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职业学院体育教育中,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广大体育教师追求的目标,针对目前体育教学中创新的需要,笔者就高职教育中体育与德育的相互渗透进行探析,以期体育教学质量得到更好的提高。
关键词:德育教育? 作用分析 渗透途径
随着国家对德育教育的不断重视,研究新时期德育内容、探究德育教育方法、渗透德育教育成了高等学校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也是知识经济时代社会主义中国赋予高等学校的历史使命。对于培养专业技术型人才的高职院校而言,如何能使体育与德育的相互渗透,更好地培养其综合职业能力和实践能力,成为了高职院校体育教育工作的新方向。
1高职教育中体育与德育发展现状
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据调查,我国目前有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1000多所,占全国高校的68%。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速发展,多元文化激烈碰撞的今天,高职院的德育工作面临新的机遇,也面临着严峻考验:如学生心理问题凸显;自卑感强烈,缺少学习动力;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出现偏离等等。体育课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中也包涵了德育渗透,即“隐性教育”,它是在由明确指导思想下的一种有意识的教学实践活动,这一过程是潜移默化、熏陶感染的过程。我们可以充分利用高职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达到体育德育双赢的目的。
2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的作用分析
学校体育与德育、智育紧密结合,除担负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外,还担负着向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任务。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的一种形式。它具有双重性,跟其它学科教学相比又具有一定特殊性,它既有讲授体育理论知识的室内课,又是传授体育技能、技巧的室外课,所以体育教师应根据体育教学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我国的体育教学目标是:通过体育教学向学生进行体育、卫生、保健知识教育,增强学生体质,促进身心发展,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通过体育教学把学生的身体锻炼和社会责任感相联系,教育学生热爱祖国。树立群体意识,培养组织性、纪律性,集体荣誉感和经常锻炼的兴趣与习惯;发展学生个性,锻炼意志,培养勇敢、顽强、朝气蓬勃和进取向上的精神,以及文明的行为、高尚的情操和审美情趣。 多数学科的德育教育多以说教为主,多运用讲授法、谈话法、讲座法、读书指导法等方法,而体育课教学则是寓思想教育于身体活动中,多通过练习法、游戏法和矫正法等多种方法进行。由于青少年活泼好动,喜爱体育活动,因而他们的思想行为、个性、爱好、意志品质等在体育教学活动中,都能最充分的表露出来,这样教师可以抓住有利时机,因势利导,有的放矢地做好教育工作。
3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和方法
3.1发挥教师的言传身教作用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言行举止会在学生的心里留下深刻的印象。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关键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言传身教,而身教重于言传。正如孔子所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一个道德品行低下,教学水平差的体育教师,其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没有说服力的。身教重于言传,体育教师要严以律己,注意自身形象,穿着言行应大方得体,用自身人格魅力发挥榜样作用;其次,作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体育教師在课堂上除了教授体育技术技能,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外,更要有意识利用教学各种场景,引导、启发学生的德育意识,发挥德育的“隐性课程”作用。再者,体育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拓展自己的知识结构,扩充自己的知识储备,以自己较高的业务水平来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尊敬。
3.2挖掘教学中与德育的结合点
德育教育在体育教学中随处可见,体育的“外显性”和德育渗透的“隐性”可以有机结合。在教学常规中,体育教师准时到位不拖拉,就可以在学生心中就树立“守时”的时间观念;要求学生注意上课仪表,让学生体会仪表整齐是“对自己尊重也是对别人尊重”。在对新生的体育教学中,笔者发现通过采取拔河、长跑、接力赛等参与人员比较多的活动,可以增加学生之间的交往、沟通的机会,减少其孤独感和恐惧感,增强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情怀。在跆拳道教学当中,要求学生们做到“以礼始,以礼终”,养成良好礼仪习惯;另外在教学实践中加人奥运元素,鼓励他们树立“我能”的信念,增强自信心和责任感。在太极拳的教学当中,引导学生“身心合一”、“心静体松”,领悟人与自然的和谐,个人与社会的和谐,使学生的身心协调,得以健康发展。通过经常结合体育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德育渗透,使学生不仅获得了良好的体育教育,也培育了健全人格,增强了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情怀。
3.3积极评价,重视个性发展
高职院培养的是面向社会生产、管理服务行业的一线应用型技术人才。进入高职院校前,由于高考成绩不理想、社会认识偏差等因素,高职学生普遍存在自卑心理,感觉处处不如人;缺乏学习动力,甚至出现沉迷网络、玩世不恭等逃避现实的表现。“不拘一格降人才”,国家建设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在人才培养过程当中,高职学生更需要得到认可、鼓励和支持。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应该利用比其他课程更鲜明,学生更喜爱的教学优势,对他们给予关心和鼓励:对体育成绩好的,要看到他们的不足,鼓励他们不断进步;对体育基础差的学生,则要注意发现他们的优点,哪怕是有微小的进步,也要予以充分肯定,给予鼓励,使之成为他们改进缺点时的积极因素和推动力,提高他们的自信心。重视他们的个性发展,高职学生正处在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通过轻松和谐的体育课堂氛围,给予他们个性发挥的空间,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使体育与德育达到双赢。
4结束语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必须同体育教学的特点,内容和形式紧密结合起来,防止只写在计划与教案中,或进行空洞的说教。要把德育教育内容中的抽象概念具体化,使之成为看的见,摸得着,能测量,能评价。具有可操作性的实际内容,建立合理的,客观的,科学的德育评价体系,使学校体育在思想道德教育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参考文献:
[1]吴桂宁.体育教学中的德育研究[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12,(2):22.
[2]李翎,高校体育教学中德育问题探讨[J].武汉大学学报,2010,(1):59.
关键词:德育教育? 作用分析 渗透途径
随着国家对德育教育的不断重视,研究新时期德育内容、探究德育教育方法、渗透德育教育成了高等学校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也是知识经济时代社会主义中国赋予高等学校的历史使命。对于培养专业技术型人才的高职院校而言,如何能使体育与德育的相互渗透,更好地培养其综合职业能力和实践能力,成为了高职院校体育教育工作的新方向。
1高职教育中体育与德育发展现状
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据调查,我国目前有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1000多所,占全国高校的68%。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速发展,多元文化激烈碰撞的今天,高职院的德育工作面临新的机遇,也面临着严峻考验:如学生心理问题凸显;自卑感强烈,缺少学习动力;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出现偏离等等。体育课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中也包涵了德育渗透,即“隐性教育”,它是在由明确指导思想下的一种有意识的教学实践活动,这一过程是潜移默化、熏陶感染的过程。我们可以充分利用高职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达到体育德育双赢的目的。
2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的作用分析
学校体育与德育、智育紧密结合,除担负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外,还担负着向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任务。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的一种形式。它具有双重性,跟其它学科教学相比又具有一定特殊性,它既有讲授体育理论知识的室内课,又是传授体育技能、技巧的室外课,所以体育教师应根据体育教学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我国的体育教学目标是:通过体育教学向学生进行体育、卫生、保健知识教育,增强学生体质,促进身心发展,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通过体育教学把学生的身体锻炼和社会责任感相联系,教育学生热爱祖国。树立群体意识,培养组织性、纪律性,集体荣誉感和经常锻炼的兴趣与习惯;发展学生个性,锻炼意志,培养勇敢、顽强、朝气蓬勃和进取向上的精神,以及文明的行为、高尚的情操和审美情趣。 多数学科的德育教育多以说教为主,多运用讲授法、谈话法、讲座法、读书指导法等方法,而体育课教学则是寓思想教育于身体活动中,多通过练习法、游戏法和矫正法等多种方法进行。由于青少年活泼好动,喜爱体育活动,因而他们的思想行为、个性、爱好、意志品质等在体育教学活动中,都能最充分的表露出来,这样教师可以抓住有利时机,因势利导,有的放矢地做好教育工作。
3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和方法
3.1发挥教师的言传身教作用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言行举止会在学生的心里留下深刻的印象。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关键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言传身教,而身教重于言传。正如孔子所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一个道德品行低下,教学水平差的体育教师,其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没有说服力的。身教重于言传,体育教师要严以律己,注意自身形象,穿着言行应大方得体,用自身人格魅力发挥榜样作用;其次,作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体育教師在课堂上除了教授体育技术技能,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外,更要有意识利用教学各种场景,引导、启发学生的德育意识,发挥德育的“隐性课程”作用。再者,体育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拓展自己的知识结构,扩充自己的知识储备,以自己较高的业务水平来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尊敬。
3.2挖掘教学中与德育的结合点
德育教育在体育教学中随处可见,体育的“外显性”和德育渗透的“隐性”可以有机结合。在教学常规中,体育教师准时到位不拖拉,就可以在学生心中就树立“守时”的时间观念;要求学生注意上课仪表,让学生体会仪表整齐是“对自己尊重也是对别人尊重”。在对新生的体育教学中,笔者发现通过采取拔河、长跑、接力赛等参与人员比较多的活动,可以增加学生之间的交往、沟通的机会,减少其孤独感和恐惧感,增强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情怀。在跆拳道教学当中,要求学生们做到“以礼始,以礼终”,养成良好礼仪习惯;另外在教学实践中加人奥运元素,鼓励他们树立“我能”的信念,增强自信心和责任感。在太极拳的教学当中,引导学生“身心合一”、“心静体松”,领悟人与自然的和谐,个人与社会的和谐,使学生的身心协调,得以健康发展。通过经常结合体育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德育渗透,使学生不仅获得了良好的体育教育,也培育了健全人格,增强了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情怀。
3.3积极评价,重视个性发展
高职院培养的是面向社会生产、管理服务行业的一线应用型技术人才。进入高职院校前,由于高考成绩不理想、社会认识偏差等因素,高职学生普遍存在自卑心理,感觉处处不如人;缺乏学习动力,甚至出现沉迷网络、玩世不恭等逃避现实的表现。“不拘一格降人才”,国家建设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在人才培养过程当中,高职学生更需要得到认可、鼓励和支持。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应该利用比其他课程更鲜明,学生更喜爱的教学优势,对他们给予关心和鼓励:对体育成绩好的,要看到他们的不足,鼓励他们不断进步;对体育基础差的学生,则要注意发现他们的优点,哪怕是有微小的进步,也要予以充分肯定,给予鼓励,使之成为他们改进缺点时的积极因素和推动力,提高他们的自信心。重视他们的个性发展,高职学生正处在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通过轻松和谐的体育课堂氛围,给予他们个性发挥的空间,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使体育与德育达到双赢。
4结束语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必须同体育教学的特点,内容和形式紧密结合起来,防止只写在计划与教案中,或进行空洞的说教。要把德育教育内容中的抽象概念具体化,使之成为看的见,摸得着,能测量,能评价。具有可操作性的实际内容,建立合理的,客观的,科学的德育评价体系,使学校体育在思想道德教育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参考文献:
[1]吴桂宁.体育教学中的德育研究[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12,(2):22.
[2]李翎,高校体育教学中德育问题探讨[J].武汉大学学报,2010,(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