上引领学校生活
  高校思想政治课在一定程度上引领学校生活。高校思想政治课引领学校生活体现在:
  首先,高校思想政治课对学校生活的影响具有能动性。高校思想政治课并不是消极、被动地被学校生活所影响,高校思想政治课能动地反作用于学校生活并且促进学校生活的发展。
  其次,高校思想政治课具有自身的规定性。而这规定性就是培养和造就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较强的工作能力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自己的根本任务。这种规定性是从意识引导、价值判断上引导学生的成长。
  最后,思想政治课具有历史继承性。思想政治课的继承性是指每一时期的思想政治课都和以往课程有着传承接续的关系。我国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四个全面”重要战略思想为指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客观上要求大学教育必须把培养和造就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较强的工作能力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自己的根本任务。
  2.与学校其他方面构成学校的一部分
  首先,高校思想政治课与学校生活中的德育工作是相统一的。具体来说,高校思想政治课在学校中是作为一门学科,有专门的思政教师教授的课程。而学校德育工作:從校长下至各个学科的教师和学生部门的德育行为与负着德育功能的政治课形成了共同的道德教育。虽然,德育工作和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德育是两项分别进行的工作,但兩者都指向共同的教育目标,殊途同归。
  其次,其他学科与高校思想政治课相互整合形成德育课程。其他学科或多或少的存在着政治教育、德育的因素,这种因素与思想政治课是相契合的。学生的学校生活主要是在课程学习中度过的,课程知识对于道德的发展具有明理和陶冶的功能。通过学校开设的整合各门课程进行道德教育即为课程德育,是学校道德教育的基本途径,是一种走向整合的学校道德教育。[2]我们可以看见这种场景:思政教师在和学生探讨传统文化的继承,语文课上教师向学生讲述古典诗词之美。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应该整合各个学科的教育因素,为促进本学科服务,也为学校德育的完整性服务。
  (二)学校生活是构成思想政治课的基础之一
  学校生活作为社会生活的一部分,是有计划、有组织的社会生活,是学生受教育的生活场所,恰恰应该是高校思想政治课的基础。
  1.以学校生活为基础拓展到社会生活
  高校思想政治课以学校生活为基础拓展到社会生活。大学生的生活范围逐渐扩展,需要处理的各种关系日益增多。高校思想政治课正是在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与他们一起体会成长的美好、面对成长中的问题,大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所生活的集体、社会、世界和各种关系,提供必要的帮助。高校思想政治课包括《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中国近代史纲要》,涵盖了学生认知的方方面面。
  2.学校生活富含丰富的课程资源
  学校生活蕴含丰富课程资源的生活,可以为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服务。按照课程资源的功能特点,可以把课程资源划分为素材性课程资源和条件性课程资源两大类。
  素材性课程资源的是作用于课程,并且能够成为课程的素材或来源,例如,知识、技能、经验、交往方式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因素,都属于素材性课程资源。
  条件性课程资源的特点则是作用于课程却并不是形成课程本身的直接来源,但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课程的实施范围和水平,比如,直接决定课程实施范围和水平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时间、场地、媒介、设备、设施和环境,以及对于课程的认识状况等因素,就属于条件性课程资源。
  参考文献
  [1]晏辉,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基本方式,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
  [2]周晓静课程德育:走向整合的学校道德教育,教育学术月刊,2009.
其他文献
【摘要】在中学政治实际教学之中教师应摒弃“师本位”错误思想,破除“独白式”教学造成的师生间心灵隔膜及精神隔阂,采取“对话式”教学策略,正视学生主体性,引导学生积极探究,鼓励学生互帮互助,共同提升。基于此,本文立足于中学政治教学实际情况,透过分析对话式教学重要性,进而从对话氛围、对话话题、对话情境三个方面论述了“对话式”教学的运用策略。  【关键词】中学;政治;对话;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
【摘要】分數应用题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这类应用题尤其是较复杂的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一般都具有抽象性与隐蔽性的特点。作为一线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在领会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切合学生实际,挖掘最有利于学习的学生自己身边的素材。教学活动要努力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氛围,把课堂还给学生,给学生自主的空间和时间,通过小组合作,学生间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成长、共同提高,从而使课堂焕发生命力,更有效
【摘要】本文从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结构为切入点,分析了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并提出了对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相关措施,并在此前提下对关于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进行了一番探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素养;核心素养;数学学科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1-0081-01  引言  新课改后,小学教育提出核心素养概念,改变了原有教
【摘要】兴趣是学生学习不竭的动力,而小学生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受他们的情感来支配的,教师应根据着这一心理特点,使课堂教学具有趣味性、启发性、直观性、实践性,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通过多种渠道、全方位的进行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努力使之长久保持,使学生在思品课这个求知乐园里体验成功的快乐。  【关键词】兴趣;思品课;新课标  【中图分类号】G62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