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科技”背景下的博物馆发展新思考

来源 :美与时代·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cek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云科技”技术的进步、人工智能愈发成熟,传统的博物馆受到巨大的冲击以及严峻的挑战。就目前市场而言,缺乏将线上与线下博物馆相结合的文创媒介以应对互联网带来的影响。而“云科技”背景下的“博物馆100计划”就是要从众多类别的博物馆主题中选取大众最喜闻乐见的100所博物馆进行传统文化和博物馆知识的科普传达。
  关键词:博物馆;云科技;科普;信息图表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0-2021年郑州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省级创业训练项目研究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新媒体时代推动了各行业领域的现代化发展进程,为“云科技”背景下博物馆的建设与文化多元化传播拓展了路径,实现了文化传播效率的持续提升。在这样的背景下,“博物馆100计划”以信息图表的设计方式进行原创主题性创作,官方二维码与平面化设计相融合,进行互动沟通,与此同时,紧密联系课本知识,使博物馆知识与日常知识相结合,最终提升大众文化自信。
  一、“云科技”背景下传统博物馆文化传播现状
  随着“云”技术的进步,传统的博物馆受到巨大冲击,群众足不出户就可以在网络上通过云博物馆领略文物的风采。同时,云博物馆以其强大全景式的展示、视觉效果和时间优势深受广大文博爱好者的喜爱。目前很多博物馆引入了AR、VR技术,推出了3D展馆,利于游客全方位更加精准地观察文物,增强体验感受。疫情期间,云博物馆的发展达到前所未有的火爆程度,并且可以预见,云博物馆势必会制度化、常态化地运行下去。为了适应这个趋势,并且提高展陈行业的服务水平和资源对接能力,市场和企业势必要进行相应的调整。现有的市场或是单一的线上展厅,或是枯燥的纯文本介绍书籍,没有充分地发扬中国的传统文化、挖掘文物蕴含的美并简便快捷地传达给观者。
  在当下数字化时代,我们接受到的信息很碎,往往會让我们失去阅读能力,使得认知世界的方式变得越来越被动,特别是由于疫情隔离,大部分人都不得不通过一块小屏幕来和这个世界保持联系。这也意味着愿意阅读长篇博物馆介绍的人越来越少,因此当下博物馆急需一个好传播、好吸收的平台,在此平台上通过利用云科技背景下的新媒体技术发展,运用“互联网+”新技术在时间、空间和视觉效果等方面具有的优势,深入挖掘独特地域性(以河南中原地域为例)文博IP资源;加强地域间展陈企业与文博企业的沟通交流,共智、共享、开发具有独特地域性的文创产品,为文博企业赋能,加强文博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黏合度。
  二、“云科技”背景下
  传统博物馆文化传播存在的问题
  传统博物馆目前存在比较明显的问题为展陈模式比较单一并且展成空间比较受限。传统博物馆里大部分艺术珍品往往都是在玻璃柜中陈列展出,即使有再好的灯光布局,如果没有讲解人员,观众不仅难以看清珍品的原貌,同时对珍品所蕴含的知识也无从了解。但是“博物馆100计划”可以通过信息图表的方式更加清晰地呈现艺术珍品、传播艺术珍品所蕴含的价值。虽然传统博物馆已经针对信息可视化给出了一定的解决方案,例如:文物旁搁置二维码,观者能够通过扫描二维码进行了解;又或是在文物旁放置文物简介等。但是,弊端仍然存在。观者在参观完一个展厅后极其疲惫的状态下,很少会耐下性子逐一扫码、逐一阅读,其结果就是参观者对文物所蕴含的知识知之甚少。
  同时,博物馆受地理位置和展厅面积的限制,导致许多文物无法展示出来。同样地,博物馆也做了相应的应对措施,例如:在不同的时间段里,在各个博物馆进行轮流展览,从而让更多的人参观。但缺陷在于它有一定的时间限制,一旦撤展之后观众就难以再次看到。例如在一个偏远地区的传统博物馆就会受限于客观条件,参馆人群相对比较局限,大多数人群会因为地理位置以及时间原因从而无法去参观,所以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很多精彩的实体展览终将会落幕。而本计划可以通过线上展览以及科普阅读的形式,为社会公众打造永不落幕的展览,以便打破时空限制,让文物和展览的内容传达给更多的观众。
  三、“云科技”背景下传统博物馆文化传播策略
  本计划提出“为一座博物馆赴一座城”的理念,力图让越来越多的观者可以了解到,不乏数量超群的有趣的博物馆。“百城百馆”的概念也是在面向全国的范围内,根据不同地域、不同人文特色、不同历史背景列举出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在最具代表性的城市中选取最具代表性的博物馆,以使博物馆成为城与城、人与人、城与人之间的纽带。
  (一)甄选具有传播价值的博物馆
  本文本着科普博物馆的心态,并没有过多地去选择那些大众早已耳熟能详的博物馆,而是着重从另类、趣味和内涵等层次出发,重新甄选,志愿帮助广大挚友借此机会可以挖掘到在某个城市的某个角落还藏着一座能够让人瞬间提起兴趣的博物馆。本计划是希望更多的人可以了解博物馆、走进博物馆、爱上博物馆,面向的群众不仅仅局限于某个年龄段,或者某个阶层。所以“云科技”计划最终决定用书籍设计作为载体、信息图表设计作为手段,让人们印象里一贯“高冷”的博物馆变得更有亲和力,进而激活历史文物资源的生命力。
  (二)发动具有知识背景的专业前辈
  因当前全球范围内,博物馆数量众多,且数量每日都有新增,所以通过“博物馆100计划”构建社群协作、创新、服务平台,邀请王亚民社长、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苏丹副馆长、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数字展陈研究所张烈所长、中央美术学院黄建成教授、王其钧教授、中国赤脚医生博物馆焦勇馆长、东北亚古丝路博物馆张树平馆长、中国军事博物馆展陈部主任等多位博物馆行业专家联名推荐100座历史文化名城中的100座孩子们喜欢的博物馆。坚持从教育性、独特性、趣味性、合理性、针对性、科普性等原则出发,从众多凝聚着各地文明景观且承载丰富文化内涵的博物馆、博物院中挑选出100家。通过不同种类博物馆的高度提炼与设计,在阅读之中培养青少年的文化自信。   (三)规范具有学习意义的内容结构
  书中将内容分为了三个不同类别,三类展馆对应三个层次的教育。儿时,是家庭教育,父母带着我们走进各个城市的展馆,打开了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大门;后来,是学校教育,对知识的渴望成为了我们来到一个城市的动力,通过高校学习,丰富学识快速成长;最后,是社会教育,进入一个行业,从新的维度认识世界,也更能了解为一座博物馆赴一座城。同时通过这些内容,让文博爱好者可以有选择性地去往自己喜欢的城市了解自己想要的东西,让学生可以提前领略大学的风采选择自己喜欢的学校,让成年人了解不同的行业以供自己选择。
  (四)提供具有创新性的传播媒介
  我们坚持文化与艺术相结合,充分体现新文博的概念,以创新驱动、深挖传统文化、用“文化+艺术”的方式推广传播中国文化的理念,坚持初心,深耕文化产业,用企业文化和创新精神服务文博产业,是文化与艺术的传播者。将众多不同的博物馆种类以及知识以人民群众易于接受的阅读形式讲述出来。对于传承传统文化、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都有较大的社会意义。同时,博物馆官方二维码与图形设计相结合提供图文互动新体验,通过扫二维码观看和收听讲解拉近读者与博物馆的距离,学习博物馆相关的文化知识。
  (五)设计具有信息图表的表达形式
  此次活动以纸媒书籍为载体,以信息图表设计作为设计手段,进行筛选与呈现,力求最大化发挥科普教育作用,向目标阅读群体进行博物馆信息的科普,与此同时通过调动观者兴趣的设计让其沉浸在阅读此书当中,从而可以更好地接受信息、吸收信息、传播信息。该计划采用的是当前青少年交口称誉的设计风格,力图通过独具代表性、安全性、针对性的图形设计语言,转变青少年对博物馆的传统认知,让越来越多的人爱上打卡博物馆、爱上科普博物馆。让书籍成为博物馆人类文明的掌上“诺亚方舟”,强化群体记忆,从而强化群体凝聚力。
  四、结语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博物馆的文创书籍确实存在一定的问题,但同时文创书籍又是传播文化的最佳载体,通过每一个章节、每一页的精彩呈现,在无形中吸引观者,以此激发观者的阅读兴趣,从而形成良性循环。所以,该计划希望通过不同种类博物馆的高度提炼与设计,提高馆藏文物利用率,讓沉睡在库房中的文物通过传统纸媒的传达再次“苏醒”,并让馆与城之间的文物多多“流动”,让它们“活起来”,在阅读之中培养青少年的文化自信。图书形成规模后,可延伸拓展产品线,开发同系列博物馆文创产品、创意手账、地图、邮票等产品。
  参考文献:
  [1]于丽娜,董连元.浅谈“互联网+”模式下的虚拟博物馆建设[J].地产,2019(20):22.
  [2]安颖,姜颖道.虚拟现实技术在青岛黄海学院博物馆文物展示中的应用研究[J].古今文创,2021(13):127-128.
  [3]孟祥敏.简析现代博物馆文创产品畅销的原因[J].知识文库,2019(18):255.
  [4]杜翔宇.信息图表设计中扁平化设计风格的应用和分析[J].美与时代(上),2020(12):80-81.
  作者简介:孙铭欣,郑州大学美术学院。
  编辑:高瑾
其他文献
摘 要:经济的发展催生了科技进步,科技的进步服务于产品。“智能化”的发展,使产品更加多变,产品开始不断升级,拥有节能、环保等特点的LED智能照明灯具已逐渐占领市场。企业产品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加快科技创新与智能方面的研发,才能具备核心竞争能力,与世界先进技术接轨。智能化同时也促进了产品形态、材料、加工手段等各方面的发展,更对灯具设计产生了强大冲击,使产品不再简单地停留在原有的外观基础上,不断进行智能
摘 要:宁夏博物馆石刻史书展厅作为记录黄河故事和文化的重要展厅,展陈设计多元化、全方位、生动立体地展示了宁夏地区原始时代的石刻艺术。石刻史书展厅展陈设计在展厅装饰、多维展示、文娱活动、空间序列四个方面颇具特色。宁夏博物馆石刻史书展厅的展陈设计很好地使装饰与主题相契合、多维展示与文化相促进、文教与娱乐相结合、空间序列与乐曲篇章相吻合,多元一体共同营造生动有趣的博物馆展陈空间,进而传承好中国文化。  
摘 要:本文以市面上现有口罩为雏形,进行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并且从口罩的类型、制作材质、佩戴方式、设计造型四个方面进行数据的对比与分析。以设计出新的防护性强的口罩为目的,解决目前市面上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的专用一次性防护口罩的设计问题,探索更加人性化的口罩设计,尋找既节约成本,又具有防护效用的口罩设计。根据对比结果,提出全新的口罩设计理念,使其具有舒适性、低成本、有效阻隔气溶胶的特点。从而促进口罩设计进
摘 要: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视觉传达设计工作室教学模式构想针对国内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普遍存在的学生创新实践能力较弱的现状,通过梳理和分析现有工作室教学模式的不足,积极探索时代背景下人才成长规律,提出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视觉传达设计工作室教学模式构想,旨在强化以学生创新实践应用能力培养模式为驱动的专业建设规划,培养能更好把握社会整体发展趋势,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视觉传达设计专门人才。  关键词:创新能力;视
摘 要:历史遗址类景区蕴含丰厚的历史文化,有着极高的旅游价值。标识系统作为历史遗址类景区空间环境的信息载体,在景区中除了基础的导向功能外,还应注重展现历史遗址的文化特征,使历史遗址类景区标识系统具有较强的独特性。历史遗址类景区标识系统规划设计方法研究对历史遗址类景区标识系统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梳理景区中标识系统应具备的功能,并提出有针对性的设计方法与应用对策。  关键词:历史遗址;景区;标识系统;
摘 要:针对产品设计项目制教学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围绕“学生能力培养”和“特色产业需求”,提出了基于“人机仿真平台”的项目制教学改革方法。分别讨论了“人机仿真平台”的构建、项目制教学方法和课程考核的设计,并面向纺织机械产业需求进行基于“纺织机械人机仿真平台”的项目制教学模式改革实践。  关键词:项目制;教学模式;人机仿真平台;产品设计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面向纺织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