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教育中体育与德育的相互渗透

来源 :企业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xi019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职业学院体育教育中,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广大体育教师追求的目标,针对目前体育教学中创新的需要,笔者就高职教育中体育与德育的相互渗透进行探析,以期体育教学质量得到更好的提高。
  关键词:德育教育? 作用分析 渗透途径
  随着国家对德育教育的不断重视,研究新时期德育内容、探究德育教育方法、渗透德育教育成了高等学校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也是知识经济时代社会主义中国赋予高等学校的历史使命。对于培养专业技术型人才的高职院校而言,如何能使体育与德育的相互渗透,更好地培养其综合职业能力和实践能力,成为了高职院校体育教育工作的新方向。
  1高职教育中体育与德育发展现状
  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据调查,我国目前有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1000多所,占全国高校的68%。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速发展,多元文化激烈碰撞的今天,高职院的德育工作面临新的机遇,也面临着严峻考验:如学生心理问题凸显;自卑感强烈,缺少学习动力;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出现偏离等等。体育课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中也包涵了德育渗透,即“隐性教育”,它是在由明确指导思想下的一种有意识的教学实践活动,这一过程是潜移默化、熏陶感染的过程。我们可以充分利用高职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达到体育德育双赢的目的。
  2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的作用分析
  学校体育与德育、智育紧密结合,除担负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外,还担负着向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任务。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的一种形式。它具有双重性,跟其它学科教学相比又具有一定特殊性,它既有讲授体育理论知识的室内课,又是传授体育技能、技巧的室外课,所以体育教师应根据体育教学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我国的体育教学目标是:通过体育教学向学生进行体育、卫生、保健知识教育,增强学生体质,促进身心发展,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通过体育教学把学生的身体锻炼和社会责任感相联系,教育学生热爱祖国。树立群体意识,培养组织性、纪律性,集体荣誉感和经常锻炼的兴趣与习惯;发展学生个性,锻炼意志,培养勇敢、顽强、朝气蓬勃和进取向上的精神,以及文明的行为、高尚的情操和审美情趣。 多数学科的德育教育多以说教为主,多运用讲授法、谈话法、讲座法、读书指导法等方法,而体育课教学则是寓思想教育于身体活动中,多通过练习法、游戏法和矫正法等多种方法进行。由于青少年活泼好动,喜爱体育活动,因而他们的思想行为、个性、爱好、意志品质等在体育教学活动中,都能最充分的表露出来,这样教师可以抓住有利时机,因势利导,有的放矢地做好教育工作。
  3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和方法
  3.1发挥教师的言传身教作用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言行举止会在学生的心里留下深刻的印象。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关键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言传身教,而身教重于言传。正如孔子所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一个道德品行低下,教学水平差的体育教师,其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没有说服力的。身教重于言传,体育教师要严以律己,注意自身形象,穿着言行应大方得体,用自身人格魅力发挥榜样作用;其次,作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体育教師在课堂上除了教授体育技术技能,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外,更要有意识利用教学各种场景,引导、启发学生的德育意识,发挥德育的“隐性课程”作用。再者,体育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拓展自己的知识结构,扩充自己的知识储备,以自己较高的业务水平来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尊敬。
  3.2挖掘教学中与德育的结合点
  德育教育在体育教学中随处可见,体育的“外显性”和德育渗透的“隐性”可以有机结合。在教学常规中,体育教师准时到位不拖拉,就可以在学生心中就树立“守时”的时间观念;要求学生注意上课仪表,让学生体会仪表整齐是“对自己尊重也是对别人尊重”。在对新生的体育教学中,笔者发现通过采取拔河、长跑、接力赛等参与人员比较多的活动,可以增加学生之间的交往、沟通的机会,减少其孤独感和恐惧感,增强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情怀。在跆拳道教学当中,要求学生们做到“以礼始,以礼终”,养成良好礼仪习惯;另外在教学实践中加人奥运元素,鼓励他们树立“我能”的信念,增强自信心和责任感。在太极拳的教学当中,引导学生“身心合一”、“心静体松”,领悟人与自然的和谐,个人与社会的和谐,使学生的身心协调,得以健康发展。通过经常结合体育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德育渗透,使学生不仅获得了良好的体育教育,也培育了健全人格,增强了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情怀。
  3.3积极评价,重视个性发展
  高职院培养的是面向社会生产、管理服务行业的一线应用型技术人才。进入高职院校前,由于高考成绩不理想、社会认识偏差等因素,高职学生普遍存在自卑心理,感觉处处不如人;缺乏学习动力,甚至出现沉迷网络、玩世不恭等逃避现实的表现。“不拘一格降人才”,国家建设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在人才培养过程当中,高职学生更需要得到认可、鼓励和支持。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应该利用比其他课程更鲜明,学生更喜爱的教学优势,对他们给予关心和鼓励:对体育成绩好的,要看到他们的不足,鼓励他们不断进步;对体育基础差的学生,则要注意发现他们的优点,哪怕是有微小的进步,也要予以充分肯定,给予鼓励,使之成为他们改进缺点时的积极因素和推动力,提高他们的自信心。重视他们的个性发展,高职学生正处在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通过轻松和谐的体育课堂氛围,给予他们个性发挥的空间,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使体育与德育达到双赢。
  4结束语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必须同体育教学的特点,内容和形式紧密结合起来,防止只写在计划与教案中,或进行空洞的说教。要把德育教育内容中的抽象概念具体化,使之成为看的见,摸得着,能测量,能评价。具有可操作性的实际内容,建立合理的,客观的,科学的德育评价体系,使学校体育在思想道德教育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参考文献:
  [1]吴桂宁.体育教学中的德育研究[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12,(2):22.
  [2]李翎,高校体育教学中德育问题探讨[J].武汉大学学报,2010,(1):59.
其他文献
教学、科研、服务社会是高等教育的三大职能,而融入社会、服务社会、推动和引导社会发展更是高等教育不可推卸的历史使命,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种重要类型,一种与社会经济发展和实践联系最密切的类型,职业性的特殊属性使得为社会提供服务显得尤为重要。  2002 年,在《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职业教育要开展“四个服务”:职业教育为经济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服务,为促进就业
摘 要: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各大高校相继开设了会计课程,这些课程的开设为众多的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社会团体输送了一大批的合格财会人才,有力地促进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然而,伴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社会对会计教学的要求也愈来愈高,现有的高校会计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对高素质的财会人员的需要。本文着眼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以问题分析入手,深入解析了目前我国高校会计教学
摘 要:文章探讨了《工程经济学》课程的改革思路,提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方法。  关键词:教学 改革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建设市场需要的不再是单纯只懂技术的人才,而是大量懂技术、懂法律、懂经济、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所以为了高职院校的学生更好的服务社会,必须在工程经济学教学过程中进行改革,让学生们更好掌握、理解、领悟这门综合性的学科。提一下几点措施:  一、改革教学模式,
期刊
近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新时期普通高中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我们要认真学习理解,按照《意见》的要求,结合东北育才的实际情况贯彻落实。多年来,东北育才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优化育人模式,逐步形成了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体系。我们主要开展了以下六方面工作。   一、全面加强党的领导,探索具有东北育才特色的现代学校制度   作为一所具有
期刊